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记者随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等来到广州市越秀区东川新街市场。
退休工人郑大爷拎着刚买的一块排骨、半只鸡告诉记者,这儿的肉菜禽都很新鲜,质量有保证,吃着放心。
这是工商部门创新监管方式,有效监管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一个缩影。目前,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正向纵深推进,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食品的经营主体资格登记在工商部门,因此要管好食品,关键要从源头上全面掌握食品经营主体的情况,强化经营主体准入。通过对食品经营主体的清理规范,进行分级分类监管,对依法登记的,进行严格的规范,对无证照经营食品的,限期进行补办,对确实不具备食品经营资质的,坚决取缔。
例如,湖北省工商局将食品经营户划分为四级,通过微机对每个经营户的动态巡查信息进行自动升降级处理,变“等距离”为“分距离”监管,杜绝了没有合法主体资格的生产商加工的食品进入市场,把住了食品进货源头关。广西和海南的工商部门全面摸清小食杂店、小摊点的底数,清理、规范、取缔并举,有望于近期彻底解决无照经营问题。
在对经营者进行分类的同时,对经营品种也实施分类监管。在辽宁等地,工商部门针对城市与农村、包装食品与散装食品的不同特点和风险程度,分别建立《食品进货台账》、《食品销售台账》和《食品送(供)货单》。
截至目前,全国工商系统强制退市不合格和假冒伪劣食品96.56万公斤,销毁不合格和假冒伪劣食品102.24万公斤,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678.15万元。
初步建立长效机制,用制度管市场,完善、创新了一系列监管制度
近年来,食品方面的专项整治年年搞,常抓不懈,但百姓身边的食品安全事故还是时有发生。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呢?
与以往的专项整治不同,这次工商部门特别强调要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的同时,着力探索食品等重要产品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在建立和完善监管制度方面下功夫,用制度管市场。
今年以来,各级工商机关制定、修订了一批制度和规范,如市场经营主体准入、市场巡查、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管预警和应急处置体系的创建,以及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化网络体系的健全等,市场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比如,福建创立了“不安全食品退市短信息平台”,先后分5批次发送不安全食品下架退市短信息37676条,实现全省不安全食品3小时内的快速统一下架;广州市工商局促成广州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整治无证照生产经营场所若干问题意见》,完善了解决无照经营的政策规定。
长效机制的建立离不开经营者自律意识的提高和社会监督体系的完善。为了强化企业的责任意识,工商部门积极倡导超市与养殖、种植基地及加工包装食品的重点企业实行“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协议准入制度;大力推进有条件的集贸市场设立检测室和检测工作台,开展质量自检;广泛开展“放心示范店”等创建活动,不断推进经营者自律体系建设。
河北省工商局根据流通环节食品品种繁多、经营者数量大、市场分布面广的特点,在每个社区、市场、商场、超市聘请食品安全协管员,延伸监管手臂,增强社会监督力度。今年以来,聘请安全信息员51000人,协管员75000人。
着力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推动科学监管迈上新台阶
百姓吃得放心与否直接关乎民生。谈及工商部门在食品安全整治方面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时,周伯华告诉记者,关键要紧密联系工商实际,按照十七大精神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履行工商行政管理法定职责,努力做到监管与发展、服务、维权、执法的统一,在推进各项工作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法制化等长效机制建设上下功夫,推动科学监管迈上新台阶。
在制度化、法制化建设上,要使各项行之有效的制度真正在监管实践中发挥作用,而不是把制度束之高阁,随意执法。要让各项法律法规促进监管,保证市场监管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程序化、规范化要求各级工商机关在行政执法中,坚持疏堵结合,该规范的规范,该取缔的取缔,消灭监管盲区,不留监管死角。
周伯华表示,下一步,各级工商机关要继续把食品安全和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推向基层,难点问题要逐个突破,把工作做实做细。通过最后一个月的整治,圆满完成国务院部署工商部门的流通领域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各项任务,即到今年年底,县城以上城市经营食品的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场、超市100%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乡镇、街道和社区食品经营店铺100%建立进货台账制度,乡镇政府所在地及县城以上城市彻底解决小食杂店、小摊店无照经营问题。(记者富子梅)
《食品安全法(草案)》起草专家揭幕草案制定详情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法草案自然牵动着公众神经,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那么,食品安全法到底应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这部新法能对目前食品安全状况形成法律保障吗?
在法律起草的过程中,全国许多在食品安全领域有名的专家学者都参与其中。他们对食品安全的观点,也许可以让公众对食品安全法有更高的期待。
我国要求各地尽快提高对食品安全事件应急能力
新华网广州11月9日电(记者陈冀)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9日在此间召开的全国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各地要建立健全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切实提高应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突发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陈君石院士:三招自保措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新华网上海11月15日电(记者俞丽虹)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15日在上海举行的“食品安全与公共政策国际研讨会”上说,食品安全“零风险”不现实,但消费者可以通过一定的自我保护措施,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