2024年11月16日上午,新闻传媒学院主办的缙云嘤鸣工作坊第一期,在青李空间A11成功举办。
本期活动以“数字视听与文化研究”为主题,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何天平、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田元、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传播系讲师曹璞、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康亚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曹钺担任主讲嘉宾,活动由新闻传媒学院教授、新闻学系主任王敏主持,学院讲师顾恩澍、刘念、郭好、张艾晨共同参与。
第一环节
“数字视听与文化研究”
01
他指出,微短剧有望承担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影视文化“走出去”的新功能,并探讨了微短剧“出海”的可能性与可行性,为当前文化国际传播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02
田老师基于微短剧生产中编剧、导演和执行三类创意生产者的田野调研,在媒介实践和生产研究组合理论视阈下,讨论了微短剧业对既有数字内容生产方式的继承与替代的问题。
03
04
她指出,在探索如何在融合出版视野下做好跨文化传播的语境适配与路径选择中,文博是转译中华文化的重要行动者,以文博作为突破口,可以构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叙事体系,创新中华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实践。
05
他从炫目的短剧影像绕行至文化生产的后端,追溯这一新型文化工业的发展轨迹,并聚焦于创作主体生活愿景的改变,窥见一种基于生生不息的数据反馈回路的“后人类”雏形。
第二环节
“数字民族志的研究方法实践”
交流讨论
在工作坊的第二环节,参会嘉宾就数字民族志研究如何选择和进入田野以及如何在田野中进行调查等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其中,曹钺老师强调了在民族志研究中选择田野的重要性;康亚飞老师提到了进入田野前的充分调查的必要性;田元老师则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认为,民族志研究要以理论升华经验,用经验修正理论;曹璞老师谈到在分析阶段要从微观到宏观,分析现象背后的结构性问题;何天平老师综合回答了如何从描述性研究到探索性研究,如何进行研究问题的打磨,如何在田野调查中提升访谈的效能等问题。
活动的最后,新闻学系主任王敏教授对五位主讲嘉宾的到来以及在场学生的积极参与表示了感谢,并对未来的工作坊活动充满期待。
她指出,缙云嘤鸣工作坊旨在促进学院的跨校合作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下的产学研合作与对话,此次活动中,青年学者们相互切磋,深度交流了数字视听与文化研究的若干议题,展现了求真务实的可贵学风,使越来越多的同学感受到学术研究的魅力,更让与会学友愈发期待下次的缙云相会。未来,新闻传媒学院缙云嘤鸣工作坊将继续致力于促进学术交流和学术成果的转化,为区域发展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至此,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缙云嘤鸣工作坊第一期活动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