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玉米淀粉生产过程中浸泡工序中一般在浸泡水中添加亚硫酸。
2根据面包品种特点和发酵过程常将面包的生产工艺分为
一次发酵法、二次发酵法和快速发酵法。
3食盐在面制品中除了提高面食的风味外,还可以调节控制发酵速度,增
加面筋筋力,改善面食内部色泽。
4大豆蛋白质的功能特性主要包括凝胶化、乳化性、和发泡性等。
5变性淀粉一般根据处理方式可分为物理变性、化学变性、酶法变性和复
合变性。
6淀粉干燥的方法一般是采用气流干燥,可以迅速干燥淀粉,同时保证淀
粉在加热时保持其天然淀粉的性质不变。
7油料软化是调节油料的水分和温度,使油料可塑性增加的工序。
8植物油的制取方法有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和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等。
9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浸出溶剂为轻汽油(或6号溶剂油),今后浸出法制
油的发展方向是采用丙烷或丁烷作为浸出溶剂。
二、名词解释(共30分,每题3分)
1大豆蛋白凝胶化:
指大豆蛋白质分子之间(1分)依靠S-S键和共价键等分子间相互作
用(1分),形成一个有持水能力的网状结构(1分)。
2湿面筋:
面团在水中搓洗时(1分),淀粉、可溶性蛋白质、灰分等成分渐渐离开面团而悬浮于水中(1分),最后剩下一块具有黏弹性和延伸性的软胶状
物质,这就是粗面筋(1分),粗面筋中含水65-70%,故又称为湿面筋。
3面筋性蛋白质
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是组成面筋的主要成分(2分),二者占面粉蛋白
质的80%以上,称为面筋性蛋白质(1分)。
(2分),准确到0.5min(1分)。
5中种发酵法
即二次发酵法。先加入部分原辅料,调粉后先进行第一次发酵后(1分),把其余的原辅料全部加入,进行第二次调粉和发酵(2分)。
6烤炉损失面包烘烤过程中(1分)的重量减小(2分)称为烤炉损失(ovenloss)
7变性淀粉利用物理、化学或酶法处理(1分),改变淀粉的天然性质,
增加其某些功能性或引进新的特性(1分),使其更适合于一定应用的要求。这种经过二次加工,改变了性质的产品统称为变性淀粉(1分)。
8风味豆乳大豆或脱脂大豆为原料(1分),在加工中可添加甜味剂和各
种香精、香料、果汁,配成各种风味豆乳(1分),以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这类产品中豆固形物在4%~6%,花色品种多,风味好(1分)。9油料轧坯:
利用机械的挤压力(1分),将颗粒状油料(1分)轧成料坯的过程(1分)。
10大豆分离蛋白:
除去大豆中的油脂、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灰分等的可溶性
大豆蛋白质(1分),得到蛋白质含量达到90%以上的产品(2分)。
三、简答题(共30分,每题5分)
1简述溶剂法制油的原理:
油脂浸出过程是油脂从固相转移到液相的传质过程。这一传质过程是
借助分子扩散和对流扩散2种方式进行的(1分)。当油料与溶剂接触时,
油料中的油脂分子借助于本身的热运动,从油料中渗透出来并向溶剂中扩散,
同时溶剂分子也向油料中渗透扩散,使油料和溶剂接触面的两侧形成
了两种浓度不同的混合油(1分)。由于分子的热运动及两侧混合油浓度的
差异,油脂分子将不断地从其浓度较高的区域转移到浓度较小的区域,直
到两侧的分子浓度达到平衡为止(1分)。对流扩散是指物质以较小体积的
形式进行的转移,油脂浸出的过程实质是传质过程,其传质过程是由分子
扩散和对流扩散共同完成的(1分)。在分子扩散时,物质依靠分子热运动的
动能进行转移,在对流扩散时,物质主要是依靠外界提供的能量进行转移(1分)。
2简述豆乳生产的基本原理
豆乳生产是利用大豆蛋白质的功能特性和磷脂的强乳化性(1分)。磷脂是具有极性基团和非极性基团的两性物质,中性油脂是非极性的疏水性
物质,经过变性后的大豆蛋白质分子疏水性基团暴露于分子表面,分子表
面的亲水性基团相对减少,水溶性降低(1分)。这种变性的大豆蛋白质、磷脂及油脂的混合体系,经过均质或超声波处理,互相之间发生作用,形
成二元及三元缔和体(2分),这种缔和体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在水中形成
均匀的乳状分散体系即豆乳(1分)。
3简述焙烤食品的特点
焙烤食品是指以谷物或谷物粉为基础原料(1分),加上油、糖、蛋、奶等一种或几种辅助原料(2分),采用焙烤工艺定型和成熟的一大类固态
方便食品(2分)。
4简述油脂在面制品的工艺性能
(1)油脂的可塑性(1分)
(2)油脂的起酥性(1分)
(3)油脂的充气性(1分)
(4)油脂的乳化分散性(1分)
(5)油脂的稳定性(1分)
5简述面包和饼干制作中面团的区别。
面包制作过程中,面团在机械力的作用下,各种原辅料充分混合,面
筋蛋白和淀粉吸水润涨,最后得到一个具有良好黏弹性、延伸性、柔软、
光滑的面团(2分);而饼干面团在调制过程中,要严格控制面筋蛋白的吸
水率,因此面筋蛋白没有完全形成面筋,即并不形成坚实的网络结构,具
有良好的硬度和可塑性(3分)。
6简述豆类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与步骤。
绿豆→清洗→浸泡→磨浆→筛分→沉淀→分离→脱水→干燥→成品淀粉
↓↑↓
渣酸浆黄浆水(3分)
浸泡分两次进行,经过浸泡使绿豆的皮能见横裂状即可;浸泡好的绿
自然发酵,使其逐渐变酸,即成酸浆,可沉淀淀粉,使之与蛋白质、纤维
等物质分离(2分)。
四、问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
1试述二次发酵法制作面包的工艺技术。
面包的二次发酵生产工艺流程为:种子面团配料→种子面团搅拌→种
子面团发酵→主面团配料→主面团搅拌→主面团发酵→切块→搓团→整形
→醒发→焙烤→冷却→成品(6分)。
二次发酵法的优点是面包的体积大,表皮柔软,组织细腻,具有浓郁
的芳香风味,且成品老化慢,缺点是投资大,生产周期长,效率低(4分)。2试述内酯豆腐生产工艺技术
用泵把豆浆打入板式热交换器煮沸和降温,豆浆加热98oC(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