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楼宇控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嘉裕苑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将台路,是一座集办公、酒店、公寓及商业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建筑群,地下三层,地上二十九层,建筑面积约为89448平方米。建筑物机电设备自动化监控管理系统将对建筑物内的空调设备、制冷设备、通风设备、给水设备、热交换设备、照明设备、电力系统等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视、控制和管理。在大楼内的监控室内设置一套中央操作站,通过中央工作站及分站的计算机对分布在建筑物内的各种机电设备进行集中监控管理,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由分布在各设备机房的“直接数字式控制器――简称DDC控制器”作现场分散控制。现场DDC控制器之间的各种数据信息交换是通过LonWorks网络系统完成,通讯形式为无主从式点对点通讯。该系统是一套完全开放的系统,同时也是国家建设部大力推广的系统。
嘉裕苑对以下机电设备进行监视控制和管理:
制冷系统:冷机2台、冷冻泵3台、冷却泵3台、冷却塔2台、膨胀水箱2个
空调机组:5台
新风机组:5台
补风机:18台
排风机:40台
电力系统:高压4路、低压10路、变压器4台、发电机1台
照明系统:室外16路、航灯1路、室内77路(预留)
空调热交换系统:热交换2台
锅炉系统:锅炉2台、给水、补水泵4台、热水泵3台
给排水系统:空调、生活补水泵6台、中水泵6台、减压阀36组、水池61个、污水泵115台
室外监测:室外温度、湿度2组
消防水泵系统:消防泵8台、水箱2个、减压阀22组
电梯监测:电梯11部
1.中央工作站的功能
动态图形的显示、现场动态实时数据、现场数据通讯的显示;控制程序、监视程序和操作程序的输入、修改与传送;显示现场DDC控制器及现场设备的运行故障报警;显示、打印、记录运行参数、测量值、设定值、报警及报警处理情况,根据要求定时打印有关数据报告。
2.现场DDC控制器功能
根据国家颁布的“楼宇建筑自动化管理控制标准”和用户的使用要求,设计编写控制程序,对现场的机电设备进行控制与管理,并将节能控制方法与分布在现场的传感器、执行器结合,完成对现场机电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现场动态数据的采集以及现场执行机构的调节。
控制原理说明
1.制冷系统冷冻机组4台,冷却泵5台,冷冻泵5台,冷却塔4台(6个风扇)
开机程序:冷却水蝶阀――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冷冻水泵――制冷机组。
停机顺序:制冷机组――冷冻水泵――冷却水泵――冷却塔风机――冷却水蝶阀。
每次开机前先行检查机组的供电状态,符合要求按时序开机,如有异常则发出报警。开机后检测机组的运行状态、操作状态、热保护继电器状态,如有异常发出报警信息。
根据冷冻水供、回水的压差来控制集,分水器旁通阀开关大小,维持制冷机组冷冻水流量及冷冻水供、回水的压力平衡。
根据冷却水温度、室外温度及冷却水泵开启台数控制冷却塔风扇启停。
备用泵:冷冻、冷却水泵均备用泵,当系统工作水泵发生故障时,备用泵自动投入运行,以保证系统正常使用。
趋势记录:机组的各动态运行参数、能量管理参数及能耗均可自动记录、储存、列表,并定时打印,以便管理人员的查询、管理和分析。
设备的监测: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热保护继电器状态,各监测参数超限或异常均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并同步打印。
所有预设程序均可按实际需要和要求,在中央管理工作站上调整修改,以满足用户的使用。
程序调整:所有预设程序均可按实际需要和要求,在中央管理工作站上调整修改,以满足用户的使用。
注:现在各大厦所使用的冷冻机组均带有智能电脑控制装置,它可根据机组冷冻机的实际工作情况自动调配冷冻机冷量输出。
2.空调机组
由5台组合式空调机组组成。
AHU均为四管制机组,带预热盘管。
顺序控制:
开机:开机前1分钟打开新风门,开送风机,开水阀,开加湿阀。
关机:关加湿阀,关水阀,关风机,关风门。送风机与新风阀、回风阀联锁,停机时,自动关闭新风阀门,回风阀全部打开。
温度控制:
风门控制:与风机进行硬件连锁。水阀控制:夏季关机时,空调机组盘管的电动水阀关闭。开机时,根据回风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偏差,对盘管的电动水阀进行自动PI调节,控制电动水阀的开度,使回风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之内;冬季当室外温度不过低(高于-5摄氏度),热盘管关闭。开机时,根据回风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偏差,对盘管的电动水阀进行自动PI调节,控制电动水阀的开度,使回风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
防冻控制:停机时,当室外温度低于-5摄氏度,热盘管水阀开启维持在5%-15%;当室外温度低于-10摄氏度,预热盘管水阀开启维持在15%-25%,以保证盘管表面温度和机组内部温度不低于10摄氏度。当盘管温度低于5℃时,不管机组是否开机,系统均自动进入防冻保护状态,停送风机,关新风门,打开热水阀,使盘管温度快速升高,以避免盘管发生冻害。
湿度控制:根据空调机组回风湿度和设定湿度的偏差(+5%),自动控制加湿设备的启停,使回风湿度维持在设定的范围内。
趋势记录:空调机组的各动态运行参数可自动记录、储存、列表,并定时打印,以便管理人员的查询、管理和分析。
空调机组的监测:AHU的监测:回风温度、回风湿度、防冻开关、送风湿度、电动阀状态反馈。同时监测AHU的送风机状态、过滤器状态、水阀开度反馈、开关状态,各监测参数超限或异常均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并同步打印。
系统可以根据预设程序自动或手动进行季节转换。
有预设程序均可按实际需要和要求,在中央管理工作站上调整修改,以满足用户的使用。
3.新风机组(5台)PAU为四管制机组风机,带预热盘管
关机:关加湿阀,关水阀,关风机,关风门。送风机与新风阀联锁,停机时,自动关闭新风阀门。
水阀控制:夏季关机时,新风机组盘管的电动水阀关闭。开机时,根据送风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偏差,对盘管的电动水阀进行自动PI调节,控制电动水阀的开度,使送风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之内。冬季当室外温度不过低(高于-5摄氏度),热盘管关闭。开机时,根据送风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偏差,对盘管的电动水阀进行自动PI调节,控制电动水阀的开度,使送风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内。
