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美国公布中国出口产品中问题之后,日本每天都在报道,日本进口的鳗鱼是不是安全之类的话题。进入7月的一周里,鳗鱼的进口量已经下降到去年的一半。
随后几天,欧盟发言人宣布,美国禁止的中国海产品在欧洲也会被禁止。同时提醒其成员国对中国海产品提高警惕。
中国食品究竟安不安全?
主持人:中国出口食品的质量问题,是一个相当热的话题,那么中国食品究竟安不安全?
毛群安(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我们国家对出口食品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对水产品的一些药物的使用,都有严格的限制。
王新培(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国外的一些报道,把一个个案的产品问题扩大到整个国家的产品,我想是*不负责任的。
中国食品还能信任吗?
主持人:中国的食品究竟还能不能被信任?
刘德平:讲两个数字,今年上半年,国家质监总局对全国的食品进行了一次国家监督抽查,这是一次专门对食品的监督抽查。平均合格率是85.1%%,这个合格率比2005年全面的平均合格率提高了五个百分点。第二个数字,我们各种食品中的基础食品,米、面、食用油、酱油、醋和主要的大众的调味品,这些基础食品的合格率在95%%以上。
王新培: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出口增长了27.6%%,其中食品的增长是22.2%%。这个数字说明,从世界范围内来讲,消费者是认同中国出口食品的质量的。
贸易保护主义在作怪
主持人:日本厚生劳动省7月23日公布的一份2006年度进口食品监控统计报告显示,中国输日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42%%的。既然国外的数据都表明,中国食品是安全的,可是从今年3月份开始到现在,为什么一直有这样一个论调说中国的食品不安全的,究竟什么原因造成的?
刘德平:贸易保护主义在很多国家仍然挥之不去,甚至愈演愈烈。
夏有富(贸易壁垒专家):我们的农产品去年出口330亿美元,今年又增加了20%%,这个市场增长是比较快的。农产品是技术贸易壁垒*严重的一个领域,就是用保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名义,通过技术的检验、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程序这些技术贸易壁垒手段达到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标准差异实质是限制出口
近几年来,中国和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陆续发生了一些食品贸易纠纷。但其中,有相当部分的纠纷是因为食品的标准差异。
毛群安:从我了解的情况看,确实有一些国家对国内产品和对进口产品采取不同的标准,确实有这样的情况。
夏有富:比如欧盟的动物食品的氯霉素的问题,后来我们查出来,它自己也达不到的,我认为这是一种歧视,这是违背WTO规定的。但是国际上缺乏一个组织监督他们国家的标准。
主持人:怎么理解这种标准的差异背后的真实的意图?
罗云波(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这种标准的差异,实际上就是为了限制别的国家的贸易出口。麦当劳肯德基采购中国原料
主持人:无论百胜还是麦当劳,作为全球非常**的餐饮连锁企业巨头,他们目前已经把中国当成了他们原料采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地。他们在中国采购一些食品的时候,是不是顶着一种压力,冒着风险才去采购回来的?
罗凯睿(麦当劳中国区总裁):如果你对产品有问题的话,你*好的方法就是问清楚,知道实际情况的话,你就可以做自己*好的决定了。
陈伟(百胜餐饮集团中国事业部品质控制总监、肯德基代表):国内采购我们丝毫没有停止,随着我们店数不断扩张,这个趋势反而有增无减,对于供应商这块管理跟监督,我相信我们都会有一套比较好的办法,确保他的品牌达到我们的需求。
对违规企业建立黑名单
主持人:我们现在有哪些措施是在保证食品安全?
毛群安:卫生部对食品安全提供预警信息。
王新培:一要建立信用体系。第二就是加强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建立一个黑名单制度。第三就是加强信息沟通,定期的发布。
主持人:现在有多少的食品采取追溯制?
食品安全是全球性问题
主持人:在前几天的报纸当中,我看到美国的卡伯丽公司*近有90种食品从货架上下柜了。去年的九月,浙江的质检部门发现从日本进口的秋刀鱼中,砷的含量严重超标。从全球来看,食品安全问题是不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刘德平:食品安全问题是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
毛群安: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面临的问题比较多,但是真正影响一个国家食品安全的,主要是微生物的污染,造成一些疾病。
主持人:有什么样好的办法来面对这个全球性的问题?
中美就食品安全合作达成框架性协议
据新华社4日电记者4日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获悉,经过友好协商,中美两国就食品等产品安全合作备忘录的基本框架达成一致,内容涉及进出口食品安全体系、监管制度和法规标准合作、信息交流、部级会议制度等。
这一框架性协议是在美国卫生部办公室主任理查麦考恩一行应邀访华后达成的。美方同质检总局就中国输美水产品、中美食品合作备忘录等问题进行了磋商。双方重点就近期双边食品安全问题坦诚地交换了意见,就中美之间强化食品等产品安全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务实的讨论。
质检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访问增进了相互的了解,为深化双边的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