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底,国务院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规划了推进能源革命,走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道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愿景。实施“双碳”发展战略是我国对国际社会的庄严承诺,彩云之南是COP15的举办地,也是人们心中的诗和远方,还是建设绿色、美丽乡村的前沿阵地。作为云南建设绿色、美丽乡村第一站,全国优质烟叶原料基地的昆明市,一直秉承着保护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推进烟区绿色发展的理念;围绕“清洁、智能、可移动”烟叶烘烤重大需求,不断加快绿色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能源革命”正缓缓拉开帷幕。
以“烟”烤烟下好生态文明建设先手棋
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发展方向,“生态文明”建设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生物质颗粒燃料是以烟杆为主,其他农林剩余物(如锯末、树皮、稻壳、菌棒、麦秸、玉米秆等)为辅,经粉碎、挤压、冷却、包装等工艺,最后制成环保燃料,具有热值高、燃烧充分、清洁环保等特点。按照烟杆占比70%、其他辅料占比30%的配比制成生物质颗粒燃料,在生物质烘烤“一体机”设备中使用,燃烧后无烟无味,含硫量、灰分、含氮量等远低于煤炭,不仅降低了能耗、“双碳”排放,还解决烘烤烟叶替代燃料、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问题,促进生态资源环境的保护。
“昆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主动融入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认真谋划生物质新能源全产业链规划与布局,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抓手,着力推动全市烟叶绿色烘烤方式转型升级。”昆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党委书记、局长、经理宁德凯说。
早在2012年,昆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就积极探索了以烟杆为主的生物质新能源烘烤方式。2014年立项研发“自动化节能环保新能源烘烤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在全市烘烤科研团队攻关推动下,历经13次的迭代升级、改进完善,通过对燃烧机自动下料、多级配风、清灰除焦装置改进、燃烧机控制器与烘烤控器优化整合,并将研发成果通过标准、专利、流程、工艺等方式加以固化,在市委、市政府、云南省局(公司)带领和统筹下,形成以烟秆为主的生物质能源烟叶烘烤模式,于2016年逐步在全市各烟叶种植产区推广应用。
2022年,昆明市共生产生物质颗粒6.7万吨,外购0.14万吨,有效替代燃煤6.84万吨,相比一吨煤燃烧释放二氧化碳2620公斤、二氧化硫8.5公斤,生物质燃料的使用,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7.92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581.4吨,全力打响美丽、幸福乡村建设保卫战,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战略,走稳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安全高效的生物质能源烘烤新路子。
以“补”代加扩大生物质燃料供给覆盖面
随着生物质燃料烘烤覆盖面积不断增加,昆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依托专业化合作社,采取“就近就地”的方式新建生物质颗粒燃料加工厂,通过以烟秆、玉米秆为原料,采取代加工、置换与商品化的运作模式组织生产,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实现了生物质燃料原料本土化、加工本地化、供给自主化发展目标,达到了生物质燃料加工与生物质能源烘烤协同发展的共同愿景。
富民县诚通烤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朝飞介绍,“当前生物质加工线主要推行两种运营模式,一是代加工模式,烟农自行收集烟秆等生物质原料让合作社代加工,收取加工费0.43元/公斤;二是商品化模式,合作社将生产的生物质燃料成品直接卖给烟农,售价0.85元/公斤。此外,合作社还会以0.3元/公斤的价格向烟农回收烟秆作为加工生物质燃料的原料,引导烟农统一回收烟秆,推进烟秆回收再利用工作。”
传统燃料烘烤,烟农劳动强度大,烟叶烘烤期间烟农基本上不能离开烤房。生物质燃料与传统燃煤烘烤对比,减工降本效果明显。传统燃煤烘烤每炉每3小时就需要加燃料,每天需加燃料8次,传统燃煤烘烤1人只能操作5座烤房;而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烘烤每天只需添加燃料2次,1人可操作15座烤房,而且传统燃煤一吨价格约1000元-1500元,生物质颗粒燃料一吨900元左右,又耐烧,每炉可节约100元-600元成本。
“自从有了生物质燃料,配合着生物质燃烧机、自动供料机和生物质小板房使用,加上烟站工作人员的技术指导,烟叶烘烤不仅省力,更能省心。”昆明市富民县款庄镇新民村的烟农杨朝忠说,如今不但实现了烟叶自动化烘烤,亩均减少烘烤用工1-2个;而且生物质燃料烘烤具有升温迅速、控温稳定的特点,配合烟站推广的烘烤技术,烟烤好了,自家烟叶的收购价格也上去了。
通过以“补”代加运营模式,在昆明市石林县西街口格渣示范区和石林长湖镇蓑衣山建立示范区,仅2022年一年,就分别生产加工生物质燃料6495吨、3402吨,可烘烤大田面积2.4万亩、0.89万亩。通过建立生物质加工和生物质烘烤核心示范区与生物质一体机示范,昆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不断扩大示范推广规模,发挥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鼓励烟农广泛采用烘烤提质增效技术,示范效果显著增强。
每年年初,昆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都会根据生物颗粒的需求数量,安排生物质颗粒加工工作,明确生物质颗粒加工补助标准,立足生物质燃料自给,持续打牢商品化、专业化、绿色化烘烤基础,不断推动绿色烘烤及绿色生态烟叶发展全覆盖。
以“改”促建拥抱绿色创新发展新时代
结合生物质燃料烘烤特点,昆明市烟草专卖局(公司)还总结制定出一套生物质“一减一增一降”精准烘烤工艺。在石林县西街口镇红大品种和石林县长湖镇NC102品种上首次推广应用,有效降低了烟叶烘烤损失,有力推动全市上部4-6片烟叶充分成熟一次性采烤45.54万亩,1+N专业化烘烤推广33.89万担,采烤一体化2.835万担,在提高烟叶烘烤质量水平的同时,巩固昆明烟叶烘烤技术绿色、创新领跑地位。
截至2022年底,昆明市累计配备生物质烤房19135座(其中电能热泵烤房15座,其余均为生物质烤房),生物质生产线49条,期间省、市政府投入资金1.66亿余元,烟草行业扶持资金4300多万元,可烘烤干烟叶68.5万担,清洁能源烘烤覆盖达50%,有力推动昆明烟叶烘烤设施的高质量快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