防冻控制:停机时,当室外温度低于-5摄氏度,热盘管水阀开启维持在5%-15%;当室外温度低于-10摄氏度,预热盘管水阀开启维持在15%-25%,以保证盘管表面温度和机组内部温度不低于10摄氏度。当盘管温度低于5℃时,不管机组是否开机,系统均自动进入防冻保护状态,停送风机,关新风门,打开热水阀,使盘管温度快速升高,避免盘管发生冻害。
湿度控制:根据新风机组送风湿度和设定湿度的偏差(+5%),自动控制加湿设备的启停,使送风湿度维持在设定的范围内。
趋势记录:新风机组的各动态运行参数,可自动记录、储存、列表,并定时打印,以便管理人员的查询、管理和分析。
新风机组的监测:监测开关状态,各监测参数超限或异常均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并同步打印。
4.补风机系统(18台)
启停控制:根据预先设定的监控程序自动启/停补风机组,具体的开机程序为:
补风机每次开机前先行检查机组的手/自动开关状态(在冬季还需检查防冻温度),符合要求按时序开机,如有异常则发出报警。开机后检测风机的运行状态,如异常发出报警信息。
水阀控制:夏季关机时,补风机组的电动水关闭。开机时,根据送风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偏差,对盘管的电动水阀进行自动PI调节,控制电动水阀的开度,使送风温度控制在设定的范围之内。冬季当室外温度不过低(高于-5摄氏度),停机时热盘管关闭。开机时,根据送风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偏差,对盘管的电动水阀进行自动PI调节,控制电动水阀的开度,使送风温度控制在特定的范围之内。
防冻控制:当盘管表面温度低于5度时,机组进入防冻保护状态,关风机、关盘管,打开预热盘管水阀,以保证盘管不被冻坏。
趋势记录:补风机组的各动态运行参数、能量管理参数及能耗均可自动记录、储存、列表,并定时打印,以便管理人员的查询、管理和分析。
过滤器检测:补风机组上设有过滤器,装有压差开关,当过滤器堵塞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工人及时更换过滤器,以保证送风的洁净度。
补风机的监测:送风温度、防冻温度。同时监测补风机的状态、过滤器状态、手/自动开关状态,各监测参数超限或异常均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并同步打印。
注:所有预设程序均可按实际需要和要求,在中央管理工作站上调整修改,以满足用户的使用。
5.排风机系统(40台)
KOAFKEFEAF机组
机组每次开机前先行检查机组的手/自动开关状态,符合要求按时序开机,如有异常则发出报警。开机后检测风机的运行状态,如异常发出报警信息。
趋势记录:排风机组的各动态运行参数、能量管理参数及能耗均可自动记录、储存、列表,并定时打印,以便管理人员的查询、管理和分析。
机组的监测:监测机组的风机状态、故障报警、手/自动开关状态,各监测参数超限或异常均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并同步打印。
所有预设程序均可按实际需要和要求,在中央管理工作站上进行调整修改,以满足用户的使用。
6.给排水系统
水池3座;生活补水泵6台、中水泵2台;减压阀8组;污水泵115台;污水池58座。
水泵每次开机前先行检查水泵的手/自动状态,符合要求按时序开机,如有异常则发出报警。开机后检测水泵的运行状态,如异常,则发出报警。
生活水泵:2台一组,为变频控制,给水系统监测水泵的状态、故障、变频器的故障及管网的水流及供水压力,异常时发出报警。
下生活用水池内均放置一只液位开关,超高位发出报警信号。
监测生活水箱溢流液位,发出报警信号。
监测集水坑液位,当到达溢流液位时,发出报警信号。
趋势记录:水泵的各动态运行参数、能量管理参数及能耗均可自动记录、储存、列表,并定时打印,以便管理人员的查询、管理和分析。
7.照明系统(公共照明77路;室外照明16路;航标灯1路)
8.热交换系统
热交换2台
热交换,热水循环泵每两台为一组,通过热交换二次侧出水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偏差,自动控制热交换一次侧的电动水阀的开度,以保证热交换二次侧出水温度在控制范围内。
水泵每次开机前先行检查水泵的状态,符合要求按时序开机,如有异常则发出报警。开机后检测水泵的运行状态、水流状态,如异常,则发出报警。
在热交换器上一次侧、二次侧均设温度监测。
热交换在各入口设置电动蝶阀,空调供水根据供、回水温差及流量计算出各使用区域的热负荷,便于调整热水量。
热交换的监测:监测热交换循环泵的运行状态、开关状态、手/自动状态。同时监测热交换一次侧、二次侧工作状态,热交换供、回水的温度,各监测参数超限或异常均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并进行同步打印。
9.变配电系统
高压4路,低压2组,变压器4台,发电机2台。
高压:监测高压进线开关状态、故障。监测高压进线出线的各电力参数、电流、电压、有功功率、功率因数及有功电度。
低压:监测变压器的高温报警、超温报警及变压器风扇的故障、状态。监测进线柜的电力参数,监测发电机组的运行状态、故障报警及热保护继电器的状态,同时监测发电机的出线电流、电压,发电机油箱的高低液位,异常时发出报警信号。
趋势记录:开关的各动态运行参数、能量管理参数及能耗均可自动记录、储存、列表,并定时打印,以便管理人员的查询、管理和分析。
供电和照明监测:监测高压、低压、开关状态、故障、变压器风扇的故障、状态,照明开关的故障和状态。同时监测高低压柜和发电机的电流、电压、功率因数和有功电度、有功功率。各监测参数超限或异常均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并同步打印。
10.消防系统的监测
监视消防水泵的开关状态和报警。
当各监测对象发生异常时,系统发出报警信息,同时运行消防紧急控制程序,以保证大厦安全。
11.电梯监测系统
监测电梯运行状态和运行报警信号,发生异常时及时报警。
12.其它系统
关键词:智能楼宇、系统组成、功能
Abstract:intelligentbuildingisanimportantpartoftheinformationtechnology,haslongbeeninthemodernWesterndevelopedcountries,theriseofintelligentbuildings,butfreshtechnologyofintelligentbuildingorinrecentyearsappearintelligentbuildingpresentationsandprogramsdesignedtosolve.Keywords:intelligentbuildingsystemcomponents,functions
(一)前言
