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鲁哲)你为什么养狗?养几只?你最讨厌的不文明养狗行为是什么……12日,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发布的“闵行区文明养犬网络问卷调查报告”显示,锻炼身体、社交需求和喜欢小动物是养狗的三大主因;“随地大小便且不清理、半夜狗吠和放任狗在他人身边转”是三大最常见的不文明养狗行为。
近六成受访者家庭养狗
在参与问卷调查的1087名闵行区常住居民中,59.7%的受访者所在家庭养狗。其中,居住在农村地区的受访者养狗家庭比重(68.0%)高于居住在居委小区的养狗家庭比重(59.0%)。从养的犬种来看,养小型犬(如串串、吉娃娃、博美、泰迪、巴哥等)的最多,占69.5%;养中型犬(如柴犬、萨摩耶、松狮、哈士奇、拉布拉多等)的占38.8%;养大型犬(如德国牧羊犬、金毛、罗威纳、阿拉斯加雪橇犬等)的占4.9%。从养狗的只数看,每户养1只的占73.4%;养2只的占20.8%;养3只的占2.3%;养4只及以上的占3.5%。
养狗年花费集中在“2001~11000元”
家里养狗的受访者在回答“您及您家人饲养犬只的最主要原因”时,选择最多的前三项为“让生活更有规律,锻炼身体等(35.8%)”、“扩大交际圈,通过养狗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30.8%)”和“真心喜欢狗狗,喜欢小动物(24.5%)”。
养狗家庭每年花费在狗身上的金额主要集中在“5001~8000元(34.1%)”、“2001~5000元(27.4%)”和“8001~11000元(19.6%)”
近一半狗侵扰/攻击过别人
调查显示,94.8%的养狗家庭为所饲养的犬只办理了《养犬登记证》;93.5%的养狗家庭会定期带狗打疫苗;93.4%的养狗家庭会使用牵引绳;84.3%的养狗家庭愿意参加社区举办的养狗知识技能培训。但在携带犬只进入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犬只侵扰/攻击别人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规范,提高文明养狗程度。59.0%的养狗家庭会携带狗进入办公楼、学校、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汽车、轨道交通等公共交通(导盲犬除外);49.2%的养狗家庭的狗侵扰/攻击过别人。
“随地大小便且不清理”排不文明养犬行为第一名
受访者对其所在小区养狗行为的总体评价为“绝大多数比较文明”的占47.5%;“多数文明,偶有不文明现象”的占45.2%;“普遍不文明”的占7.3%。其中,受访者生活中遇到的十大不文明养犬行为排在前三位的主要为“随地大小便且不清理(41.0%)”、“半夜狗吠(38.5%)”和“放任狗在他人身边转(34.3%)”。
生活中遇到过不文明养犬行为的受访者在回答“对以上十种不文明养犬行为最不能容忍的一种行为”时,21.4%选择了“随地大小便且不清理”,16.9%选择了“放任狗在他人身边转”,16.1%选择了“对他人提醒置之不理”,15.3%选择了“半夜狗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