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07.04云南
在之间
相遇生活的美好
丨·人文丨·创意丨·生活丨
去年九月,一位名叫辛吉飞的网红,让“科技与狠活”成为网络热词,也让大众见识到了酱油、啤酒、果茶等常见食品的“科技与狠活”。科技让这些产品的颜色、味道、质感很诱人,但背后却隐藏着伤害,让科技变成了“狠活”。
科技让人们享受到了丰富的物质生活,然而却在一定程度上“异化”了我们的思想,越来越注重产品的竞争和促销,反而离产品本质越来越远,离自然越来越远,从而伤害我们的健康。
口腔健康也是如此,站在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近几十年我们牙齿的健康似乎并不是在进步,相信有超过20年跨度看牙科的人,应该都会有这种感受:看牙不仅仅是价格贵了十倍百倍,而且人可是比以前多多了。
眼看着大街上的牙科诊所越来越多,但到医院牙科看牙依然还要提前预约,牙医不是随时想见就能够见得上的,尤其是那些综合性三家医院的牙科。
好不容易看上了牙医,和医生谈论如何保证牙齿健康,得到的忠告,无非就是早晚刷牙、正确刷牙,以及每年定期清理牙结石并检查口腔。
刷牙,早就已经全民普及,随着平均寿命的增长,国人也越来越重视牙齿健康,但不可否认的是,国人的牙齿状况似乎越来越糟糕、越来越堪忧了。
《2019年饮食习惯与口腔健康白皮书报告》中显示:2018年全国看牙人次达3亿,人均花费约450元。而在各个年龄段中,00后受口腔问题困扰的人群比例相对较高。
固然有国人在食用含糖饮料、冰辣烫等刺激性饮食、吸烟、熬夜等不良习惯对牙齿的不利影响,但我们是否想过,会不会有另外一种原因,是牙膏本身存在问题呢?
三四十年外观以及配方思路变化不大的牙膏,和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生活状态是如此的“格格不入”!不仅仅没有跟上时代发展,而是在各种品牌牙膏宣称的各种保健牙齿的功效下,国人的口腔健康却每况愈下了。否则口腔医生为什么越来越忙了呢?接下来不如就让我们用“放大镜”,看看牙膏里面到底有什么。
牙膏的原理
刷牙的原理是牙膏中的摩擦剂与牙刷共同作用,磨去牙齿表面和牙缝中的牙渍、牙垢、牙菌斑、牙结石等,然后通过泡沫冲走的过程。
虽然市面上的牙膏品牌很多,但实际上牙膏的成份差异并不大,一般都会有二十种左右的成分组成。牙膏的常见成分有:溶剂(让各种成份能够融合)、摩擦剂、表面活性剂(发泡)、保湿剂(避免原料硬化)、乳化剂(让原料均匀)、防腐剂、色素(好看)、香精(掩盖其他原料味道)、甜味剂(调口感)、填充剂(增稠塑型)、脱敏剂(降低口腔敏感性)、酸碱调节剂(调节PH值)以及增白、防龋齿、抑菌、除臭等功效性成份。
仔细对比牙膏成分表就会发现,不同品牌牙膏的配方结构差异不大,只是在所用的原料类型以及功效卖点方面有所差异。
即使是儿童牙膏的成分和成年人也只是在甜味剂以及是否含氟方面有所不同,超过90%的成分实际上是一致的,并没有太大差异。甚至会有儿童牙膏用了不好的色素(化学色素)、甜味剂(比如在人体中无法分解的糖精钠--俗称糖精)等成分反而安全性会更低的情况。
以上这些常见的牙膏成分中,真正和口腔清洁有关系的只有摩擦剂和表面活性剂,前者用来研磨牙齿表面的污垢,后者负责携带污垢并冲走。
除了必须要用水等溶剂融合加上甘油等保湿剂保持原料的状态之外,其它所有成份都属于辅助性成份,这些辅助性成份相当部分不仅对口腔清洁没有帮助,反而有破坏口腔菌群微生态环境平衡、刺激口腔黏膜、残留在口腔侵害身体健康等问题。
这些成分往往是为了满足人们在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和不切合实际的功效性期望而添加的,不仅对清洁口腔没有帮助,却让牙膏成分变得复杂,使得刷牙的过程不是那么纯粹、反而可能是在冒险了。如果只是回归到牙齿清洁本身的话,牙膏成份就会简单很多。
