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906

第十届全国病原体核酸检测新技术高级培训班圆满结束

信息中心举办2024年全国疾控信息技术骨干能力提升培训

疾控动态

我省启动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工作

2024年首届内蒙古自治区预防接种技能竞赛

科研动向

Circulation:揭示饮食文化适应对机体心脏健康所产生的影响效应

高血糖如何加剧认知风险?JAD揭示:2型糖尿病和阿尔兹海默病之间关联性背后的可能性解释

STM:乳酸又有新罪行!中国科学家发现,乳酸会阻止杀伤性T细胞获取葡萄糖

Science:一种特殊的癌症药物或能治疗早期阶段的阿尔兹海默病

舆情信息

中医如何改善儿童近视

共同打造学生健康生态圈

世界气象组织:中国和欧洲PM2.5浓度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古人是怎么看待饮食的?

国家卫健委:远程医疗服务已覆盖所有地级市和县

国家卫健委:探索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实施按人头付费

国家卫健委:正积极推动将地黄等纳入食药物质目录

甘肃开展村医队伍提质扩容活动

陕西开办安宁疗护护士培训班

四川举行首届消毒技能比武

河南:专项整治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

热点追踪

2024-09-06人民日报海外版

“清风一朝胜,白露忽已凝。”当草叶上凝起的露珠泫然欲滴,当沁人的凉风拂过脸颊,天空愈发明净深远,秋意日渐浓稠,一个充满诗意的节气——白露翩然而至。

今年9月7日为白露日。时值九月,夏日残留的暑气慢慢散去,秋风裹挟着凉意从北到南,山峦间层林渐染,田野里瓜果飘香,在一片疏朗澄澈里,清清爽爽的秋天来了。

南方依旧夏,北方渐次秋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公历每年9月7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进入白露时节。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时,人们以四时配五行,五行对应五色,秋属金,金对应白色,便以“白”形容秋天的露水,故称“白露”。此时,天气逐渐转凉,但白天尚热,昼夜温差变大,夜晚水汽遇冷凝结而成水珠,在晨光的照耀下显得晶莹剔透。

古人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玄鸟即燕子;“羞”同“馐”,指美食。时值白露,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的时候,玉露生凉,鸟儿们敏锐地察觉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金秋的风,不仅送来了凉爽,还带来了收获的消息。“白露白茫茫,谷子满田黄”,经过一个春夏的辛勤劳作,终于迎来了气候宜人的收获季节。白露时节,东北平原开始收获谷子、大豆和高粱,华北地区的秋收作物也已成熟,大江南北的棉花正在吐絮,进入全面分批采收的季节。五谷丰登的喜悦笑颜,即将随着早晨的露珠,在农人的脸上展现。

白露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此时,西北、东北地区的冬小麦开始播种,华北的秋种即将开始,黄淮地区、江淮及以南地区的单季晚稻已扬花灌浆,双季双晚稻也即将抽穗。

“白露是反映气温变化的重要时节,天气到了由热变凉的转折点,此时穿衣应注意保暖避寒。”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生殖中心副主任医师韩强介绍,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就是说白露节气过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睡觉时要谨防着凉。此外,白露节气气温变化较大,再加上燥邪风寒渐长,养生需格外注重润燥养肺。

品茶啜米酒,食白润秋燥

在福建福州,有“白露必吃龙眼”的习俗。龙眼本身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功效,而白露前的龙眼个大、核小、味甜、口感好,所以白露时吃龙眼再好不过。

在江浙以及湖南的一些地方,每到白露有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酒待客的风俗。此酒被称为“白露米酒”,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爱茶之人则更期待着此时的“白露茶”,所谓“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白露前后采摘的茶有独特的甘醇清香,既不像春茶那样娇嫩不经泡,也不似夏茶那样干涩味苦。

民间在白露时节有“收清露”的习俗,收清露就是收集露水。古人认为晶莹剔透的白露有益寿养颜之效,于是在暑消转凉之时收集清露,煎药助寿。《本草纲目》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又言“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这反映了古人的一种美好愿望。”韩强说,“收清露”也成为白露时节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浙江温州等地有白露“食白”的习俗。白露当天,人们会采集10种名字中带“白”字的草药和食材等,如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子、白茅根、白山药、白茯苓和白晒参等与白毛乌骨鸡炖着吃。“不同地区的‘十样白’药材不同,但大多有滋阴润燥、清肺健脾、疏散风热的功效。”韩强说,人们用这种方式调理身体,以适应秋季的气候特征。

“白露时节,白天气温仍可高达三十多度,但夜晚较凉,昼夜温差大,如果下雨,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在许多地区,白露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因此,饮食上要尽量避免生冷,以免造成肠胃消化不良。”韩强介绍,中医认为秋天是养肺润肺的最佳时机,只有养好肺,到了冬天才能肾气充足、少生病。此时,要多喝水,适量食用百合、莲子、银耳、梨、藕等滋阴润肺的食物,以防秋燥。同时,饮食要“少辛多酸”,适当吃一些乌梅、西红柿这样带有酸味的食物,以益胃养肺、生津止燥。根据秋季的特点,建议此时食用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相对清淡的食物,平补为主,不过度强调“贴秋膘”,辛辣食物也要尽量避免,同时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增加肠胃的负担。

