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品药品监管为着力点严守安全底线
□本报记者王嘉
食品药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12月1日,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和新颁布的《疫苗管理法》正式施行,其中《疫苗管理法》是我国首部疫苗管理的法律。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这是第一个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食品安全工作纲领性文件,具有里程碑式重要意义。10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围绕夯实主体责任、强化全过程监管、提高违法成本等重点内容,补短板、强弱项,以良法善治,为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狠抓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牢牢守住安全底线,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严把食品安全关
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党组书记肖亚庆曾指出,食品监管要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担心的问题,对高风险领域、对重点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对主要的安全风险都要做到底数要清、问题要明、对策要准。
维护学生饮食安全,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前提,也是广大家长和社会的共同期盼。肖亚庆指出,今年校园食堂“明厨亮灶”覆盖率达到70%以上,力争大中城市幼儿园和中小学食堂“明厨亮灶+互联网”覆盖率达到100%。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研究部署“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落实学校主体责任,推动校长(园长)陪餐制;加强食材源头管理,督促学校严格筛选供货商,严格进货查验;强化与教育等部门的协同联动,持续加大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并探索将校园纳入信用监管体系,实行联合惩戒,切实保障学校食品安全。
市场监管总局还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会同14个部门,在全国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围绕未取得许可生产经营、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经营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的肉类、生产经营山寨食品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问题,开展集中打击。截至目前,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7.8万件,罚款9.1亿元,责令停产停业2431户,吊销许可证157件,从业资格限制168人。
保障用药安全
肖亚庆在全国市场监管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药品监管要强化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管理,要加大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抽检和飞行检查力度。建立药品安全隐患排查长效机制,推进职业化专业化药品检查员队伍制度体系建设。
我国药品监管部门始终致力于提升公众安全用药意识,坚守人民群众用药安全底线,共同构筑用药安全防线。2019年,我国药品监管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法规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疫苗管理法》和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先后出台;《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正案和《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也即将提请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今年以来,批准药品注册申请331件,其中临床急需境外新药11个;110个品种277个品规完成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批准医疗器械注册申请658件,创新医疗器械14个,医疗器械注册实现网上电子申报;完善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特殊用途化妆品延续许可调整为承诺制审批,企业办事流程由115个工作日压缩至15个工作日。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不断加强,科学监管基础逐步夯实,国际合作力度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