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一个多巴胺搭子、反向去小城的松弛感旅行、为哈基米拉满仪式感、爱沉浸式的观赛观演等,如今,消费者的想法和偏好变化了。
这些数据可以为这股新潮做出注解:
①2024年上半年,盲盒、刮刮乐、捏捏、香氛和好运喷雾成为消费者购买的情绪商品TOP5。
③2024年3月,小红书上,“宠物穿搭”话题互动量同比增长676%。
诸如这样的品类高增长趋势,还发生在服装、珠宝首饰、家用电器、美妆、3C数码等领域。
那么,接下来的消费潮流是什么?哪些赛道隐藏着待挖掘的潜力品类?
吴晓波频道晓报告团队从潜力消费群体、新兴生活方式、社媒热点话题等方面出发,提炼了2024年九大高增长赛道,一起来看看吧。
多巴胺搭子:
从虚拟产品到小额实物和毛孩子
哲学学者韩炳哲说道:“今天,我们最终消费的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情绪。情绪的发展超然于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它开辟了一片新的广阔无边的消费空间。”
浓人淡人、20分钟公园、禁止蕉绿、发疯工牌、去阿勒泰、CCD相机等互联网热词的出现,无一不在透露着消费者对“情绪搭子”的需要。
知萌咨询调研发现,2024上半年大众最看重的消费体验前三名,分别是:放松与减压、健康和身心疗愈。
1.虚拟产品多元,迎合多种心理情绪
而虚拟情绪产品商业价值最大的,游戏当属其中之一,乙女游戏玩家的消费力不容小觑。乙女游戏,指的是针对女性玩家的恋爱模拟游戏,比如《恋与制作人》《世界之外》《恋与深空》等。
不少彩妆、零食以及宠物用品等行业的品牌,通过与乙游IP的联名合作,推出限量版游戏套装、主题展会、周边等活动,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注意和兴趣,增强了品牌声量和用户忠诚度。
2.小额杠杆消费,满足社交和情绪需求
经济学里有个口红效应,指的是经济下行周期下,低价产品偏爱趋势。2024年上半年,盲盒、刮刮乐、捏捏、香氛和好运喷雾是消费者购买的情绪商品TOP5。这些商品的热卖,或许是这个时代的口红效应的表现。
咖啡、糖、酒等“成瘾性”商品,也备受年轻人的青睐。比如今年贵州茅台和瑞幸咖啡联名推出“年轻人第一杯的茅台”——酱香拿铁,单日销售额就突破了1亿元。
此外,以90后、0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对悦己、个性表达、期许祝福和社交的强烈需求,为黄金首饰赛道打开新增量。具体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首饰类产品表现亮眼,总销售额达42.7亿元,增速达24.4%。
实际上,从“买一个让自己开心的商品”到“买一个商品让自己开心”,大众愿意小额杠杆消费的本质,都是在于看中产品所带来的情绪价值,以满足自己的心理和社交需求。
3.毛孩子,生活中的多巴胺搭子
即便在当下谨慎消费的市场环境,宠物经济依然保持着高增长趋势,并从生活消费逐渐向精神消费、家庭消费进行转变。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达5928亿元,中国市场增速领涨全球宠物市场,并有着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具体来看,新型主粮、零食、保健品、美容护理等细分领域的产品快速增长。2024年一季度,高含肉量的风干/烘焙粮、配合宠物治疗的处方粮,销量增速超100%;猫/狗奶粉、氨基酸/维生素/钙铁锌等宠物保健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0%—100%。
可见,科学养宠、精细养宠将是未来的发展主流。小红书报告显示,从养宠到养己,年轻一代的消费者甚至将“猫狗双全”作为生活方式,为自己的毛孩子安排更多有仪式感的事情。