触景防悲情,运动畅气机

“露沾蔬草白,天气转青高”。白露之际,秋意正浓,如此诗情画意的时节,容易激发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的这一名句,营造了一个苇青露白、秋色朦胧的大美意境;“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飘逸洒脱的李白此刻似也有了心事,无言独立玉阶,露水浸湿罗袜,澄澈的月光掩不住心底淡淡的忧伤;“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闻戍鼓,听雁声,杜甫在清冷的秋夜思念远方的兄弟,看遍了许多月亮,还是觉得家乡的月亮更明亮……

“自古逢秋悲寂寥”,在历代文人笔下,秋常常与忧愁、伤悲联系在一起。“秋气肃杀,花草树木开始凋谢,人们很容易触景生情,出现忧郁悲伤的情绪。中医认为,肺对应五志中的悲,悲伤情绪最能伤肺。”韩强说,秋季是防悲的重要时期。白露时节,要注意情志调节,保持平和的心境,收敛神气,避免陷入抑郁情绪,可以多与朋友交流,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

“白露时节是呼吸系统疾病高发和容易加重的时期,适当锻炼是预防疾病发作和缓解病情的有效途径。”韩强建议,此时可根据个人爱好及体质情况,适当增加户外运动,如散步、慢跑、健身操、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时运动项目因人而异,但不宜大量出汗,以防阳气宣散无度。建议老年人、体质虚弱的人选择低负荷量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中老年人可选择慢跑、散步、广场舞等。

白露晶莹,天高澄澈,让我们一起感受秋季的稳健与厚重,拥抱收获的喜悦。

返回目录>>

2024-09-05中国疾控中心

2024年8月19日至2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在湖南省长沙市成功举办了第十届全国病原体核酸检测新技术高级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名学员参与。

开幕式上,病毒病所中心实验室主任马学军向各级领导、专家和学员表达了感谢,强调了推动分子诊断技术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周宇辉莅临本次高级培训班并致辞,号召全体人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分子诊断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分子诊断技术在传染病的监测、预警和新发及突发传染病的病原识别中的作用。

本次培训内容广泛,不仅介绍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前沿动态,而且有实践操作。实践内容包括病原体检测技术、POCT、数字PCR及传染病监测技术等。

此次培训班为我国分子诊断领域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提升了应对新发和突发传染病的病原体鉴定能力。

为响应国家疾控局“大学习、大练兵、大调研、大督查”活动要求,加强疾控信息队伍技术能力建设,提升专业人员技术水平,2024年8月22日,信息中心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组织召开2024年全国疾控信息技术骨干能力提升培训,开幕式由信息中心苏雪梅主任主持。中心严俊副主任,黑龙江省疾控局宁国红副局长、黑龙江省疾控中心包名家主任出席会议。

严俊副主任指出,各省级疾控中心要抓住新一轮信息化建设机遇,进一步提升疾控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能力。要准确认识数字化、智能化的内涵和本质,推进数字化、智能化与具体管理和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注重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和技术储备,切实做好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积极探索研制疾病预防控制行业大模型,以标准规范疾控行业数智化发展,积极开展横向合作,创新数智化应用,加强数据治理和安全防护。当前,要以省统筹区域传染病监测预警与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建设、国家传染病智能监测预警前置软件部署应用为重点,推动疾控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本次培训紧紧围绕数字化、智能化,以及政策解读和应用实践等实际工作需要,安排了9个专题报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疾控中心信息技术骨干八十余人参加培训。

2024-09-05河北省疾控中心学校卫生所

为全面及时掌握当前全省儿童青少年近视、肥胖、营养不良和脊柱弯曲异常等主要常见病发病情况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根据省疾控局、省卫生健康委、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联合印发的《河北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工作方案(2024年版)》,9月1日起在全省正式启动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工作,对全省所有县区幼儿园、中小学校和大学学生近视、超重肥胖、营养不良、脊柱弯曲异常和龋齿等学生常见病和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监测,监测期两个月。

为做好该项工作,省疾控中心于7月23日举办了河北省学生常见病和健康影响因素监测与干预培训班,对全省各市及雄县、容城、安新县疾控中心分管领导及业务骨干进行培训,为监测工作提供技术保障。同时,监测期间省疾控中心还将对基层县区开展现场技术指导、质控、考核评估,并对学生健康状况综合监测系统平台进行评价。

2024-09-05内蒙古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

2024年8月29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局主办,内蒙古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办的首届内蒙古自治区预防接种技能竞赛在呼和浩特成功举办。本次竞赛由来自全区12盟市和内蒙古疾控免疫规划所共13支代表队39名人员参加。本次竞赛旨在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用,培养一批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并重、理论功底与实践技能兼优的预防接种人才骨干,进一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强化免疫规划人才能力建设,提升预防接种法治化、规范化管理水平,营造全社会关心、理解和支持免疫规划工作的良好氛围,助力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

