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设计出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加热系统,以消除小动物PET/CT活体成像时影响肿瘤代谢的体温因素.材料与方法在研究易瑞沙疗效时发现,未使用加热系统时小鼠PET/CT图像的非特异性区域显著,但是肿瘤处不显著,严重影响了研究者对药物疗效的判断,需要设计加热系统使小动物在实验过程中体温保持恒定.实验中选择SiemensInveonMicroPET/CT作为实验工具和环境,将镍铬电阻丝按照正弦形缠绕在盛放小鼠的碳纤维板上,利用Ptl00温控电阻反馈碳纤维板的温度.加热前,碳纤维板的温度处于设定的下限(28℃)以下,继电器开关闭合,电源对电阻丝加热.当温度上升到设定的温度上限(30℃)时,继电器开关打开,电源停止加热.系统中电阻丝的发热功率为3.42W,加热系统的产热量能够维持小鼠的体温稳定.结果加热后小鼠的PET/CT图像中,肿瘤处的成像得到明显改善,非特异性区域不再出现强放射性.在1%的显著水平下,与加热前相比,加热后5组小鼠肿瘤处的每克组织摄取率得到明显提升.结论安装加热系统后,系统不会产生影响小鼠图像的伪影,非特异性区域不再显著,肿瘤代谢正常.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癌的超声表现.材料和方法:经穿刺活检证实的8例肾上腺皮质癌,超声检测病变大小、位置、回声、边界、CDFI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有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结果:8例肾上腺皮质癌患者中7例均准确定位,病灶大径均>6cm,肿块以低回声为主,5例形态较规则,8例边界欠清晰,内部回声不均,5例CDFI于肿瘤内部可探及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是发现及诊断肾上腺皮质癌的重要方法;病变的大小是鉴别肿块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胆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47例临床证实的胆道梗阻患者的多层螺旋CT扫描数据并行胆道多平面重建(MPR)与曲面重建(CPR),将50例无胆系疾患又无胆道扩张的CT扫描数据作为对照,分别将两组间的MPR与CPR图像对胆道结构和胆管壁的显示效果以及对胆管系统的显示能力进行对比分析,再对47例胆道梗阻患者的CT胆道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评估其对梗阻部位和梗阻原因判断的准确性.结果:胆道梗阻组中MPR和CPR图像对胆道结构及胆管壁的显示效果优于非梗阻组,CPR图像对胆管系统的显示能力优于非梗阻组.多层螺旋CT胆道重建图像对梗阻原因判断的准确性为89.4%(42/47),对梗阻部位判断的准确性为100%.结论:多层螺旋CT胆道重建图像能够清楚地显示梗阻扩张的胆道结构、胆管壁情况和梗阻的部位,并能对大多数胆道梗阻的原因做出判断,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癌的临床和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1987~1998年132例肺部肿块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结果:124例为肺癌.CT征象:92例有分叶征象(74.2%),59例有短而细毛刺(47.6%),27例有锯齿样改变(21.8%);胸膜凹陷征59例(47.6%),血管集束征38例(30.6%),细支气管充气征41例(33.1%).结论:把握CT的肺癌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及定期查体,可提高老年人肺癌的诊断水平.
探讨输卵管妊娠的血供特征及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MTX)及栓塞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24例输卵管妊娠(未破裂者10例,发生流产或破裂者14例)行子宫动脉造影并灌注MTX50~80rg及明胶海绵颗粒栓塞,术后定时监测尿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及肿块变化。6例未破裂者,治疗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宫旁肿块血流特征。结果:宫旁肿块为富血管染色,具有较低血流阻力指数(RI0.37)。21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87.5%。3例失败,其中2例术前尿β-hCS>10×103IU/L。影响治疗成功的主要因素为术前尿β-hCG水平,而与孕龄、包块大小及破裂与否无明显关系。结论:经子宫动脉一次性灌注氨甲喋呤及栓塞治疗输卵管妊娠安全有效,且可预防和控制破裂大出血。
目的:结合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病理改变分析其CT表现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的CT资料。结果:脑裂畸形的CT特征性表现为由灰质相衬的裂隙横跨半球,内达侧脑室,外在脑表面。所衬灰质与大脑皮层连续,CT影像与灰质等密度。开放型脑裂12例,闭合型脑裂2例,合并其他脑先天畸形6例。孤立性灰质异位的CT特征表现为室管膜下及半卵圆中心大小不等灰质密度结节。结论:CT能良好显示脑神经元移行异常病理解剖特征。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病理证实的骨样骨瘤的CT表现特点,并与平片比较瘤巢的显示能力.结果:37例中,股骨19例、胫骨10例和其它部位8例.瘤巢均表现为一圆形或卵圆形的透亮区,直径为4~15mm,平均9.4mm,周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31例中心有钙化,形成"牛眼征".37例CT扫描瘤巢诊断率为100%,X线平片瘤巢诊断率仅为62.2%.结论:骨样骨瘤的瘤巢CT表现典型,CT是诊断骨样骨瘤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目的:探讨MRI诊断颞下颌关节损伤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30例颞下颌关节损伤患者于外伤后3~20天内行颞下颌关节MRI检查,MRI扫描序列包括闭口斜矢状位T1WI、PDWI、斜冠状位T1WI、T2WI,张口斜矢状位T1WI、PDWI.由两位资深放射科医师分析MRI表现.结果:30例共60个颞下颌关节中发现18个髁状突骨折,9个骨损伤,29个关节盘移位,26个关节囊积液、积血.结论:MRI能很好的显示颞下颌关节的骨折、骨损伤以及关节盘与关节囊损伤情况,是颞下颌关节损伤的重要检查与评价手段,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卵巢肿瘤的CT表现,提高CT诊断卵巢肿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3例卵巢肿瘤(其中良性22例,恶性25例)与6例肿瘤样病变的CT表现.结果:良性卵巢肿瘤CT检出21例(检出率为95.5%),术前CT诊断为良性肿瘤19例(准确率86.4%);CT检出恶性肿瘤22例(检出率88%).术前CT诊断恶性20例(准确率80%);肿瘤样病变6例,CT全部检出;所有的病例,CT检出率为92.5%,良恶性定性准确率为84.9%.结论:CT能清晰显示盆腔结构,可提供对肿瘤的定位、定性、病变范围的可靠信息.
目的:探讨螺旋CT头部节段重建技术的佳参数.材料和方法:对100例正常人和5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燥动患者行同一参数(280mA,120kV,1s)和不同数目(2、3、4、5、6)节段重建.结果:节段重建图像中2~6节段对双侧脑室、Ⅲ、Ⅳ脑室,中脑导水管及直径为1~3cm的出血显示较好,与同层静止期常规扫描无显著性差异.但出血小于1cm,4和6节段重建的检出率分别为96.3%、86.4%.58例患者重建前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确诊率55.2%,重建后为91.4%.结论:螺旋CT节段重建可提高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燥动患者出血的检出率,280mA,120kV,1s,2~6节段重建可作为其参考条件,而直径小于1cm的出血可减少到4节段重建图像中观察为宜.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客服正在输入...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