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岿: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的定位与走向

摘要:《食品安全法》(2015)鼓励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且应当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该法对备案的性质和内容未作明确规定,已经在学界和实务界引起分歧。结合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制度史,以及修法前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的两难境地,新法中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应该定位为对“更严型标准”的备案,且应进行必要的比对审查,审查要点在于文本规范性、内容完整性和标准更严性。当下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制是传统上“政府包干”到“适当放松加审查把关”的制度演变的残余,该制度在未来应考虑废除。

关键词: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填空型标准,更严型标准

一、问题:如何备案、政府责任为何

《食品安全法》(2015)30条虽然对备案制度进行了改革,但在备案的定位上仍然模糊不清。该条规定:“国家鼓励食品生产企业制定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在本企业适用,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备案。”比照新旧两个条款,新法取消了企业在没有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情形下必须制定企业标准的义务;需要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的,只是企业自愿制定的严于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所谓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也就只限于此类“更严型标准”。这一点得到了立法者的阐释和确定:“随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的基本完成,食品安全横向标准基本完善,不存在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情况,因此,删除了原法相应的规定……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应当严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国家鼓励企业的这种行为。”{1}据此,应当备案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范围,看上去缩小至“更严型标准”,似乎也预示着备案工作基本定位于比对审查。但是,就法律文本本身而言,其依旧对备案如何开展未置一词。

针对以上因立法模糊和沉默而引发的分歧与困惑,本文拟首先回顾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制度变迁,以此为背景,理解制度设计者对企业标准在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的地位、在整个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之演变。接着,本文将梳理2015年修法前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存在的两难境地。对这两个方面的回溯,都有助于对修法后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的性质作出更精准的定位。本文倾向于认为,当前的备案应当进行“必要的比对审查”,这项工作表明备案不是简单的登记存档,但也不是政府对企业标准可靠性的担保背书。最后,本文行将结束之际,将简单讨论未来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制废弃的可能性。

二、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制度变迁

本文正是从“企业—公共权威关系”视角,切入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制度变迁,以期收到聚焦之效,而不分散浪费笔墨。毕竟,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制度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范畴,其涵盖与企业标准的制定、评价、确认、修订等诸多环节有关的规则体系。根据我国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历史,本文在以下两个维度展开“企业—公共权威关系”视角的观察:一是食品安全企业标准与公共部门制定的食品安全标准在标准体系中的各自地位与彼此关系;二是公共部门对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监管模式。两个维度各有侧重,却又彼此勾连。

(一)与公共部门食品安全标准的关系

1.立法未规定企业标准明确地位阶段

2.立法强制要求企业制定“填空型标准”阶段

1988年12月29日通过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标准化法》)倒是延续了《标准化管理条例》对企业标准的认可,从而以更高位阶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明确了企业标准的法律地位。该法第6条第2款规定:“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企业的产品标准须报当地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据此,“填空型标准”的制定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而非企业可以自愿选择的义务。

3.立法鼓励企业自愿制定“更严型标准”阶段

如前所述,仅仅六年以后,《食品安全法》(2015)令人瞩目地删除了强制企业制定“填空型标准”的条款,而保留了鼓励企业制定“更严型标准”的规定。立法者的阐释基本可以理解为,在当前形势下,再无“填空型标准”之可能,食品安全的公共部门标准(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已经足以涵盖食品安全最低标准,企业必须予以遵循。严于公共部门标准的企业标准,属于企业自愿制定范围之列。这是一种完全崭新的企业标准与公共部门标准关系的设想,只是该设想难免存在争议。

(二)公共部门对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监管模式

相对应前一维度,公共部门对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监管,也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公共部门包办制定或审批食品安全标准的阶段

这个阶段是食品安全企业标准不被承认有独立地位和意义的时期,食品安全标准基本为卫生部门、有关主管部门包办制定。即便在稍后发布的法律,可能是出于适当放权于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考虑,而允许企业在产品质量标准中列入卫生指标,但也只是以“卫生指标”称呼,且必须得到卫生部门的同意。所以,于此时期,基本谈不上公共部门对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监管。