根据公开报道数据,截止到2023年8月,全网宠物兴趣人群达到3.23亿,其中46—50岁占比10.6%,51岁以上占比19.5%。60后用户的宠物消费偏好是80后的1.7倍。
松弛旅行家:
说走就走常态化,反向旅行去小城
2024年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继续“高开稳走”,从南方“小土豆”奔向哈尔滨后,再到“天命人”探秘山西,旅游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根据知萌咨询调研,2024年上半年,有88.6%的消费者有一次以上的旅游体验,无论是长短假期还是周末和平常,旅游出行成为说走就走的常态。
之所以能够常态化,在于消费者不再执着于“大满贯”“攻略式”出行方式,而是往往源于某一细分要素,比如某场演出、某餐美食、某次购物、某个搭子、某个打卡点。
1.反向旅行,沉浸打卡特色小城
三线以下小城及县域地区,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儿。超高的性价比、新奇的游玩体验、接地气的地方特色、自由松弛的出行状态,满足了新中产对优质旅行的渴望和需求。
2.museumwalk成为新流行
“为一座馆奔赴一座城”,博物馆成为这场流行的主角。
携程旅行数据显示,2024年夏天博物馆的预订量,同比增长超过90%。在大众点评的笔记频道,“100家暑期必逛展览博物馆”的笔记攻略数量,环比增幅超过250%;参与笔记的讨论人次,环比增长了220%。
对于参观博物馆,年轻人们还开始整起了花活。一方面,他们发明各种“与文物合影的新姿势”,把博物馆当成许愿地。另一方面,他们把逛博物馆变成“集章式旅行”,体会到手账鼻祖乾隆的同款快乐。
此外,博物馆参观也带动了文旅市场的增长。以住宿为例,途家民宿数据显示,2024年暑期博物馆周边民宿预订火热,比去年增长近2倍。
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周边民宿的暑期预订量,同比增长超15倍;南京博物院同比增长近1.5倍;陕西历史博物馆增长了近50%。
沉浸式玩家:
氛围感观赛观演,狂欢中的情感共同体
实际上,这些场景都具有强烈的现场感,让人在氛围沉浸中形成一种亲密的情感共同体,抽离日常,感受狂欢。以音乐节为例,在音乐节上表现出格会被认为是一件很应景的事,比如二手玫瑰的乐迷穿东北棉袄、痛仰的乐迷扎哪吒头、搭肩“开火车”等。
1.氛围感观赛:影院看奥运、酒店看球
今年夏天,巴黎奥运会成为影院暑期档的新爆款。以乒乓球混双决赛为例,广州当日有10家影院参与这场比赛的直播放映,据灯塔数据统计,混双决赛直播的单日票房达到115万元,票房排名全国第10。
一方面,影院式的观赛体验足够沉浸式,超大荧幕搭配环绕音响;另一方面,电影院的社交体验也很吸引人,观众可以齐声喝彩,甚至同唱国歌。不少观众表示这种氛围是家里无法比拟的,能让人轻易感受到竞技体育的魅力。
在看球房的预订城市分布上,成都、北京、深圳位列前三,长沙、苏州等新一线城市也进入榜单前十。此外,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影音房预订热度也出现明显上升。
价格涨幅方面,看球房和影音房的价格在欧洲杯期间环比上涨了16.8%,而其他酒店的平均价格上涨仅为5.2%。可见,尽管大众消费预期谨慎,但对有情绪价值的兴趣消费和体验消费,表现出更强的花钱意愿。
2.感官体验极限化,演出经济促新彩妆业
演出经济是贯穿2023年的消费热点之一,并在2024年持续发酵。年轻人不再满足只在本地观看演出,也会“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11.90万场,同比增长72.71%;票房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116.87%。
个性新老人:
兴趣、陪伴和社交,积极拥抱消费主义