▲市面上的牙膏(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为什么牙膏产品会这样呢?是因为我们国家牙膏产品的管制相对比较轻松,既不需要像药品那样要做临床试验,通过审批进入国家药品白名单,也不需要像食品、保健品那样必须符合强制性的规范,所有原料都要认证、上白名单。甚至也不用像化妆品(洗发水、洗澡水都属于这一类)那样做产品备案、只能用国家制定的原料名录里面指定的原料。
直到2008年,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起草发布了国家标准《牙膏用原料规范(GB22115-2008)》,才开始对牙膏用的防腐剂、色素和禁用成分(包括1205种化学成分)有了一定的管理和约束。
2010年12月,原国家卫生部发布了国家卫生行业标准《牙膏功效评价(WS/T326-2010)》,就牙膏的防龋、抑菌、脱敏三个方面功效评价的原则、方法、标准进行了指导性规范,算是对牙膏的原料和生产有了一定的约束,但并不是像食品、药品和化妆品那样的白名单制带有强制性,规定也比较宽泛,约束力并不强。
虽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开始准备把牙膏纳入类似于化妆品品类的管理,但还没有正式实施,甚至现行的牙膏国家标准GB/T8372-2017都是一个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
为了更好的销售,市场上绝大部分牙膏把重点放在了各种功效性特点上,有些功效性特点不仅和口腔健康需求无关,甚至还对身体有害。比如好看、好闻、口味好等等。我们的身体是从单细胞微生物,经过亿万年进化而来,进化出的不到1000个受体蛋白,决定了我们色声香味触五感的所有知觉。
为了实现更好的销售,很多牙膏研发的目标变成了对这1000个受体蛋白的“围猎”,以实现各种感觉上的刺激,有突出的“卖点”,从而有更好的收益。这也就是被辛吉飞称之为“科技与狠活”的各种商品,威胁大众健康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因此,我们只有站在“口腔清洁”这个初衷本身,才能够真正看清楚牙膏这个产品如今离牙膏产品该有的初心---口腔清洁---有多远。
牙膏成分的秘密
口腔是一个很复杂的生态环境,就连口腔微生物环境,都有一门学问叫《口腔微生物学》,更别说牙科以及口腔内的各种腺体了。口腔是人体中微生物比较活跃的区域,有超过500种以上的微生物,每平方厘米的微生物数量过亿,是皮肤表面的一千倍以上,其总数量可能是成百上千亿。
口腔的微生物环境是口腔健康的核心屏障,破坏了微生物环境的健康平衡来谈口腔保健,显然是违反科学的。而口腔的微生物环境涉及到酸碱平衡、菌群平衡、唾液消化酶平衡,和口腔内的温度、氧张力(氧浓度)等要素,每天至少一次的刷牙动作会对这个微生物环境平衡产生重大的影响。
口腔还是我们消化道的一部分,部分的消化功能是在口腔中实现的,所以口腔微生物环境不仅仅是涉及到口腔的健康,更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紧密的关系。
有些牙膏品牌则把账算在了泡沫上,并借此推出了没有起泡剂成分的牙膏,实际上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反而影响了清洁效果,成份也更容易残留在口腔,从而进入消化道对健康产生更大的影响。
而开发一款牙膏考虑的往往不仅仅是健康因素,为了好看就加了色素和填充剂,为了好闻加了香精,为了解决所谓的口腔问题,再加上各种五花八门的功效性成分。这些成分要么是有不好的味道,要么就是过酸或者过碱,要么就是和其他内料成分不容易很好的融合在一起,然后再用加薄荷、糖精等口感调节剂来掩饰气味,用酸碱调节剂来做酸碱平衡,用溶剂填充剂来做好外观.......
