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具有的特点范文

序论:在您撰写食品安全具有的特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2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的有效措施

2.3在食品安全监管制度方面,需要对已有的法律条例予以完善

首先,需要从当下食品安全方面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统一的国家标准。这样就可以使食品在生产的过程中,有统一的标准进行指引,减少食品生产的安全隐患。其次,需要对食品安全设置合理的调整机制。以便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督管理的时候,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动及时作出适当的调整。最后,食品生产企业需要在国家制定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下,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标准,来对自身进行严格要求,注重食品的安全。在这方面,国外很多国家都在食品市场的波动,不断对已有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予以调整。

【关键词】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建议

1快速检测技术概述

1.1快速检测的含义

1.2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使用快速检测技术的必要性

第一,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时耗短的特点,因此在进行食品安全监测的过程中能够极大地提高检测效率。

第二,快速检测技术反应灵敏,能够快速、有效的处理现场检测突发事件,因此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的实施中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食品安全事故。

第三,利用快速检测技术对样品进行甄别,能够帮助食品安全检测人员快速选择恰当、有效的检测方法,从而降低人力、物力和财力的耗费。

2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2.1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快速检测理念的普及和推广为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由于食品种类具有多样性,因此探究不同食品安全检测方法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包括:

2.1.1化学比色检测技术

化学比色检测技术的依据是化学试剂与食品内有机成分发生化学作用而引起的变色反应。化学比色检测技术多用于检测菌落、霉菌的数量,另外有机磷的检测通常也采用化学检测技术,其原理是通过使用金属催化剂将含有机磷物质的水解物与检测液进行融合,然后比照标准比色卡识别和鉴定有机磷。

2.1.2免疫技术

免疫分析法是检测小分子化学物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成本低、特异性强、耗时短的特点,广泛适用于现场筛选。免疫技术、气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技术是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与分析的重要方法,随着免疫技术的不断推广,测评标准逐渐趋于合理化和现代化,从而为小分子化学物质的检测提供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

2.1.3酶抑制技术

采用酶抑制技术进行食品安全的检测适用范围有限,多用于蔬菜、水果中有机磷农药残留检验,由于酶抑制技术存在假阳性率不稳定、定量结果测定不突出等问题,因此常将酶抑制技术与免疫技术相结合,称为酶联免疫法,这种方法通过对酶进行标记,当酶标抗原出现后,利用监测仪器分辨酶起作用的能发出颜色的底物。酶联免疫法多采用过氧化物酶作为标记物,将四甲基联苯胺作为底物。

2.1.4生物传感器技术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传感器技术不断应用于各个领域,生物传感器技术在进行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等农药残留物检测的过程中,不仅具有良好的灵敏性,而且选择能力较好。当前,我国现有的生物传感技术主要包括:电导型生物传感器、电位型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的高精确性推动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但是由于该技术尚处于研究阶段,因此还未深入推广使用

2.1.5蛋白质芯片技术

蛋白质芯片技术充分利用了抗原的特异性来制作抗体芯片,当抗体芯片与待测液体中的抗原充分结合后,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会对捕获的抗原进行定量检测,但是由于蛋白质芯片技术存在成本高、捕获抗原分子难度较大等问题,因此应用性较差。

2.2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系列化和集成化的特点,其主要发展趋势表现为:

第三,快速检测技术与现代科技水平的相互渗透使得检测技术不断趋于集成化、智能化,探究一次检测多种化学成分日渐成为研究热点。

3关于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快速检测技术应用水平的几点建议

3.1加大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的资金投入

快速检测设备是进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重要支撑,为了提高检测精度,加大检测设备的资金投入、更新换代和维修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3.2提升快速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

检测技术人员是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执行主体,为了确保检测工作的时效性,要严格强化和提升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定期对检测人员进行技能考核、专业知识考核和职业精神考核,从而优化监测队伍。

3.3建立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体系

食品安全检测要依据不同的行业特点制定出匹配性强的检测标准体系。食品安全检测标准体系的制定要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由业界权威人士综合制定,从而提高检测标准体系的有效性。

