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联系人:余元善
果酒及蒸馏酒加工技术
果蔬发酵制品加工技术
果脯凉果新型加工技术
果干、果粉及固体饮料加工技术
果干、果蔬粉具有较好的风味和营养价值。果蔬粉具有应用范围广,可作为婴幼儿辅食、中老年膳食营养补充食品、新型食品天然营养配料的重要加工原料,也可作为固体饮料的终端产品。本技术针对不同原料品种及加工产品特性,选择性应用真空冷冻干燥、热泵节能干燥、高品质精准热风干燥、复合果蔬喷雾干燥以及超微粉碎果蔬营养粉技术等,主要提供果蔬干制最佳的绿色、节能、高质的干燥方式,并有效保持干燥产品的色泽、营养品质等,开发多元化的果蔬干制产品。适用荔枝、龙眼、菠萝、芒果、火龙果等特色水果,胡萝卜、大蒜、姜、萝卜、芥菜、白菜、食用菌(蘑菇、木耳、银耳等)等原料,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果酱馅料加工技术
果蔬汁超高压非热杀菌技术与装备
桑果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以桑果为原料,研发了桑果高效榨汁技术,筛选优化了榨汁设备,有效保存了桑果的花青素等功能成分。建立了桑果全果超细粉碎制浆技术,筛选了适合桑果破碎的超细破碎设备,采用无核桑果品种,经清洗、分选可制备桑果超细粉碎浆,具有成品率高、果浆富含膳食纤维、果香浓郁等特点。
以桑果原汁或原浆为原料,通过采用不同的微生物菌种、前处理工艺、发酵工艺,建立了桑果酒、桑果冰酒、桑果酒精饮料、桑果鸡尾酒、桑果蒸馏酒的工艺技术。
以桑果酒和桑果汁为原料,研发了自吸式通风发酵技术工艺,开发了桑果醋产品。
以桑果为原料,复配其他类型水果,开发了桑果汁饮料、桑果功能性饮料、桑果乳酸菌发酵饮料等系列原汁及复合饮料。
广式凉果脱硫和微生物控制技术
改进和提升了传统凉果加工过程中原料腌制、干燥、脱酸、渗糖、护色等核心加工技术,提高了传统凉果加工的综合技术水平。针对广式凉果加工中北方杏、山楂等半成品原料中二氧化硫残留量偏高的现象,建立了一套降低半成品原料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综合控制方法。通过比较臭氧对加工环境、稳定性、ClO2溶液对半成品、微波对成品杀菌效果及调节水分活度控制微生物生长的调控技术,建立了凉果加工的微生物综合控制技术,解决了传统凉果加工存在的微生物超标问题。采用综合调节水分活度控制微生物生长技术加工水分含量在25%~40%之间、低糖、无核的即食独立包装新型凉果。
联系人:唐道邦
果干制品加工技术
原味果干、水果脆片、果脯是果干制品的主要产品类型。水果脆片口感酥脆、风味独特,作为一种新型高档营养休闲食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该技术优化了热风干燥与冷冻干燥相结合的节能干燥工艺、真空低温油炸工艺,建立了休闲果品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开发了新型低油残留果蔬脆片、原味脆片及不同品种水果果干组合或经质构重组而开发的含水量高、质量安全的复合果干制品,可以适合不同人群需要,增加产品的多样性。
华南药食两用蔬菜高值化加工及应用技术
苦瓜、葛根、淮山(山药)是代表性食药两用蔬菜,也是亚热带特色蔬菜。本团队在发现并阐明苦瓜降血糖,以及葛根、淮山低聚糖肠道益生活性的健康效应基础之上,创建了苦瓜水溶性活性成分提取制备及应用技术,设计开发具有降火和降糖作用的功能性饮品;同时建立了苦味复合抑制-微胶囊包埋的低苦味苦瓜粉加工关键技术,设计开发以低苦味苦瓜全粉为原料的糖尿病人专用特膳食品。建立了淮山、葛根低聚糖富集制备技术,设计开发粉、面类营养主食和粉剂型特膳食品。实现了苦瓜、葛根、淮山等华南药食两用蔬菜高值化加工应用。
联系人:邓媛元
甜玉米系列新型食品加工技术
以甜玉米全籽粒为主要原料,以富含玉米黄素的甜玉米品种为专用品种,不添加糖和稳定剂,通过食品成分重组,采用部分原料发芽及微磨技术,制作富含玉米黄素的甜玉米全浆及营养微粉系列食品,产品营养全面,尤其可以帮助人们保护眼睛、降低增龄性黄斑变性风险。此外,通过真空微波、气流膨化、真空冷冻、真空低温油炸等方式及其联合使用技术,制作即食甜玉米、甜玉米脆粒、甜玉米饼干等新型休闲食品,可保持良好的感官及营养特性。