就这样,清洁变得越来越复杂,口腔问题就可能越解决反而越多。下面不妨我们就看看一款牙膏通常都由哪些成分组成的?每种成分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
1.摩擦剂
“摩擦剂是牙膏的清洁能力核心因素,而不是泡沫越多清洁力越强。刷牙的过程有点类似于用砂纸打磨牙齿表面,把牙齿表面粘接的污垢打磨掉。
最常见的摩擦剂是碳酸钙,因为其硬度高、成本低廉(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最常被使用。但存在问题是颗粒感强,口味不好(石灰味),对牙釉质有一定程度的损害。还有不少牙膏用了氢氧化铝和磷酸钙则作为摩擦剂,相比碳酸钙来说更加安全。
近几年有一些牙膏用水合硅石(就是最近火起来的治疗腹泻的蒙托石)作为摩擦剂,因为其几乎没有味道,并且硬度适当可以精确的加工为不同的目数(类似于打磨用的砂纸,目数越大越细腻)。摩擦剂的颗粒大小、处理工艺的不同也是造成牙膏价格差异的原因之一。所以就算是采用同样类型的摩擦剂,不同处理工艺在效果上也有很大差异。加工工艺差的摩擦剂颗粒度不均匀,更容易对牙釉质造成损伤。”
2.起泡剂
“牙膏常用的起泡剂有月桂基硫酸钠(SLS)、十二烷基硫酸钠、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SLES)等表面活性剂。发泡剂能乳化、分解口腔中的油性残留物,有较强的清洁去垢能力,也能让使用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刷牙效果。但这类物质会刺激口腔粘膜,可诱发和加重口腔溃疡,所以生产厂商都会严格控制添加量,也会嘱咐尽量避免误食。”
3.增稠(填充)剂
“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钠)、胶性二氧化硅等。也叫稳定剂,调节牙膏流动性和稳定性,增加刷牙口感和体验。牙膏半干了以后很黏,更容易凝结为一个整体,甚至还有点弹性,就是增稠剂的功劳。”
4.食用色素
“牙膏中添加的食品级的色素。过去的牙膏颜色以蓝绿为主,给人以增白、绿色环保等印象,尤其是儿童牙膏比较多,然而现在人们更为理智地看待问题了——重要的是研究表明有机色素分子会吸引微生物,缩短牙膏保质期,于是现在纯白色牙膏占大多数,彩色条纹、粒子牙膏逐渐变少。”
5.防腐剂、抗菌剂
“苯甲酸、山梨酸、丙酸及其盐类、对羟基苯甲酸盐等。牙膏本身应保证清洁无污染,所以会在牙膏中添加能破坏细菌细胞结构的微量的防腐剂,同时抑制牙齿表面的牙菌斑。牙膏还会用类似于双酚A的三氯生做抗菌剂,是一种激素干扰物,因副作用大逐渐被弃用。”
6.香精香料
“往往来自于植物精油和一些芳香气味的化合物。除了清新口腔,还遮住牙膏内料的一些不好的气味。食用香精一定程度上还能遮蔽口腔异味,但是并没有治疗功效。牙膏中用的最为普遍的香精是薄荷醇,能够带来清亮、清新的感受,添加量从3%-11%不等。”
7.甜味剂
“为改善牙膏的口感,牙膏中加了少量糖精,是一种工业合成甜味剂,也叫糖精钠,其甜度是蔗糖的300-500倍。配用量一般为0.01%~0.1%。也有不少品牌用木糖醇、山梨糖醇等做甜味剂,相对更加温和安全,甜度会弱一些。”
8.氟化物
9.酸碱调节(缓冲)剂
“牙膏国家标准GB/T8372-2017规定的牙膏PH值范围是5.5-10,健康口腔的PH值一般是中性的,在6.6-7.1之间,由此国家标准要求相对是比较低的,而且只是推荐。碳酸钙型牙膏一般使用焦磷酸钠、磷酸氢钙作为酸碱缓冲剂。磷酸氢钙型牙膏一般使用焦磷酸钠作为酸碱缓冲剂。水合硅石和氢氧化铝型牙膏一般使用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作为酸碱缓冲剂。对口腔的酸碱平衡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影响口腔微生物的平衡。”
10.乳化剂
“牙膏会加入聚丙烯酸等乳化剂,主要功能是作为稳定剂使不同物质不会分层充分混合。牙膏中的起泡剂成分往往也有乳化的作用,可以使使互不相溶的油(疏水性物质)和水(亲水性物质)形成稳定的混合物。”
11.保湿剂
