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申请材料的审核和生产场所的核查根据《对设立食品生产企业的申请人规定条件审查记录表》进行。
审查记录表包括申请材料审核和生产场所核查两个部分共37个项目。对每一个
审查项目均规定了“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的判定标准。
1.申请材料审核
1.1组织领导
1.1.1申请人治理结构中至少有一人全面负责质量安全工作。
不符合项1:未明确企业法人代表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
1.1.2申请人应设置相应的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和保持工作。
1.2质量目标申请人应制定明确的质量安全目标。
不符合项1:质量目标实施办法不明确。
1.3管理职责
1.3.1申请人制定各有关部门质量安全职责、权限等情况的管理制度。
1.3.2申请人应当制定对不符合情况的管理办法,对企业出现的各种不符合情况及时进行纠正或采取纠正措施。
不符合项1: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不完善(缺部分内容)。
1.4人员要求
1.4.1申请人应规定生产管理者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生产管理者的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
1.4.2申请人应规定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质量管理人员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
不符合项1:质量管理人员培训不足(整改:进行培训,附质量管理人员培训考核记录表、检验员培训考核记录表)。
不符合项2:未明确质检部能独立行使不合格品的否决权。
不符合项3:质量安全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1.4.3申请人应规定技术人员的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技术人员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
不符合项1:未明确技术人员的义务。
1.4.4申请人应规定生产操作人员的职责。明确其责任、权力和义务。生产操作人员资格应符合有关规定。
1.5技术标准
1.5.1申请人应具备审查细则中规定的现行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1.5.2明示的企业标准应按《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经卫生行政部门备案,纳入受控文件管理。
1.6工艺文件
申请人应具备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各种产品配方、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工艺文件。产品配方中使用食品添加剂规范、合理。
不符合项1:产品配方,作业指导书与投料记录不符。
不符合项2:产品配方表应明确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及用量。
不符合项3:各工艺作业指导书应细化。
不符合项4:作业指导书稍有不足,缺筛选设备的操作规程。
1.7采购制度应制定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的采购管理制度。企业如有外协加工或委托服务项目,也应制定相应的采购管理办法(制度)。
1.8采购文件
应制定主要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的采购文件,如采购计划、采购清单或采购合同等,并根据批准的采购文件进行采购。应具有主要原辅材料产品标准。
不符合项1:采购计划、采购清单内容不齐全。
不符合项2:对供应商的考核不规范,要求不明确。缺鱼皮、食用油供应商的考核资料。
1.9采购验证制度
不符合项1:包装袋检验报告过期。
不符合项2:供应商韩韩猪肉档、灿培三鸟档营业执照已过期。
不符合项3:缺乏包装材料供应商的QS证的副页。
不符合项4:消毒剂检测报告过期。
不符合项5:没有向供货商索取批次合格证明文件。
不符合项6:企业未能提供原材料的购进批次的合格检验报告。
1.10过程管理申请人应制定生产过程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应的考核办法。
不符合项1:应建立食品添加剂及洗消剂的购进使用记录。
不符合项2:生产投料记录有欠缺,生产投料记录上欠缺厂家名称及生产日期或批次项目。
不符合项3:生产投料记录信息稍有不足,缺原料的生产日期或批号等溯源信息。不符合项4:应制订有效的生产设备、管道设施等的清洗及消毒作业指导书。
不符合项5:投料记不全(缺碳酸钠记录),应加强生产过程记录,以达到溯源要求。
不符合项6:企业提供的生产记录与最近几天的生产实际不一致。
不符合项7:未将内包和内包材消毒工序设为关键控制点。
不符合项8:需加强管理人员交叉流动的情况,以免影响安全生产。
1.11质量控制申请人应根据食品质量安全要求确定生产过程中的关键质量控制点,制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操作控制程序或作业指导书。
不符合项1:添加剂的使用记录不规范。
不符合项2:未能提供半成品检验记录。
1.12产品防护
1.1
2.1申请人应制定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有效防止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的制度。
不符合项1:使用的纸包材表面有较多灰尘.
不符合项2:包装间、包材消毒间的紫外灯数量稍有不足。
2.2申请人应制定在食品原料、半成品及成品运输过程中有效防止食品污染、损坏或变质的制度。有冷藏、冷冻运输要求的,申请人必须满足冷链运输要求。不符合项1:有冷藏车,但未作相应的温度记录。(整改措施:补充《冷冻车温度记录表》)
1.13检验管理
1.13.1申请人应具有独立行使权力的质量检验机构或专(兼)职质量检验人员,并具有相应检验资格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