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半成品加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1、先裁剪:按照款式进行打样板(纸样),把打好的样板画在面料上,要注意面料的纱线。
2、然后裁剪。其中剪裁包括面料裁剪,里布裁剪以及胆布裁剪等等。
3、充绒:把裁剪好的胆布四周缝合,留一个口准备充绒用(有挖袋的地方要四周缝线)。预计整件衣服要充多少羽绒,然后计算每个衣片充多好绒。把充好绒的衣片封口,拍打均匀后进行绗线,注意格子的大小维持在12*12cm左右。
4、缝合。把面布和胆布缝合在一起。挖袋,上拉链。缝合衣片。做领子,做帽子,前门上拉链等等,最后就是将其和里布缝合。
明星公交产品畅行,全国版图再拓展。近期,佳通公交明星产品GT867及GDU626轮胎,又成功打入广州、深圳、济南、芜湖等四个城市,进一步拓展佳通全国城市公交版图。
作为国内规格最齐全的公交专用轮胎,佳通GT867可满足公交车在复杂运营环境下的行驶需求,在业界赢得了良好口碑。它采用公交专用耐磨配方,结合特有的防侧刮、防撞击设计,有效保护胎体,带来更高行驶里程,有效提升公交行驶安全性。据悉,广州、济南及芜湖公交均认可GT867的品质,目前已批量装配使用。
1、半成品释义:也叫半制品。指制造过程未全部结束有待进一步加工或装配的产品。
2、半成品是指已经过一定生产过程,并已检验合格,但尚未最终制造成为产成品的中间产品。半成品分为自制半成品和外购半成品两种9自制半成品为企业自己生产加工,已经检验合格,交付半成品仓库并须继续加工的半成品;外购半成品为从外部购入的半成品,作为原材料处理。
3、在工业企业会计制度中,设置“自制半成品”科目,以核算企业自制半成品的实际成本。例如钢铁联合企业生产的生铁和钢锭,纺织印染企业生产的棉纱和坯布等,都属于自制半成品。自制半成品通常要在本企业继续进行加工,但也可对外销售。一般在单件、小批生产条件下,不单独计算半成品成本,包括在在产品之内,只有在大批大量生产条件下,才计算半成品成本。
表1单位:件
项目一步骤二步骤三步骤
月初在产品100150120
本月投产400200300
本月完工350300350
月末在产品1505070
2.费用资料
表2单位:元
项目直接材料半成品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
第一步骤月初在产品650074910158264
本月费用26400119851513053515
第二步骤月初在产品210903600648031170
本月费用140581762231680
第三步骤月初在产品322005950238040530
本月费用255782233047908
根据上述资料,按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产品成本如下:
表3成本计算单产品名称:A半成品19××年×月完工产量:350件
成本项目
月初在产品成本
本月
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完工产品成本
月末在产品成本
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费用
合计
约当产量单位成本分配金额
直接材料650026400329006500400①66.0016500230009900
直接人工7491198512734749425②28.209870106192115
制造费用10151513016145101542535.6012460134752670
合计826453515617798264388304709414685
①本月发生的材料费用,只有本月投产的产品才耗用,故期初在产品不负担;
②425=350+150×50%
表4自制半成品明细账
产品名称:A半成品19××年×月单位:元
月份
项目数量
(件)实际成本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合计
月初余额1006677.505248.004255.0016180.50
本月增加35023000.0010619.0013475.0047094.00
合计45029677.5015867.0017730.0063274.50
单位成本65.9535.2639.40140.61
生产领用20013190.007052.007880.0028122.00
月末余额25016487.508815.009850.0035152.50
表5成本计算单产品名称:B半成品19××年×月完工产量:300件
半成品21090281224921221090200140.6121091.5042181.507030.50
直接人工36001405817658360033042.6012780.0016380.001278.00
制造费用64801762224102648033053.4016020.0022500.001602.00
合计3117059802909723117049891.5081061.509910.50
表6成本计算单产品名称:甲产品19××年×月完工产量:350件