竞赛邀请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郝立新主任、内蒙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特聘专家闫绍宏担任主评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李力副研究员、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伟燕、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梁辉担任评委。评委们依据竞赛人员们的理论成绩与实践技能操作表现,进行了严格、专业的评审,确保了此次竞赛的公平、公正。

本次竞赛分为理论考试、实践技能操作考试和团体竞赛三个环节组成,竞赛环节丰富多样、环环相扣,不仅展示了个人的专业技能,更体现了团队协作能力。经过一天激烈的角逐,最终赤峰市代表队凭借出色的表现荣获团体一等奖。巴彦淖尔市疾控中心董士静获得疾病控制组个人一等奖,赤峰市红山区疾控中心吉东华获得预防接种组个人一等奖。自治区疾控局副局长郭卫东、卫生与免疫规划处副处长郭伟、内蒙古疾控特聘专家闫绍宏、内蒙古疾控免疫规划所副处长田晓灵、内蒙古疾控免疫规划所科长闫真出席了颁奖典礼,为获奖选手和团队进行了颁奖。

通过此次全区预防接种技能竞赛,不仅全面展示了内蒙古自治区预防接种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与精神风貌,更调动了全区免疫规划工作者的学习和工作热情,也提高了免疫规划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操作能力。这种以赛代训的方式对培养预防接种人才骨干,促进全区免疫规划工规范化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大众的需要,都起到了积极地推进作用。

随着首届内蒙古自治区预防接种技能竞赛的成功举办,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预防接种工作迈向新的高度,为建设健康中国、构建健康内蒙古,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贡献力量。

2024-09-05生物谷原创

饮食文化适应(dietaryacculturation)或移民群体采用主流文化饮食或许会影响人类机体的健康。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irculation上题为“DietaryAcculturationIsAssociatedWithAlteredGutMicrobiome,CirculatingMetabolites,andCardiovascularDiseaseRiskinUSHispanicsandLatinos:ResultsFromHCHS/SOL”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饮食文化适应或会增加美国西班牙裔人群和拉丁裔人群患心脏病的风险。

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西班牙裔和拉丁裔人群占到了美国人口的19%,但相比全国平均水平而言,其患心血管疾病的比率要高得多。尽管人们普遍接受了饮食文化适应或移民群体采用主流的文化饮食会影响机体健康的观点,但其对机体心脏健康的影响效应目前研究人员并不清楚。

来自瑞典于默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发生上述关联性的原因或许是2型糖尿病患者更难以摆脱一种可能增加患病风险的蛋白质。

此前,有诸多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得阿尔兹海默病和其它不良认知健康问题的风险会增加。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ofAlzheimer'sDisease上题为“AcuteHyperglycemiaInducedbyHyperglycemicClampAffectsPlasmaAmyloid-βinType2Diabetes”的研究中,来自瑞典于默奥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积累一种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的蛋白质,这可能是两者关联的原因之一。

研究的主要作者,OlovRolandsson博士表示,这一发现对于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保护2型糖尿病患者免受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至关重要。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集中分析了β淀粉样蛋白,这是一种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中形成的斑块的关键成分。他们测量了2型糖尿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液中两种β淀粉样蛋白(Aβ1-40和Aβ1-42)及其分解酶的浓度。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4小时的葡萄糖输注,以诱导急性高血糖状态。随后,研究团队收集了样本以分析β淀粉样蛋白的变化。

结果显示,在葡萄糖输注后,健康对照组的β淀粉样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同时分解这些蛋白的酶活性上升;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组中并未观察到类似的变化。这意味着2型糖尿病患者缺乏有效处理β淀粉样蛋白的能力,增加了其在大脑中积累的风险,从而可能引发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在内的认知功能障碍。

尽管需要更多的研究来验证这些初步发现,但本研究强调了预防2型糖尿病的重要性,同时也提醒糖尿病患者要控制好血糖水平。此外,该研究还提出,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降解酶功能可能在高血糖条件下受到抑制,从而影响了β淀粉样蛋白的正常清除。

这项研究共招募了10名2型糖尿病患者和11名非糖尿病个体作为对照组,参与者年龄在66至72岁之间。总体来说,研究结果表明,高血糖条件下的胰岛素降解酶水平及Aβ40、Aβ42清除效率的提高仅在对照组中被观察到。

2024-09-05奇点糕

研究者们基于对GLUT10胞内结构域和乳酸结合部位(IR6)的分析,设计出了可竞争性结合GLUT10的模拟肽PG10.3,从而成功阻断了乳酸对GLUT10功能的干扰,恢复了CD8+T细胞的战斗力。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格言,可以说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做不好后勤保障,就别指望打胜仗,不然奇点糕就不会总提起肿瘤微环境里的“代谢战争”了。但对于抗癌主力T细胞来说,更准确地对应“粮草先行”四个字的环节,其实发生得还要更早一些:在感知到抗原信息开始激活时,T细胞就要上调自身的有氧糖酵解速率,做好迎战癌细胞的准备[1]。