楼宇智能化是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的西方发达国家,楼宇智能化兴起已久,但在我国,楼宇智能化还是近些年出现的新鲜技术,本文对楼宇智能化进行了介绍和方案的设计解决。研究、开发出的楼宇网络智能化控制软件系列是采用引进的国际最先进的楼宇专利技术性处理法及计算机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系统进行数据通信,监控整个系统主要工艺参数和设备运行情况,操作人员可通过可视化软件对现场进行调控,根据过程仪表提供的主要工艺参数,按楼宇工艺要求对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必要调整,使生产过程更合理、处理效果更好、运行成本更低。所开发系统软件包,均源自国内外业界权威经验。该软件系统的成功开发将真正实现智能化运行机制,使国内楼宇智能化系统技术现状有一个革命性的飞跃
(二)智能楼宇的概念
1、智能楼宇的起源和发展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纪,目前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技术,而其中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影响最大,信息业正逐步成为社会的主要支柱产业,人类社会的进步将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社会高度信息化,“楼宇智能化”的概念运应而生。楼宇智能化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物内的设备进行自动控制,对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它是建筑技术适应现代社会信息化要求的结晶。
2、智能化楼宇的基本要求
智能化楼宇的基本要求是,有完整的控制、管理、维护和通信设施,便于进行环境控制、安全管理、监视报警。简言之,楼宇智能化的基本要求是:办公设备自动化、智能化,通信系统高性能化,建筑柔性化,建筑管理服务自动化。楼宇智能化提供的环境应该是一种优越的生活环境和高效率的工作环境:
3、智能化楼宇的解释
目前世界上的对楼宇智能化的定义很多,欧洲、美国、日本的提法各有不同,其中,日本的国情与我国较为相近,其提法可以参考,日本电机工业协会楼宇智能化分会把智能化楼宇定义为:综合计算机、信息通信等方面的最先进技术,使建筑物内的电力、空调、照明、防灾、防盗、运输设备等协调工作,实现建筑物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和办公自动化(OA),将这3种功能结合起来的建筑,就是智能化楼宇。
(三)系统的构成
如系统结构图所示,整个系统可以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智能大厦集成管理系统、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智能大厦内各弱电子系统、远程IE浏览站。
1.智能大厦集成管理系统:负责对大厦内各个子系统的进行集中监控管理,接收各个子系统传来的各种实时数据(视频、设备信息和报警信息等),显示监控画面和视频内容,实现对监控数据的实时整理、分析、存储、显示和输出等功能,处理所有的报警信息,记录报警事件,打印系统信息,发送管理人员的控制命令给各子系统,使得管理者能够对各类事件进行全局管理,实现一体化服务,提高系统管理的效率,方便大厦的决策部门进行合理的组织,并进行调度、协同、指挥,减少事故带来的损失。
3.智能大厦内各弱电系统:实时采集本系统下挂的各类设备的参数、报警信息等现场信号,将采集的信号经过分析、处理以后上传。弱电系统包括下列自动化子系统:
3.1配电子系统:包括低压配电系统、计算机不间断UPS电源系统、冷冻站配电、变压器、高压系统和高压二次线中的各个点进行监测控制。
3.2空调监控子系统:中央空调是智能楼宇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楼宇自控监控组态软件不仅可以为用户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而且可以通过一些调度算法满足节能需求。
3.4给排水子系统:对水泵、水池和管网等进行监控。
3.5电梯控制子系统:根据电梯数量已经用户请求,智能调度电梯,合理满足用户需求。
4.远程IE浏览站:远程IE浏览站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远程的IE浏览功能。通过楼宇自控的WEB功能,便于管理人员随时随地了解整个大厦的实际运行状况,实现管控一体化,在远程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浏览器,直接观看监控画面。
(四)系统主要功能
通过管理软件平台把各个子系统有机集成,系统主要完成下列功能:
管理各子系统:可以在弱电、视频等系统中无缝切换,各个系统实现联动。如火警信息可以和电梯、空调、大厦广播等系统联动。
流程图显示功能:以动画形式显示各设备的运行情况,如空调机组、停车场车位、电梯运行状态等。根据用户要求设计个性化界面,可以直观、方便地对大厦内各子系统实施监视、控制和管理。场景逼真、鼠标控制、操作简单。
趋势分析:根据实时历史数据库,可以对用电量、空调机组运行情况等进行分析,以形成最优控制方案,达到节能目的。
报表系统:根据各系统的采集数据自动形成报表数据,并提供查询功能。
WEB:通过IE浏览器可以远程浏览各系统运行情况。
照明控制
照明控制主要分为两类控制,一类是通过PLC或单片机进行控制,一类是主要通过软件的脚本进行控制,在实际中也可能两种控制都会使用到。无论是哪种控制,都是把数字信号通过PLC或者模块等转化为实际的开关控制。在通过PC控制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脚本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多种控制方式;
电力监测
电力监测主要是通过采集智能电力仪表的数据。智能电力仪表可以自行测量电流、电压、功率、电量等电参数,并且会提供通讯接口(通常为Modbus协议)。采集智能电力仪表的数据即可实现对电力的监测。
空调监测
空调监测通常都是监测工业空调或者中央空调。一般通过直接和空调自身携带的通讯接口进行通讯监测,或者通过PLC等进行间接监测。
其他监测
相对于其他的楼宇监控系统,比如江森、西门子等,基于楼宇自控软件的楼宇监控系统由于其开放性具有如下的特点:
监控的设备通常为常见的各种硬件设备,一般无需购买专用的一些控制设备,比如灯光控制器等;
连接设备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现场的情况自由选择性价比高的产品;
通讯的方式多,可以根据现场需求选择串口、以太网、无线等多种方式;
界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需求进行绘制,提供了多种绘图工具,绘图便捷;
软件提供了多种控件,可以方便的实现历史曲线、报警查询、报表和Web等功能;
使用楼宇自控软件构建楼宇监控系统时,通常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调研现场情况,和客户沟通,统计需要采集数据种类、数量;
