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食品安全!荆州公布2023年社会共治典型案例

2023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食药安委成员单位,坚持多元共治、凝聚多方合力,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食品安全治理水平不断提升,涌现了一批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典型案例,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多方会审,经市政府同意,现将符合食品安全社会共治主题要求、内容务实,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典型案例向社会公布。旨在充分展示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成效,推动各地各部门比学赶超、奋楫争先,为构建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营造浓厚氛围。

案例一

落实落细“两个责任”

切实保障“舌尖安全”

今年以来,荆州市严格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进一步夯实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基础,着力打通食品安全属地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简称“两个责任”)落实的“最后一公里”,食品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增强。在全省率先以市委、市政府名义下发《荆州市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实落地实施方案》,由党政主要领导共同担任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主任并亲自牵头“两个责任”包保工作,创新实施“包保干部+责任部门+属地监管”的“三对应包保”模式,严格“三单一书”管理。全市统一制定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制度以及包保信息公示模板,督促企业制度及包保信息上墙,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印制《致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一封信》《“两个责任”工作应知应会手册》等宣传资料。建立了“两个责任”信息双向反馈机制,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提醒包保干部及时履行包保责任并同步推送日常执法、投诉举报、监督抽检中发现的重要信息,形成完整闭合的责任落实工作链条。

截至目前,全市5500名领导干部包保3.9万家食品主体,包保覆盖率达100%,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员配备率达100%,督导完成率和督导发现问题整改率均排在全省前列。

——市食药安办选送

案例二

加强源头追溯管理

助力打造区域农业品牌

图为荆州市农产品全面实施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截至目前,我市在国家平台上注册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1684家,其中企业工商户629家,合作社628家,家庭农场305家,专业大户122家;累计开具合格证29万张,涉及农产品种类364种,全力打造荆州区域优质农业品牌,为全国各地消费者提供更安全、更优质的农产品。

——市农业农村局选送

案例三

规范化+智慧化

让“菜篮子”拎出幸福感

图为白云桥智慧农贸市场、北湖智慧农贸市场场景

每个摊位前通过电子屏幕公开摊主信息及商品信息,在市场入口大屏幕上实时显示市场的整体产品情况和交易情况。每个市场都建立了标准化快检室,每天都会抽取不少于20个样品开展农残兽残检测,当日检测批次、检测合格率、检测品名、检测项目、检测结果、重点检测商品等信息实时在大屏幕上公布,实现了市场交易数据、管理数据电子化。建立了食品安全快检平台和食品安全大数据风险防控平台,与湖北省“鄂食安”监管系统互联互通,不断健全农贸市场食品流通安全溯源体系建设,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选送

案例四

创新实施“互联网+”监管

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

图为市场监管人员依托智慧化监管平台全流程把控食品安全

餐饮服务单位可依托智慧化监管平台,对采购、出入库、溯源、人员管理等各环节无死角实施线上监控,全流程把控食品安全。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950家餐饮单位、1082所学校食堂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智能化监管平台。

——市市场监管局、市教育局、市商务局选送

案例五

打造餐饮“示范街”

守护古城“烟火气”

今年以来,荆州市以全域创建食品安全县为契机,在打造示范样板点位上拓展思路、大胆创新,按照“一街一特色”的创建理念,对经营主体的改造提升范围突破“点”的局限,向“面”和“片”延展。

图为各县市区创建餐饮“示范街”场景

依托商业广场、交通枢纽、网红街区等基础资源,指导荆州区、沙市区、文旅区、松滋市、石首市将万达金街、新天地商圈、大赛巷、凤凰南街、林园路、百晟商圈等25条人气高、文化气息浓厚、食品业态丰富、店面相对集中的街区、商圈确定为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对象,致力于建设卫生城市“样板街”、落实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的“示范街”、制止餐饮浪费“文明街”、明厨亮灶“诚信街”、消费打卡“网红街”。指导餐饮单位参照“4D”“五常”“6T”等先进餐饮管理体系,对食品安全管理和经营服务质量进行改造升级,全面打造经营环境诚信有序、消费口碑满分好评的“食安荆州”新形象,使其成为推动荆州市经济社会高发展的软实力、新名片。

