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将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而近年来,江苏省无锡市准确把握“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这一趋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特别是依托物联网产业的先发优势,在智慧农业方面取得了巨大成果,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技术的应用、智能装备和产品的开发,朝着智慧农业的方向迈出坚实的步伐。在此发展背景下,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湖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赴江苏无锡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物联网在智慧农业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项目团队前往江苏省无锡市进行调研。
资源共享:农业信息化地深度融合
图为恺易物联网公司的核心业务,农产品溯源和智慧种植是公司的重点建设项目。
产业化发展:多方合作建立示范园区
图为调研队员们在听太湖示范园技术人员讲解水稻园智慧设备的运用和种植技术。
规模化种植:政府扶持下种植大户使用物联网技术
调研团队不仅在示范园区进行参观学习,还前往一些种植大户进行实地考察。通过恺易物联网有限公司的介绍,调研团队来到了使用其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恬园进行参观学习,园主伍经理介绍到,智慧恬园以种植蓝莓为主,运用智能农业监控系统及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全方位地监管整个蓝莓园,并通过智慧农旅系统发展蓝莓采摘业。伍经理提到政府为园区应用物联网技术设备提供了一些的扶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园区后期资金紧张问题。他表示物联网技术的使用确实为园区节省了人力成本,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物产值,但是有些物联网设备的故障率较高,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如果能够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可靠性,农户会更愿意使用这些设备。
图为智慧恬园负责人伍经理给队员讲解自己农园使用的设备和技术。
农业物联网的整体化试建:了解丁蜀·物联网小镇的发展情况
图为丁蜀·物联网小镇中心讲解员给队员讲解小镇不同形态农业使用的物联网技术和设备。
图为莲花荡示范大田(智慧农田)里正在辛勤劳作的农民。莲花荡示范大田共300亩,运用物联网设备和技术种植有机大米。
图为莲花荡负责人范书记在水稻田边给队员讲解水稻种植过程。
图为莲花荡一湖边正在进行水质勘测工作的技术人员。
图为队员与农户交谈并询问其对“物联网”和“智慧农业”的了解及应用现状。
传统农业的转变:深入基层了解普通村民现状
调研团队深入宜兴市丁蜀镇莲花荡村和周墅村,对当地居民进行走访和问卷调查。调研团队发现,这两个村庄普通农户对物联网并不了解,仍然是采用传统的种植模式.据了解,当地一户葡萄种植园主在此种植葡萄已有8年之久,有了相对成熟的种植技巧以及稳定的销售途径,但仍是小农经济,这是由于其虽然在此之前前往无锡市参加过物联网智慧农业方面的培训,但是由于价格相对昂贵,所以未能使用。同时因为政府的扶持相对较少,加上种植规模较小,使用物联网设备不但不会增加收益,反而会提高投入成本。并且政府在宜兴市有相应的实验地,竞争压力大,故也没有想要增加种植规模的想法。“虽然政府向我们积极推荐物联网技术,但是这些设备的价格是我们这些普通农户负担不起的,而且还存在一些风险,所以我们还是使用我们传统的大棚种植方法……”该普通农户在采访中说到。在整个走访的过程中,调研团队了解到宜兴市的农民数量骤降,村民都转为发展民族手工业,整体生活条件比普通农户更好。这也得益于此地的民族手工业较发达这一优势。
图为村民在缝补渔网。2013年莲花荡兴建新村,部分村民土地被征收,转向从事其他农产业。
通过走访无锡恺易物联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农科院太湖水稻示范园、智慧恬园、丁蜀·物联网小镇展示中心、现代农业展示中心、莲花荡和周墅村,调研团队发现物联网技术主要是应用在大型的企业、农户中及园区化管理下,中小型农户往往难以承担技术成本。农业生产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应用物联网技术确实可以大量节省人力成本,提高产品产值,但对小规模的农户来说,性价比太低,收益不能弥补成本,只有大型的企业、种植户才有这个实力去实现智慧农业。而中国日后的农业发展趋势正是规模化、产业化、智能化、自动化,物联网技术在智慧农业的应用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和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