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早上,记者来到育才街与胜利路交叉口以北。在东侧人行道边和树下,记者观察到,有不少狗狗的粪便散布在路面上,过路的行人走路时都非常小心,生怕一不留神就“中奖”。据路过的市民反映,每天一早一晚,不少养狗者会出门遛狗,这些狗似乎特别喜欢在人行道上排便,主人也很少进行约束,直接让狗在路边解决大小便,大都不处理自家狗的粪便。
在体育休闲广场,记者看到遛狗的人非常多。在一个多小时内,广场上来来往往出现了很多条狗,这些狗有的在草坪上“玩耍”,有的在跑道上相互追逐,有的在人群中穿梭,广场俨然变成了遛狗场。“这些狗会随地大小便,如果主人不主动清理,散步的市民很容易踩到,有时候上前劝说两句,却招来一堆难听的话,最后还是得我们费力打扫。”一位保洁员无奈地说。
在胜利西路一处居民区,记者看到小区健身器材处到处都是狗的粪便。在此健身的张大爷说,不少居民一大早带着宠物犬到院内“方便”,在绿地里、树根下、车轮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宠物粪便。有时候出来散步,物业负责园林绿化的师傅就会提醒他注意脚下的“地雷”(狗粪便)。
遛狗不拴绳孩子被吓哭
“大街上,不拴绳的狗太多了,有时候一些人遛大狗也不拴绳,非常吓人。”市民刘女士对记者说,有一次,她带着孩子在小区门口玩,突然从身后窜出来一只1米多长的大狗,吓得孩子直哭,五六天都没敢出门。“我觉得,不论是大型犬还是小型犬,都应该拴根绳。”
记者在市区的公园、绿地、街边,见到不少市民带着宠物犬遛弯儿,但几乎没有给宠物犬佩戴嘴套的。一些没拴狗链的宠物犬悠闲地散步或撒欢狂奔,碰到其他宠物犬有时会上去撕咬一番,遇到过往路人还要叫几声。在人民路市政广场上,记者看到一位女士慢悠悠地行走,而她的一只大型犬跑在她前面十几米处,看上去很凶猛。路过的一对老夫妻只能远远地绕行。
市民王先生说,他有两次差点被狗咬。一次是在晚上路过胜利西路,突然有两只小狗窜出来狂吠,旁边一个学生模样的人坐在路边椅子上,不但不予制止还说:“没事,这小狗不咬人”。另一次是在逸升佳苑小区,一只小哈巴狗突然从对面狂吠着冲过来。王先生用穿着的皮鞋把小狗赶跑了,结果狗主人还不乐意了。“难道要我站那儿让狗咬到吗?”王先生不解地说。
带狗进饭店食客躲远远
记者注意到,公共场所一般禁止带狗入内,但有些爱狗的主人却往往置若罔闻。记者曾经在一家快餐店看到,两位男士牵着一条大型犬进店就餐。他们吃饭时,狗狗就在他们附近钻来钻去。旁边的食客见此情景,纷纷换桌躲避。两位男士就像没看到一样,依旧我行我素。“一般其他客人不投诉,我们也不会主动劝导,毕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店里负责人说。
“有一次在一家饭店吃饭,隔壁桌的客人直接拿筷子喂狗狗吃东西。”昨天,市民李女士说起她在饭店看到的不文明一幕,依旧心有芥蒂。当时一位穿着时尚的女子带着一只狗在吃饭。没想到的是,吃着吃着,这位时尚女子居然用筷子夹食物喂到狗狗嘴里,看了让人大倒胃口。
居民呼吁:让文明养狗成为一种习惯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城市不文明养狗行为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一是小狗乱拉乱尿影响公共卫生;二是出门时不给小狗拴绳子和戴嘴套;三是晚上宠物狗乱叫扰人休息;四是大型犬“出没”居民区无人管;五是带宠物狗随意出入饭店等公共场所。
采访中,不少居民认为,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具体措施加强对养狗行为的管理,从制度上保障居民的权利不被这件“小事”所损害。另外,希望养狗人在享受养狗快乐的同时,也多替他人着想,让文明养狗成为一种习惯。
河北日报客户端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冀网文【2021】1825-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