3.4加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推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重要动力源泉,为了提高检测精度、降低成本,保证检测技术的与时俱进,加强新型科技与检测技术的融合是提高食品安全时代性的重要前提。

4结束语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实施是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推进全民健康的有力武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因此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和价值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曹文妹,张帆,田建新.全国卫生监督机构中食品安全监督岗位人员结构分析.《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2年3期

关键词:食品安全;多元治理模式;主体功能

一、食品安全多元治理的重要性

二、多元主体治理面临的挑战

1.食品安全多元主体间发展不平衡

2.多元主体间权责界定不清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中各个主体的权力界定不清、责任分配不够到位,相互之间不能很好的制约,无法将每个主体具有的功能全方面发挥出来。对企业而言,权责界定不清,企业治理行为的动力不足,在其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心理作用之下,企业的社会责任就会面临严重的确实状态。对于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和新闻媒体等社会主体而言,在权责不明的情况下都会出现对市场食品安全监管无力的现象。这给食品安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3.多元主体治理缺乏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

传统模式下,强有力的垂直控制、命令式的统治和管理是其主要特点,相对于传统治理模式而言,现代的公共治理理论更多依靠的是存在于公民社会中的社会资本力量和政府、公民、企业以及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积极合作的态度,从而让理论走向实践。然而在治理过程中,这些要素也成为了资源共享、组织协调、有效沟通和伙伴关系形成的内在社会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合作程度均有待提高,同样也致使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实现过程存在重重的障碍。

社会网络组织体系是治理理论的重要组织基础,能够很好地将分散的力量汇聚到一起,从而使其发挥更大的效用。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时,社会网络组织体系能够促使政府、市场和公民自治组织等治理主体围绕着食品安全这一公共问题,通过协商、谈判和妥协等集体选择和集体行动来实现信息的互通和功能的协调。但是在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由于长期受到来自政府单方面监督管理模式的影响,未能建立起网络合作组织体系,从而没有办法将分散的力量更好汇聚起来,使得组织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结合而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食品安全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协调难度,虽然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中,各类非营利组织、新闻媒体、企业以及公民都参与到了治理之中,但是各自的行为方式存在不同,其发挥的功能也不尽相同,甚至在价值追求上也存在着差异,致使治理过程中非常缺乏协调性,各自为政,甚至相互之间还有可能存在矛盾和冲突,这样就更加为食品安全治理留下了空白和缝隙。

食品安全多元主体协调治理的重点就是研究透彻各主体的功能,并使其分别发挥好相应的效用,达到最终的协调治理目标。构建一个企业自律、政府高效、第三方力量合作、社会大众共同监督的良好食品安全治理环境。

三、食品安全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功能

食品安全治理的主体包括政府、消费者、企业、非政府的社会组织以及新闻媒体。

1.生产者应是首先负责食品安全的主体

食品安全法中明文规定:食品安全生产者应当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依法和依照标准从事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并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国家也确立了相应的制度从而保证食品安全生产者履行法定义务。

2.消费者是对食品安全具有天然需求的主体

3.政府是食品安全的掌舵手

广义上的政府是指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公共机关的总和,代表着社会的公共权力,狭义上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其实在生活中政府往往被看做一种为了实现有序统治,制定和实施公共决策的机关。政府的特点是以公共利益行为目标,以公共领域为行为领域,机构具有整体性,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我国的政府主要有四大经济职能:经济调节、公共服务、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国家提供基础公共五福,对社会管理职能加以完善,这类事务一般是指靠市场自身的自我调节无法完全解决的具有社会公共性事物。这些特点和性质体现了政府在食品安全治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决定了政府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必要性。

4.非政府组织是对食品安全治理的具有巨大推动力的主体

5.新闻媒体是对食品安全快速扫描的主体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测;检测技术

0引言

食品检测与分析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大,既包括各种食品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检测与分析,也包括各种食品添加剂、食品佐料、辅料的检测和分析,食品所具有的特点是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因此对不同食品进行检测的目的与要求也不完全一样,本文将对目前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做综合性论述,希望对读者会有所帮助。

