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的医学模式逐渐从“治已病”转向“治未病”,药食同源中药在治未病、亚健康调理、健康养生中的作用和价值被挖掘,药食同源产品消费需求持续上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中医药大学省重点实验室和省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中国致公党河南省委会主委司富春说,有平台发布《2022年药食同源传统滋补行业社媒营销报告》,显示2022年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电商平台传统滋补细分品类商品交易总额中,药食同源食品类目销售额近26.42亿元,同比增长305%,同时“药食同源”也被列入2023中国食品饮料五大风味趋势之一,具有巨大发展前景。
为此,司富春代表建议: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促进药食同源产业提质升级。加快构建药食同源食品科技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医院合作,聚焦药食两用保健食品、功能食品、休闲食品等领域,针对提高配方科学性、加强工艺稳定性、突出产品实用性、满足需求多样性等,开展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开发药食同源新产品,研究制定药食同源新规范、新标准。支持建设一批国家级、省部级药食同源重点实验室,运用现代技术加强药食同源资源及营养功能因子等基础研究、药食同源食品加工关键技术和关键设备研究,全面提高药食同源食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率。
三是突出中医特色加强药食同源新产品开发。深入挖掘古代本草所记载的药食同源信息,既为传统非药用部位的开发利用提供本草学依据,也为药食同源品种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方向。加强基于经典名方的药食同源大健康产品开发,研发基于中医中药理论的药食同源新产品。加强运用现代科技创新药食同源产品中药炮制工艺和剂型,开发美味与功能兼备、方便携带、易于服用的药食同源新品种。
五是加快药食同源物质的认定。政府主管部门设立专门的药食同源食品管理机构,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上,规范药食同源物质认定程序,优化认定流程,最大程度缩短认定周期,保证一些具有高营养价值的可食用药物安全、高效的认定,从而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建立药食同源物质功效信息数据库,系统反映药食同源物质研究开发现状,为药食同源物质认定等政策制定、科研院所和企业创新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