联系人:张雁
联系人:唐小俊
米糠食品化利用技术
我国稻米加工副产物米糠产量巨大且营养丰富,但由于极易酸败变质,大部分只能作为饲料使用。通过对米糠进行稳定化处理,将其作为食品营养配料或提取制备营养功能成分,将极大提高其应用价值。本技术采用高压蒸汽和微波稳定化处理等技术破坏米糠的脂肪氧化酶和脂肪分解酶的活性,预防米糠酸败变质,使米糠能够长期保存;通过乳酸菌发酵改善米糠风味和细微化处理改善口感,可以将全米糠作为食品营养配料;并以稳定化米糠为原料采用新技术制备米糠油、米糠蛋白、米糠膳食纤维和米糠多糖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从而提高米糠的附加值。本技术已在企业得到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联系人:魏振承
糖尿病人专用大米主食的制备技术
米饭是我国人民的主食,然而传统大米中淀粉含量较高且易消化吸收,所以普通大米做成米饭后血糖生成指数高,因此被认为不是糖尿病患者的理想主食。本技术通过物理加工手段提高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含量,降低米饭的血糖生成指数,使之适合糖尿病人食用,对改善糖尿病人的营养状况,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丝苗米适度加工及保质贮藏技术
丝苗米是广东消费量最大的特色优质稻米品种。长期以来,由于追求产品精白,大米过度加工现象广泛存在。丝苗米粒型细长,过度加工易造成碎米率高,且营养成分流失严重,生产能耗大幅增加,成本上升。本团队在探明加工精度对大米营养品质和外观、蒸煮特性影响规律的基础之上,筛选得到口感与营养平衡的丝苗米适宜加工精度。并针对碾磨过程中大米脂肪和脂肪酶接触,加速酸败变质,货架期极短的问题,建立了适度加工大米保质贮藏技术。留皮度50%以上轻碾米营养保留率超80%,蒸煮食味品质与精白米无差异,贮藏期延长50%。
同煮易熟全谷物杂粮预制技术
现阶段营养健康成为我国重大民生需求。全谷物杂粮营养丰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荐每日摄入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但全谷物杂粮难蒸煮、食用便捷度低,且口感粗糙、食味品质较差,消费接受度低。本技术通过均匀疏松谷物杂粮外层致密结构,降低其硬度,实现与米饭共煮同熟。处理后,全谷物杂粮外观保持度高,消化吸收率提高,且食味品质显著改善。此外,本技术投资小,设备成熟度高,加工过程简单快速,适合大中小型企业生产。
一种提高荔枝果干功效的节能干燥方法
联系人:张瑞芬
电子邮件:ruifenzhang@163.com
荔枝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
荔枝果皮多酚
荔枝果渣多酚
龙眼果肉多糖功能食品基料的加工技术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加工技术
全谷物营养代餐食品加工技术
高香桑叶茶生产技术
本技术利用丰富的桑芽、桑叶资源,生产工艺包括桑叶原料的分级和整理、鲜叶摊香、高温杀青、揉捻做型和干燥提香等环节。生产系列高香桑叶茶产品。该技术针对桑叶味腥性寒等问题,对桑叶进行了多级发酵提香工艺处理,摆脱了传统桑茶的青草味,不仅拓展延伸了桑叶的消费领域,使桑叶茶更适应消费者感官需求,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受欢迎的健康植物饮料产品,而且极大地促进了桑农经济效益的提高,为传统蚕桑业增铺了一条致富之路。2015-2019年连续多年被列为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2019年被评为广东省最受欢迎主推技术。
联系人:沈维治
热泵干燥桑椹果干技术