1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分类

目前,应用于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大体有以下几种:

1)仪器检测法;

2)化学分析检测法;

3)免疫分析检测法;

4)定性、定量、在线监测检测法。

本文主要对仪器检测与免疫分析检测法做简单介绍。

2仪器法检测流程及细则

下图1为仪器方法的检测流程:

仪器检测法中,最为核心的步骤就是样品的采集,所谓样品采集就是在大量的需要检测的食品中,有针对性的选取特定量的具有代表意义的食品作为分析检测的样品,进行检测。

在进行样品采集时,要保证样品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实时性,同时,样品采集应遵守以下几点细则:

1)采集的样品要均匀、有代表性,能反映全部被检食品的组成、质量和卫生状况;

2)采样方法要与分析目的一致;

3)采样过程必须要保证样品自身具有的理化指标,防止样品水分、气味等组成成分的消散;

4)防止带入杂质或污染;

5)采样方法要尽量简单,处理装置尺寸适当。

3仪器检测技术类别

1)色谱检测技术;包括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

2)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技术;包括气相色谱—质谱、气相色谱—串联质谱、高效液相色谱—质谱、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毛细管电泳—质谱;

3)痕量无机物定量检测技术;包括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4)无机元素形态分析检测技术;包括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

3.1气相色谱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目前气相色谱检测技术被主要应用于:

1)反式脂肪酸的检测;

2)苯,氯苯,氯酚类的检测;

3)有机氯农药的检测;

4)有机磷农药的检测;

5)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6)食品包装物中挥发物的检测;

7)食品中香精、香料的检测。

3.2气相色谱与质谱的联用分析

气相色谱分离与质谱定性定量结合可进行如下分析:

1)对食品中残留物尤其是农药残余进行分析;

2)对未知物分析;准确测定未知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

3.3高效液相色谱仪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仪可分离热不稳定和非挥发性的、离解的和非离解的以及各种分子量范围的物质,其可检测食品中是否含有苏丹红、三聚氰胺、合成色素、生物毒素、敌敌畏、双酚A等物质及其所含量。

3.4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的联用分析

1)适用于高沸点、大分子、强极性和热稳定性差的化合物分析检测;

2)适用于复杂基质样品,特别是食品、生物样品中的农兽药残留的定性定量分析检测;

3)适用于多组分分析检测。

3.5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检测技术

电泳技术和现代微柱分离相结合的分析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高分辨率,高速度,样品用量少,成本低;

2)非常适合水溶性或醇溶性成分的多组分分离分析。

高效毛细管电泳色谱检测技术目前在食品功能成分的分析和添加剂的检测上有广泛的应用。

3.6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技术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当时建立了第一台将等离子体与四级质谱仪相连接的分析检测仪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所具有的主要特点有:

1)灵敏度高,一般检出限可达ppb级;2)线性范围宽,一般浓度范围跨越五个数量级;3)选择性高,元素之间测定相互干扰少;4)操作快速,并能进行多元素分析;5)有同位素信息;6)在一定质量数范围内,仪器能提供稳定均匀的响应。

3.7快速检测技术

快速检测技术也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中的一种,免疫检测是快速检测技术中最主要的方式,目前免疫检测已经是食品安全监管中主要应用的技术,在未来,便携式、高集成度的快速检测装备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发的重中之重,以芯片技术为代表的新型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并将会引领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体系。

3.8免疫分析检测技术

免疫分析检测技术的特点是:

1)特异性强、灵敏度高;2)方便快捷、分析容量大、检测成本低;3)可提供系列化的产品以及技术,产品可以商业化;4)选择性及抗干扰能力强、响应快;5)实时监测到表面的抗原、抗体反应。

疫分析检测技术主要应用于:

1)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检测;2)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3)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4)食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4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5结论

食品安全关系到民计民生,牵涉着黎民百姓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国政府已把食品安全问题的地位等同于国家安全的地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肩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的重任,必须要给予大力的研究与发展,以确保国家与人们的安全。

[1]董亚萍.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1(5).