分析采集的数据源是否有直接的通讯接口,如果有通讯接口要确定具体的通讯协议,如果没有通讯接口看能否通过其他方式采集数据;
设计整体框架,估计工程量;
确定具体到硬件设备和布线工作;
软件工程开发,绘制界面,采集数据。
(五).经济和社会效益
楼宇监控分采集的数据的种类和个数不同,成本悬殊。常见的楼宇监控会包括灯光、
空调、湿度等数据。单就这里监控系统,成本包括以下内容:
监控所需的智能仪表、PLC、线缆、配电柜;
通讯所需的布线费用;
对应采集点数的软件费用;
工控机的费用;
软件开发的人工费用;
项目后期维护的费用
【关键词】智能楼宇;中央空调;节能控制
一、前言
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如今国家能源消耗最大的地方,其实就是建筑行业,尤其是建筑的使用过程,才是最需要大量消耗能源的。而这些能源超过六成都是消耗在建筑的中央空调系统中。如今我们对于节能减排的需求越来越高,这也就导致我们越来越多的智能建筑需要注意中央空调的节能,必须要这些先进的,能源消耗建筑更多的为节能作出贡献,也就必须要这些智能楼宇的中央空调更加节能。
二、智能楼宇中央空调概述
三、中央空调的控制特点
1、干扰性。空调系统在全年或全天的运行中.由于外部条件(如气温、太阳辐射、风、晴、雨,雪)和内部条件如空调房间中设备、照明的启、停和投入运行的多少,以及工作人员的增减等)的变化。这些都将对空调系统的运行形成一定的干扰。
2、调节对象的特性。空调调节控制,也会受到控制对象的一些影响,这主要就是会受到控制环境本身的一些影响因素所影响到,有一些空气本身的湿度条件,和温度情况,系统是很难进行改变的,所以中央空调系统受到外界影响的情况还是比较多的,这就需要控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能够更多地在调节对象和空调自身之间进行更好地协调,保证系统能够更好的起到效果。
四、智能楼宇中央空调节能控制途径
1、选择室内设定值节能
需要节能就必须要合理的通过设定值来进行空调系统的节能控制,因为空调之所以会浪费掉一些能源就是因为空调自动调节,需要消耗掉很多的能量,所以说在一些特定的地方我们可以设定空调固定值来节约空调的能量消耗。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广泛的使用,就是因为冬天夏天本身温度就差别比较大,所以设定固定值,那人在里面就不舒服,所以我们必须要注意不能在有需要的地方通过设定固定值来节约能源,智能楼宇是对温度有固定的要求的,人员比较少的地方,通过固定值来节约能源,控制消耗。所以通过设定室内空调固定值,是中央空调节能的措施方法之一。
2、自然风降低能源消耗
中央空调也必须要通过利用室外的一些自然风,来节约自身的能源消耗,这也是比较有效的中央空调节约的方法,尤其是在夏天这种方法就比较的实用和有效。通过室外新风的进入,减少空调系统的人工造风,就能很大程度上减少能源消耗了。通过室外新风补偿空调系统的风量,就是一个适合在大多数智能楼宇都是用的方法,值得我们更多进行考虑和使用。但是选择合适的室外新风量,也是需要进行研究的,必须要符合实际的情况,又尽可能节能。
3、自动控制系统
空调的自动控制程度必须要提高,因为人工进行调节,难免会有一些不合适的情况,所以空调一般是有一些传感系统进进行对其进行检测和维护的,就让我们的空调系统运行中减少人工的使用,减少管理工作,也就能够准确的对空调系统进行调节,大大的减少空调运行的能量消耗。所以说提高空调系统的自动化程度,是适合多地方推广的,适合广泛的使用。
5、其它控制措施
其他的一些空调节能控制途径还有这样的一些:通过对智能楼宇的中央空调系统中一些管道提高保温的措施,通过空调系统的隔温保温,就能够减少能量的损耗,减少能源的浪费。还要更多的进行空调系统的清洁工作,必须要加大对中央空调系统的维护,保证空调系统在一个健康的情况下运行,才能让节能措施起到作用。最后需要加到空调系统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必须要他们都能够严格的操作空调系统,能够进行快速的维修等等,保证空调系统的顺利工作。
五、节能方法的选择
1、我们在选择中央空调节能方法的时候必须要考虑设备的情况,节能方法必须要可设备的实际情况相配合,而且方案尽可能的简单,节能控制方法尽可能单一,太过复杂会让控制成本增加,也就变相的增加了消耗。
2、各种设备,实际使用环境之间都是有很多联系的,所以要选择合适的节能控制方法,必须要考虑综合性,不能单一的节约空调系统的能源,又增加其他什么能源的消耗,这样的节能效果不能算作达到。
3、对于中央空调系统的系统控制,也要进入到算法程序中进行一些必要的调节优化,让我们的系统控制性能得到一定的提升,能够更好地进行空调设备的自动调节控制。
4、设备的使用有一些特殊的情况,所以选择节能方案的时候,必须要考虑到空调的实际条件,不能通过一些影响空调系统使用寿命的方法来控制空调节能。
6、智能楼宇就是因为采用了一些先进的智能控制系统对大楼进行智能控制,所以空调系统应该更多地和智能楼宇本身的智能系统相结合,有更多的信息交流,能够进行更多的信息共享,通过空调系统和智能楼宇系统的硬件共享,来合理的利用节能方法。
六、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探讨,就是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我们的建筑之所以有巨大的能源消耗就是因为我们的空调系统。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智能楼宇建筑,被空调消耗掉的能源更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注意智能楼宇的节能,必须要让以后的高消耗中央空调系统都得到应该的改造,让我们建筑的空调能源消耗逐渐减少,为国家节能减排工作不断地贡献可能。
参考文献
[1]林雷.浅谈中央空调节能控制技术[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02):19-21
[2]王夏.浅析智能楼宇系统的集成化、自动化发展[J].才智.2011(03):33-34
【关键词】物联网多传感器节能智能建筑嵌入式系统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市建筑物数量迅速增加,这对城市能源的消耗是一个非常大的负担,而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也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限制之一,在本文中介绍了当前我国楼宇节能控制系统中的物联网技术,其通过对楼宇的智能化控制,大大减少了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本文对其设计和集成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1研究背景分析研究
