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领导在黄龙调研。
为了推进食药监管能力建设,我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术培训、比武,大大夯实了监管基础。
全省食药监管人员深入一线,围绕重点问题进行监管,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随着食药安全宣传的持续深入,人人参与、社会共治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
张伟峰田野郑梅子
食品药品安全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在过去的五年里,陕西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在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率领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认真贯彻“四个最严”要求,紧紧围绕“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全力服务三个陕西建设”这一目标,始终坚持着力完善体系建设,织密监管网络;强化能力建设,夯实监管基础;发力重点领域,破解民生难题;严打违法犯罪,净化市场秩序;服务监管结合,助推产业发展;加强宣传引导,推进社会共治,有力推动和巩固了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稳中向好,连续五年没有发生区域性、系统性的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三秦大地美、食药安全好”的美好愿景正成为现实,为全省奋力追赶超越提供了有力保障。
完善体系建设织密监管网络
过硬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离不开完善的监管体系。当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的号声吹响,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和国务院要求,采取多项措施,加强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动作为、不等不靠,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在前面。2011年,当人们还在为食品监管“九龙治水”苦恼之际,陕西渭南在全国先行一步,探索建立了一个从源头保障食品安全的新型管理和运行体制,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一举成为我国食药体制改革的样本。从那时起,我省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领域坚持深化体制改革,完善体系建设,食药监管改革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之后,我省趁势而上,根据国务院关于地方食品药品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在总结渭南经验的基础上,趟出了一条“以品种监管为主、以环节监管为辅”的新路子,将工商、质监、食药监、卫生等多个部门的食品职能整合统一起来,彻底打破了部门内部之间的相互推诿,把监管梗阻彻底打通,得到了国家食药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我省始终将加强基层监管力量作为重点。在全省乡镇(街道)设立了食品药品监管基层所,并按照辖区人口万分之三的标准,配备基层执法人员,并在每个行政村设有食药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县、乡镇(街道办)、村(社区)三级基层食品药品监管网络体系,实现了食药安全监管全覆盖。强化基层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基层所建设“十个一”标准,为国家出台规范提供了借鉴。全省乡镇(街道)共设立了1354个食品药品监管基层所,并按照辖区人口万分之三的标准,配备基层执法人员4547名,每个行政村配协管员。2015年全省食药监管系统推进网格化监管现场会在子长县召开,省市各级分别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织密监管网络,落实监管责任。此后,省政府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完善基层监管体制和队伍建设,确保各项重难点工作任务得到有效落实。
当前,我省“品种与环节相结合”的全链条监管模式运行良好,小餐饮整治的“西安模式”、监管体系建设的“宝鸡模式”、检测资源整合的“咸阳模式”、小作坊监管的“延安模式”、严打违法的“汉中模式”等,成效明显,为推进全省乃至全国食药监管积累了可学管用的好经验。
强化能力建设夯实监管基础
发力重点领域破解民生难题
“‘三小’在为大众提供便捷饮食服务、满足不同消费群体、解决群众就业方面有重要作用,但由于从业门槛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存在安全隐患。既不能简单的一刀切,也不能任由随意发展,因此,治理‘三小’要将食品安全与群众需要、人员就业、社会稳定等综合考量,关键在于规范引导,改造提升。”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胡小平认为。思路决定出路。我省将“三小”整治作为2016年一项重点工作,以宣贯“三小”条例为契机,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许可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总要求,在依法严格监管的同时,注重帮扶引导,做到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帮助“三小”从业者守法依规生产经营,有效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此基础上,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监管效能,研发“三小”监管信息系统,实现“三小”监管业务和省市县乡四级监管机构全覆盖,完成了对小作坊小餐饮许可管理、日常监管、抽检快检和违法查处等环节的一体化信息化管理,不仅使“三小”能够规范化健康发展,也让食品安全有了保证。
坚持问题导向严打违法犯罪
2014年,集中开展食品百日风险大排查行动。针对新的监管体制刚刚形成、监管底数不清的实际情况,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百日风险大排查,活动中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城中村,农村,学校等重点区域,肉制品、乳制品、食用植物油、婴幼儿食品和儿童食品等重点品种,通过食品生产经营者自查申报、市县乡监管部门逐一核查、省局随机抽查等措施,全面排查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存在的各类不安全风险因素。通过半年的努力,全省共排查食品生产、流通、餐饮企业经营户31.92万户,对全省4万食品生产经营户进行了整改规范,处罚违法企业经营户4183户,取缔黑工厂、黑作坊、黑摊点282个,移送涉嫌犯罪案件40起。
针对风险大排查中发现的问题,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重点围绕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和医疗器械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2015年,集中开展了以“严管、严查、严打”为主题的“飓风行动”,全省立案查办各类食品药品违法案件13287起,结案12257起,结案率达到92%;查办案件涉案金额1909万元,移送司法机关案件288件,责令停业整顿470家,捣毁制假售假窝点103个,配合公安抓获犯罪嫌疑人128人。公开曝光了19起食品药品安全典型案件,有效净化和规范了市场秩序,对不法分子形成了一定的震慑,也有效推进了食药产业质量安全的提升。