桑椹皮薄汁多,酸甜可品,营养丰富,但极易破损腐烂,鲜果很难贮藏,且采收期较短,资源浪费问题严重。本技术主要利用热泵干燥技术将新鲜桑椹制成桑椹果干,既可直接食用还可用于果酒、果酱等的生产,有利于缓解果实采收的季节性和延长果实的保鲜期,增加农民收入。该技术能够有效的利用环境热源,操作简便、易于控制,是一种高效、节能而又切实可行的干燥新方法。2016-2019年连续多年被列为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联系人:王思远
桑椹果干梯级技术
广东历来是蚕桑种养大省。近年来,随着果桑专用品种“粤椹大10”的大面积推广和种植,除桑果汁、桑果酒、桑果醋等初深加工外,桑椹干制产品也越来越流行。但是目前很多农户基本还是沿用传统的晒干方法生产桑椹干果,而晒干产品受天气和晒场条件的限制,极易导致最终干果制品的微生物超标、品质参差不齐。本技术以桑椹干果为原料,通过筛选分级后开展梯级加工利用,大果用于高品质桑果干生产,小果用于桑椹全果粉生产,应用桑椹全果蒸汽杀菌及梯度降温干燥技术可解决农户晒制果干产生的诸多卫生问题,实现桑椹干果经济价值的最大化,使其供应不受季节影响。2017年被列为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脱水桑叶菜生产技术
本技术利用养蚕生产富余的桑叶及桑园管理过程中“打顶”废弃的桑芽等资源,通过原料的分级和筛选、清洗、烫漂、脱水和干燥等工艺,生产系列脱水桑叶菜产品。该技术针对鲜桑叶长途运输易发热导致的“烧叶”问题,对养蚕富余的桑叶进行了脱水干燥加工,不仅拓展桑叶的利用领域,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健康蔬菜产品而且实现了废弃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极大地促进了蚕农养蚕经济效益的提高。2016-2019年连续多年被列为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2018年获评广东省最受欢迎主推技术。
速冻桑芽菜生产技术
本技术通过原料的分级和筛选、清洗、烫漂、脱水、包装、冷冻等工艺,生产系列速冻桑芽菜产品。该技术对桑芽进行灭酶后速冻处理,具有贮藏期长的优势,也可以满足消费者不受季节的限制随时食用蔬菜的需求,而且速冻桑芽的品质更加接近新鲜蔬菜。拓展了桑叶的利用领域,为市场提供了一种健康蔬菜产品,能极大地促进蚕农养蚕经济效益的提高。
电子邮件:skyforce12@163.com
鲜茧缫丝蚕蛹即食和调理食品加工技术
联系人:穆利霞
蚕蛹味肽制备技术
蚕蛾抗疲劳保健食品的生产技术
以雄蚕蛾为主要原料,以抗疲劳功效为目标,在完成产品配方筛选和工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对产品抗疲劳作用、提高男性不育症患者生理功能的临床观察和机理研究,同时对产品进行适应症及安全性、禁忌症观察,最后对获得的抗疲劳保健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了雄蚕蛾胶囊的加工技术,通过采用雄蚕蛾浸膏和中草药超微粉混配,解决了雄蚕蛾利用过程中容易氧化变质难题。以雄蚕蛾为主要原料开发的具抗疲劳作用的维力康胶囊获得国家保健食品批文。
联系人:邹宇晓
桑叶降糖活性成分高效联合制备技术
桑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正式收录的传统中药材,又被国家卫生部列入“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是我国民间和中医药界广泛认可的药食两用资源。桑叶在历代中医药典籍、民间验方中多有用于治疗消渴症(即糖尿病)等症的记载,现代医学也进一步证实了桑叶治疗糖尿病的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
桑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资源极其丰富。但传统上桑叶主要用作养蚕,综合利用率低,经济效益不高。本项目是利用现代提取分离技术从桑叶中高效制备降血糖活性成分,不但解决了蚕桑生产过程中的富余桑叶的利用问题,还能为医药生产提供中间产品,继而开发具有降血糖功效的保健食品/药品,拓展桑叶的利用领域,增加经济效益。
联系人:刘凡
桑叶超微粉碎技术