1.1物联网简介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渐成为我国的新兴战略性产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智能建筑物,其是物联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而在智能建筑发展的过程中,物联网技术为其提供了充足的技术支持,且实现了智能建筑的智能化,为建筑节能的发展寻找到了一条新的发展线路。
对于物联网技术,其指的是通过互联网的控制系统对于互联网连接的各种物品的功能进行控制,这一系统实现了人类社会和物力系统的综合性发展。当前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主要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感知控制层和服务管理层等,不同的层次对应的功能具有较大的区别。
1.2物联网和智能节能建筑
在智能建筑的控制系统中,其将物联网的传感技术以及嵌入式控制系统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从而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行保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智能化建筑节能系统将会逐渐向着节能和舒适方向发展。
2嵌入式楼宇节能系统的设计
2.1照明和窗帘的光控系统
窗帘控制系统则是通过对室外的光照强度和温度反应对窗帘进行控制,当室外的温度较高,且室外的光照强度超过了某一数值时才会对窗帘进行关闭操作,而当光照强度低于该数值时会控制窗帘打开,通过这种智能控制系统减少了室内设备的老化。而为了保证用户的正常使用,在该系统中hi存在一个实体按键,其能够将窗帘设置成投影模式,实现用户的投影体验。
2.2空调和风扇温控系统的设计
而双鉴传感器通过对人的分布和数量进行分析,实现对风扇的方向和风俗控制,当室内外温度符合条件时能够实现对空调和风扇的智能化控制。
2.3防盗防火安保系统
2.4软件控制系统设计
在本次研究中,控制系统采用的是STC89C52单片机,其能够对整个系统的运行提供有效的逻辑运算,同时也是系统稳定运行的根本。在该系统中,单片机的主要作用是对信号进行接收和处理,然后将对应的指令发出,因此,在对软件进行控制时需要保证其信号的采集和输出稳定,常见的软件采用的是模块化方案,这样能够保证软件各个部分之间的功能不会出现混乱,保证软件控制的稳定性。
3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环境的保护力度也在逐渐增加,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并大力发展低能耗产品和设备,实现所有人的节能观念更新。而同人们生活紧密相连的建筑物,其更是这次变革的重要内容,各种建筑节能控制产品逐渐进入到人们的生活,且受到用户和政府的大力欢迎,本文中的物联网技术是楼宇节能控制系统中的一种,能够实现建筑物的大幅度节能,具有非常好的推广价值。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物联网建筑节能控制系统将会成为未来建筑物节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周克良,张明丽,刘太钢.基于STM32F的企业楼宇节能控制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6,01:115-118.
[2]赵起升,朱静孙,王平.智能建筑中的楼宇自动化设计及其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3,03:80-83.
[3]王永皎,刘荣辉.基于ZigBee技术的智能楼宇节能控制系统[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73-77+81.
[4]朱彬若,张慎明,王虎.智能用电楼宇节能综合控制的实现方式[J].上海节能,2010,04:39-43.
[5]李冬辉.楼宇自控系统中节能控制的研究[J].低压电器,2004,06:15-17.
[6]邓其贵.基于微控制器的智能楼宇节能系统的设计[J].大众科技,2012,08:24-25+28.
[7]方东玉,余快.基于Agent的智能楼宇集成系统的研究及设计[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15:46-47.
作者单位
关键词:智能楼宇;电气控制系统;系统设计
DOI:10.16640/ki.37-1222/t.2017.11.142
1智能电气控制系统概述
当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住宅和居住功能,人们对新时代的建筑功能有了更多的需求。智能楼宇是随着智能技术在楼宇建设中的应用而提出的一种概念,电气控制系统是智能楼宇建设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方便、舒适以及安全。当前,智能楼宇电气控制系统基本上包含下列四方面内容。
1.1电力负荷分级
所谓电力负荷就是指电网中电气设备消耗的功率。在建筑的电气控制系统中对电力负荷进行分级的根据依据就是建筑的使用类别以及电负荷的性质。智能楼宇电气控制系统,能够自主采集电力总负荷情况,并通过对整个建筑物的用电效率进行分析,自行投入补偿电容数量,减少无功功率,同时也对整个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监测。
1.2供电电源
供电电源是依据建筑物中电力设备的额定电压和电量总负荷来确定的。现在,建筑电气供配电中的电源通常有220V、380V电源。智能楼宇电气控制系统,对整个建筑物的各个回路通断情况进行采集与监测和预警。
1.3供配电设备
供配电设备是电力系统的核心部件也是重要基础,只有电力设备处于正常运转状态,才能够确保整个电气控制系统的正产运行。在实际使用中,智能楼宇电气控制系统,要能够实时监测各个回路电流情况,预判设备及应对措施,及时报警减少设备的过载情况发生。
1.4接线方式
智能楼宇电气控制系统中常见的一些接线方式主要有放射式、环式、树干式以及其他方式组成的混合式。在设计中,可以在主干线接入处放置温湿度探头,从而实现实时监测接线处的接触电阻温度变化及设备整体湿度变化,起到及时预警作用。
2智能楼宇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注意事项
3智能楼宇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4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智能楼宇的设计也在推陈出新的原则上越来越人性化,在满足舒适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整个项目的投资要求。另外,智能楼宇建设也是响应国家对节能减排的号召,节能环保。
参考文献:
[1]赵炳森.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安装的施工技术探讨[J].建筑知识.