——市食药安办,荆州区、沙市区、石首市、松滋市、监利市、文旅区市场监管局选送

案例六

共建、共治、共享

为农村“流水席”拧紧“安全阀”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大型家宴、婚丧嫁娶聚餐活动越来越普遍,规模也越来越大,成为农村食品安全主要风险点。为保障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荆州市市场监管局指导各县市区因地制宜,结合“人情风治理”、美丽乡村建设、智慧监管、反餐饮浪费等工作,探索出一条规范有序、监管高效、群众满意的农村集体聚餐监管和服务新模式。

荆州区、江陵县、公安县等地利用推动食品安全“两个责任”工作的契机,积极开展农村家宴中心、共享农庄、乡厨协会建设,推动落实流动厨师备案管理,实行农村集体聚餐报告制度,大力推行“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建立了“线上申报、线上审批、线上监管”的管理工作机制。

图为江陵县积极开展共享农庄建设场景

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统一管理,荆州市实现了农村集体聚餐向规范化、智能化转变,筑牢了农村聚餐食品安全屏障,用文明聚餐演绎健康、绿色生活,塑造了良好民风,确保了广大农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市食药安办,荆州区、江陵县、公安县市场监管局选送

案例七

强化“荆味”品牌建设

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立足荆州食品产业特色,把食品品牌培育融入品牌强市战略,聚焦重点品种、重点行业和重要业态,多举措推进食品品牌建设,全市食品美誉度和品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方面强化品牌推广组织地标企业参加湖北省地标大会、“我喜爱的湖北品牌”电视大赛、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赛事展览,讲好品牌故事;建立政府和行业、企业沟通的桥梁,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开展品牌创建、运用、管理和服务,加强食品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另一方面强化监督管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帮助企业做好品牌规划发展,引导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深挖品牌价值,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以及一切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的行为。

图为“沙市豆瓣酱”“公安牛肉”“江陵道米”喜获中部四省(鄂晋皖赣)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创新大赛银奖

截至目前,荆州市地理标志核准使用企业共33家,“沙市豆瓣酱”“公安牛肉”“江陵道米”喜获中部四省(鄂晋皖赣)地理标志品牌培育创新大赛银奖,“荆州鱼糕”“洪湖莲子”获优秀奖,“荆州味道”品牌建设成果丰硕。

——市市场监管局选送

案例八

构建食安宣传新矩阵

奏响社会共治最强音

为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荆州市通过“五用”工作法,采取媒体联动、企业发动、社会互动的线上线下全方位宣传的方式,形成“空中有声、墙上有图、屏上有视频、网上有图文”的立体宣传矩阵,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工作社会认知度、参与度和影响力,营造良好的社会共治氛围,让“食安荆州”深入人心。

图为荆州市举办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活动

“五用”工作法,即活用新媒体多渠道宣传,妙用短信扩大宣传覆盖面,巧用载体丰富宣传形式,借用电子屏实现“全屏联动”,善用公益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

发动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户外LED显示屏不间断循环播放食品安全宣传标语,引导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了解食品安全工作。发挥食品行业协会志愿者在公宣传、辅助监管等方面作用,常态化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农村、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市场等活动,构建了“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市场引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宣传格局。

案例九

以公开促监管以警示促提升

“红黑榜”制度护航食品安全

“黑榜”曝光促整改。对存在环境卫生差、后厨脏乱、原材料随意摆放、无“三防”设施、生熟食不分等问题的食品经营单位,给予“黑榜”曝光。由辖区市场监管部门落实跟进监管,区别情况给予限时整改或停业整改处罚,做到问题不整改到位,坚决不放过;环境质量卫生不达标,坚决不放过。

图为沙市区公布四季度餐饮红黑榜

截至目前,全市发布红黑榜12期,涉及餐饮单位129家,其中“红榜”53家、“黑榜”76家,网络点击浏览量达50万人次。通过曝光整改提升了餐饮企业的质量服务水平,让消费者“看笑脸就餐”成为新风尚,餐饮经营主体主动参与“红黑榜”评定,为全市餐饮行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市食药安办、沙市区市场监管局选送