2.公共部门“审查备案”食品安全企业标准阶段

《标准化法》在最高立法机关的立法层面上正式开启了企业标准具有独立意义、独立地位的时代。《食品安全法》(2009)进一步明确规定,企业有义务制定“填空型标准”,并可自愿制定“更严型标准”,而两类企业标准都需要到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但备案机关究竟是否需要对企业标准(尤其是填空型标准)进行实质性审查,法律未予明确规定。

原卫生部2009年6月10日发布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办法》(以下简称《备案办法》)也同样没有明文规定。根据该办法第11条、第12条,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收到企业标准备案材料后,只须对提交材料是否齐全等进行核对,在认定材料齐全、符合规定要求而予以受理后10日内标注备案号、加盖备案章。这些规定似乎都意味着,备案只是形式上的存档,无须进行任何实质性审查。

然而,省级卫生部门对于“填空型”和“更严型”企业标准不进行任何审查,而径直进行备案并供公众查阅,这样的制度设计对食品安全保障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反而造成政府在为备案的企业标准提供背书的印象,一旦因未经实质审查的企业标准(尤其是填空型标准)在应用过程中造成食品安全事件,政府单方面宣称自己没有责任,也难抚慰民意。与其如此,要求企业自行公布自定的标准,并为此承担全部责任,岂不同样可行,行政备案岂非多此一举?更何况,《备案办法》毕竟是卫生部门自己制定的规章,在《食品安全法》(2009)要求企业标准必须备案而对备案机关是否有责未予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备案机关所在系统自定免责条款,也不无商榷之处。

3.公共部门备案“更严型标准”的阶段

三、修法前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的两难境地

前文已述,《食品安全法》(2015)出台以前,各地卫生部门对备案的性质、内容和责任存在多种认识,而多数观点倾向于进行“审查备案”。审查备案的正当理由是企业自定标准存在诸多问题,然而,审查备案也会耗费备案机关大量成本却不一定能收到适当的收益。

(一)企业自定标准存在的问题

第一,企业或其负责人对企业标准及备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企业或其负责人对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有无、质量的好坏,并不给予高度重视,甚至不清楚起码的标准概念,而且认为企业执行标准与否,与备案部门无关。部分企业甚至认为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只是企业内部事务,可以随意调整或者直接更改{5}672-673。

第二,企业标准文本和申报资料质量较低。企业编制的标准文本普遍存在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完整、标准名称不符合要求等诸多问题,反映出标准起草人的标准化知识、管理、技术水平难以保障合格规范的标准制定{6}117。

第三,企业标准不正确使用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在企业标准中,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不明确、食品原料不正确使用、原料标准引用不全、食品添加剂使用不符合规定、配方不清楚等,都是常见的突出问题{7}155-156。

第四,企业标准的指标设定、试验方法选择缺乏科学性。企业标准中的安全性指标(如理化指标、微生物指标等)设定对于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对应地需要选择科学的各项指标检测试验方法,而不少企业确定的指标和试验方法并不符合科学的要求{8}。

有鉴于此,不难理解为什么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将“备案”理解为“审查备案”,而不是《备案办法》表面看上去的存档备查。

(二)审查备案模式的困难

与此同时,审查备案方式已收到一定的积极效应。例如,在广东省,自《食品安全法》(2009)从2009年6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截至2010年6月10日,“普通食品类申请备案2334份,通过技术审查备案的有1626份,备案率69.67%;复配型食品添加剂类申请备案267份,通过技术审查备案的有189份,备案率70.78%”。近30%的企业标准未通过技术审查,就是因为综合评审专家发现,申请的企业标准配方原料、添加剂使用不符合要求,以及生产工艺、标准指标的确定和引用的检验方法缺乏科学论证{7}。实质审查备案模式的应用效益可见一斑。但是,审查备案模式也存在难以克服的弊病,至少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二,审查备案的工作人员审查能力堪忧。尽管多数地方要求企业制定食品安全标准应有专家参与审定,然而,即便是有专家参与评审的企业标准,在提交备案时仍然出现上述一系列问题。因此,备案机关若对企业报备的标准进行综合审查,就必须有相当能力的工作人员。可是,实践证明,审查备案的工作人员能力也有限。“目前,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从事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人员较少,大部分是‘半路出家’,人员原先从事卫生监督,并且知识面也较窄,对感官、理化、微生物或仪器检验方法的了解程度不高。”{5}673