关键词:楼宇建筑;自动化;控制系统
0引言
1楼宇的自动化系统控制简介
2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组成
楼宇系统的装置设备中,每一个家庭都需要安装陪接线完成系统的自动化分布设置处理,其主要的接线端有电缆、跳线、插座和设备连接设置。线缆是楼宇家庭布线中的主要系统,主要的部分为水平电缆、75欧姆的同轴电缆、2芯的多模数字室内电缆。模板视频采用家居数字有线集成处理原则,提高有线电视、卫星电视、内置的整体合理性,确保最大限度的澄清视频信号。选用跳线完成数据接口处理,为连接设备提供有效的性能保证,满足高速网络数据的整体信号传输。安装箱是室内布线的核心部分,需要进行统一的分配管理,确保整个房间的传输介质合理性,实现家居自动化、网络访问合理化、家庭办公有序性等等。安装箱应当归哪个在配线架面板上,设置居住信息插座,完成光纤模块、视频、同轴电缆模块、音频模块、数据模块等各项数据的组合整理,实现有效的综合安装设备配置。
3自动化系统设备适宜的使用要求
通过中心设备对通讯种类、型号进行外线、内线信号分配,在不同的房间提供不同的适配电线路,安装通讯系统最佳的位置是地下室或车库内,可以确保总配置电箱的位置合理性,实现足够的充分照明效果,有效地维护系统环境空间,控制电源插座的干净整洁。对通讯中心系统进行模块处理,完成配件、用户插座的种类数量分析。对每一个用户墙内预埋的过线盒进行处理,采用RG6U75欧姆的同轴线缆,从有效电视或卫星接收设备端实现视屏信号的有效接收,对设备中心的每一个用户进行接收端处理,采用非屏蔽双绞线处理原则实现邮电部门与外界用户之间的数据信号通信,实现室内分布的自动化系统同步,确保楼宇内各个部分之间的通信协调效果。
4自动化系统应用的优势
4.1室内自动化系统的应用
采用视频通话应用系统,通过卫星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天线、闭合电路、电缆调试调解器对视频信号进行同步调节,确保同种电缆的视频信号传递效果。采用语音数据用户服务插座控制系统,通过ISDN、VDSL将其连接到互连网上,通过通信网络的数据漫游,提高无线通讯的实施信息船体。设置室内安全防护系统,确保室内防火、防盗的基本要求,在自动化管理控制系统中,一旦发生系统信号报警,连接局域网内的电视系统就会对室外环境进行搜索观察,分析住宅附近可能出现的异常,通过传真系统和视屏系统将数据传输到终端,配合实现基础家庭办公的有效应用。
4.2室内自动化系统的优势
5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自动化楼宇控制技术是经济快速发展下,应需求要求实现的综合自动化系统管理。在自动化系统实践中,常常会因为布线错误或设置错误造成数据错误,影响自动化系统的合理应用。装饰电气在实践中逐步发展,不断暴露各种问题,如何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实现自动化系统的健全发展,快速的改善投资可能产生的费用,从而实现自动化系统的正规化发展,建立良好的规范管理,提高综合性楼宇技术应用发展,确保楼宇自动化系统的有效应用。
[1]王再英,韩养社,高虎贤.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系统原理与应用(修订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6-25.
关键词:自动控制系统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一、楼宇自控制系统简介
二、系统设备的安装
中央控制及网络通讯设备应在中央控制室的土建和装饰工程完工后安装;股备及设备各构件间应连接紧密、牢周,安装用的擎固件应有防锈层;股备在安装前应做检查,设备外形完整。内外表面漆层完好。外形尺寸、内部主板及接线端口的型号及规格符合设计规定;有底座设备的底座尺寸,应与设备相符,其直线允许偏差为每米±lm。
1、输入设备的安装
—般规定:各种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安装在能正确反映其性能的位置,便于调试和维护的地方。脉管型传感器不宜安装在管道焊缝及其边缘上开孔焊接;风管型传感器应避开蒸汽放空口及出风口处;水管型温度传感器、水管犁压力传感器、水流开关的安装应在工艺管道安装同时进行;风管压力、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空气速度、压差开关的安装应在风管保温完成之后;水管型压力、压差、水流开关、水管流量计的开孔与焊接工作,必须在工艺管道的防腐、吹扫和打压试验前进行。
(一)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风管型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则应避开风管内通风死角的位置安装。水管型温、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位置应选在温、湿度变化灵敏和具有代表性的地方。不宜选在阀门等阻力部件的附近、水流束呈死角处以及振动较大的地方。
(二)压力传感器与压差专感器安装。风日管型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气流流束稳定和管道的上半部位置;高压风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送风口。低压风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回风口;水管型压力与压差传感器应安装在温、湿传感器的上水管侧。低压水管其压力传感器应安装在进水管侧,低压水管其压力传感器应装在回水侧。
(三)电量传感器的安装:电量传感器裸导体相互之间或者与其他裸导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4mm;当不能满足时,相互问必须绝缘;严防电压传嬲黼八端短路和电流传感器输入端开路。
(四)空气质量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器安装在回风风管的直管段.如不能安装在直管段,应避开风管通风死角位置。
(五)风机盘管温控设备安装。温控开关与其他开关并列安装时,距地面高度应—致,当外型尺寸与其他开关不—致时,以底边高度为准;风机盘管电动阀应安装风机盘管的回水管上;四管制风机盘管的冷热水管电动阀共用线应为零线。
2、输出设备地安装
(一)风阀控制器安装:风阀控制器上的开闭箭头的指向应与风门开明方向—致;风阀控制器与风阀门轴的连接应固定牢同;风阀的机械机构开闭应灵活,无松动或卡塞现象;风阀控制器安装后,风阀控制器的开闭指示位应与风阀实际状况—致;风阀控制器宵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风阀控制器安装前应按安装说明书的规定检查线圈;阀体间的绝缘电阻、供电电压、控制输人等应符合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风阀控制器应与风阀门轴垂直安装,垂直角度不小于850擤风阀控制器在安装前寅进行模拟动作;风阀控制器的输出力矩必须与风阀所需的力矩相匹配并符合设计要求。
(二)电动调节阀的安装:电动阀阀体上的箭头的指向应与水流方向—致;电动阀的口径与管道通径不一致时,应采用渐绍管件,同时电动阀口径—般不应低于管道口径两个级别,并应经计算确定是亭满足设计要求:电动阀执行机构应固定牢固,阀门整体应处于便于操作的位置,手动操作机构面向外操作;有阀位指示装置的电动阀。阀门指示装置应面向便于观察的位置;电动阀应垂直安装于水平管道上,尤其对大口径电动阀不能有倾斜;安装于室外的电动周应有适当的防晒、防雨措施;电动阀在安装前宜进行模拟动作和试压试验;电动阀一般安装在回水管上。在管道冲洗前,应完全打开,清除污物;检查电动阀的驱动器,其行程、压力和最大关闭力必须满足设计和产品说明书的要求。
三、安装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1、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是电气工程的核心,一旦出现问题,设备无法正常工作,供电可靠性下降。整个工程失去安全感。因此,对配电装置从设备进货到安装调试,都要严格按图施工并规范验收。配电设备都比较先进,其生产厂家一般较具规模,具有电业部认可的产品使用许可证,一般不会出现技术性问题。系统出现过载和非金属性短路时开关不跳闸,造成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事故。因此,应仔细检查,核对图纸,消除事故隐患。
2、电力电缆
电缆是输送电能的载体,若质量不高,会造成火灾等事故的频繁发生。电缆多数是沿竖井、桥架和沟道铺设。电缆集中、数量多、各类型号规格多,若不分门别类,严格审奄,容易导致施工混乱,造成运行中电缆过热,信号电缆相互干扰。
3、配电箱
配电箱型号多,工作原理复杂,各专业又有自己的使用特点,受干扰的情况较多.会造成设计修改通知单增加,箱内的设备和回路修改多。若施工单位在订货时只考虑按蓝图订货而忽视修改.在安装时只对号入座而不仔细地进行技术审核,就满足不了有关专业功能的要求。
结论
楼宇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是传统建筑技术的巨大变革是建筑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显然,智能建筑繁杂的系统结构使安全问题与可靠性问题十分突出。笔者通过大量的设计实践的经验总结,结合对楼宇自动控制系统(BAS)组成原理的分析,探讨了楼宇自动控制系统(BAS)的施工管理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与技术的发展,针对现场施工的不同要求,楼宇自动化技术还可以进一步完善。
1王再英.楼宇自动化系统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字]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
[abstract]thisarticleisbasedonthecurrentsituationofthedevelopmentofintelligentbuilding,discussesitsscientificstructureandautomationcontrolsystemstructureandfunctioncharacteristicsofadvantage,andlooksforwardtointelligentbuildingautomationcontrolsystemofthefuturedevelopmentdirectionpracticetoimprovebuildingandconstructionquality,improveautomationcontrolsystemcomprehensiveservicefunctionispositiveandeffectivestimulativeeffect.