而今天,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药生所)李珂、王凤团队在《科学·转化医学》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就揭示了CD8+T细胞激活和抗癌过程中,调控有氧糖酵解的关键因子——葡萄糖转运蛋白10(GLUT10),但癌细胞也有反制手段,即在肿瘤微环境中积聚乳酸来结合并抑制GLUT10,这会使CD8+T细胞代谢不佳、状态低下。

想要再反手制住癌细胞,单纯补充葡萄糖都不够,要做到“加糖减酸”才行。研究者们设计出的针对性抗癌策略,是用模拟肽(mimicpeptide)PG10.3与乳酸竞争性结合GLUT10,从而帮GLUT10一把,使它能够继续为CD8+T细胞转运葡萄糖,而模拟肽PG10.3与PD-1抑制剂或GLUT1抑制剂同时使用也有协同增效作用,可作为新的免疫治疗联合方案。

研究者们随即建立了敲除Glut10(T细胞特异性敲除)的小鼠模型,发现敲除Glut10并不影响T细胞在胸腺的正常发育和外周T细胞的存活,但CD8+T细胞的总数仍有所下降,Ki-67指数降低说明这是因为敲除Glut10降低了CD8+T细胞的增殖能力;与此类似,CD8+T细胞的颗粒酶B(GZMB)表达也明显减少,使它们失去了有效杀伤癌细胞的能力,激活就更甭提了,可以说敲除Glut10直接废掉了CD8+T细胞的一身武功。

共培养实验否定了这种猜想,因为将敲除GLUT1(癌细胞主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的癌细胞与敲除Glut10的CD8+T细胞共培养时,即便没有癌细胞的竞争,敲除Glut10的CD8+T细胞也不会恢复如初,甚至外源性补充葡萄糖都不行,这说明导致CD8+T细胞功能下滑的不只是缺糖,肿瘤微环境中还有其它的免疫抑制作用机制。

在分析黑色素瘤肿瘤间质液(TIF)的代谢组学数据后,研究者们找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TIF相比正常血浆富集了大量乳酸,仅敲除癌细胞的GLUT1并不会减缓乳酸的堆积(需敲除乳酸脱氢酶LDHA),越来越多的乳酸就会逐步抑制CD8+T细胞功能,且方式还是“简单粗暴”地直接结合到GLUT10的胞内结构域(IR),使CD8+T细胞无法正常摄取葡萄糖。

明确了这个关键点,破局方法就有了。研究者们基于对GLUT10胞内结构域和乳酸结合部位(IR6)的分析,设计出了可竞争性结合GLUT10的模拟肽PG10.3,从而成功阻断了乳酸对GLUT10功能的干扰,恢复了CD8+T细胞的战斗力;所以在后续实验中,模拟肽PG10.3与PD-1抑制剂或GLUT1抑制剂的协同增效作用,也就非常顺理成章了。

总而言之,这次来自我国学者的研究可以总结为帮CD8+T细胞“加糖减酸”,遇到肿瘤微环境里的乳酸就不能好好代谢糖,只能说CD8+T细胞也确实是不容易,那就用模拟肽帮你们一把好啦,正常吃糖了就去好好干活,乖!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被用来治疗包括黑色素瘤、白血病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药物IDO1抑制剂也能被重新定向用来治疗早期阶段的神经变性疾病。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被用来治疗包括黑色素瘤、白血病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药物IDO1抑制剂也能被重新定向用来治疗早期阶段的神经变性疾病,这也是该类药物首次被用于治疗缺乏预防性疗法的人类慢性疾病。研究者MelanieMcReynolds博士表示,如今我们正在展示IDO1抑制剂的巨大潜力,而且其已经在癌症疗法药物的开发范围内,能靶向作用并治疗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在更广泛的衰老背景下,神经功能衰退时无法更加健康衰老的最大共同因素之一,理解和治疗神经系统障碍功能衰退的益处不仅会影响那些已经被确诊的患者,还会影响其家庭、整合社会和经济等。

PraveenaPrasad博士指出,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我们所认为的大脑驱动自身方式问题的下游影响效应。目前可用的疗法正在移除肽类,这些肽类或许就是肽类开始形成斑块之前所能靶向作用的最大问题的结果,如今研究人员发现,通过靶向作用大脑中的代谢,他们不仅能减缓而且还能逆转疾病的进展。利用临床前模型进行研究,即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体外细胞模型、体内小鼠模型和阿尔兹海默病患者的体外细胞,研究人员发现,阻断IDO1或能恢复星形胶质细胞中的健康葡萄糖代谢,星形胶质细胞是能为神经元细胞提供代谢支持的星状脑细胞。