生产费用
合计完工产品成本
二、视同销售行为的会计处理
(一)统一法――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1)视同销售货物行为确认收入和增值税并结转成本的会计处理方法称作“统一法”。按此方法企业应按确认的营业收入和增值税额,借记“在建工程”“长期股权投资”“应付职工薪酬”“营业外支出”等科目,按确定的营业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按发出商品的实际成本结转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等科目。
[例1]A公司将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该产品的成本为5万元,计税价格(公允价值)为10万元,增值税税率为17%,则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117000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不同逐步结转分步法,各步骤的生产费用是在广义完工产品和狭义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广义完工产品是指本步骤的完工产品,它既包括最后加工步骤的产成品,也包括其他各步骤的半成品。狭义在产品是指本步骤正在加工的在产品。平行结转分步法,各步骤的生产费用是在狭义完丁产品和广义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的。狭义完工产品是指最后加工步骤的产成品。广义在产品是指尚未最后产成的在产品,它既包括本步骤正在加工的在产品,也包括本步骤已经完工,但尚未最后产成的半成品。具体见表12。
(四)月末在产品成本与月末实际结存的在产品对应关系不同逐步结转分步法,由于自制半成品成本是随自制半成品的实物转移而结转,即实物在哪个加工步骤,其成本就鼗记在哪个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这样在各加工步骤发生的费用,也包括上一步骤转入本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从该明细账中转出的是本步骤完工自制半成品的成本,因而该明细账中的月末余额则是狭义在产品成本(即该步骤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因此,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反映的月末在产品成本,同该步骤月末实际结存的在产品相一致,也就是说,各步骤产品明细账中反映的在产品成本是狭义在产品成本,与该步骤对应的在产品是狭义在产品。平行结转分步法,由于自制半成品不随自制半成品的实物转移而结转,其成本仍保留在原来加工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而从该明细账中转出的只是最后完工产成品应负担的份额,因而该明细账中的月末余额则是广义在产品成本(即既包括仍在本步骤加工的在产品成本,也包括已在本步骤加工完成但尚未最后产成的半成品成本)。因此,各步骤产品成本明细账中反映的在产品成本是广义在产品成本,与该步骤对应的在产品是狭义在产品。具体见表13。
(五)在产品约当产量的计算方法不同逐步结转分步法,各步骤在产品约当产量的计算是对该步骤的狭义在产品而言;平行结转分步法,各步骤在产品约当产量的计算是对该步骤的广义在产品而言。具体见表14。
参考文献:
关键词:逐步结转分步法;优势分析;产品成本计算
一、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运用范围及条件
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不需要计算各步骤半成品成本的大量大批多步骤生产企业。按步骤及工艺路线设置成本明细账,分别成本项目归集各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为了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各步骤不计算各步骤生产加工的半成品成本,也不计算各步骤所耗上道步骤的半成品成本,而只计算本步骤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以及应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将相同产品的各步骤成本明细账中的份额平行结转汇总,计算出该产品的产成品成本。