随着以60后、70后为代表的新老人步入退休生活,消费市场的聚光灯正从年轻人扩散到银发族。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达2.17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进一步提高至15.4%。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研究,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占同期GDP比重约为6%。
相比于70岁以上的“银发中老年”群体,家庭奉献精神强,精打细算、谨慎花钱,如今以50—65岁为代表的“银发青年”群体,个人自主意识增强,积极拥抱消费主义。
以电商平台数据为例,天猫上,50+岁消费者4年消费复合增长率达39%;京东上,2023年9月新增用户中,银发族占比40.7%。2023年双11期间,平台上保健滋补品、智能家居、康养辅具等细分类目的销量增长达5—10倍。
1.“老来俏”火爆,解锁银发新中式
一方面,体现在外在打扮上,鞋服、配饰、金银珠宝成热销品。京东数据显示,在老年群体中,设计师品牌服饰销量同比增长超20倍;新中式服装、翡翠首饰、斜挎包等产品的消费偏好也较高。
另一方面,银发新中式的风还吹到了饮食养生、护肤抗衰等多个赛道。比如传统滋补品、适老化营养食品、健康养生酒、中草药睡枕、中老年奶粉等品类,均有可观的市场增长空间。
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日本,花王、资生堂等大牌都有专门面向50+、60+岁女性的个护产品线。
而国内这一蓝海赛道目前是微商、白牌的“主战场”,不过也有头部品牌开始入场,如羽西面向中国50+岁熟龄女性,将人参系列产品差异化定位,定价600元以上。
此外,也有越来越多的新老人通过购买香氛香薰等居家小物,提升生活品质,让自己心情“变美”。
2.跨过数字鸿沟,融入智能生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我国老龄网民占比逐年上升,2022年6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高达14.3%,较2015年增长了2.7个百分点。
跨越数字鸿沟的新老人们,正逐渐融入智能生活,在智能家居、健康设备、新能源车等方面需求强烈。
以智能家居为例,住建部数据显示,由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带来的直接市场份额高达3万亿元,其中智能家居是重要一环。据统计,65%的准银发家庭(界定在50—59岁)为单品智能家居用户,5%的人为全屋智能家居用户。
3.兴趣、陪伴和社交,老年孤独的“解药”
年轻人上班,新老人上兴趣班、组乐团、去户外。根据中国乐器协会数据,中老年人群的乐器拥有量正逐年上升。同时,形象礼仪、东方舞、民族舞类课程,也带动了中老年服装、舞蹈鞋、饰品和美妆产品的增长。
中老年男性则更偏爱户外项目,比如钓鱼、爬山等活动。京东数据显示,银发族购买户外装备、骑行类运动商品的消费增幅达到50%以上。
此外,生态旅游/康养旅居成为新老人更偏爱的旅游方式。截至2023年10月15日,55岁以上人群年出游量同比增长近2倍,年出境游订单量超5倍。
可以预见的是,银发赛道的未来将出现不少高增长趋势的品类。以老年体检为例,截至2023年10月31日,京东“高端体检榜”商品中,排名前五的体检服务有4个是针对中老年人群的。
精致平替党:
2024年上半年,LVMH集团营收同比下降1%,净利润同比下降14%。Gucci收入大跌20%,母公司开云集团营收同比下降1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1%。
业绩下滑的巨头们,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下滑。定位高端瑞士手表的斯沃琪CEO这样形容中国的消费者:“他们有钱,但他们对何时花钱以及如何花钱更为挑剔。”
与此同时,主打品牌平替和大牌代工厂的1688,迎来了用户井喷,过去一年里两次登顶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榜。小红书、闲鱼、唯品会的流量也在不断增长,这些都在映射着年轻人的精致平替主张。