2024-09-06人民日报

儿童近视是逐步发展的。及时采用中医治疗,可以改善矫正视力、延缓近视病程、缓解眼睛不适症状,还能降低眼疾恶化风险。

中医在防治儿童近视方面的方法,包括艾灸治疗、推拿治疗、耳穴压丸、食疗等。例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精准搭配食物,利用食物的特性来有效调节机体功能和视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健全公共卫生体系,促进社会共治、医防协同、医防融合”。今年5月,针对学生群体普遍存在的近视、超重、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国家疾控局发布《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技术指南》,并制定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十要义”,旨在通过行为与环境干预,提高学生常见病监测与干预效率,实现多病共防,保护学生身心健康。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构建学生常见病多病共防多方协作模式,全方位加强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共同打造学生健康生态圈,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美好的明天。

2024-09-05央视新闻客户端

报告指出,每年由于空气污染导致全球450多万人过早死亡,同时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支出。报告解释说,空气质量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健康,空气污染物从大气中沉降到地球表面。

此外报告指出,颗粒物不仅对人类健康有重大影响,对农业也有重大影响,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实践表明,在污染严重地区,颗粒物可使农作物产量降低高达15%。颗粒物会减少到达叶片表面的阳光量,并物理阻塞调节与大气进行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交换的叶片气孔。与此同时,农业本身也是颗粒物的制造者,焚烧秸秆、施用肥料和农药、耕作、收割以及粪便的储存和使用也会释放颗粒物。

得了肺结核怎么办?吃“黄芪蒸鸡”。有书为证。

杀一只没下过蛋的童子鸡,不要沾水,取出内脏,塞进去一两黄芪,架上筷子放在锅里蒸。四面密封严实,蒸熟后取出,汤汁浓鲜,可治疗体弱疾病。

这段文字翻译自清代古籍《随园食单》中“黄芪蒸鸡治瘵(音同寨)”一条。瘵,又叫“痨瘵”,常指肺结核。另外,虚劳重症也属于“痨瘵”的范畴。那么,这种吃法有无医学根据呢?

肺结核、虚劳重症患者的共有特点是虚弱、消瘦,都是气血亏虚的表现,所以补益气血是治疗的重要手段。黄芪是常用补气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李时珍评价为“补药之长”。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证明,黄芪具有多种药理作用,比如强心、抗心律失常、调节血压、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

书中简单几句话,背后门道真不少。从中可以看出,药食同源,在中国是很古老、很流行的观念。很多古代饮食主题的书籍,都蕴含着丰富的养生保健内容。《随园食单》就是典型代表,作者是清代大才子袁枚(1716—1797)。优游大半生之后,他总结数十年的美食体验,写下这部《随园食单》。

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菜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茶酒单等14个部分,详细论述了中国14至18世纪中叶流行的300多种菜式。

在食物原料方面,常见的谷物瓜蔬、家禽野味、飞鸟鱼类等,样样齐备。在烹调技巧方面,焖、煎、煸、炒、蒸、炸、炖、煮、腌、酱、卤、醉等制作方式,面面俱到。在菜式的特点方面,主要介绍了江浙地区为主的菜肴饭点,兼及京菜、粤菜、徽菜、鲁菜等菜式。

在饮食菜式的层次方面,该书毫不“挑肥拣瘦”,既有山珍海味,也有粗茶淡饭;既有宫廷菜——王太守八宝豆腐,有官府菜——尹文端公家的蜜火腿,还有寺院菜、民间菜、民族菜、街市菜……为后人留下了反映中国饮食文化兴旺发达的宝贵历史文献。

袁枚推荐的这么多菜品里,除了经常使用枸杞子、陈皮、百合、山药、茯苓等作为食材,还选用了黄芪、白术、巴戟天等药材以增强功效——今天都被列入药食同源、可用于保健食品的范围。有意思的是,书中很多烹饪原则与今天的健康理念如出一辙。比如,“调味宁先取淡”,讲究控制食盐用量;“戒外加油”,防止脂肪过量;“戒走油”,反对加热过度、避免营养丢失……

此外,“三因制宜”原则贯穿了《随园食单》全书。

首先,吃时令菜历来是顺应自然规律的养生方法。袁枚认为,烹调菜肴应因时制宜。须知单“时节须知”中说:“夏宜用芥末,冬宜用胡椒……萝卜过时则心空,山笋过时则味苦……所谓四时之序,成功者退,精华已竭,褰裳去之也。”意思是,万物生长都有四时之序,旺盛期一过,精华已尽,失去了自身的美味和营养。

其次,袁枚重视地域差异,认为烹饪也得讲究因地制宜,比如特牲单里讲猪肚的做法,指出南北方烹饪方法的不同:“滚油炮炒,加作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南人白水加酒,煨两枝香,以极烂为度。”有意思的是,“扬州洪府粽子”的做法是糯米包火腿,典型的南方肉粽。

因人制宜在书中也屡有体现。袁枚认为小儿和老人宜食细碎酥软之品,利消化。如鲫鱼,“通州人能煨之,骨尾俱酥,号酥鱼,利小儿食”;芝麻菜“斩之碎极,蒸而食之……老人所宜”;鉴于鸡之温补,书中讲鸡粥、鸡血“宜于老人”。