案例十

办好“你点荆检”实事

让监管更贴近民生

图为荆州市邀请市民代表参与食品安全“你点荆检”民生实事活动

截至目前,“你点荆检”活动共开展四期,围绕“一老一小”(老年、儿童)、“一早一晚”(早餐、夜市)、“一网一平台”(网红食品、网络订餐)等六大重点领域,征集调查问卷48989份,完成检验2390批次,检出不合格11批次,针对抽检不合格的食品,已依法予以查处,让消费者感知食品安全监管就在身边,打造了食品安全监管为民服务品牌,切实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案例十一

以闭环管理赋能

促食品安全提质

今年以来,荆州以落实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主体责任为抓手,不断强化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闭环管理,切实推动“两个责任”的落实。

充分运用“鄂食安”监管平台大数据,重点排查抽检不合格率较高、消费者投诉问题较多、风险较高的重点食品品种,以及地方量大面广食品存在的静态和动态食品安全风险,按照“一品一策”“一域一档”建立11项重点品种和11项重点区域的风险清单、措施清单和责任清单,使风险防控工作更条目化,通过靶向问诊,清单管理,专项整治,从源头上提升食品生产安全风险防控能力水平。

图为对食品生产企业开展现场督查,督导“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完成情况

运用“鄂食安”平台大数据,将风险管控清单千篇一律、日管控长期无问题发现以及对问题处置不及时等企业找出来,及时将企业食品安全自查中存在的问题通知辖区监管部门,对经督办仍未按规定履行主体责任的企业,采取上门开展现场监督检查方式,传导压力、督促整改。

荆州市739家在产食品生产企业线上开展“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率达到100%,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属地监管部门线下监督检查与线上跟踪深度融合,形成食品生产企业自查、整改、报告、评价的主体责任落实监管闭环,进一步提升食品生产安全产品质量。

案例十二

下好创新引领“先手棋”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为进一步提升食品生产质量安全水平,荆州结合本地特色,全力提升产品质量,助力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行动,明确了12个食品生产创新示范项目,如江陵县实行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同步推进,推进优质稻米产业链全要素集聚、全环节提升、全产业整合;松滋市探索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集中建设、统一管理新模式;公安县的打造白酒小作坊集中加工示范区(镇),打造特色预制菜品牌。

图为举办“落实两个责任,促进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场景

2023年7月,全市组织产值亿元以上规模企业,在公安县举办“落实两个责任,促进食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通过现场观摩调研、质量提质交流、主体责任培训,推进预防式监管,倡导企业诚信自律。

图为召开“抓质量、保安全、促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研讨会场景

11月23日,组织全市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在江陵县召开“抓质量、保安全、促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研讨会,推广江陵优质粮食工程工作经验,进一步提升生产企业责任意识,推动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

全市拥有年产值亿元以上粮食加工企业共22家,粮食产业不断壮大。

案例十三

“昆仑”利剑出鞘

“铁拳”守护民生

公安部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严厉打击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今年以来,持续开展“昆仑”“铁拳”专项行动。按照行动部署,各单位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切实强化工作措施,分阶段、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工作。聚焦食品安全重点领域,持续深化“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突出“打源头、端窝点、摧网络、断链条、查流向”。坚持源头治理,形成打击治理合力,不断深化部门的联动协同,健全完善联合整治、问题反馈机制,着力推动对食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有效震慑违法犯罪,净化食品安全环境。