平行结转分步法适用于管理粗放简单,生产各步骤不强调经济责任,核算方式较为简化的企业,在我国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企较多采用该法。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的责权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车间的成本指标考核,必然要求各车间要计算半成品成本。所以,平行结转分步法的运用范围越来越小,企业更多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笔者以某煤炭综采装备制造企业为例,其主要生产液压支架等矿用设备,属于典型的机械制造行业。产品技术含量较高,生产工艺复杂,生产加工路线及步骤多,生产周期较长。产品需经过下料、铸造、锻造、铆焊、机加工、热处理、打磨抛丸、喷漆、装配等生产步骤。产品成本计算多年来一直沿用平行结转分步法,以合同订单为成本计算对象,根据工艺路线和生产步骤设置各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人员及产品明细账,车间核算本步骤发生的生产费用及产品应确定的成本份额。每月月终各车间成本员将本步骤计算确定的产品成本平行转出,厂部汇总计算出产成品成本。
由于采用平行结转分步法,不能提供半成品成本资料,影响该企业进一步开展工厂内部经济核算工作。平行结转分步法明显的缺点是产品的实物流转与成本相分离,影响在产品清查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越来越不适应企业管理对成本核算的要求。
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优缺点
(一)优点
1.各车间即各步骤互不影响,可以同时计算产品成本。各步骤不必考虑耗用其他步骤的成本影响,独立完成本步骤的成本核算工作。
2.各车间即各步骤能按成本报表要求,直接提供按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资料和信息,简化和加速成本计算工作。
(二)缺点和弊端
1.产品的实物流转与成本相分离、相脱节,不利于实物的管理和责任的划分。在产品费用不随实物转出而结转,不按实物所在地登记,而按其发生地点登记,不能为各步骤在产品的实物管理和资金管理提供信息。
2.各步骤不提供本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信息,不利于企业内部结算工作的开展。
3.各步骤的成本不包括所耗上道工序成本,不能全面反映该步骤生产耗用水平。
4.在产品存在广义和狭义的概念,需要核算人员正确区分。狭义的产品指本步骤处在加工中的产品。广义在产品不仅包括各步骤正处于加工状态的产品,也包括各步骤已完工转入半成品库或转移到以后各步骤待进一步加工的产品。
三、逐步结转分步法的运用及优点
逐步结转分步法也称顺序结转分步法,它是按照产品生产步骤的先后顺序,逐步计算各步骤各产品的半成品成本,各步骤完工转出的半成品成本,从各步骤的产品成本明细账中转出,成本随实物的转移而计入到下一步骤各该产品成本中,直至最后步骤计算出产成品成本的方法。即从第一步骤开始,先计算该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并转入第二步骤,第二步骤再加上本步骤的生产费用,计算出第二步骤半成品成本,再转入第三步骤,依顺序类推,直到最后步骤算出完工产品成本。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特点是半成本随着实物的转移而转移,各步骤成本明细账反映的是本步骤的产品成本,即狭义的产品成本。账实一致,反映本步骤在产品实际占用的资金。逐步结转分步法的优点:
1.实物流与资金流(价值流)相一致。产品成本随着实物转移而结转,客观反映了产品价值形成和资金耗费的过程。成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有利于实物流转的跟踪并掌握生产进度,有利于在产品的清查工作和经济责任的划分,有利于保护企业财产安全。
2.逐步结转分步法,有利于企业采用不同的内部管理模式。逐步结转分步法能够提供各步骤半成品的成本信息,便于分析和考核企业成本计划和产品定额的执行情况。提供各步骤半成品成本资料,是企业制定内部产品价格,实行内部核算和考核的基础依据。为企业内部管理按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投资中心划分后的核算及考核,提供了成本资料。
3.逐步结转分步法,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逐步结转分步法能为企业提供各道工序的半成品成本数据,对废品损失价值的认定、丢失半成品价值的认定提供成本资料。为企业不断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供支持和保证。
4.适应现代精细化管理的需要。现代企业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经营风险不断加大。对内部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成本的不断优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对各步骤的半成品成本,客观要求提供准确详细的成本信息,逐步结转法分步法能够满足其需要。