袁枚之所以被称为美食家,在于他没有把烹调仅仅看作是一门聊以果腹的技艺,而是将饮食当作一门学问进行考察,提高了饮食文化的档次,引导人们追求高雅的饮食情调与富于意趣的文化享受,不要自满于当“吃货”“老饕”。

比如,袁枚很看不上铺张奢靡、大吃大喝的不正之风,挑明了这就是“贪贵物之名,夸敬客之意”罢了。书中说他有一次赴宴,见某太守大摆排场,碗大如缸,盛满白煮燕窝,吃之无味,而客人争相夸耀。袁枚笑着说:“我辈来吃燕窝,非来贩燕窝也。”燕窝多似贩卖,而不可口,这么多又有何用?如果只是为了面子上好看,倒不如在碗里放入明珠百粒,价值万金,管它能不能吃呢?

类似的饮食恶习,绝非饮食应有之道,不仅不能让人享受佳肴美味,还造成了食物浪费,损害了健康。所以,食之有味,食之有节,食之有心,食之有理,方能真正体验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袁枚之论,今天仍不失意义。

2024-09-05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9月5日电(记者乔业琼)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消息,日前,国家卫健委就《关于加强我国医疗体系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均衡分布的建议》进行了答复。答复称,截至目前,远程医疗服务已覆盖所有地级市和县。

围绕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答复中指出,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和《电子病历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及评价标准(试行)》《医疗机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指导各地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印发《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和《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技术指南》《远程医疗信息系统基本功能规范》《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积极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远程医疗服务网络,运用远程医疗技术强化对口帮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国家卫健委表示,下一步,将开展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互通共享攻坚行动,推进智慧医院建设,发展远程医疗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人民网北京9月5日电(记者乔业琼)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消息,日前,国家卫健委就《关于强化省级综合医院慢病管理中心建设和对基层医疗机构辐射带动作用的建议》进行了答复。答复称,探索对治疗方法明确、健康管理效果明显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实施按人头付费,持续优化门诊支付方式。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慢性病防治工作,将慢性病防治工作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重要政策文件中,并提出明确任务目标。国家卫健委联合10余部门制定《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等慢性病防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持续完善覆盖全国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网络,维护慢性病患者及高危人群的生命健康,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答复称,下一步,国家卫健委会同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加强慢性病综合管理,不断提升我国居民健康水平。一是持续推动关口前移,充分发挥各级医疗机构、疾控机构优势,完善多病共防、多病共治、医防融合、医防协同的有效工作机制。二是以医联体建设为载体,推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以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分级诊疗为突破口,提升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病规范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体系。三是总结经验,探索对治疗方法明确、健康管理效果明显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实施按人头付费,持续优化门诊支付方式。

人民网北京9月5日电(记者乔业琼)据国家卫健委官网消息,日前,国家卫健委就《关于加快推进药食同源产业发展的建议》进行了答复。答复称,正积极推动将地黄、天冬、麦冬、化橘红纳入食药物质目录。

《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简称食药物质)。食药物质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为规范食药物质目录管理,国家卫健委制定《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简称《规定》),对食药物质定义及目录修订程序等作出明确规定。

答复提到,国家卫健委会同市场监管总局认真贯彻落实《规定》,据此动态修订调整食药物质目录,正积极推动将地黄、天冬、麦冬、化橘红纳入食药物质目录。市场监管总局依据《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与保健功能目录管理办法》,正加快研究将食药物质目录中的物质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国家卫健委与市场监管总局已就保健食品、食药物质等安全性审查工作建立协同机制,并就统筹推进食品营养声称和保健食品功能声称研究等工作达成共识。

2024-09-05健康报

本报讯(特约记者王耀马骞雯)近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开展乡村医生队伍提质扩容活动的通知》,明确到2025年底农村地区实现每千常住人口配备1名合格乡村医生的总体目标。

在严格按标准分类配备合格乡村医生方面,《通知》提出,常住人口为1500人以下的行政村至少要配备1名合格乡村医生,常住人口为1500~2500人的行政村至少要配备2名合格乡村医生,常住人口为2500~3500人的行政村至少要配备3名合格乡村医生。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村医订单定向生履约、社会招聘、乡镇卫生院派驻等多种方式,分类配齐乡村医生。

在严格订单定向生履约管理方面,《通知》要求,持续落实好村医订单定向医学生专项计划,确保培养的定向生毕业后按照协议要求到岗履约。根据乡村医生缺口数按需定招,合理确定下年度村医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项目计划招生人数和乡村医生社会招聘人数。每年遴选乡村医生骨干到培训基地参加脱产培训,持续开展系统远程培训。

在严格落实村医待遇保障方面,《通知》明确,严格执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项目“先预拨、后结算”政策,严禁挤占挪用,强化地方财政事权责任,确保优先保障村医补助。严格落实乡村一体化管理,保障乡村医生收入及待遇,为乡村医生购买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责任险,健全村卫生室风险分担机制。持续做好大学生乡村医生编制保障工作,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大学生乡村医生全部纳入编制管理。对取得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以上的乡村医生,应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予以倾斜,最高可达70%。

