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全新引进的PET/CT医学影像设备经过前期调试,现已正式投入使用。“10多分钟,把身体的各个部位照完,这台机器太厉害了!”连日来,率先体验PET/CT的患者,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患者:相当于一次“全身体检”,很值得!
近日,记者走进PET-CT中心看到,装饰一新的候检区宽敞舒适,沙发、饮水器等一应俱全。在检查室,PET-CT检查床负责将患者移动至检查区,由CT和PET扫描共同完成影像检查。在操作室,技师为患者个性化的制定扫描方案后,即可“一键”完成检查。
12月1日,万州患者洪女士因左侧胸部针刺样疼痛,吸气时加重,左侧卧时有所缓解,经CT检查发现肺部新发结节,肺门、纵隔淋巴结钙化。“不排除肿瘤的可能!”为进一步确诊病情,三峡医院接诊医生建议洪女士做PET/CT检查。
检查结果显示,肺结节的糖代谢未见增高,淋巴结钙化的糖代谢只有轻度增高,诊断为炎性结节和炎性淋巴结,排除了肿瘤的可能。“只要不是肿瘤,我就放心了。”洪女士说,这次PET/CT检查不仅检查了肺部,还有头颈部、腹盆部、骨骼等部位,相当于做了一次全身体检,很值得、很划算。
据PET—CT中心负责人曾文兵介绍,PET/CT正式投入使用后,每天有10多位患者前来做检查。有万州本地患者,也有开州、云阳、奉节等周边区县患者,还有外省来万探亲的患者。
专家:PET/CT,探测肿瘤的“雷达”
“PET/CT是高端影像设备,是PET和CT两种影像技术的强强结合。一次检查可获得全身各部位的影像信息,能较早发现隐藏的肿瘤,能精准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堪称探测肿瘤的雷达。”该院医学影像中心主任、PET-CT中心负责人曾文兵说,可真正实现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据了解,CT只能获得人体病变的解剖结构显像,而PET可反映人体组织的生理、病理、生化及代谢等多种变化,获得病灶的功能代谢显像。12月2日,开州人许先生右侧颌下区发现“核桃”大小包块,三峡医院颌面外科以“右侧颌下区肿物”收治。经彩超、CT及病理活检,疑似转移性鳞状细胞肿瘤。为进一步寻找肿瘤原发灶,行PET/CT检查,并发现右侧舌根部结节状糖代谢明显增高,经临床专科诊断为右口咽低分化鳞状细胞癌。
让肿瘤无处可逃,让诊断无所不能。“PET/CT在肿瘤的早期定位、定性、分期、复发监测、靶区勾画、肿瘤疗效监测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高效、更全面、更精准的影像学支持,为库区患者提供高科技、高品质诊疗服务。”曾文兵说。
市民:万州也能做PET/CT,很方便!
12月2日,万州人王女士一大早就来到三峡医院PET-CT检查室候检。“我之前每年都要到重庆做一次PET-CT,现在万州也能做,真是太方便了!”王女士说。原来她两年前发现胸部有肿块,立即上医院检查,因为她家族有好几个人得过乳腺癌。
“第一次发现肿块时,先后做过CT、核磁共振、穿刺活检等检查,但都不能确诊是良性或恶性,既花钱费时,又让人神经紧张。后来去重庆做PET-CT检查,确诊为乳腺癌早期。”王女士庆幸地说,由于治疗及时,现在恢复得很好。上午10时许,王女士做完了检查,“想知道肿瘤有没有转移或恶化,每年做一次PET-CT很有必要。”
“早期肿瘤未发生解剖结构变化,传统CT、核磁共振检查均难以发现病变。”曾文兵解释到,但肿瘤细胞代谢活跃,PET通过对人体注射18F标记的脱氧葡糖,使病变区域出现异常“浓聚”,图像上表现为突出“光点”,结合CT解剖成像,就能准确发现病灶。
传统CT只能头痛查头、脚痛查脚,要把身体的各个部位检查完,需做多次CT检查。据了解,一次PET/CT检查,可同时生成千余张图像刻录到光盘里,而报告医生会选取典型的和有病灶图像进行打印,连同诊断报告装订成册。
曾文兵表示,PET—CT为临床医生提供全面精细的疾病诊治依据,是影像医学的新里程碑,推动精准医疗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