四、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应具备的条件
1.健全完善的基础管理工作。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做好各项经济业务原始凭证的记录、审核、保管工作。加强计量验收工作,梳理业务流程,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夯实管理基础。
2.科学合理的定额。定额是企业标准化工作的依据。企业应当制定产品消耗定额,工程技术人员和人力资源等部门应结合产品设计图纸要求及工艺规程、设备工具、员工技术熟练程度等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的材料和工时定额,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补充完善和修订。
3.运用计算机管理。计算机运用正成为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管理软件的开发及运用为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证。现代企业多数采用ERP系统,即企业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
4.复合型财务人员。现代企业对财务人员的定位,要从传统的核算型转为管理型。企业需要即懂财务又懂业务、法律、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财务人员应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丰富专业知识,提高管理能力和业务水平。
成本会计教学方法中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是:案例教学法、案例设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这些方法在思路设计上却是一致的,即都是从会计的角度介绍成本核算是怎样,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都取决于成本核算的需要。这样的教学思路会引发一些问题:
1.对决定“会计核算为什么是这样”的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管理方式知识不够重视。关于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管理方式的知识,目前成本会计教材一般集中在“成本核算方法种类”部分介绍,但篇幅很短,在一本200页以上的教材中不会超过10页。而且采取的方式都是先介绍一下生产工艺和组织管理方式有哪些,然后列举几个适用的企业类型名称,但对这些类型企业生产工艺和组织管理方式具体是怎样的没有介绍。
3.案例过于抽象。成本会计教学中的案例通常设计为:A公司从20XX年x月开始生产甲产品,该产品经过3个生产车间加工,一车间投入原材料加工成A半成品’交半成品仓库验收;二车间按照所需要数量从半成品仓库领用A半成品,加工成B半成品后交半成品仓库验收;三车间按照所需要数量从半成品仓库领用B半成品,加工成甲产品。原材料在一车间生产时一次性投入,各步骤的在产品的完工程度均为50%,要求计算每个车间的半成品成本和产成品成本。
这种高度抽象化的案例,学生学习时会有诸多的疑惑,如:甲产品究竟是什么,其成本由什么构成;一车间是怎样把原材料加工成A半成品的,具体耗费了一些什么原材料,同样的道理,二车间、三车间的数量又是怎样的;为什么半成品都要经过仓库;材料为什么是在一车间一次性投入;各步骤的在产品在本步骤的完工程度为什么都是50%等。在没有明确这些问题的情况下进行成本核算,只是在既定的程序下进行数据计算,是无法体会如何根据企业实际生产管理方式确定成本核算内容、设计成本核算程序的。
二、现场教学法的原理
现场教学法,就是在向学生展示企业实际生产工艺流程和组织管理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成本核算讲授的一种成本会计教学方法。其教学思路是:
三、现场教学法应用
1.突出成本核算方法种类和选择的教学应用。以生产工艺流程特点中连续式生产为例,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所谓连续式生产,是指产品的生产要经过若干个连续的生产步骤,才能最终生产制造出产品的生产。其特点是原材料从第一个生产步骤投入,经第一个生产步骤制造完工后,依次转移到第二个、第三个等生产步骤继续进行加工制造,直至最终加工制造成产成品。这种类型的生产又可根据其生产过程是否可以间断,分为连续式的简单生产和连续式的复杂生产。