“主要是保持牙膏中的水份,阻止牙膏变硬,常见的有辛酸/癸酸甘油酯(PEG-6),作为润湿剂和溶剂吸收和保留空气中的水分,从而使牙膏保湿并保持柔软,在寒冷天气中也不容易被冻硬。有时候作为甜味剂添加的山梨糖醇也有保湿作用,能阻止蛋白质分解。还有更加天然的甘油也可以作为保湿剂,还能够改善口感。”
12.脱敏剂
“牙膏中的氟化钠、单氟磷酸钠、硝酸钾、氟化锶、乳酸铝、醋酸锶及草酸盐都有脱敏功效,主要作用机理是封闭牙本质小管或者减少牙本质小管的直径,从而使得牙神经不容易受到刺激。”
13.增白剂
“按化学反应方式的不同可将常用的美白成分分为两类:漂白剂和吸附类的含磷化合物。应用最为广泛的漂白剂是过氧化氢和过氧化脲。但过氧化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对口腔黏膜有刺激作用,所以不适合频繁使用,口腔溃疡患者不要使用。
化学吸附类的主要代表是多聚磷酸盐,比如多聚磷酸钠、植酸钠、六聚偏磷酸钠、焦磷酸四钠、焦磷酸四钾等。这类化合物可以使得牙齿和其表面的色素更加容易分离,对于防止牙石的形成和色素的沉积都有一定的效果。突出美白功效的牙膏,往往摩擦剂更为粗糙去污能力强,所以对牙釉质会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为了达到增白效果,有些牙膏甚至会用二氧化钛---这种防晒霜中常用的世界上最白的物质,一克就可以涂白大半张A4纸。人体根本无法消化和分解,只能一点点排泄出去。2017年的时候,欧盟就把二氧化钛作为2B级致癌物。”
14.西药成分
“西药成分往往是杀菌消炎、止血之类西药,这些成分可一定程度缓解、治疗牙周疾病。但长期使用往往会破坏口腔微生态环境,反而会损害口腔健康,还会让部分口腔细菌产生抗药性,打破口腔微生态环境的平衡,对口腔健康产生长期的影响。加之西药的临床测试往往是口服和注射,在口腔内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做临床测试的,所以要尽量慎用。”
15.天然活性成分
“这些成分往往是绿茶提取物、椰油、植物精油、中草药成分、和某些花的提取物。绿茶等植物天然成分对口腔粘膜细胞友好,会有一些诸如“下火”的调节作用,但难起到治疗某种疾病的功效,不应过度看重,有症状应及时就医,不应过度依赖牙膏中的某些成分。”
16.其他功效成分
“市面上还有添加了一些功效性成分的所谓功效性牙膏,如抗菌消炎牙膏:添加了抑菌成分,对牙结石、菌斑引起的口臭、牙龈出血、牙周炎等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宜长期使用,否则容易导致口腔菌群失衡,出现其他口腔疾病。
止血牙膏:是指有减少牙龈出血功效的牙膏,主要是添加了“氨甲环酸”等类似成分,目前并未有关于牙膏中氨甲环酸的样本研究,所以并不能确定这类药物牙膏的剂量是否带来不良影响。关键是健康的牙龈不会无缘无故出血,出血就是它在发出警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选择使用止血牙膏,无异于强行关闭了“警报”,无视牙龈出血的真相,反而可能延误就诊,适得其反。
除了以上这些成分的单独作用之外,还有一个关键要素是要考虑这些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个问题要比单一成分的功效研究要复杂的多。
护肤品领域会针对配方相互作用以及功效做生物细胞毒理性实验,而牙膏是没有这样的强制性规定。一个有n种成分的牙膏,其配方相互作用的可能性理论上应该是2的n次方,2的20次方就超过100万种可能性了,而且超过20种每多一种就至少会再增加100万种以上的可能性,其复杂性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对每种组合做分析实验的能力。
既然牙膏本身清洁并不见得需要这么多成分,成分多了更复杂还有健康风险,为什么主流牙膏品牌还是致力于把成分做的这么多、这么复杂呢?
因为复杂的成分可以明显增加做牙膏产品的门槛,成分多了每个成分的量必然会小,如果没有足够的生产量,成分采购是没有规模效益的;加上品牌商往往会制作一些品牌商自己专有的原料,比如特定的香精成分、特定的功效性成分等,这样整体的门槛就比较高,在产品对外宣传上也会更加有利。
为什么小朋友不喜欢刷牙?
