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污染。化肥、农药添加剂等对人体有害物质残留于农产品中;抗生素、激素和其他有害物质残留于禽、畜、水产品体内;重金属污染在农禽产品超标超量。
生产过程违法。加工中使用劣质原料、造假;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在饮料中超标使用化学合成添加剂、色素、防腐剂、甜味剂等;滥用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物。
加工不规范。产品生产无标准、标准陈旧,或不按标准组织生产,生产环境不达标,包装储运过程中微生物超标。
质量检验检测不规范。产品质量检测制度不完善,检验方法和仪器落后,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轻易进入流通领域;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
流通过程存在隐患。鲜活产品从生产到销售、保鲜、贮藏等出现疏忽,会导致海鲜变质;流通过程中,食品散装进货,销售前包装、运输过程处于监管空白区,食品卫生难以保障;使用不适合包装食品的包装袋;销售过期产品或过期产品生产日期重新打印标签。
从业人员素质差。食品生产企业中大部分是中小型企业和小作坊,从业人员多没有受过食品安全培训,因此微生物指标超标、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违规作业行为时有发生。
食品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措施
排查从这几方着手:
食品加工环节中的安全隐患。
食品原料问题
食品原料生产环境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很多农作物的生产环境周围都存在着严重的化学污染问题,包括工厂的废水、废弃等的排放,同时又存在污染水源灌溉现象,进而严重污染了农作物赖以生存的土壤,即对农作物产生危害。
食品加工场所
食品流通环节中的安全隐患。
控制与整改措施
食品加工环节安全隐患控制
食品流通环节安全隐患控制。关于食品流通环节中安全隐患控制,重点在于运输过程中食品的存放。对特殊食品使用特殊运输工具进行运输,如冷藏车的使用。
对于食品的存储、验收、出库等各环节进行严格监督,不同食品按食品特点进行分类存放,并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于即将过期或已经变质食品进行及时处理。
生活中六个食品安全隐患要注意!
1.切菜时候生熟不分
有的人切食物时候生熟不分,可能平时没什么事,但一旦出事就是大问题!!
比如——
2013年6月,我国某校发生一起400余人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学生的主要症状是发热、乏力、腹泻等。通过疾控中心的DNA检验和追踪,确认此事件发生的原因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生熟不分,食堂厨师盛放生肉的菜盆未经彻底清洗,就用来制作凉拌豇豆,生肉中的沙门氏菌污染了凉拌豇豆,从而导致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的暴发。
化解方法:
先切熟的,后切生的。一般切后需要加热的,我们可以视同为生的,生的就后切。所有东西切完之后,案板需要彻底清洗,拿洗洁精清洗,清洗完之后晾干。
有的人案板两面翻着用,其实一翻下面台面就污染了,你再翻回来就两面都污染了。
当然你也可以多买几个案板和刀,分开用。
2.油壶长期不洗,新旧油混着来
北京卫视《我是大医生》栏目,曾对家里常用的油壶做过检测,发现:
有油垢的油壶,里面的残油发生油脂氧化和酸败程度远高于新油壶,如果把新买来的油直接倒入这个“被污染”的油壶里,新油也变得“危险”了。
这种危险的酸败油在使用时经过加热会出现烟大、呛人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它会产生很多可怕的致癌物质,比如分解物环氧丙醛等,食用后易中毒,出现急性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现象,也有致癌风险。
1.小油壶每周清洗一次。
2.每次倒入小油壶的量够一周就行。这样可以保证尽量吃到新鲜食用油。
3.新旧油别混着吃,否则油壶里的那点油底子会成为一壶新油的氧化催化剂,加速变质。
4.油壶离灶台远点,尽量避免高温环境。
3.发霉的水果切掉继续吃
水果发了点霉,扔了可惜,不少人会选择切掉霉变部分食用。但事实上,即使把腐烂部位去除再食用也未必安全。
霉菌产生的毒素可以从腐烂部分,通过水果汁液扩散到果实的其他未腐烂部分。每千克腐烂水果的果汁中含有近1克的展青霉素,在距离腐烂部分1厘米的正常水果圈里,仍可检出这种毒素。
研究发现,霉变的苹果外观,正常部位的展青霉素含量为霉变部位的10%~50%,距离苹果霉烂斑点3厘米处仍可检出棒曲霉素。
对于霉变水果,无论霉变面积有多大,都建议全部丢弃,不要再食用了。
4.食物裸放在厨房里
在做饭使用油烟机过程中,油烟并没有被油烟机排除干净,油烟就落在物品上。油烟中的致癌物质,也渗透到了食物当中。食物裸露放在厨房中,其实危害挺大的。
将食物存放在合适的带盖容器中,或使用保鲜膜等。
5.塑料袋装油多食物并加热
有些人直接用塑料袋装油脂多的食物,而且还直接放微波炉里加热。还有一些商贩图省事儿,经常在碗上套一个塑料袋,再盛装酸辣粉、豆腐脑、小面等食物。
然而,塑化剂跟塑料的结合,不是非常牢固的一种化学结合,塑化剂很容易在塑料里面迁移层,对食品造成污染。这种迁移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在油性的环境,就是包装的这个食物里面含有比较高的油性,另一个就是加热,加热以后它会迁移到食物里面去。
1.少用塑料袋放油大食物;且不用塑料袋盛放热食。
2.一般对于需要久放的食物,容器推荐以不锈钢、玻璃、陶瓷器等为主。用塑料袋装回家的食物,最好及时更换盛装容器。
6.冰箱长期不清理
冰箱不是保险箱,清理不及时,食物放太多,也可能被细菌盯上!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被李斯特菌感染的人,有64%可以在他家里的冰箱中找到这种细菌。
李斯特菌主要通过食物感染人类,可以寄居在人的肠道内。它有个外号叫冰箱杀手,因为它在0-45℃都能生存,尤其在冰箱的冷藏温度下仍可以生长繁殖,甚至在-20℃的冷冻室也能存活1年。
李斯特菌感染人类的概率并不是很高,但孕妇感染的概率比普通人高20倍左右。李斯特菌的潜伏期可以长达一个月,也就是说当一个年轻女性流产之后,她可能想不到原来流产的原因是一个月前吃了一个被李斯特菌污染的食物,比如说三明治。
1.东西不要放太满,生熟分开放。熟食尽量放上面,生食放下面。比如剩菜最好放在保鲜盒里或有保鲜膜;蔬菜可以包两层软纸独立放袋里,扎口松一些;肉类可以切小块分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