在钢铁厂中,连续式的简单生产的典型例子是炼钢生产工艺流程,见图1。连续式的复杂生产的典型例子是从焦化、烧结、炼铁、炼钢到轧钢的生产流程,见图2。
正由于此,可视为单步骤的简单生产,例如自来水厂自来水的生产、面粉厂面粉的生产、发电厂电的生产、化工厂化工产品的制造生产、炼钢厂钢的生产等,全部属于这种生产类型。由图1可以看出,炼钢生产线工艺流程分为五个步骤,但步骤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各步骤之间也不会进行在产品的盘点移交,这就是连续式单步骤生产。
2.重新组织具体成本核算方法的教学应用。以品种法为例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1)提供现场。新世纪钢铁公司是一家轧钢企业,通过调坯轧材的方式,购入钢坯轧制各种钢材,其中主要生产螺纹钢和槽钢。
螺纹钢和槽钢的生产以钢坯为原料,利用重油加热将钢坯熔化成液态,通过电带动的轧机轧成不同种类钢产品,并利用水进行冷却,然后利用电带动的钢材精整机器对成形的钢材进行精整,最终形成产品,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3所示。
公司设立轧钢车间,对螺纹钢和槽钢进行大量、大批生产。生产所需的钢坯、重油、水、电等外购取得。公司设立原料仓库和产成品仓库分别对购入的各种材料和完工产品进行存放管理。
此外,根据需要,公司还专门设立了修理和运输两个车间,为轧钢车间和公司其他管理部门提供修理和运输服务,并设立了独立的销售机构负责公司产品销售业务。公司的组织结构如图4所示。
(2)确定成本核算方法。对螺纹钢和槽钢生产工艺流程进行分析,尽管把钢坯轧制成钢材需要经历加热、轧机、精整等步骤,但这些步骤之间是连续不间断的作业,无中间半成品的产生。这实际是一种连续式的简单生产,即单步骤的生产。由于公司采用大量、大批生产方式对螺纹钢和槽钢进行生产。综合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和组织管理方式,公司适合采用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对象为螺纹钢和槽钢两种产品。
(3)明确成本核算内容。从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中可知,整个生产过程中耗费了钢坯、重油、水、电、人工等要素费用,这些即构成了成本核算的内容。此外,加工过程中使用了专项机器设备、配备了专门的生产车间,这些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计提的折旧费用也将是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同样也是成本核算的内容。最后,从公司的组织结构中还可看出,单独设置了修理车间和运输车间,它们是为轧钢车间和其他部门服务的,属于辅助生产车间,其中发生的有关费用也将影响产品成本,因此,辅助生产车间耗用的各项费用也是成本核算的内容。
一、假冒产品与被侵权产品型号不符
第一,使用完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外观,但不具有对应型号真品的全部功能。如真品手机具有高清摄像头,预装智能系统,可以实现邮件推送以及3G通话,而假冒手机仅具有相同外观,如使用相同的翻盖或触屏设计,但并不具有上述功能。
第三,行为人仅是在其产品上使用被侵权商标,产品的设计和功能为行为人自行开发,或采用第三人品牌产品的设计。简而言之,即将不同外观、功能和商标标识相互拼凑而成的假冒产品。如假冒手机上使用了A公司的A商标,并标注型号W911,但A公司产品系内并无W911型号,亦无类似设计的产品,而该假冒手机实际是抄袭了B公司型号为B910的B牌产品的设计。
在与真品型号不合的假冒产品的估价问题上,笔者认为关键要把握是否造成公众混淆这一标准。越容易造成公众混淆,估价应更接近于真品的市场中间价格,反之其估价应越接近假冒产品的市场价格。具体操作上可以采取真伪比对的方法,相似度越高的,推定混淆度较高,相似度越低的,则推定为混淆度较低。
对于第一种情形,由于假冒产品具有与真品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外观,在没有真品同时进行比对的情况下,消费者很难发现假冒产品与真品的差异,足以使公众误认为该假冒产品就是相应型号的真品,具有极大的迷惑性,故应适用“被侵权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计算非法经营数额。
而对于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形,则应综合考虑假冒产品各方面的情况,如命名的型号、外观设计、功能、材质等因素,根据其与真品的相似程度在真品市场中间价格和假冒产品市场价格的区间内认定其价值。
二、被侵权产品未在中国大陆销售
在一些假冒注册商标案件中,被侵权产品在中国大陆境内并没有合法销售,如假冒港版、欧版手机案件。在无法查明假冒产品的实际销售价格或标价的情况下,该如何适用“被侵权产品的市场中间价格”?