桑叶是桑科植物桑树的叶,药食两用中药材,营养丰富,药用功效高。桑叶中蛋白质和纤维素含量高(干桑叶中粗蛋白含量约为22%,粗纤维含量约为15%),含有人体所需的16种氨基酸、7种维生素和锌、锰、钙、铁等营养元素。另外,桑叶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多糖、谷甾醇、异槲皮苷、DNJ(1-脱氧野尻霉素)等天然活性物质,具有降血压、降血糖、抗衰老、减肥等多种保健功能。
桑叶颜色鲜绿,富含叶绿素(2‰左右),是很好的天然功能性食品基料,烘烤后不褪色,风味独特。桑叶经超微粉碎破壁后,胞内有效成分可充分暴露出来,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可添加在面点、糕点及汤馅料中开发绿色健康食品,能部分替代高糖、高脂配料,具有矫味、增色、消除油腻感等功能,还能提高食物的营养功能价值。
梅卤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梅卤是青梅腌制加工的副产物,每腌制1吨青梅鲜果就产生0.4~0.5吨梅卤,我省每年产生的梅卤都以万吨计。因其高盐高酸,目前未得到开发利用,往往向环境中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本技术系统比较分析了不同产地不同厂家梅卤的可溶性固形物、食盐、总酸、pH、有机酸谱和酚类物质谱等主要成分和特征组成,评价了其抗氧化活性,研发出梅卤浓缩脱盐技术和设备、梅卤运动饮料、梅卤草菇调味品、梅香腊肉等技术和产品,实现梅卤高值化利用。
联系人:刘学铭
特色果品花青素提取纯化技术
桑枝型花卉基质生产技术
桑枝,是蚕桑生产最大宗的副产物,桑枝产量较高,平均每亩成林桑园年产桑枝1.2-1.8吨。传统蚕桑业视桑枝为蚕桑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常将其任意丢弃于野外让其自然腐烂,或作为农村生活燃料,造成资源极大浪费。
低糖型桑椹精粉加工技术
桑椹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位列国家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名录,被誉为“21世纪的最佳保健果品”。桑椹营养成分丰富,含有游离酸、粗纤维、氨基酸、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钙、磷、铁、铜、锌矿物质等成分。同时,桑椹富含生物碱、花青素、多酚、黄酮类、多糖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抗氧化、抗癌、增强免疫力、促进造血细胞生长、护肝护肾等保健作用,广泛用于多种保健食品的配方原料。
桑椹虽然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含量丰富,具有降血糖的功效,但是其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直接食用,对桑椹进行脱糖处理可以解决这一问题。该技术使用微生物发酵脱除桑椹果浆中的碳水化合物,结合真空冷冻喷雾干燥技术制备糖低糖型桑椹精粉,突破常规加工技术生产的桑椹精粉因含糖量高不宜直接应用于糖尿病专用食品以及色素降解、生物活性物质损失等技术瓶颈。
联系人:胡腾根
桑基鱼塘复兴技术
葛根纤维低聚糖的高效制备与应用技术
谷物营养早餐片的加工关键技术
采用酶耦合滚筒干燥加工技术解决全麦、淮山、糙米、玉米等谷物片的复水速率慢、难成型、不易消化的技术难题,提高了产品的营养价值,丰富了谷物营养早餐片产品的种类。该技术在广东的龙头企业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转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联系人:刘磊
全谷物代餐泡腾片加工关键技术