[2]张素霞.我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研究[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关系着一国的稳定与安全。当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频繁发生,政府部门和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保证食品安全和群众身体健康,食品检测技术在这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如果没有新技术特别是食品检测技术的新突破,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食品检测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大部分规模比较小,而且很分散,企业的法治和自律意识很弱,再加上消费人群非常庞大,而且销售渠道比较多,很容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很多,一方面是环保因素,另一方面是生产条件的客观因素,此外,大多数还是由于农药、兽药、添加剂等物品的违规滥用。所以仅仅通过实验室进行检测,很难做到及时、快速地从源头上食品安全状况进行全面监控,因此,提高食品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食品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1、检测技术比较落后

2、缺乏统一的检测标准

3、检测技术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与发达国家及国际组织的接轨程度不高,从而导致国内标准在国际社会缺乏可信度。此外,食品检测技术水平不高,如检测方法不够完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水平还不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常规的一些检测方法存在一定的弊端,往往比较复杂,而且其耗用的资金也比较多,同时,不具备较好的精准性特征。

二、食品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由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食品检测技术与方法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状况,食品检测仪器也越来越灵敏,食品检测方法的检测限也变得越来越低。如何实现准确、省时、省力和低成本的快速检测是目前我们迫切需要的。

(一)免疫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的主要优势是可直接对细菌进行选择,不需要分离而直接通过免疫法进行筛选。该项技术主要包括放免、酶免、荧光免、化学发光免等。农残酶联免疫分析曾被誉为农残检测技术的重要手段,具有非常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能快速检测农药中兽药残留、致病菌、毒素以及转基因。当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比较经常用到的方法主要是免疫磁珠分离法、免疫力检测试剂条、免疫乳胶试剂、免疫酶技术、免疫深沉法或免疫色谱法等。

(二)生物传感器技术

生物传感器的功能具有多样化、智能化、集成化、高灵敏性、高识别性和实时性等显著特点,日益受到国内外检测机构的高度重视。目前广泛应用的主要是SPR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快速、准确、无需标记、便捷实时等优点,可以与其他新技术相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和仪器。

(三)生物芯片及微缩芯片实验室

目前,我国国家生物芯片中心等单位已经开发出主要用于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的新技术,并投入生产。食源性病毒检测和兽药残留检测等生物芯片技术平台主要包括仪器和试剂盒,它们具有高通量、高灵敏度和快速、准确等特点,在食品安全、疾病诊断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效果,各国都给予了高度极。今后的发展将向现场、速测和微缩芯片实验室等方向进一步发展。

(四)基因芯片检测技术

(五)特种电化学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其主要特点是小巧、灵敏、多样化和低成本。目前,可以利用特种电化学传感器来构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比如可以将纳米技术和电化学技术进行结合,从而构建一种可以快速检测食品中有毒有害重金属的检测仪器。

(六)光光度法速测仪器

三、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提高,一方面必须加强食品检验设备的资金投入和检测薄弱环节的科技研发。另一方面必须引进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机构的检验设备。同时,要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研究与检测人员的培训力度,全面提升食品安全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相信随着我国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未来我国食品安全水平将会得到极大改善。

[l]吴永宁.现代食品安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2]蒋士强.分析仪器.2008.3.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构建

一、建议在《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规定实行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监管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虽然也规定了食品安全责任主体的法律责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食品生产经营者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没有担责能力,导致民事责任承担不能,无法保障受害人的权益。因此,构建我国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必须首先对食品安全基本法,即《食品安全法》进行必要修订,明确规定实行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二、建议国务院制定专门的《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条例》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食品行业安全,建议国务院根据《食品安全法》《保险法》,制定《食品安全强制责任保险条例》。借鉴《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行政法规的形式促使食品安全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予以实施,真正发挥作用。