1、相同品牌类似型号真品在国内的市场中间价格;
2、不同品牌类似设计和功能的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中间价格;
4、假冒产品的成本加合理利润。
三、假冒产品为半成品
案例:2009年3月20日,犯罪嫌疑人赵某(在逃)找到在A市B区开设电子加工企业的李某,委托李某为其组装1000台假冒C注册商标的手机,装配手机所需的配件由赵某提供,李某收取每台6元的加工费。2009年4月2日,赵某将装配1000台手机所需的全部配件快递给李某。李某遂安排工厂生产。2009年4月10日,公安机关根据举报查处了该厂,现场抓获犯罪嫌疑人李某,并缴获组装好的假冒C注册商标的手机520台,基本组装完毕但未安装背部外壳的手机210台,以及大批手机零配件。
(一)对“成品”和“半成品”的认定
根据笔者观察,各地对于假冒产品是属于“成品”还是“半成品”的问题标准不一。一种说法认为只有能实现产品应有的功能并全部装配完毕方能认定为“成品”;另有说法认为只要能实现产品应有的功能并基本装配完毕即可视为“成品”。就本案的情形,对于已完成装配,仅缺电池后盖的手机,一些案件中,办案机关认为属于“成品”,而在另一些案件中,办案机关认为属于“半成品”,不应计入非法经营数额。
第一种观点过于机械,容易放纵犯罪;第二种观点较为合理。然而,笔者认为如果这种区分的目的在于区分哪些产品能够记入非法经营数额,则意义不大,因“半成品”也应记入非法经营数额。
(二)“半成品”能否计入非法经营数额
四、假冒产品为未包装产品
在以对产品本身的组装、加工、生产为主的制假犯罪行为中,其产品有无包装对于非法经营数额的影响一般不大,如已加工完成的假冒墨盒、手机等产品,其有无包装,对非法经营数额的认定无实际影响。对于未包装产品的价值认定的争议常发生在以灌装、包装行为为主的制假案件中,假冒化妆品、药品片剂、冲剂等案件。
案例:2010年初,被告人蒋某通过网络购得片剂、包装瓶、包装袋、标签、纸盒等原料以及封口机等包装设备,伙同被告人姚某一同加工假冒B商标的保健品。2010年10月×日,公安机关收到举报后对二人的生产窝点进行查处,现场抓获被告人蒋某和姚某,并缴获已包装完成的假冒B牌B1保健品2400瓶(100粒/瓶),假冒B牌B2保健品350盒(30粒×10小袋/盒),用于加工B1保健品的散装片剂11包共计55000粒(片剂上刻有B商标),已包装成小袋装的B2保健品1200袋,用于加工B2保健品的散装片剂5包共计25000粒(片剂上刻有B商标)。
类似的案例在不同地区,办案机关的计算方法均不一致。笔者认为第二种观点较为合理,其关键在于看包装工序的完成程度。经过部分包装的产品类似前文论述的“半成品”,因其已经过假冒行为的加工,应记入非法经营数额,但在估价时可根据完工程度比对包装完成的成品作相应下浮。对于完全没有经过包装的散装片剂,由于在本案中并非由行为人生产或订制,应视为原材料,其虽有价值,但不宜计入非法经营数额,可作为酌定情节在量刑时予以考虑。
总之,在假冒注册商标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对于非法经营数额的认定,除需要《解释》第十二条这种高屋建瓴的规定以外,对于上述一些特殊情形下非法经营数额的认定,仍需要本着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具体情节予以细化明确,以进一步提高定罪和量刑标准的规范与统一。
关键词:成本还原法冶炼行业成本核算
一、成本还原法概述
成本还原是指在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下将产成品中所耗用的半成品的综合成本分解为原始成本项目综合结转法,一般将产品生产过程中上一步骤转入下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以“直接材料”或专设的“半成品”项目综合列入下一步骤的成本计算单中。如果半成品通过半成品库收发,由于各月所生产的半成品的单位成本不同,因而所耗半成品的单位成本可以如同材料核算一样,采用先进先出或加权平均等方法计算。
在冶炼行业,由于其具有大量大批连续式复杂生产的特点,所以一般采用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进行产品成本的计算。由于生产出的产成品对外销售,而且半成品也对外销售,例如,锌厂的烘砂、次氧化锌等既是生产成品电锌的原料,也可以做为半成品对外销售,但单纯的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不能提供成本项目的原始成本信息,企业无法了解和考核产品成本原始结构,以及回收率、直收率、综合回收金属升降情况对成本的影响。因此须将逐步综合结转分步法计算出来的产成品成本采用“成本还原率法”进行成本还原。一般情况下,成本还原从最后步骤开始,自后向前逐步分解还原,直到第一生产步骤为止,还原分配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还原分配率=本月产成品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
二、成本还原法在冶炼行业成本核算中的实践和运用
成本还原主要有精算法、简算法、简单法以及定额比例还原法,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管理需要以及成本控制的成本效益原则来进行方法的选择。下面通过实践中一个案例来具体说明冶炼行业成本核算中成本还原法的具体运用。
例:某冶炼企业于2010年12月经过二个车间连续生产A产品,一车间生产甲半成品,完工后转入半成品库,二车间从成本库中领用甲半成品生产A成品,完工后转入成品库。原材料于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二个步骤都为50%,12月的产量记录和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分别见表1和表2。