以上还是既有研究揭露或折射出来的问题,至于审查备案过程中是否存在政府寻租、是否存在专家被企业俘获等在其他类似行政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就不得而知了。概而言之,企业自定标准(尤其是“填空型标准”)无法获得信任、风险程度高,由此,行政的审查备案被认为是必需的,可行政的备案审查实际上难以发挥预设的效应。

四、新法中的“比对审查”备案

至此,本文意在表明,对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2015)中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的性质、内容的诠释,不应脱离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制度变迁以及修法前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审查备案的现实困境。简单的文义解释或者单凭直觉的、未经论证的意义赋予,都极有可能导致偏差。基于前文所述,本文将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对新法中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的定位。

(一)“严于”是否包括“填空型标准”

首先,《食品安全法》(2015)非常醒目地将企业制定“填空型标准”的义务条款删除了;其次,立法机构的非官方诠释指出,当下已经不存在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情况;第三,在逻辑上,如果没有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也就无法进行比较,又何谓“严于”?这些观察和分析足以支持新法的“严于”标准不包括“填空型标准”的观点。可是,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的制度史似乎又在告诫我们,公共部门制定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难免缺失和滞后,绝对地说“不存在没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者地方标准的情况”,很难顺利通过生活经验逻辑的测试。

(二)“备案”是否只需进行登记存档

既然“严于”不应包括“填空型标准”,这就可以明确,《食品安全法》(2015)规定的企业标准备案指向的是“更严型标准”。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备案机关只需要如《备案办法》所示的那样进行登记存档即可呢?新法出台以后,有的地方卫生部门虽然在备案时仍然进行审查,可在本文作者调研时,又特别讳言“审查”二字,仿佛只要审查就与立法精神、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背道而驰了。

其实,法律规定的是“更严型标准”的备案,不做任何审查而径直登记存档,显然是有悖常理的:未经审查,怎么判断是否严于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的?因此,若企业报备“更严型标准”,备案机关仍应进行必要的比对审查。以往,备案审查的要点通常涵盖文本规范性、内容完整性、指标合理性和标准协调性,那么,新法之下,进行比对审查的备案,就应该取消指标合理性审查,而核查文本规范性、内容完整性和标准更严性。在这三个要点上不符合要求的,就可以不予备案。其中,就“标准更严性”而言,除了较为简单的指标数值的比对外,若涉及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规程等并非一目了然比对即可以完成审查的标准,应该审查企业报备资料是否对“更严型标准”的确定提供了充分的依据,以及报备资料中提供的信息或其他备案机关可以获取的信息,是否会使备案机关对所谓的“更严型标准”产生质疑或疑问。若备案机关确有怀疑,也可以决定不予备案,要求企业就“更严型标准”提供更多的说明。

(三)备案机关是否承担审查不严之责

《食品安全法》(2015)31条规定:“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制定和备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据此,“更严型”企业标准一旦备案,备案机关就应当将其公布。假设公布的企业标准经异议、重新核查,被证明不符合“更严型标准”,甚至有可能还低于国家或地方标准,而且,企业执行该标准,还造成了非常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备案机关是否要为此承担责任呢?尽管在备案“更严型标准”的新制度下,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仍有必要应逻辑的要求,解决实践中的此类疑惑。

备案机关的公布,并不是为企业的“更严型标准”背书,向社会承诺政府与企业为标准的执行承担连带责任。上述假设情形下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消费者,应该追究企业的侵权责任,企业即便无法实际承担全部责任,国家也并不因此而连带地负责赔偿。《食品安全法》(2015)4条明确规定:

“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备案办法》第9条第2款规定:“企业应当确保备案的企业标准的真实性、合法性,确保根据备案的企业标准所生产的食品的安全性,并对其实施后果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可见,企业要为由其制定、由卫生部门备案的企业标准向消费者负全责。

五、结语:企业标准备案废弃的可能性

注释:

*基金项目: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风险治理视野下食品安全法治研究”(11BFX096)

【参考文献】

{1}信春鹰.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释义[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74.