[keywords]intelligentbuilding;Building;Automaticcontrolsystem
1、智能建筑内涵及其发展现状
智能建筑主体通过对四项建筑基本要素,即系统、结构、管理、服务与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展开优化设计,进而为用户提供投资合理、使用环境舒适、便利高效的智能化建筑空间。智能建筑系统主要指为实现建筑物智能化服务功能而设计安装及运行的光机电设备服务系统,例如电梯、空调、给排水、照明、通信、物业管理、综合布线、一卡通与办公业务等智能化控制系统;结构主要指其环境结构,囊括了建筑物装饰、结构、建材与空间的划分;管理主要指对财、物、人、丰富信息与智能化系统的综合管理,而服务则指为智能化建筑管理及使用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全方位人性化服务,为其创设舒适、安全、便利与高效的生活、工作与学习环境,合理降低智能建筑系统设备的服务运行维护成本费用等。智能建筑的理念在我国的产生及发展起步较晚,初期由单一专用功能系统开始,逐步发展成为集成系统模式,以楼宇的自动开控制管理系统为核心,实现了卓有成效的较快发展。然而与国际先进的发展水平相比,我国智能化建筑的还存在较大差距,基于我国建筑市场现行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只有本着深入实践、完善创新的原则才能为智能建筑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智能建筑系统层次结构
智能化的建筑系统结构应包含上层综合建筑智能管理系统与二层智能化控制子系统。二层子系统又分为网络通信系统、建筑设备综合管理系统与自动化办公子系统。该类子系统主体通过综合的布线体系连接而成一个智能化的完整系统,由上层智能建筑管理系统进行统一监管。智能建筑的核心是智能化控制系统,只有当其涵盖的各类子系统统筹结合,共同作用,才能有效支撑构建智能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为建筑赋予了快捷便利的服务功能,有效提升了民用住宅、商用写字楼的综合智能化水平,并满足了社会公众在新时期日益增长的对海量信息的综合需求。
3、智能建筑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
3、1建筑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构成及其优势功能
建筑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涵盖内容丰富、设备众多,是控制管理最为复杂、范畴最为广泛的建筑智能自动化系统,其包含狭义建筑自动化设备系统、报警消防自动化系统与自动化安全防范系统三类子系统。智能建筑楼宇的自动化设备系统主体包括实时监控系统、建筑楼宇保安系统、机电设备综合监控系统、音响广播系统以及停车场系统。以上自动化子系统赋予了建筑楼宇显著的优势功能,主体体现在实时监控子系统为智能建筑楼宇提供了集中监控方式,以丰富的文字、图形、动画方式呈现出来;依据各方需要自动化系统管理人员可直接进行命令下达,对任何一项系统设备进行运行控制;自动化控制体系可对各项设备监控子系统状态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并提供必要的报告,对历史数据进行完善记录从而发挥对价值化信息的综合管理功能。
3、2建筑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网络结构
3、3建筑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结构
4、结语
信息时代,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其对各类建筑楼宇的人性化使用功能需求越来越丰富,加之各类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持续更新发展令由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的建筑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基于这一良好发展态势我们只有深入了解智能建筑内涵、科学层次结构、自动化控制系统楼宇建筑的构成、网络结构,才能发挥其自动化控制优势并真正创设出智能化、精品化、科技化的优质建筑楼宇,促进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楼宇自动化恒压供水系统变频调速PLC技术
1前言
传统的供水系统大部分采用人工手动调整参数控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仍然依靠人工定时记录,而用水量的需求具有时变性,在用水高峰期时,管网压力达不到规定的标准压力,造成高层建筑断水;用水低峰期时,管网压力常常超过规定压力上限,极易造成爆管事故且能源损耗严重。变频恒压供水控制系统则可以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2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人是住宅小区的主体,系统设计应紧紧围绕着人们的实际需求,给人带来便利的,而不能是让人来适应智能化系统。
2)实用性:当今科技发展迅捷,可应用于住宅小区的技术和产品可谓层出不穷,工程当中选用的系统和产品都应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受益,满足近期使用和远期发展的需要。
3)可靠性:系统的设计应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在系统故障或事故造成中断后,能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并具备迅速恢复的功能。
4)可扩充性:系统设计中应考虑到今后技术的发展和使用的需要,具有更新、扩充和升级的可能。
3系统原理
变频恒压供水系统以管网水压(或用户用水流量)为设定参数,通过安装在管网上的压力传感器,把水压转换成4~20mA的模拟信号,通过变频器内置的PID控制器,来自动调节水泵电机的转速,实现管网水压的闭环调节,使供水系统自动恒稳于设定的压力值:即用水量增加时,频率升高,水泵转速加快,供水量相应增大,当达到设定压力值时,电动水泵的转速不再变化,使管网压力恒定在设定压力值上,反之亦然,这样就保证了供水效率及用户对水压和水量的要求,同时达到了提高供水品质和供水效率的目的(设计方案如图1)。