约当产量计算:
由于原材料于开始生产时一次投入,所以直接材料的约当产量为投入量的100%,既为2000件,而人工成本以及制造费用需要计算约当产量,由于,本企业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二个步骤都为50%,所以,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约当产量为:24000+6000*50%=27000(件)。(表3)
成本结构还原法应根据步骤一(一车间)所产甲半成品的成本项目的百分比进行还原。步骤一(一车间)所产半成品的成本结构为:
根据成本还原法的基本公式:还原分配率=本月产成品耗用上一步骤半成品成本合计/本月所产该种半成品成
直接材料费成本结构百分比=897400÷1156120×100%=77%
直接人工费用成本结构百分比=109440÷1156120×100%=9%
制造费用成本结构百分比=149280÷1156120×100%=14%
产成品车间(二车间)所生产的产成品成本中所耗的甲半成品总成本163600元中含有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分别为:
直接材料=1636000×77%=1260380(元)
直接人工=1636000×25%=147240(元)
制造费用=1636000×25%=228380(元)
可得下表4。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看出,成本还原法可以通过成本的还原来全面反映产品成本构成中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以及制造费用,目前,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成本还原法通过精细化的计算使企业管理者全面了解企业成本构成的全貌,进而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企业产品的控制和降低。但应该看到,成本还原法计算比较复杂,特别是在冶炼行业中更是由于生产步骤较多,导致其还原工作量复杂,以上举的例只是选取了冶炼行业中的成品进行精加工,就如此复杂,如果反映全貌,通过手工计算几乎难以完成。虽较传统成本还原方法计算工作量大且繁琐,但从现代管理要求成本资料真实、正确角度来看,成本还原法是一种比较科学、完整的方法,是作业成本法以及标准成本法所无法替代的方法,在电子计算技术广泛应用于财会工作的今天,采用成本还原很有必要。
三、成本还原法的改进思考
结合以上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来探究成本还原法的简便而可行的方法。产成品车间生产的产成品成本中所耗的甲半成品总成本1156120元中含有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为:
直接材料费用=1636000×77%=1260380(元)
直接人工费用=1636000×25%=147240(元)
将上述式子进行转化如下:
直接材料费用=1636000×(897400÷1156120)=1260380(元)
直接人工费用=1636000×(109440÷1156120×100%)=147240(元)
制造费用=1636000×(149280÷1156120×100%)=228380(元)
再进行转化:
直接材料=1636000÷1156120×897400=1260380(元)
直接人工=1636000÷1156120×109440=147240(元)
制造费用=1636000÷1156120×149280=228380(元)
我们将上式中的“1156120÷1636000”可以直接做为成本还原率在表4中进行计算,这样可以减少半成品结构中的多步骤和多公式的计算,根据公式成本还原率×本月生产该种半成品成本中各个成本项目进行成本还原,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计算中的烦琐。
在冶炼行业中,成本还原法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能够全面反映该产品从最初的原料投入到产品产出的各成本要素,但仍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缺陷:
(1)由于成本还原法是依据各成本要素金额进行还原,由于财务核算原材料、中间物料消耗成本时是按照先进先出、加权平均等方法,在原材料、中间物料价格波动较大且有结存时,还原出来的成本与实际成本会有一些误差。
(2)由于原料结构不同(例如外购半成品与自制半成品一起加工)造成产品还原表没有可比性;以及各一些副产品、返回品在不同分步产出,不能与产成品产量挂直接挂钩(如锌冶炼中浸出工艺段产出铅渣、净化工艺段产出铜镉渣等)。
参考文献:
[1]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经济出版社,2009
经营单位采购食品,须按国家规定进行索证,应相对固定食品采购的场所,以保证其质量。
1、禁止采购以下食品:
(1)禁止采购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清混有异物或有其他感官形状异常、含有毒有害物质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的食品。
(2)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
(3)超过保质期或不符合食品规范规定的定型气装食品。
(4)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二、贮存