{2}陈尚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在《食品安全法》中的定位与适用[N].中国食品安全报,2015-07-30(A02).

{3}董仕林.消除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的困惑[N].健康报,2009-11-10(006).

{4}董淑琴,李瑞英,薛良辉,孙平,胡芳朔,张淑坤.山东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情况及问题探讨[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3(1).

{5}王春明,李力.2010-2011年江苏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J].中国校医,2012(9).

{6}方冬芬,刘滢,田利钺.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审查要点述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1).

{7}戴昌芳,梁辉,王立斌,戴光伟,杨通.广东省食品安全企业标准技术审查存在问题分析[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1(2).

{8}周静.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存在问题探讨[J].商业研究,2013(24).

{9}王竹天.国内外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对比分析[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12-19.

{10}董欣.食品安全企业标准备案制度的博弈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6):4.

THE END
1.紧绷食品安全这根弦食品安全关系着千家万户,一旦食品安全出现问题,将会引起巨大的社会舆情,影响社会安定。因此,这项工作绝不可掉以轻心。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而食品的制作和生产涉及的环节多、涉及面广,食品的种类又特别丰富,监管工作尤为重要。有计划、有...http://wbpaper.jzrb.com/Article/index/aid/8601329.html
2.食品安全问题的一点思考培训学习是前提,最关键的是在日常生产活动中认真落实。生产出让消费也放心质量安全的产品。这是每个企业应该做到的最基本的责任和义务。 上学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说做食品是个良心活。如果靠监管如做食品,那么是做不好食品的。 食品安全问题可谓是任重而道远。https://www.jianshu.com/p/8714d6a29a81
3.解读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亮点解读质量管理综合质量管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从公布到实施往往会间隔一定的时间,关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能否提前实施,除了GB 19295等部分标准明确说明允许并鼓励提前实施之外,其他的食品标准并没有统一的说法,因此一直是行业内疑惑的问题,食品伙伴网食品论坛经常有相关讨论,本条规定解决了行业内多年的疑惑,对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贯彻实施将会起到极大...https://www.foodmate.net/zhiliang/guanli/167808.html
4.转基因求是论朱祯:郑先生的观点代表很多人的观点,争论是有必要 的,在这个问题上您认为技术本身或转基因主粮本身并不存 在食品安全性问题,只是公众接受程度问题。 郑风田:我对安全性不做评述。 朱祯:持与您一样观点的人在社会上有很多的声音,这 样的声音对公众会造成更大的疑惑。 http://html.rhhz.net/kjdb/20143402.htm
5.岳阳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6号公报在打假过程中,我们把食品、农资、建材、特种设备安全作为打击重点,把农村、城乡结合部、小企业、小作坊作为监管重点,贯穿执法打假工作的全过程,贯彻打防、打治、打帮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有效地解决了监管“死角”的问题。去年底以来,我们集中力量开展了三次集中整治:开展了以食品质量安全、计量、特种设备安全为重点的“...http://www.yyrd.com.cn/swhgb/200709/112_3.html
1.食品安全大潮揭秘最新案例背后的隐患与教训在近年来,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些事件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还严重损害了国家形象和企业信誉。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如何有效地应对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提高监管效能,是每一个参与者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食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缺失 ...https://www.nu445dn1f.cn/hong-bei-shi-pin/766425.html
2.食安隐患国家标准背后的危机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背后隐藏的危机。这些标准是保障消费者健康的重要工具,但它们是否真的有效呢?我们将深入分析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揭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如何通过改进监管和提高公众意识来加强食品安全。 一、食安隐患的根源 在中国,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从2013年的“猪肉不见了...https://www.6dukxby4q.cn/di-wen-shi-pin/824574.html
3.食品安全问题现状解析,成因探究与治理措施要求全攻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食品安全是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民生问题,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不仅影响了社会稳定,也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以下是对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的梳理及其成因分析。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现状 1、经营者素质参差不齐,部分食品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http://csdn.emotion123456.com/E545171c25D7.html