在家带过孩子的人,可能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每次带熊孩子刷牙就像打仗!好不容易把孩子弄来开始刷牙了,挤好了牙膏孩子却跑了,好不容易再弄回来,刚要开始刷,牙膏又从牙刷上掉下来了,再去拿牙膏来挤,还没有挤好孩子又跑了,赶紧再去抓孩子,回来发现牙膏盖子不知道掉哪里了......
更郁闷的是,就算这样每天带孩子刷牙,孩子还是不可避免的长了蛀牙,没有养成刷牙的习惯还是抵触刷牙......
▲市面上的儿童牙膏(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其实孩子不喜欢刷牙的真正原因,是孩子的口腔黏膜更加娇嫩和敏感,从而对牙膏成分的各种刺激比成人更加敏锐。口腔是人体神经末梢最丰富的部位之一,这些神经末梢带来的丰富感知能力,对美食商家来说是福利,但对牙膏商家来说就是灾难了。稍有不慎,就会给刷牙带来不好的体验,从而影响产品销量。
整个牙膏产业解决这个问题,普遍用了一个简单又粗暴的方式---添加“薄荷醇”,也是薄荷的主要成分,有些牙膏添加量甚至超过10%,目前主要是通过有机合成获取。薄荷醇能够给口腔带来清凉感,但更重要的是会麻痹口腔从而让口腔不是那么敏感,掩盖了其他成分可能带来的不适。而且长期使用之后口腔对牙膏的感受会钝化,从而形成习惯。如果此时更换不含薄荷醇的牙膏,因为口腔知觉回复,反而会觉得口腔有一些平时没有、且一时说不清的感受,甚至会觉得不舒服、有异物感。
了解了这一点就会明白,为什么小孩子不愿意刷牙了,尤其是让他们用成年人的牙膏。因为小孩子的口腔没有被麻痹,神经末梢更加敏感,口腔也更加健康。
虽然市面上的儿童牙膏普遍会用各种甜味剂、香精(各种果香)来给小朋友一点甜头,让他们减少抵触心理。然而就算有这些成分的掩饰,但也不能真正解决原料本身带来的残留感、刺激感以及腥、腻、苦、辣、麻、涩、凉等细微感受。
这些刺激孩子都能够感受到,可能说不出来,但可以用行为来表达喜好。好的牙膏自然会喜欢,不喜欢的就一定是牙膏本身的问题。
健康才是牙膏的本质
既然清洁牙齿主要就靠摩擦剂和起泡剂,为什么超市里的牙膏都有十几二十几种成分呢?其实除了为了体现各种功效和卖点之外,复杂的牙膏成分更容易建立竞争门槛,更体现“专业性”,也更容易有特色和卖点,更加体现规模性优势。就算某个成分在配方中含量很小,在巨大的销量支撑下,都有比较大的采购量。这一点新的牙膏品牌就比较难实现。
所以知名的牙膏品牌,对牙膏成分复杂往往并不敏感,反而是欢迎的,只要原料是支持大规模标准化生产的,成本足够低就可以。而小众的牙膏品牌,更注重每个成分的品质和价值,以及配方带来细微感受,通过提升内料的品质来提升刷牙体验。
这也就是牙膏领域的奇特现象---大牌牙膏便宜,小众牙膏价格贵,有些甚至贵5-10倍---背后的原因,有趣的是,贵的牙膏的利润率还不见得比便宜的牙膏更高。所以大品牌对做更高品质原料、也更贵的牙膏兴趣并不大。
无论牙膏讲多少功效,最终都要回到其清洁洗护的本质,最核心的就是把清洁口腔这件事情做好,并且对身体没有太大的副作用。
如果把一个人送去了火星,他就会深刻认识到能够让他在火星上长期生存的关键,就是能否建立起人和环境的生态大循环。所以我们和天地万物之间的大循环,才是生命得以延续的根本。
清洁是一种修行,我们用一种克制、谨慎的心态去对待清洁,就是对养育我们大地的呵护和祝福,就是大造化。
健康的牙膏
源自一份干净的心愿
基于以上认知,我们以“好清洁、大造化”作为我们牙膏产品的研发初心,回归到口腔清洁本身,以对口腔、身体和环境尽量没有伤害的角度来开发牙膏产品。经过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好牙膏应该符合以下标准。
1.要刷的干净
2.要没有残留
“刷完后漱一次口就能够轻松漱干净,而且没有任何残留感,就算是马上喝茶,心里也不觉得别扭,不影响口腔对茶的感受,能够感受到干净。这就要求所有的内料对口腔没有刺激,而且都能够很容易被泡沫带走,不容易粘在口腔里。”
3.要成分无害
“成分不破坏口腔微生物菌群环境,成分完全可以代谢掉或者排掉,对身体没有伤害。就算误吞服也不会有健康隐患,这样的牙膏对身体来说,才是真正干净的。”