图为荆州市开展“昆仑”“铁拳”专项行动

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共侦破食品案件17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市场监管部门查处食品安全案件2143起,2起食品领域案件入选湖北省民生领域“铁拳”行动典型案例,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THE END
1.紧绷食品安全这根弦而食品的制作和生产涉及的环节多、涉及面广,食品的种类又特别丰富,监管工作尤为重要。有计划、有方向性、有针对性的进行监督抽检固然重要,但食品的监督、监管需要的是常抓不懈。食品安全监管要不得“搞形式”“走过场”的工作方式,这会让食品经营商户养成“一抓就严,不抓就松”的坏毛病。http://wbpaper.jzrb.com/Article/index/aid/8601329.html
2.强监管保安全优服务促发展近两年来,该局定期召开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培训会,传达市场监管总局最新要求、通报监督检查发现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指导企业不断优化“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机制。 2024年10月,组织召开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专题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就清单制定的背景、思路、具体内容等进行解读,指导企业结合自...http://www.cmrnn.com.cn/content/2024-11/20/content_262448.html
3.热点解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备考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食品安全工作仍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还存在差距。新征程上,我们要结合新形势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重要部署,进一步优化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 【公考角度解读】 ...http://www.chinasydw.org/202411/374968.html
4.◇决策参考报告202329◇综述:限制超加工食品食用,倡导降饮食模式(一)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食品生产的碳排放提出了高要求 (二)新型食品不断涌现,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新的挑战 (三)居民的健康素养不高 (四)我国关于超加工食品领域的研究成果较少 七、营造健康饮食大环境的建议 (一)强化科技支撑,推动健康食品的开发和利用 ...https://www.fjlib.net/zt/fjstsgjcxx/zbzl/rdzt/202311/t20231102_474752.htm
1.[多彩新论]为外卖食品系好“安全带”餐饮食品安全卫生状况在实际的案例中,外卖食品可能存在食品质量和卫生不安全、违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和防腐剂、包装不规范、配送过程中受到污染物影响等问题,如何有效避免问题发生,为消费者提供一个安全放心的网络餐饮消费环境,需要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网络餐饮服务交易平台、外卖配送员、监管部门等同时发力。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HAPIGDF0553TENW.html
2.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通用17篇)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迎接我们的将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战,来为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想学习拟定计划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计划 篇1 20xx年,全市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战略部署...https://www.ruiwen.com/gongzuojihua/4978800.html
3.新时代我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及推进对策特别是市场监管部门组建后,市场准入、质量管理、计量标准、认证认可等管理职能,以及执法稽查、网络监管、广告监管、信用监管等监管职能相互协调、有机统一,丰富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市场监管机构不断优化,从国家、省、市、县级市场监管机构到乡镇市场监管所,“五级贯通”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逐渐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https://www.aisixiang.com/data/141654.html
4.让监管跟上食品制售新业态的脚步评论原标题:让监管跟上食品制售新业态的脚步 何勇海 据中新网4月26日报道,广东近日印发了《关于使用自动设备现制现售食品安全监管的规定》,针对自动制售设备食品安全风险特点明确了经营者权利义务、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等内容。下一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将引导经营者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监督检查,推动食品安全高水平治理...https://www.workercn.cn/34199/202204/28/220428072928999.shtml
5.热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总结第二、基层工商所人员相对较少、管辖面积大、地方相对偏远,从而造成顾此失彼的监管局面;第三、基层工商所食品安全监管设备不全、监管手段相对滞后,难以适应食品经营者新的交易模式,从而造成监管乏力的局面。第四,个别执法人员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责任心不够,从而造成食品安全管理制度贯彻落实不细、不...https://www.oh100.com/a/202305/6794392.html
6.新时代国家食品安全战略:起点构想和任务摘要:食品安全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的基本框架,其政策目标是让人民吃得放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食品安全总体形势稳定向好,同时也存在消费需求日益增长与供给质量不高、“大产业”与“弱监管”、城乡发展不均衡三对深层次矛盾,从而共同构成战略的逻辑起点。通过厘清基本概念和问题类型,分析全球食品安全...https://theory.southcn.com/node_203ed94b00/d7c5708219.shtml
7.新理念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你了解吗?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但一些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屡治屡现。食品产业链环节多、链条长,主体多样及新业态发展等特点,使食品安全的监管难度相对较大。如何引入新的监管理念,及时应对食品产业不断涌现的新挑战,让监管跑赢风险,有效地保障食品安全,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以其全面、深入的...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0/17/43461019_11209494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