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季玉米上市之后,价格一路下跌,市场参与者们对后市玉米价格多持看空心态,原因首先是新粮增产并且质量优良,其次是下游需求较为平淡。但本周玉米价格跌幅缩窄,出现止跌企稳的征兆。本文便针对玉米在其最大需求端——饲用需求进行探究。
综上,四季度我们对玉米在饲用领域的需求依旧保持乐观预期,随着东北玉米主产区天气转凉,更有利于农户玉米储存,现阶段玉米低价或提升农户的惜售情绪,届时供应下降而需求回暖,玉米或将走出一波上涨行情。
1新作玉米供应量增加、饲用仍占最大比例
图1:2023/2024年度玉米各区种植面积预估(万亩)
图2:2023/2024年度玉米各区产量预估(万吨)
图3:玉米进口情况(万吨)
图4:玉米历年进口情况(万吨)
在玉米需求方面,主要包括四部分,即饲料消费、深加工消费、食用消费和种用及其他消费。根据历年数据显示,饲料消费是玉米消费的主力军,占玉米总消费的60%以上。
图5:我国玉米消费与需求情况表(万吨)
图6:2023年9月全国工业饲料生产情况
图7:2023年9月饲料企业配合饲料平均价格
图8:2023年9月饲料企业浓缩饲料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平均价格
2猪料禽料占比较大、饲用维持刚性需求
根据奥特奇(Alltech)《2023年农业食品展望》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饲料总产量12.66亿吨。其中猪饲料产量3.194亿吨,占全球配合饲料总产量的25.6%。报告显示,由于非洲猪瘟疫情和饲料价格高企,抑制了多国生猪养殖规模。2022年全球猪饲料产量同比下降2.98%。亚太地区是世界最大的猪饲料生产地,但2022年产量却大幅下降。根据Alltech报告,该地区2022年猪饲料产量1.404亿吨,比2021年1.435亿吨下降了2.2%。中国是亚太地区最大的猪饲料生产国。2022年中国猪饲料产量超过1亿吨,占亚太地区总产量的70%以上,紧随其后的是越南1100万吨、泰国800万吨和韩国700万吨。
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工业饲料按品种划分:猪饲料产量13597.5万吨,增长4%;蛋禽饲料产量3210.9万吨,下降0.6%;肉禽饲料产量8925.4万吨,增长0.2%;反刍动物饲料产量1616.8万吨,增长9.2%;水产饲料产量2525.7万吨,增长10.2%;宠物饲料产量123.7万吨,增长9.5%;其他饲料产量223.3万吨,下降7.2%。猪饲料产量和禽饲料产量占全国饲料产量的比例分别达到45%和40%,是中国饲料行业中最主要的两类产品。
图9:全球猪料产量分布(百万吨)
图10:我国饲料分类别产量(万吨)
根据品质的不同,饲用玉米分为乳猪料用玉米,中大猪用玉米及禽用玉米三种。按照产地划分,则分为东北玉米,西北玉米,华北玉米,南方区玉米。其中东北产一等玉米、河北承德以东及西北产一等玉米,以及南方玉米系中的云南宾川玉米、贵州罗甸玉米都可以作为乳猪料用玉米使用;同时东北及西南地区少部分二等玉米也可作为乳猪料用玉米,而上述产区的绝大多数玉米与华北产区的玉米只能作为中大猪料用玉米;其余地区产的低等级的玉米只能在禽料生产中使用。
国内动物饲料主要以玉米作为能量饲料、大豆豆粕为蛋白饲料。玉米在饲料中的占比为60%-65%,豆粕占比则在20%左右。以生猪为例,通常来说一头长到250斤左右出栏的肥猪,至少需要650斤饲料喂养。若按一斤饲料用到0.6斤玉米和0.2斤豆粕计算,一头猪到出栏就要消耗掉390斤玉米和130斤豆粕。2022年我国生猪出栏量6.9亿头,共消耗1.35亿吨玉米和4485万吨豆粕。
据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联合发布2023年9月份生猪产品数据显示,三季度末能繁母猪存栏4240万头,环比下降1.3%,同比下降2.8%;生猪存栏44229万头,环比增长1.6%,同比下降0.4%;2023年前三季度生猪出栏53723万头,同比增长3.3%。
价格方面,9月份全国生猪出场价格16.76元/公斤,环比下降2.0%,同比下降30.5%。成本收益方面,9月份猪粮比价5.74,环比下降2.2%,同比下降31.9%;9月份散养生猪每头成本2261元,环比下降0.6%,同比增长0.8%;规模养殖生猪每头成本2160元,环比下降0.2%,同比增长1.0%;9月份散养生猪每头净利润亏损44元;规模养殖生猪每头净利润亏损118元。
图11:生猪产品数据(2023年9月)
图12:自繁自养和外购仔猪养殖利润(元/头)
图13:猪粮比价
图14:生猪存栏量
图15:生猪出栏量
图16:全国毛鸡均价走势图(元/斤)
图17:毛鸡养殖利润(元/只)
图18:白羽肉鸡父母代鸡苗销量及价格(元/套)
图19:父母代种鸡存栏数(万套)
图20:父母代种鸡养殖利润(元/羽)
3替代品情况:
玉米的饲用价格优势将逐渐凸显
2022年全国饲料生产企业的玉米用量比上年增加30.1%,小麦、大麦用量大幅减少,高粱用量大幅增加,麦麸、米糠、干酒精糟(DDGS)等加工副产品用量较快增加。
10月份新季国产高粱价格大幅下跌,下跌0.30元/斤,下跌幅度达到18%。本月新季高粱集中收割,市场供应量充足,粮商收购谨慎,大部分粮商转至收购玉米或其他杂粮,观望情绪较浓,暂无建库预期。进口方面,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最新数据,2023年9月,中国高粱进口总量为46.78万吨,较8月份减少4.82万吨,环比减幅9.34%,较去年同期减少45.2万吨,同比减幅49.14%。2023年1月-9月累计进口量354.47万吨,累计进口量同比减少538.35吨。累计同比减幅60.30%。截至10月31日,南通港二等玉米价格2680元/吨。南通港澳大利亚高粱价格为2960元/吨。玉米和高粱的价格差为280元/吨。高粱价格偏高,饲料企业无采购意愿。
随着玉米主产区新作大量上市,玉米价格近期已经下跌到成本线附近,部分饲料企业已经由使用其他谷物替代转为使用玉米,替代品使用情况有所减少,玉米的饲用价格优势将逐渐凸显,低价玉米吸引饲料企业积极建库。截止10月27日当周,样本饲料企业玉米平均库存25.27天,周环比增加0.15天,增幅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