据悉,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将定期分析通报各地工作进展情况,对工作进展快、成效好的市县进行表扬,在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对工作滞后、成效差的市县通报批评。

本报讯(特约记者柴丽通讯员姚俊涛)近日,由陕西省卫生健康委主办、陕西省肿瘤医院承办的首届“省级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培训班”开班。来自该省19家医疗机构从事安宁疗护工作的专科护士参加培训。

据了解,此次培训理论课程包括通科理论和专科理论两部分。通科理论部分包括护理人文、护理教学、护理科研等方面;专科理论部分包括概论、症状管理与舒适照护、心理精神社会支持、专科技能与操作等方面。培训采用理论授课、小组讨论、操作演示、案例分析、临床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以推广规范化的安宁疗护理论知识和技能,帮助学员开阔思路、提升技能水平。

本报讯(特约记者喻文苏)近日,由四川省疾控局、省总工会联合主办,省疾控中心承办的2024年四川省消毒技能竞赛总决赛在成都市举行。

各市(州)组队参加省级决赛。四川省疾控中心、成都海关、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派出专业技术人员组队参赛。经过理论笔试、技能操作、现场知识竞答多轮竞技,省级决赛最终分别评选出个人和团体一、二、三等奖。其中,25名选手荣获个人一、二、三等奖,成都市疾控局代表队、南充市疾控局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

本报讯(记者李季)日前,河南省市场监管局联合省纪委监委驻局纪检监察组召开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调度会暨秋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工作部署视频会议,对河南市场监管系统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进行调度推进,对秋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工作进行部署。

会议要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对照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切实强化责任落实,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校园食品安全水平。

会议强调,要紧盯秋季开学关键期,扎实做好秋季学期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各地要压实主体责任,全过程实施食品安全精细化管理;强化校(园)长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内部风险管控,规范加工操作,严格餐饮具清洁消毒,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健康管理、设施设备维护管理、原辅料购进质量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在秋季开学前后对辖区内校园食堂、校外供餐单位、承包经营企业、校园大宗食材供应商进行全项目的全覆盖监督检查,下重手整治屡教不改的食品安全问题。