基于研究团队在全谷物多酚、膳食纤维对慢性代谢性疾病改善作用及其在不同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系列研究发现,以燕麦、糙米、大豆、玉米等全谷物为主要原料,采用低温烘烤精细制粉结合内、外源酶解、挤压膨化等加工技术,改善谷物原料的营养及感官品质,通过精准营养设计,辅以蛋白质等其他营养成分,经造粒、压片等工艺制成代餐泡腾片。产品可用冷水、温水或开水冲泡,在较大温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泡腾特性,产品具有独特的谷物醇香风味,且可达到饱腹的效果,可代餐食用。
联系人:马永轩
桂圆精深加工利用技术
果蔬鲜切加工技术
本技术采用“果蔬原料→预冷→清洗→切分→杀菌→保鲜处理→沥干→包装→冷藏”的加工工艺,开发鲜切果蔬产品,满足消费者“即食、便捷、新鲜、安全”产品的需求。近三年来,在广州东升农场有限公司运用,取得较好的效益。2015年被列为广东省农业主推技术。
联系人:陈于陇
果蔬气调保鲜技术
本技术采用自主研发的系列气调袋包装保鲜生鲜果蔬。该保鲜技术的特点是:根据果蔬自身的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气调保鲜袋包装果蔬,能够自发调节果蔬包装袋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抑制果蔬呼吸、保持果蔬新鲜的目的。该保鲜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保鲜效果好的特点。近三年来,在惠州市四季绿农产品有限公司等应用,取得较好的效益。
电子邮件:cyl16817@163.com
陈皮现代标准化生产及精深加工技术
陈皮是广东特色药食两用资源,位列“广东三宝”之首。传统的广陈皮加工以手工为主,加工和贮藏工艺落后,存在农药残留、霉变、品质不稳定等加工技术瓶颈。另外,加工陈皮后的果肉果籽全部被直接丢弃,浪费资源,同时也造成严重污染。
联系人:傅曼琴
电子邮件:fumanqin@gdaas.cn
柑桔综合加工品质评价与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柑桔生产国,广东是我国柑桔类水果主产区之一。品种资源丰富,国际上柑桔加工比例达35%左右,我国所需浓缩橙汁70%依靠进口。广东柑桔加工比例不足5%;制约我省柑桔加工产业的主要科学和技术难题在于:缺乏加工品质评价技术,加工适宜品种不明确;果肉加工技术落后,效率低、成本高,加工过程中风味、营养物质损失严重,产品品质不佳,缺乏市场竞争力;陈皮以手工加工为主,工艺落后,产品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柑桔加工产生约40-50%的皮渣,由于缺乏综合利用技术,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
柚子全果综合加工技术
梅州是柚子主产区,有“中国金柚之乡”“中国蜜柚之乡”的美誉,随着柚子种植面积的扩大,丰产年价贱伤农的事情常有发生。采收后柚子的积压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如何消化过量的柚子成为广东柚子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柚子深加工不仅可以解决每年积压的柚子,走出直接销售初级产品的狭小圈子,还可以延长产业链,把柚子的生产、加工、销售连接起来,做到贸工农一体,从总体上提高柚子的综合效益。
该技术通过新型脱苦技术、复合菌株发酵、控温发酵快速澄清等技术,解决柚子果汁、果酒等加工过程中苦味突出、二次沉淀等问题。通过酶法协同超声波脱苦、快速渗糖、精准复配等技术,解决柚皮果脯、柚子馅料等休闲食品营养损失严重、高脂高糖等问题。通过柚子果汁及发酵食品、休闲食品、功能食品及日化用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全果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综合效益,进一步推动广东柚子产业的发展。
水产品超高压加工保鲜技术
我国是水产品产销大国,水产品总产量位居世界首位,广东省也是水产品大省。随着消费观念的转变,水产品加工后的成品、半成品和冰箱食品愈发受消费者青睐。水产品的超高压非热加工技术可提高生食水产品的生物安全性,与传统热处理相比更能保持生鲜的口感,超高压技术水产品中对微生物的灭活效果十分可观,能够延长产品的货架期。水产品的耐压性因品种而异,杀菌强度的提高会大大降低生食的感官品质,而低强度的杀菌又限制了此类产品的保质期和销售范围。因此技术团队通过研发找到一个临界压力值,既能最大程度地控制微生物数量,又能保证水产品的感官品质接近于生鲜品质。