(一)总则

(二)投保

(三)赔偿

(四)罚则

(五)附则

关键词:食品安全;荧光光度法;食品检测

前言

经济及农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国食品领域的蓬勃发展,但是在其中一些不法商人与企业为了追求高额的回报,对于食品中所含有的超出国家规定的有害物质视而不见,将问题产品上市销售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及身体健康。作为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机构为保障居民的食品安全,需要通过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测,及时发现所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处理。荧光光度法是一种在辐射跃迁基础上的特殊的检测技术,其主要原理是根据波长以及分子等的种类规律,根据食品中所含有的物质浓度的实际情况对食品中所含有的物质进行详细的测定,荧光光度法是一种灵敏度极高的检测技术,能够对复杂基质中的痕量化合物进行详细的检测分析,切实保障食品安全。

1荧光光度法简述

荧光光度法是一种在辐射跃迁基础上的特殊的检测技术,其通过对食品中所含有的物质或分子中所发出的波长等进行检测,从而确定食品中所含有的物质的类型与数量。荧光光度法能够在X光谱区域红外光谱区内对其中所含有的分子结构进行检测测定。使用荧光光度法对食品进行检测具有多种优点:灵敏度极高、食品样本采样量小、选择性强、能够对观测到的物质进行良好的重现,从而为食品安全检测的人员提供更多的观察参数。荧光光度法在具有以上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荧光光度法检测的是食品中所含物质发出荧光,但是对于一些物质,其在使用荧光光度法进行检测时本身并不发出荧光,当出现此种现象时就要求食品安全的检测人员结合待检测食品的实际情况在食品检测的过程中添加相应的试剂使得物质得以显现荧光,从而实现对于食品中所含物质的详细测定。

2荧光光度法在食品安全监测中的应用

2.1使用荧光光度法对食品中所含有的金属元素进行检测测定

人体如摄入过多的铝元素将会诱发老年痴呆,在食物摄入的过程中,当摄入过量的铝元素时,将会对人体吸收摄入钙、磷元素造成严重的阻碍,从而对人体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元素摄入的不均衡将会对人体的中枢活动造成严重的干扰,因此,在对食品进行检测时需要做好对于食品中铝元素含量的检测。现今在对食品中所含有的铝元素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多使用的是微波消解-荧光光度法、铝-环丙沙星-十二烷基硫酸钠荧光体系实现对于食品中所含有的铝元素的测定。

硒元素是一种人体生存所必须的一种微量元素,但是食品中所含有的硒元素必须要控制在一个较为合理的区间范围内,如食品中含有过量的硒元素,人体在摄入超标后会对人体的机能造成严重的损害,在对食品中的硒元素含量进行检测时多使用的是荧光分光光度法与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来加以实现,在使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来对食品中的硒元素进行检测时虽然可以取得较高的检测精度,但是不足之处是检测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精密检测设备,不利于一般检测的推广,实用性不强,荧光光度法检测精度高、灵敏、重现性强,因此在广大基层检测机构中被广为使用,为食品安全的样本检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2.2使用荧光光度法对食品中所含有的氨基酸及维生素含量进行检测

酪氨酸是一种在食品中含量较多且极为重要的一种氨基酸,是人体神经传递中的一种重要的前提,因此做好对于食品中所含有的酪氨酸含量的检测是十分重要的,使用荧光光度法进行检测时能够对食品中所含有的酪氨酸的含量进行详细的测定,且测量过程操作简便、检测灵敏度与重现行都较高,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蔬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E,因此使用荧光光度法对蔬菜水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E的含量进行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使用荧光光度法对蔬菜水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E的含量进行测定时,要避免普通荧光光谱法萃取石油醚时对检测的准确性所带来的影响。

2.3荧光光度法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测定

农作物与畜牧产品中的农药残留不容易降解,长期食用含有大量农药残留的农作物与畜牧产品将会导致农药在人体中进行堆积,进而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要做好对于农作物与畜牧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的检测与测定,对于农药残留超标的食品要严格控制,避免其进入市场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使用荧光光度法可以对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进行详细的检测测定,且检测过程操纵简便、灵敏度较高、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2.4做好对于食品中的硝酸盐含量的检测测定