4.能保健口腔
“我们理解的口腔保健,是在尽量不破坏口腔微生物平衡的情况下,来应对清新口气、抑制牙菌斑滋生、预防龋齿等常见口腔问题。
只要把牙膏产品放在食品的维度上来看,自然就不会对口腔产生“侵入性”的影响,从而像食物一样站在尽量不影响口腔健康的角度上,发挥一定的保健口腔的作用。
所以真正的干净,还应该是富有生机的。我们希望把之间农场的纯净,藉由我们的产品带给每一个用户。”
基于以上标准,我们经过对口腔微生态环境的研究以及对市面上牙膏存在问题的分析,形成了植物萃取液+摩擦剂+起泡剂+保湿剂+甜味剂+益生菌+食品级防腐剂的配方结构,实现了既能够温和清洁口腔无残留,又有一定的保健效果。经过了3年的配方实践,逐步形成了以下的配方思路。
1.用食品级原料
“用食品级的标准角度来筛选原料,也就是从食品原料尤其是药用食品原料领域寻找我们的原料,这样就自然最大化的减少了对口腔刺激以及侵入性影响的可能性。然后用君臣佐使的中医配方思路进行合理搭配,借助食品和中医领域的积累来规避对身体的伤害。”
2.要温和清洁
“内料要温和不刺激,要易溶于水,低泡设计,刷后无残留感。要酸碱度适中,不破坏口腔微生态环境。”
3.要能平衡菌群
“口腔有几百种细菌,对口腔有益、甚至是帮助食物消化的细菌超过百种,因此在抑菌的同时我们要考虑菌群生态。我们一方面采取了多种天然抑菌成分,另外一方面添加益生元有利于益生菌生长,从而很好的平衡口腔菌群生态,护龈助消化。”
5.无有害吸收
“这一点也是绝大部分牙膏品牌会忽略的要素。口腔皮肤是人体吸收能力最强的皮肤之一,刷牙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分钟,但牙膏中的成分还是会被口腔皮肤吸收,尤其是那些残留在口腔的成分会对口腔有更多的影响。
我们找到的解决方案是一方面减少各种添加让配方干净,另外一方面用无水配方的思路来体现牙膏的“功效”。我们用淡竹叶、油茶树枝叶、木姜子叶果、香莲花的萃取液替代配方中的水,把功效性植物融合到水中,来体现牙膏本身的功效性特征,有点类似于中医的中药熬成汤,然后再通过内服实现药效。”
以上这五个配方原则也是我们通过不断地实践总结出来的,每一种原料背后都饱含我们深入的实践和思考。
▲之间牙膏内料挤出效果
比如摩擦剂,我们选的是水合硅石,口感更好,也是治疗腹泻的药物,对身体也没有伤害。就摩擦度方面我们希望做到精确控制,这样才能够在清洁口腔的过程中,不损坏牙釉质。我们尝试过从800目到1500目各种粗糙度,最终定在了1250目,是我们认为的清洁和健康(不损伤牙釉质)之间的平衡点。包括牙膏中摩擦剂的占比,我们也是反复调试,要不多不少调整到刚刚好,即能够很好的清洁口腔,又能够很轻松的全部冲掉,没有残留感。
起泡剂我们用的是天然合成物癸基葡糖苷,不仅很温和还有一定的保湿作用。因为用了有甜味的益生元低聚果糖,所以甜味剂我们用的更加温和的赤藓糖醇而不是糖精,比例也大大降低了。因为我们用的天然原料木姜子、山茶树和淡竹叶都有抑菌性,加上还添加的天然精油也有很强的抑菌能力,所以不仅不用额外添加抗菌成分,防腐剂添加比例也很低,用的是食品级防腐剂山梨酸钾,在人体内可以完全降解为水和二氧化碳。
我们在牙膏中,加了有七千年食用历史的植物--香莲花萃取液,不仅仅能够很好的改善牙膏的口感,还能够在口腔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少牙膏对口腔的刺激,并通过香莲花中的胶原蛋白锁水,让膏体更加润滑,和甘油一起做做适度保湿,这样就不用额外添加化学粘稠剂、化学保湿剂等对健康有风险的原料。
▲之间牙膏
干净的原料配干净的瓶器
当我们摈弃了传统的牙膏瓶器,摈弃了主流的牙膏配方,做出一款全新的产品的时候,配方方面的挑战只是一个开始。还有产品的生产、包装、销售、运输环节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以及用户购买、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
目前市面上的牙膏瓶器大部分都是挤压式的,不仅最后总是会剩一点不容易挤压出来,而且牙膏口也是越做越大,总希望你快速用完........