注重运用技术手段发现和排查风险。2016年,全省共安排抽检31大类食品73917批次、快检346560批次,实现抽检类别检验项目、抽检区域和全环节的全覆盖,运用大数据科学分析食品安全风险。目前,食品抽检已完成国抽5079批次,省抽5.61万批次,完成药品抽样9419批次,不合格率为3.93%;医疗器械完成抽样513批次,不合格率3.10%。发布食品安全通告42期,药品质量公告3期、医疗器械质量公告1期,对检出的不合格产品全部进行了查处,并将处罚结果上网公开。今年又重点针对食药领域生产流通等5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精准发力、重拳出击,严打食品药品违法行为。
“通过对食药违法企业和个人的严查重处,不仅能让群众感受到政府维护食药安全的坚定信心和有力举措,而且让违法食药企业没有市场,为我省守法生产经营的食药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胡小平说道。
服务监管结合助推产业发展
不久前,我省西安新通药物研究有限公司创新药子课题《乙肝靶向1.1类新药-甲磺酸帕拉德福韦的临床研究》和《肝癌靶向1.1类新药-注射用MB07133的临床研究》获得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资金支持。这是我省首次获得“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计划支持的两个化学创新药物项目。该药物投入生产后,与目前肝病患者治疗依靠的国外进口药品相比,治疗费将降低80%以上。这标志我省企业在肝病治疗领域的药物创新研究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而该公司负责人在谈及此事时,感慨地说:“食药监管部门的帮助指导功不可没。”这只是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监管与服务相结合的一个缩影。
坚持放管服相结合,以监管促进产业发展,更好保障产品质量,这是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领导班子形成的共识。2015年3月30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设立30亿元的陕西医药产业发展基金,以把医药产业打造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新版GMP认证为契机,通过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帮助搭建融资平台、开辟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出台支持药品流通产业发展政策、协调解决药品批号遗留问题等诸多措施,为食品医药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先后盘活150多个药品批准文号,多家银行对企业提供150亿元的信贷资金支持额度,完成药品再注册申请5056件,医疗器械注册122家和生产许可41家,201家药品生产企业通过了新版GMP认证,402家药品批发企业通过GSP认证,完成了《陕西省中药材标准》起草编制,积极服务和推进杨森公司产业基地搬迁建设,推动天士力、派昂和新民生医药物流发展,提升药品流通效率。加快推进药品生产企业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帮助企业解决注册审批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为药品生产企业做好服务。
我省羊乳粉产量占全国90%以上,目前有羊乳粉生产企业27家,其中婴幼儿配方羊乳粉生产企业18家,确保我省羊乳粉质量安全、维护陕西羊奶品牌责任重大。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国内权威乳制品专家,对全省18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质量管理和技术检测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考核。组织开展羊乳粉生产企业专项治理整顿,对生产企业进行全覆盖飞行检查,从企业的奶源渠道到产品出厂放行等环节的管理、生产环境以及各项制度落实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逐一提出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制定落实整改措施。2016年,我省18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在国家监督抽检合格率达到99.9%以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用行动使“世界羊奶看中国,中国羊奶看陕西”的金字招牌更加显亮!
加强宣传引导推进社会共治
“在生活中,对上门推销的食品流动商贩,不要图便宜,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对来历不明的食品一定慎重购买或者不买,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咸阳市礼泉县赵镇街道农村集会上,礼泉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食品药品科普宣传大棚车”开进了集市中间,赶集的群众把大篷车围了个水泄不通,有的现场向监管人员进行咨询,有的群众忙着领取宣传材料。近年来,一场场“药品安全知识校园行”活动,专家学者为莘莘学子送上食药安全科普大餐;一场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欢歌笑语中让群众了解食品药品安全知识;一场场药品安全知识赶大集活动,让四村八邻的乡亲们近距离地了解掌握真药假药辨别的“小窍门”……
当前,我省在社区、村组和学校等地共设立了400余个食药安全知识科普宣传站,使食药科普宣传常态化。精心策划了“三秦大地美、食药安全好”一系列主题宣传,联合《三秦都市报》开设“三秦食药”专刊,在做好全省重点工作和中心任务宣传的基础上,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坚持改革创新,精心打造“食品安全周”“安全用药月”“三秦食药安全大讲堂”和“食品药品安全三秦行”等一系列品牌宣传活动,主动普及食药安全知识,让食品药品安全之风、科普之风惠畅三秦大地。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食品安全抽检信息公告“周五见”成为常态,对查处的典型食药违法犯罪案件通过媒体公开曝光,对不合格产品企业处罚结果全部上网公开。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发动和鼓励社会群众举报食品违法违规行为,省政府专门安排了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举报奖励。积极做好舆情监测和引导工作,妥善应对处置乙肝疫苗、福喜肉、银杏叶等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70余起,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做好正面宣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食药安全责任重于泰山。面对新常态下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全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正以认真履职尽责不松懈、埋头苦干保安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奋力追赶超越的大局中用忠诚和奉献、拼搏和付出默默书写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