在食品中硝酸盐含量的检查中可以使用普通紫外分光光度法来进行测定,硝酸盐及亚硝酸盐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其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是203mm和208mm,两者对于吸收光谱之间有一定的重叠,从而都会对普通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带来较大影响,在使用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对食品中所含有的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测定时,以干扰物亚硝酸盐的一阶导数值为0处的波长作为待测物硝酸盐的测定波长,进而实现对于食品中所含有的硝酸盐含量的检测测定。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在对食品中所含有的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时,其主要依靠的是不同质量浓度的亚硝酸盐在208mm处的一阶导数值均为0这一特点,因此在对食品中所含有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时选用208mm作为硝酸盐的检测波长,用以避免亚硝酸盐对测量精度所带来的干扰,从而提高食品安全测量的精度。

在紫外区进行食品某些指标的分光光度测定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因此在基层食品安全监测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使用,随着我国加大了对于食品安全的检查与查处力度,普通紫外分光光度法将会发挥更大、更多的功用,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同时随着分析试剂的发展与应用将会使得可见光区的分光光度检测技术实现一个爆发式的发展,实现对于食品中所含物质的准确测定,切实保障居民的食品安全。为更好的保障居民的食品安全需要加大对于食品安全检测的投入,从而使得食品安全检测能够更为便捷、准确。

3结束语

[1]云振宇,刘文,张瑶.AOAC国际组织食品检测方法体系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2,24(4):382-386.