4.食品安全教育课心得体会(通用31篇)认真总结监管工作经验,进一步查找监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找准监管工作突破口,主动出击。 3、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各种活动,利用集市宣传和发放宣传材料,加强对《食品药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宣传,逐步提升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的食品药品安全责...https://www.unjs.com/fanwenwang/xdth/20220326082956_4921179.html
5.食品安全心得体会15篇本次活动每组有三人。活动中有很多任务,要分任务完成,每个人都要认真完成。因此,团队精神非常重要。只有完成自己的任务,才能完成调查任务。 我认为这次社会实践调查很有意义,不仅了解了学生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理解,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食品安全知识。此外,我还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深刻认识到,食品安全...https://www.yuwenmi.com/fanwen/xinde/4069440.html
6.农村市场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分析逾期资讯农村市场管理存在多疑惑,但只要咱们高度重视,采纳有针对性的措,就可以逐步解决这些疑问。通过加强市场监管升级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我国农村振兴贡献力量。 (1)对农村市场的影响及对策 (2)农村食品安全疑惑及对策 (3)市场开办者责任落实疑问及对策 ...https://www.hezegd.com/lawnews/zixun/1001302.html
7.食品安全征文(精选24篇)垃圾食品问题相当于冰山一角,可这一角不留意了也能撞沉铁达尼号,我们在卫生监管部门的大力整治时,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毕竟,我们管不了别人的良心,只好先管住自己的嘴巴。 食品安全征文 篇4 食品安全一直倍受关注,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食品。所有人都知道这一点,但又总一些人,让我们担心,我们的食品是否...https://yjbys.com/zhengwen/1240992.html
8.食品安全检查整改报告(精选17篇)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成为了一种新兴产业。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食品安全检查整改报告(精选1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食品安全检查整改报告1 为切实加强秋季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确保我辖区内广大师生饮食健康,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按照《xx...https://www.ruiwen.com/word/shipinanquanjianchazhenggaibaogao.html
9.卫生工作心得体会(通用20篇)五、进一步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通过多种形式向辖区群众广泛宣传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并组织辖区大型超市及食品经营企业负责人及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法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发放宣传材料10200余份,对11家大型超市及食品企业从业人员进行了培训,发放《流通领域食品经营户规范手册》3000余本;二...https://www.fwsir.com/xinde/html/xinde_20220216190741_1645898.html
10....市场监管总局负责人就《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答记者...2019年10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第721号国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自2019年12月1日起施行。日前,司法部、市场监管总局的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简要介绍一下《条例》的修订背景。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024065
11.食品安全培训工作总结(通用24篇)全年监管农村群体性聚餐540次,未发生一例群体性食品安全中毒事件。 五、调查摸底,健全档案 对辖区内的食品流通企业、餐饮店、企业食堂、乡村厨师进行调查摸底,造册登记,逐步建立健全档案,全面了解和掌握食品安全情况,为扎实有效开展食品安全工作奠定了基础。 虽然我们在食品安全工作上做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https://www.jy135.com/peixunzongjie/1045137.html
12.隐私侵权范文5篇(全文)将各种奇怪的话题引人电视节目中, 带有强烈的悬疑效果的内容满足了百姓好奇的心理。这类节目的当事人要么是做出了奇怪的事情, 要么就是得了某种奇怪的病等等。然而在揭示真相的过程中电视镜头却在疑惑的过程中侵犯了某些当事人的隐私。 1.2 起警示作用的法制类节目...https://www.99xueshu.com/w/ikeysvx6m4y3.html
13.食品安全问题应当如何解决随着经济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已越来越突出,老百姓们也越来越担心自己所吃得东西到底是否有毒,会不会影响到身体健康,这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影响。那么,食品安全问题应当如何解决呢?今天,华律网小编为您提供相关介绍,供您参考。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纵观种种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目前食品安全问题并不是...https://mip.66law.cn/laws/16223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