—————————————————————————————————————————————————————

THE END
1.广东省药品交易中心为做好特殊膳食用食品挂网工作,现将2024年10月份批次特殊膳食用食品审核结果予以公示(见附件1),公示时间为2024年11月22日至11月26日(三个工作日)。 如对公示结果有异议的,请于公示期内通过电子邮件方式(邮箱:2200758138.qq.com)向我中心提交复核申请,依法依规提供合法有效的证明材料(申请材料须逐页加盖企业公章...https://www.gdmede.com.cn/announcement/undefined/detail?id=1859761848618848256
2.最新!2023药食同源目录大全来了(附名单)2021年11月15日,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的通知,明确了药食同源物质的动态调整和管理规范。 如有企业想要生产经营相关产品,需及时跟踪相关政策动态,并根据国家和各地发布的政策文件,不定期对名单进行汇总更新。 https://www.360doc.cn/article/1099387905_1099387905.html
3.药食同源目录2023年(102种完整版)至此,药食同源目录为87+6,总计包括93种物质。 2019年,卫健委印发《关于对党参等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卫食品函〔2019〕311号),对“党参、肉苁蓉(荒漠)、铁皮石斛、西洋参、黄芪、灵芝、山茱萸、天麻、杜仲叶“,9种物质开展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食...https://www.meipian.cn/4zdcksq8
4.2024.09.01更新药食同源保健食品原料新资源食...一个原因是去年大概中旬在朋友圈里流传过一篇文章《卫健委最新发布(2018)版药食同源目录》,风靡一时,...https://bbs.foodmate.net/thread-1112893-1-1.html
5.国家卫健委新食品原料公告目录(截止2024年10月)在国家卫健委公布的新食品原料及实质等同名单中,北京中健天行医药有多款产品获批,有丰富的成功申报经验,会对申报的新食品原料进行全面评估及分析,提供经济、可行、保障的申报方案,欢迎申报企业来电与我们交流!http://www.zjtxhealth.com/yewu/xspyl/a5/1091.html
6.中医行业内参南京同仁堂添新馆一中药饮片厂被罚228万元...* 药食同源茶饮店百草间入驻江南大学文浩馆 02 政策指导 *《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指南2024》出台 *卫健委答复《关于完善食药物质目录促进传统食养药膳产业发展的提案》 03 产业动态 *一中药饮片厂违规生产“毒性饮片”,被罚没228万元 04 第五届馆交会 *9月28日-29日,医馆界将在杭州举办第五届馆交会(一个主论坛...http://www.yiguan001.com/nd.jsp?id=1153&groupId=69
1.药食同源目录在哪查卫健委公布的有药食同源可用目录清单 1 、针对销售大部分属于药食同源品种目录的食用农产品 , 办理工商执照后,食药监局还需要办理哪些手续的问题 。 如果仅仅是销售食用农产品的话,食药监部门不需要办理其他许可,但是食用农产品的质量要适用于新《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 http://m.trustexporter.com/m21-d247512.htm
2.公示数据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甲乙类 编号 药品名称 剂型 备注 1 XA01ABD075A002010100483 地喹氯铵含片 片剂(口含) 0.25mg 无 片剂(口含) 0.25mg 铝塑 24 片 盒 汕头经济特区明治医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7255 86900483000019 2 XA01ABD075A002010100594 地喹氯铵含片 片剂(含片) (1)0.25mg(2)0.25mg(无糖型) 无 含片...https://code.nhsa.gov.cn/yp/toPublishGoodsData.html?batchNumber=20241121
3.山东健之源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健之源汇总:国家卫健委新食品原料公告目录大全(截止2024年10月10日) 山东健之源汇总:国家卫健委新食品原料公告目录大全(截止2024年10月10日) 山东健之源为您盘点2008年-2024年10月10日我国已经批准为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的名单汇总,供行业内参考。https://www.sdjzygw.com/article-65745-262234.html
4....目录卫健委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名单药食两用目录...很多中药材具有“药食两用”的特征,比如当归、橘皮、枸杞子等,既可以当作食品原料用于各种食品,又可以当作药物治疗疾病。国家卫健委曾出台《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对食药物质定义范围进行了界定。本期小编整理了食药两用药材目录,带大家了解卫健委公布的即是食品又是药品的中药材有多少种。https://m.maigoo.com/news/683573.html
5.山药是宝可入药?中医:千万别把菜场买的山药能当药吃!一些中药名称会出现在食材中?不要怀疑,它们确是同一种。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药食同源目录,有110种中药列入目录,它们既是中药,又是食材,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我们熟知的山药、莲子、薏苡仁、枸杞子、菊花等均在目录中,这些中药无论作为药物,还是食物,都是安全的。而人参、玫瑰花、当归、西红花等虽在药食两用的...http://wenhui.whb.cn/zhuzhan/yiliao/20190823/285027.html
6.国家卫健委:已累计发布1610项食安国标将持续营造安全放心满意食...“十四五”以来完成“三新食品”安全性审查1226项次,公告批准250项新产品,促进行业产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发布食药物质目录公告,新增地黄、天冬等4种食药物质,助力乡村振兴。此外,汇总发布“三新食品”和食药物质常见问题解读,方便生产者和消费者查询了解相关政策信息。https://www.cguni.com/jingji6208.html
7.最新93种“药食同源物质”目录(附有效成分及功效)2020年1月6日,卫健委2019第8号公告,正式给予当归、山柰、西红花、草果、姜黄、荜茇等6种物质作为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纳入药食两用目录。 当归等6种新增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2019年第8号) 备注:列入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的物质,作为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法》...https://m.cancer123.com/news/2020070612148.html
8.药食同源的产品需要什么批准,法律的规定是什么药食同源的产品要申报批文,只能申请食字号,但不是所有药食同源的原料都可以申请。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收录到国家卫健委的药食同源目录中的中药材,才可以作为食字号产品配方的原料。国家卫健委目前公布的药食同源目录可以在网上搜索,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作为药食两用。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https://v.66law.cn/wenda/2022284.aspx
9.既是食物又是中药,药食虽同源用错了可有害国家卫健委发布(2018)版药食同源目录,共有110种中药列入目录,它们既是中药又是食材,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大众熟知的山药、莲子、薏苡仁、枸杞子、菊花等均在目录中,这些中药无论作为药物还是食物都是相对安全的。而人参、玫瑰花、当归、西红花等,虽然在药食两用的目录中,但需要在限定使用人群和剂量内作为药食...https://m.thepaper.cn/wap/resource/jsp/newsDetail_forward_6981426
10.原研药和仿制药原研药与仿制药之间的疗效差异是确实存在,不可回避的[。有很多患者因为经济原因选择仿制药,但对于被纳入医保目录、价格大幅下降的原研药物,对患者来说,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不管是原研药还是仿制药,对于患者来说,找到能适合自己病情的一款药物都是最幸运的事情。 https://www.jd.com/pccontent/261781
11.药食同源目录扩容在即(附最新名单)4.与此同时,国家对药食同源产品的准入和管理也渐趋规范。 2021年11月,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通知及解读文件,明确了药食同源物质的动态调整和管理规范。 目前国家正大力支持中医药行业发展,在大健康产业背景下开发药食同源产品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叠...https://www.cnyxyx.com/?p=52575
12.如何判定一种物质是否属于食品原料?3、如果需要确认的物质是植物类的,可以到《植物志》、《药典》搜索该物质的别名、拉丁文等,再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确认。《植物志》、《药典》中的某些物质可以用做普通食品原料,是因为有添加剂标准,或者在原卫生部发布的食药两用的名单内。除此之外《植物志》、《药典》中的物质一般不能作为食品原料。 https://jsfaa.cn/news/3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