“挤牙膏”已经成为现代一个很有情景感的名词,无论是国内外都是如此,可见挤牙膏是一个大众都能够感受到的痛点,牙膏总是挤不完、会浪费成为大众共识。用完之后的牙膏管也是不能再回收利用,变成了塑料垃圾。
更关键的是,在挤牙膏的时候牙膏口是怼在牙刷上的,很容易把牙刷上的细菌带到牙膏里面,所以传统牙膏的防腐剂比例相对比较高,便于适应这样的使用环境。这也是很多牙科专家建议一家人不要共用一个牙膏的真正原因,容易造成类似幽门螺旋杆菌之类的细菌传染。然而从大众角度来说,已经三十多年了,虽然我们的生活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牙膏的瓶器一直就这样,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变化。难道这些问题真的是无法解决吗?
我们认为好的牙膏瓶器,应该是能够完全用完牙膏,解决人们牙膏挤不完的焦虑,同时又能够很好的控制用量,保护内料尽量不被污染。那么能不能有个瓶器既能够解决牙膏用不完问题、牙膏盖子的卫生问题以及循环利用问题,还能够很好的控制牙膏用量呢?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这个问题在护肤品乳液产品中早就解决的很好了。单价更贵的护肤品乳液因为瓶器要接触皮肤,同样存在担心细菌污染问题。其单价往往比较高也需要精确的控制用量,同时还要方便挤出方便收纳。
▲真空瓶内部结构(内料可以完全用完)
这种真空瓶的原理是通过按压造成瓶内的负压,然后利用大气压挤压瓶子内部的活塞,从而把内料从瓶子内部挤出来。因此这种护肤品乳液用的真空瓶不仅可以完全用完,使用过程中瓶内不会混进空气造成细菌感染,还具备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的属性,也更加环保。
因为材质用料比普通牙膏管更好,其内部结构也比牙膏管复杂得多,所以真空瓶的价格会比普通牙膏管贵十倍,这对销售价只有一二十元的牙膏来说显然是无法接受的,但如果对和百元左右护肤品乳液价格相当的牙膏来说,成本就变的可以接受了,因为成本占比会比较低。
此外,真空瓶因为其容量小于100ml,上飞机没问题,而且不会像普通牙膏那样怕挤压,所以出差带着很方便,放在行李里面也很安全。
▲之间品牌牙膏用的乳液真空瓶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们见到了目前这个牙膏瓶器,其修长的比例、简约纯白又富有磨砂质感的表面,和我们追求“干净”的牙膏内料,带有一种灵魂层面的契合。
所以我们很快就确定了用这款瓶器,然而我们却因此在后续的开发测试过程中碰到了很多问题。
▲真空瓶瓶嘴
最大的问题是牙膏比护肤品乳液更加粘稠,没有那么容易泵出。这样每次泵出的量、速度、方向、粘稠度等都需要根据适应真空瓶的内料特点重新考虑,尤其是牙膏还不能想乳液那样做太稀,否则挤在牙刷上就不容易成型,甚至可能会从牙刷旁边漏下来,所以内料的粘稠度控制要远比乳液要求高得多。
如果做的太稠就不容易泵出来,放置久了干了还会堵塞出口。最终我们通过配方的反复调整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我们的牙膏没有额外复杂内料,配方相对比较简单,料体很干净细腻,粘稠度本身就偏稀,反而更加适应这种瓶器。
我们选定的这种真空瓶的瓶口,直径只有2毫米,相比于传统牙膏口的5毫米直径,少了3毫米!然而只需要泵压两三次的量,就足够一个成年人清洁一次口腔了。
