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惠农政策落实、惠农资金监管的问题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我部对参与管理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进行梳理,会同财政部出台相应的项目实施指导意见或管理办法加以规范。在政策落实基础上,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健全操作措施,最大限度堵塞各种利益寻租空间。
三是加强项目监管。我部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有计划地开展各种形式的督导检查工作,采取全面检查与重点抽查、定期督导和不定期督导相结合,对项目执行中发现的、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认真核查,对擅自改变资金用途,挤占、挪用、套取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同时,推进重大政策项目延伸绩效管理,加快形成政策项目落实的全程化监管机制。
二、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知识的问题
三、关于兽医的身份问题
根据上述规定,官方兽医作为兽医行政执法机构工作人员应当为公务员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编制。2005年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各地普遍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绝大多数为事业单位,只有少部分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官方兽医身份问题由所在单位的性质决定,由各地根据机构改革、编制等情况确定,据统计,有公务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编制三种,其中以事业编制最多。目前,农业部已经起草了《官方兽医管理办法》并征求了地方兽医部门的意见,正在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力争尽快颁布实施。
四、关于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的问题
农业部答复:感谢网友对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的关心。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实施“四补贴”、最低收购价等惠农政策,农业生产效益不断提高;鼓励开展土地流转,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效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各级农业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积极配合国土资源部门,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工作,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突破;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培肥地力、改良土壤、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耕地产出能力。
下一步,农业部将会同国土资源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各项措施落实,修订完善《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强化各级政府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职责;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层层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五、关于加大农业现代化投资比重的问题
农业部答复: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强农惠农支持政策体系。到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方面的总支出已达到12287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农业农村建设的规模已达到2000亿元左右、超过总量的50%。2012年中央财政用于现代农业生产的资金投入达4785.05亿元,比上年增长17%。但是,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求相比,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资金总量不足的问题还比较突出,金融、信贷等各类资金共同参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还未有效建立。
下一步,农业部将坚决贯彻中央要求,顺应群众关心期盼,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政策创设和工作创新,努力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提升农业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农业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推进重大农业工程建设等方面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为我国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推动国家财政支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资金结构调整,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目标逐年增加对农业现代化的投入。
六、关于改善基层农技人员工作条件的问题
农业部答复:2012年中央1号文件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提出“一衔接两覆盖”的政策,各级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措施推动中央政策的贯彻落实,一是通过中央定额补助、地方配套投入的方式,为全国乡镇推广机构建设业务用房,配备仪器设备和下乡交通工具,从2010年以来中央累计投入58亿元,支持全国近3万个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二是启动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每年26亿元,用于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培育科技示范户、建设试验示范基地、培训基层农技人员。三是推动地方落实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据我部调查统计,基层农技人员工资水平近年来有较大改善,但部分地区还低于当地教师和医务人员10%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农业技术推广法》为重点,指导各地按照法律规定和有关政策要求,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尤其是推动地方抓紧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以及各项津补贴,切实保障县乡农技人员的工资待遇。
七、关于农业发展中的“形象工程”问题
下一步,针对农业部门参与管理的有关项目,农业部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进管理下放和工作创新,进一步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强化实施监管和责任追究,推进项目公示公开和投资绩效考核,努力提高决策水平和投资效益。同时,继续加强工程谋划、规划编制、投资争取等基础性工作,积极协调配合和推动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资金安排和建设力度,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扶持高效农业发展,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八、关于提高农作物补助的问题
农业部答复:粮食市场放开后,为保护农民利益,国家也是根据种粮成本增加等情况,不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的。2004年以来国家先后在主产区对稻谷、小麦实行了最低收购价政策;2007年以后又对玉米和大豆实行了临时收储政策。到目前,国家已连续6年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连续4年提高玉米、大豆临时收储价。2013年每斤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小麦、玉米价格分别达到1.32元、1.35元、1.5元、1.12元和1.12元(吉林标准水价格)。明年,国家还将根据种粮成本变化等情况继续提高粮食价格;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于今日向社会发布,每50公斤2014年产小麦(三等)118元,比去年提高6元。此外,今年的大豆临时收储价格国家也将于近期公布,希望网友们广泛宣传。
中央财政对于农作物的补助,有的用于普及良种,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油菜、马铃薯、花生、青稞、天然橡胶良种补贴,补贴标准分品种确定并适时合理调整;有的用于补贴生产成本,如对粮食生产的农资综合直补,补贴标准按照每年化肥、柴油价格变动情况实行动态调整;有的用于推广合理生产模式,如粮棉油糖高产创建补助和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补助,对高产创建片和标准生产园实行“以奖代补”、定额补助;有的用于推广特定农业技术,如农业防灾增产关键技术补助,对坐水种、病虫防控、小麦一喷三防、旱作农业地膜覆盖、东北水稻大棚育秧、南方水稻集中育秧、产地储藏初加工等技术给予补助,补助标准根据不同技术的应用成本及财政合理引导的需要确定。
九、关于城郊菜园减少和蔬菜价格大涨的问题
农业部答复: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蔬菜价格上涨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物价总水平,菜店租金,人员工资、物流成本等大幅提高,均推动蔬菜价格上涨。城郊菜园减少是蔬菜价格上涨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虽然城市扩张,近郊菜园面积减少,但同期城市远郊及农区的蔬菜面积在增加。据统计,2008年以来,全国蔬菜面积年均增长8.8%。2012年全国蔬菜面积30528.86万亩,产量70883.06万吨,人均蔬菜占有量523.49公斤,国内蔬菜供应是充足的。短期内蔬菜价格波动是由于生产淡旺季茬口交替、恶劣天气和偶发事件发生导致的运输不畅、农资和人工成本上升等造成的。
十、关于地方推广沼气尊重农民意愿的问题
农业部答复:从2003年开始,农业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了农村沼气国债项目,支持户用沼气建设。在农村沼气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由农民申请、逐级上报,避免硬性摊派,争取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2012年,我部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的全国农村沼气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在尊重农民意愿和需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提高建池质量,强化服务网点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在农户集中居住、新农村建设等地区,打破沼气工程与养殖场(养殖小区)、发酵原料与畜禽粪便的“两个捆绑”,坚持高标准、高投入、高产出,科学发展村级沼气集中供气站和大中型沼气工程。
十一、关于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问题
农业部答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2013年中央1号文件进一步把家庭农场明确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形式,并要求通过新增农业补贴倾斜、鼓励和支持土地流入、加大奖励和培训力度等措施,扶持家庭农场发展。
目前,我部正在加快研究扶持家庭农场发展的具体政策,但尚未出台。网友可以向当地农业部门咨询了解是否有地方性扶持家庭农场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