1、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2、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储存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3、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应分柜存放。
4、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保持清洁。
三、食品的加工、存放
1、食堂的炊事员必须采用新鲜、洁净的原料制作食品。不得加工或使用腐败变质和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作原料。
2、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度。
3、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4、不得出售腐败变质或者感官性状异常有可能影响学生健康的食物。
四、食堂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1、食堂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掌握有关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
2、食堂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食品生产经营人员都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3、食堂从业人员在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症状时,应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愈后方可重新上岗。
4、食堂从业人员应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必须做到:
(1)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应洗手消毒。
(2)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
(3)加工食品时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戴戒指等。
(4)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五、剩饭剩菜的处理
1、食堂管理人员应精确预测就餐人数,合理安排当餐饭菜的数量,饭菜尽量少剩或不剩。
3、对剩饭剩菜的保管、处理,要有专人负责,并作详细记录。
4、食堂负责人要严格对待剩饭剩菜的处理情况做好食堂卫生安全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六、食堂留样要求的记录
1、食堂对外供应的所有食品、成品应安排专人负责,进行留样。
2、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克。
七、食品清洗和消毒
1、各食堂应制定清洗和消毒制度,以保证所有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洗卫生,防止食品污染。
2、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符合gbl4930.1《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卫生标准》和gbl4930.2《食品工具、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卫生标准》等有关条款和标准。
3、采用化学消毒时应注意防止污染食品和食品接触面。
4、已清洗和消毒过的设备和工具应在保持设施内定位存放且有明显标记,避免再次受到污染。
5、做好餐具消毒的记录工作,对消毒的器具数量及其它情况进行记录,负责人签字。
八、库房卫生要求
1、食品和非食品(不会导致食品污染的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工具等物品除外)库房应分开设置。
2、同一库房内贮存不同性质食品和物品的应区分存放区域。不同区域应有明显的标识。
3、库房的构造应以无毒,坚固的材料建成且易于维持整洁,库房内应设置数量足够的物品存放架,其结构及位置应能使储藏的食品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厘米以上,以利于空气流通及物品的搬运。
4、除冷库处的库房应有良好的通风、防潮设施或条件。
九、食品处理区(后堂)及餐厅的卫生要求
1、食品处理区地面应用无毒、无异味、不透水、不易积垢的材料铺设且应平整、无裂缝。
2、粗加工、切配、餐具消毒等需经常冲洗场所,易潮湿场所的地面应易于清洗、防滑并有一定的排水坡度及排水高度。
3、设备的摆放位置应便于操作、清洗、维护和减少交叉污染。
4、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和容器应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原料加工中需配植物性和动物性食品的工具和容器宜分开并有明显的区分标志。
5、凉菜专间内应当由专人加工制作,非操作人员不得擅自进入专间,不得在专间内从事与凉菜加工无关的活动。
6、凉菜操作人员进入专间前应更换洁净的工作衣帽,并将手洗净,消毒,工作时宜戴口罩。
7、生产加工经营场所内环境(包括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