4系统硬件设计
整个楼宇自动化恒压供水系统硬件结构设计分为执行机构、信号检测机构、控制部分、人机界面及通讯接口。
1)执行机构:由一组水泵组成,用于将水供入用户管网,根据其用途将水泵分调速泵及恒速泵。
2)信号检测:通过压力传感器等设备检测管网内的水压及流量值,它是恒压供水控制的主要反馈信号。同时系统报警信号可反映系统是否正常运行、水泵电机是否过载、变频器是否有异常,该信号为开关量信号。
3)供水控制机构:该部分一般安装在供水控制柜中,包括供水控制器(PLC系统)、变频器和电控设备三个部分。
5)通讯接口:是本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该接口,系统可以和组态软件以及其他的工业监控系统进行数据交换。
5软件部分设计
通过对被控制对象的传感器等器件检测控制量(反馈量),将其与目标值(流量、压力等设定值)进行比较。若有偏差,则通过此功能的控制动作使偏差为零。也就是使反馈量与目标值相一致。在恒压供水系统中常见的PID控制器的控制形式主要有两种:
1)硬件型:即通用PID控制器,在使用时只需要进行线路的连接和P、I、D参数及目标值的设定。
2)软件型:使用离散形式的PID控制算法在可编程序控制器(或单片机)上做PID控制器。
6结束语
恒压供水系统以PLC和变频器为核心,借助于PLC强大而灵活的控制功能和内置PID的变频器优良的变频调速性能,实现了恒压供水的控制。因实现了恒压自动控制,不需要操作人员频繁操作,节省了人力,提高了供水质量,减轻了劳动强度,节约管理费用。对整个供水过程来说,系统的可扩展性好,管理人员可根据每个季节的用水情况,选择不同的压力设定范围,节约了电能,达到了更优的节能方式,实现供水的最优化控制和稳定性控制。
[1]刘群坡,仝兆景.基于组态和多串口的恒压供水监控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09,12(6):34-36.
[2]龙剑波.PLC在自动供水系统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7(2):94-96.
该工程为一大型综合商业建筑,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整个弱电系统分四个子系统,分别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系统、通讯网络系统,主要采用主流、中高档的产品,软件,总造价,整个弱电智能化系统进行全过程控制。在工程实施的四个阶段,进行了监督、管理、咨询、建议,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招标阶段控制
在招标阶段,业主最关心的是智能化系统功能的确定、方案论证、标书的起草及发放、投标单位的确定及考察、投标方案的审查及施工单位的选定。为此,监理围绕业主的要求主要进行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对智能化系统进行功能确定及方案论证
根据智能化系统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要求及要达到的功能,参照装饰设计的总体平面布局,运用专业人员的知识,明确智能化系统所需达到的功能、明确系统所需控制的区域,机房的设置位置、控制线路的走向、执行机构的设置方案,及初步确定网络系统的型式、材料设备的档次(国产还是进口)等。
系统集成应遵循统一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即各个子系统的信息接口、协议等应符合国家标准,在订货时统一预留,各子系统的供应商应共同遵守,承诺技术协议,为集成创造条件。待各子系统运行正常,条件成熟后再搞集成。
明确之后即可以进行标书的起草,确定评标方案及评分标准。我们对评标方案及评分标准的确定格外慎重,在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一套科学、合理、合法的评标方法,确保合理低价标中标。
2、对投标单位进行考察
选择一个好的设计、施工单位是系统实施的关键。由于本工程的特殊性,我们采取邀请招标的方式,在招标前我们先对一些有意向的单位根据其提供的书面材料进行资格预审,从中选出实力较强者,由业主有关专家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考察。考察完成后各单位的情况列表分析比较,形成考察报告向业主汇报,以便作为确定邀请招标单位的依据。
3、开标
对于各投标单位的投标方案,主要着重于审查:
其智能系统是否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投标方案中提及的设备监控系统是否满足标书中要求的功能;方案中控制点的分布是否合理,是否满足扩充要求,现场执行机构是否能满足功能控制要求。并组织专家对方案中网络控制系统、控制网络技术.控制网络中的硬件等是否具有实用性、稳定性、扩充性、简单性、先进性、及易操作性,为开标提供技术依据。
二、设计阶段的控制
智能系统的设计一般由智能系统设计、施工单位在装饰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深化设计,其设计依据为装饰设计图纸、设计规范、产品应用设计标准和标书中确定的智能系统功能等。1、检查智能系统设计是否符合规范要求、2、检查线管走向是否合理、经济,是否和其它管线相矛盾、3、检查现场控制器设置位置是否合理、经济。数标书和原标书中确定的相符合,有无更改和增减。更改增减是否合理。4、检查系统与强电系统的接口设计。智能系统设计图纸经确认后即可用于现场施工。
三、施工阶段的控制
施工单位进场施工后,主要把好以下关键点:
2、中央监控室的验收。中央监控室是智能系统的核心,验收时应会同业主一同进行,主要核对中央监控室内的设备是否按标书中的要求配置,其布局是否合理、美观,是否为后期发展留有余地,能否满足功能要求。确保系统按图施工、按规范施工,顺利进入调试阶段。
四、调试验收阶段的控制
1、监控中心人机界面的验收。
人机界面是否良好、数据调用简单明了、监控功能内容直观齐全、报表显示简明易读、打印报表设置合理。
2、各控制点的独立动作及数据信号号和模拟信号的反馈情况验收。
验收人员分成二批,分别带对讲机以便联络,一批验收人员察看现场各控制点的动作情况,一批人员在控制中心察看各控制点反馈信号情况。根据调试验收程序的安排,逐一检查各控制点,由控制中心发出动作信号,检查现场动作是否正确;动作符合要求的可进合调试。控制点动作或信号反馈不符合要求的,需仔细检查出问题的所在,整改合格后,再进行验收,及联合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