联系人:张业辉
新型水产调味品制备关键技术
随着人们对健康及功能性食品的重视,新型健康调味品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产品。自2019年以来,调味品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近5年行业增长率达20%左右,成为食品行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调味品企业实现总产值1275亿元,这预示着中国调味品将迎来产业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时代。利用高新技术制备的多功能调味品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利用绿色发酵联合生物酶解技术,将水产加工副产物通过原料筛选、发酵、酶解、定向食品组分互作技术等工艺,生产富含鲜味物质的新型水产调味品,提高其附加值。
联系人:赵甜甜
半干型鱼干周年生产技术
鱼干产品水分含量低、质地过硬。为改善传统鱼干的不足,水分含量在40%左右的半干型鱼干就成为了鱼干产业新的发展方向。但制备半干型鱼干对温度、湿度等要求较高,受季节影响较大,只能在秋冬时节。本技术模拟淡水鱼干自然干燥气候条件,研发了专用鱼干低温热泵干燥设备,构建了低盐半干型淡水鱼干制作技术体系,生产的产品品质特性可比肩甚至优于传统产品,且可周年生产满足市场需求。
联系人:张友胜,张业辉
鲜鱼片加工技术
广东省的淡水鱼产销量很大,草鱼、乌鳢(生鱼)、罗非鱼等都是地方优势水产品种。在水产品加工中,鱼片加工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酸菜鱼、火锅、即食鱼片等都大量需要加工好的鱼片,对于鱼的选择、清洗、前处理等环节都有比较高的要求。本技术建立了鱼片的碾片和整形,鱼片的调味和保鲜等全流程鱼片加工技术,提高了水产品的附加值,满足市场的需求。
粤式风味休闲禽肉制品加工技术
电子邮件:tdbang@163.com
动物蛋白肽功能食品基料加工技术
联系人:杨怀谷
电子邮件:yanghgjgs@163.com
桑叶减肥片生产技术
联系人:李倩
桑叶凉茶颗粒加工技术
该技术从原料的提取到浓缩等始终控制低温操作,产品与传统颗粒相比具有冷水即溶的特性,另外还具有色香味与原物料一致性、溶媒相似极性、有效成分与原物料一致性、传统中医药临床应用理论一致性等特点。
利用该技术及配套设备进行速溶颗粒的生产,可以大大改善传统中药产业能耗高、提取效率低等缺点,使得工厂综合能耗下降50%以上,生产成本大幅降低,同时药物有效成分转移率极高,产品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桑椹低聚糖产品(合生元、益生元软糖、益生元口香糖)生产技术
桑椹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多糖类成分为其滋阴补血等补益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桑椹低聚糖复配特定益生菌制得而成的桑椹合生元,可以在体内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和繁殖,形成微生态竞争优势,优化肠道微生态平衡,进而提高免疫力,以保持机体健康。其能够促进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的大量增殖,同时有益菌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和一些抗菌物质可直接抑制外源性致病菌和肠腐败菌如拟杆菌属、梭菌属和大肠埃希菌类的生长繁殖。桑椹益生元软糖和桑椹益生元口香糖,能改善肠道健康和去除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改善口腔菌群,预防龋齿。