2024年上半年,晓报告做过一项“平替消费”调研,数据显示,近85%的人在近一年中有过购买平替的行为。其中,半数以上的95后和00后认为平替提供了一个省钱的好方法。
有意思的是,群体的收入越高,对“平替”的认同也更强。在月收入超过2万元的群体里,26.8%的人开始致力于将平替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保持下去,这一数字高于整体的21.8%。
这与不少新中产的消费理念不谋而合。在《2023年新中产大调研》中,68.4%的新中产表示更容易被商品的“质价比”所吸引,更认同“纯粹的使用价值优先、溢价靠边”。
从行业分布来看,精致平替概念在多个行业实现了深入渗透,其中以3C数码配件最为盛行。彩妆/香水/美妆、女鞋、美容护肤/美体/精油、女装/女士精品等以女性为主要消费群体的领域,精致平替概念渗透广泛。从价格分布来看,平替产品形成了以10元和50元为核心的两个显著价格门槛。
硬核技术流:
AI+、技术+消费渐成生活日常
1.AI大模型应用渗透,用户消费意愿高涨
2024年上半年,AI从大模型的比拼,逐渐渗透至垂直细分的消费场景。
数据显示,超40%的用户选择AI智能家电作为生活中最常用的AI产品,体现了人们对智能化家庭设备的高需求。同时,AI智能陪伴机器人和AI智能对话设备在互动陪伴中应用广泛,说明AI产品在提供情感支持方面也受到了广泛认可。
在AI智能穿戴设备和AI智能教育硬件领域,耳机和学习机开始搭载AI技术,为消费者带来耳目一新的体验。而且这些产品价格均在上涨甚至翻倍,但消费者的买单意愿仍然高涨。
在化妆、带娃等日常生活范围中,消费同样趋向技术化。
在护肤美妆领域,2024年上半年,小红书平台上带有“快速”“神器”“工具”“技巧”等关键词的笔记数,增长高达230%。以公式法化妆为底层逻辑的妆容走红,比如符号化妆法、数字腮红法、视觉重心化妆法等。
自然爱好者:
“衣食行”上的天然感与松弛感
2024年4月,白桦树汁以“神奇之水”“酒后神饮”等极具光环的标签,进入大众视野。从巨量算数的数据来看,上半年“白桦树汁”的搜索指数同比增长881.28%,单就4月的关键词搜索指数高达90,432。其中,31—40岁的人群对其偏好度最高,男性占比高达62%。
对应到消费市场上,受益于户外热潮持续,运动服、户外服装、户外鞋靴品类增速高涨,分别同比增长18%、94%和66%。
品质舒适宅:
全屋定制流行,家电新宠高增
2.家电市场的“新宠”有哪些
一、常规家电品类普遍不再出现爆发性增长,吸尘器、电饭煲等保有量极高的成熟品类更是出现规模下滑。在家电消费驱动因素中,解决基础需求、彰显品味个性、换新/升级和被种草成为主要因素。
三、清洁电器和空气治理电器增速高企。根据魔镜洞察数据,生活电器赛道是2024年一季度家电市场增长的提速器,特别是清洁电器(洗地机、扫地机器人、除螨仪等)和空气治理电器(暖风机、抽湿机、加湿器等)两大类商品增速喜人。
饮食养生派:
药食同源应用广泛,硬核中式养生
从质疑养生,理解养生到热爱养生,年轻人正在凸显出新一派的健康养生状态,推动了“中式养生”饮食的创新和消费增长。
具体来看,药食同源原料在零食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人参、枸杞、蜂蜜、阿胶、黑芝麻等广受欢迎的明星成分,仍然占据着市场的主导地位;同时,葛根、当归、百合、黄芪、桑葚等新兴小众成分强势增长。
在线下,“中药+食品”组合也成为新潮流,中药咖啡、中药冰淇淋、中药面包等产品受到年轻消费者追捧。
再举两个更具象的例子。①消费者对防脱固发需求的不断增长,带动了即食、糕点类护发食品增长,如黑芝麻丸、黑芝麻饼、五黑粉等品类增长迅速。
参考资料
吴晓波频道晓报告《2023新中产白皮书》
吴晓波频道晓报告《2024平替消费观洞察报告》
知萌咨询《“向心探寻,向真而行”2024年中消费趋势观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