THE END
1.◇决策参考报告202329◇综述:限制超加工食品食用,倡导降饮食模式六、目前我国营造健康饮食环境面临的难题 (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食品生产的碳排放提出了高要求 (二)新型食品不断涌现,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三)居民的健康素养不高 (四)我国关于超加工食品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少 七、营造健康饮食大环境的建议 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rdzt/202311/t20231102_474752.htm
1.新时期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面临的新挑战新时期我国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面临的新挑战 刘吉念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迈入新常态,这对进口食品安全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分析当前监管现状的基础上,认识到关于进口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规定存在监管职权不明确、监管制度不细化及监管标准与国际标准有差距等遗憾。结合发达国家在转型期的经验,本文进一步指出在顺应...https://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FBZX201821087.htm
2.河东区食品安全“十四五”规划区市场监督管理局2.在互联网时代下,一方面由于信息分享速度增快,食品安全的全民意识逐渐提高;另一方面,食品安全监管从“用腿跑、现场看”向“互联网+”智慧监管转型,从人海战术向智慧战术转变。 (二)面临的挑战 河东区食品安全水平与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与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区政府的要求,与人民群众殷切期待相比,仍有差距,主...https://www.tjhd.gov.cn/zwgk/zcwj/bdwwj/qscjdglj1/202302/t20230203_6095964.html
3.中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资讯友财网为互联网投资者而生但是,正如其它问题领域一样,真正的挑战并不在于法规的设定,而在于如何实施。食品行业难于监管,食品安全监管者面临着许多潜在问题,例如:作物对土壤污染物的吸附、食品生产过程中的非法添加以及销售商售卖假货或过期食品等不良商业行为。 中国的食品安全监管者必须对国内食品行业的混乱现状加以整顿。诚然,对供应超市和食品...https://www.yocajr.com/news/8163
4.庄翰林: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通过新技术加强监管 日报:全球面临的最大食品安全隐患是什么?各国应当如何应对挑战? 庄翰林: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但是我也有一些好消息可以分享。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辨别并连接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微生物问题。通过新技术(例如微生物DNA指纹),公众卫生监管部门能了解致病的具体原因,可追究至具体的食物...https://www.yicai.com/news/1642137.html
5.食品调查报告15篇专项检查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坚持食堂自律与强化监管、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有机结合。利用9月中旬两周的时间,抽调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与市教育局工作人员联合组成多路检查组,集中对市区大、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了集中整治检查,同时按照全市各类学校分布情况,结合日常核发《餐饮服务许可证》工作,不...https://www.ruiwen.com/baogao/5457633.html
6.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实际困难及对策分析食品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根本,其安全状况攸关民生问题。在政府采取有力举措大力改善民生,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问题愈益重视的今天,食品安全事件却时有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食品安全监管也面临着诸多困境。作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工商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化解困境,解决问题,勇当食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qjabr3g1.html
7.会议日程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安全干事Masami Takeuchi 14:45 可替代传统动物食品的新蛋白质来源: 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科学展望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技术总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重点实验室主任吴永宁 15:00 圆桌讨论 可替代蛋白质食品和肉类食品安全之路:面临的食品安全挑战及最佳实践 ...http://www.chinafoodsafety.com/conference23_c.htm
8.卫生降委食品安全工作报告(通用9篇)制定了xx年春节期间食品安全检查工作方案,成立了食品安全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食品安全检查工作安排部署会议,将检查责任细化并落实到食品化妆品稽查大队的两个稽查中队,要求执法人员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加强两节两会餐饮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切实把各项工作落在实处,确保节日期间不发生较大餐饮食品安全事故。https://www.yjbys.com/gongzuobaogao/2934887.html
9.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工作总结8篇(全文)但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辖区内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临的挑战。 二、面临的挑战 一是个别建筑施工单位负责人和食堂从业人员存在法律意识淡薄、食品安全意识不强。二是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安全长效机制还不健全。 三是建筑工地食堂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健全。https://www.99xueshu.com/w/filehx3ddws8.html
10.转化研究:从监管科学到科学监管的药物监管科学的发展监管科学的进步无疑将提高新药的研发进程。这一领域,监管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有:(1)研发更安全的止痛药。为加快新疗法的开发进程,需要研发更好的疼痛模型、测量工具和临床试验设计方法。(2)肺结核疫苗、药物和诊断。(3)更便利的仿制药。仿制药占美国处方药市场份额超过70%,已经成为许多人可承受且不可或缺的治疗...https://www.tiprpress.com/ywpjyj/html/2014/5/20140501.htm
11.上海这件和安全有关的难事,去年竟得到93.2%的市民认可摘要:上海食品安全监管面临两大挑战。 2018年的餐桌和“舌尖”安不安全? 1月31日,上海市食药安办发布《2018年上海市食品安全状况报告》,刚过去的2018年,上海各类食品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8%,较前一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共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2起,中毒人数43人(无死亡),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为0.18例/10万人口,未...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30309
12.前沿研究丨食品安全与降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思路(1)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管理; (2)质量体系; (3)安全的食品供应链。 同样令人担忧的是掺假问题。污染属于意外事件,但掺假是犯罪分子在食品业内故意的行为。掺假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同样需要通过食品监管进行控制,但是对分析和监管系统的要求不同,对此将在后文进行讨论。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1/0104/19/68640592_955186360.shtml
13.未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也日益重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作为保障公平竞争、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机构,其职责范围广泛,从食品安全到反垄断,再到网络平台监管,无不涉及国家市场的各个方面。在未来的发展中,这一部门将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 首先,对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来说,确保食品安全是其最为关键的一...https://www.rzwmsye7.cn/zhi-neng-yi-biao-zi-xun/204217.html
14.食品安全与监管的双重挑战食品安全与监管的双重挑战 近年来,油罐车混装食用油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种违规操作不仅严重威胁到公众的食品安全,还暴露出行业监管、企业自律以及法律执行等多方面的深层次问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油罐车混装食用油的现状、危害及应对措施。https://www.jiceng.org/xyxx/214245.html
15.惊讶!2016年微信上传播了十大食品谣言“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国食品安全治理还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稳中向好的食品安全形势仍面临不小的挑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罗云波教授在对2016年中国食品安全形势进行分析时说。他从以下方面对去年我国的食品安全形势进行了详细阐述。 http://m-shiyan.cjyun.org/p/48436.html
16.食品欺诈给监管出难题——中国青年网我国食品安全法制的完善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规则基础,基于法治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也为不同主体的对话、利益协调提供了基本方式。同时,随着监管环境的变化,食品安全不断出现新问题,监管也面临着新挑战。如成分上的掺假掺杂、信息上的欺骗误导等食品欺诈。近日,在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联合中国人民大学食品安全治理协同创新...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food.youth.cn/hydt/202301/t20230120_142720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