联系人:黎尔纳
桑椹润肠片生产技术
本项目是以桑椹为原料,通过真空微波干燥、超微粉碎、挤压膨化技术,并复配一些具有润肠通便的辅料经过压片制得。整个工艺包括:桑椹的收集→真空微波干燥→超微粉碎→挤压膨化→复配→压片。桑椹润肠片的膳食纤维含量达10%以上,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调节肠道菌群的功效。
花青素面膜加工技术
项目组通过将富含天然色素的植物进行预处理、提取、分离纯化、喷雾干燥得到花青素精粉提取物,经辅色稳态化处理后,与特定重量比的丝素蛋白肽进行复配,辅以特定含量的其他功能成分辅料桑根提取物、蜂王浆提取物、芦荟叶提取物、银杏叶提取物、黄芩根提取物和鱼腥草提取物等。引入冻干工艺,得到花青素冻干鲜面膜,该制备工艺得到的花青素面膜绿色安全,具有优异的抗痘、美白、淡斑以及抗皱功效。
天然花青素眼影加工技术
天然植物如桑椹、紫薯块根等富含多种天然色素(Ipomoeabatatas(L.)Lam),又称花青素(anthocyanins),主要成分为天竺葵色素、矢车菊色素和芍药色素等,是一类水溶性色素,其中紫薯中花青素含量是红甘蓝和红萝卜中的2~3倍,其色泽纯正,稳定性强,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和耐光性。同时,花青素因其结构特性,具有抗氧化、抗炎、抑菌、抗癌、护肝等生理功能。项目组通过将富含天然色素的植物进行预处理、提取、分离纯化、喷雾干燥提取得到花青素精粉提取物,再与特定摩尔浓度比的壳聚糖进行复配,制备得到花青素壳聚糖纳米包埋体,再添加其他复合辅料,最终制备得到获得天然花青素眼影。该制备方法得到的花青素眼影绿色安全,上色效果强,不易脱妆,且具有抗皱功效。
桑枝栽培优稀食用菌的规模化生产技术
充分利用农村养蚕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并对这些废弃物进行生物转化,提高了养蚕和农业种植的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所生产的食药用真菌具有良好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可直接食用或用于制备功能食品基料。所产生的废弃物是经过微生物转化的肥料,可直接适用于农田。
桑枝洗发水生产技术
本项目是将桑枝提取液添加到去离子水、表面活性剂、珠光浆、柔顺剂中,通过高剪切乳化而成。该产品具有抑菌止痒、去头皮屑和乌发的功效。蚕桑产业作为我国传统特色产业,每年全国产生大量的桑枝,而这些桑枝大多数被废弃而破坏环境或是作为燃料被低值化利用,通过本项目的开发可以实现桑枝的高值化利用、拓展蚕桑产业在精细化工领域的应用。
桑枝低聚糖口腔护理产品(牙膏、漱口水)生产技术
桑枝(Ramulusmori)是桑树干燥细长的分支,其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如桑枝多糖、DNJ、槲皮素和山奈酚等。桑枝中的低聚糖能抑制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以及抗炎活性。
市售的漱口水对口腔刺激较大,特别对儿童娇嫩的口腔尤为严重,本产品添加天然的桑枝低聚糖用以改善口腔菌群,并保持清新的口气,减少引起口臭的细菌、菌斑,改善牙龈健康,可避免对口腔的强烈刺激。
蚕蛹(蛾)功能性油脂的绿色提取及高值化加工技术
现代食品营养学研究表明蚕桑资源中的蚕蛹、蚕蛾都是开发功能性油脂的优质原料。研究表明,蚕蛹油和蚕蛾油的粗脂肪含量均达到35%左右,脂肪酸组成和比例优于深海鱼油,十分趋近于当今营养学家推荐的人体食用最佳脂肪酸比例标准,为植物油脂、动物油脂以及人工合成的调和油所不能比拟。
联系人:王卫飞
蚕蛹(蛾)蛋白酶解生产活性肽的高效制备关键技术
蚕蛹仿野生虫草培养技术及系列保健产品开发
本项目利用虫草属真菌培养虫草菌虫体的方法,将巴西虫草、蛹虫草菌种利用穿刺接种的方法接种到家蚕的活蛹中,把接种后的蚕蛹经僵化后,通过特殊的温湿度及光线控制技术诱发子实体,待子座长出至3-4厘米便可收获菌虫体。该项目属于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