除了内料的泵压问题,面向用户我们还面临另外一个大的挑战:就是用户无法把这个瓶器和牙膏关联在一起,毕竟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品牌用这样的瓶器做牙膏,加上瓶器的高宽比要比普通牙膏大,也给设计带来比较大的挑战。
经过了多轮设计方案的迭代,我们在瓶器和包装盒上写上两个大字“刷牙”,让用户一下子明白这是牙膏,解决了这个困扰,还让牙膏显得很整洁。而之间品牌不同品种的牙膏,则用不同的颜色和名字来区分,这样就算用了几种我们的牙膏,也不容易弄混。
▲之间牙膏瓶标
在我们实际使用中,我们也逐渐体会了这款瓶器给我们来的很多意料之外的好处,比如60g的容量居家出差两相宜,上飞机无障碍;真空瓶器不怕挤压,密封性好,出差携带方便;膏体比较软,很容易粘在牙刷上,这样给熊孩子刷牙也不用担心牙膏掉下来;泵压的时候一般不接触牙刷,一家人共用的时候也不用担心幽门螺旋杆菌等细菌互相传染的问题;泵口很小用量可以控制的很精确,就算是再小的电动牙刷头,也很容易泵到刷毛上面不会浪费......
也许还有更多的好处,等待着更多的用户和我们一起去探索、解锁!
干净的农场产干净的原料
为什么我们用木姜子、淡竹叶和油茶树做牙膏原料?因为淡竹叶、木姜子和油茶树这三种植物本身都有很好的抑菌性,且都是药食同源的常见中药材,这三种植物,在之间农场随处可见。
之间农场位于钱塘江的源头,国家生态旅游城市江山市境内。2001年截水成湖,水深百米,绵延辐射330平方公里,是名白水坑水库,乃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地,人迹罕至、山水纯净、充满生机。地处武夷山山脉支脉,距离武夷山风景区不足百公里,属于中国核心产茶区。
▲之间农场水库鸟瞰
之间农场位于水库中部无人区,覆盖五座山,总面积达2000亩。农场也是整个水库三百多平方公里库区内唯一的农场,因此人迹罕至,山水纯净,充满生机,负氧离子常年在2500个/平方厘米以上。
整个农场地处武夷山山脉支脉,距离武夷山风景区不足百公里,属于中国核心产茶区。农场内广泛分布着数量可观的野生百年老茶树、野生杨梅、成片的野生木姜子、淡竹叶,植被丰盛,水草丰茂。
▲之间农场一角
木姜子又名山苍子,山胡椒,山鸡椒,过山香,是樟科木姜子属植物,植物学拉丁名:LitseapungensHemsl。其根、茎和果实均可入药,根的中药名为豆豉姜。中医认为木姜子功能主治为:健脾、燥湿、调气、消食、祛风、散寒、镇痛、消肿。
之间农场的木姜子富含蛋白质、多糖、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以及钠、钾、镁、锰、硒等微量元素活性离子,有很好的调解皮肤活性的能力。
▲之间农场的木姜子
尤其是在蛋白质、脂肪、多糖等营养成份含量有明显优势,从而在洗护产品领域有很好的应用潜力。提取的木姜子精油柠檬醛、香叶醛、柠檬烯含量较高,气味明亮清雅,既是很好的抑菌、抗炎成份,也是很好的香味调节剂。
山茶树又名油茶树、苦茶、白花茶。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之一,90%以上分布在中国,植物学拉丁名:Camellia-OilferaAbel。山茶树叶收敛解毒、山茶花凉血止血、茶油滋润解毒、茶粕抑菌止痒使得油茶在护肤领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之间农场的山茶树枝叶还富苏氨酸、亮氨酸、赖氨酸等多种氨基酸以及还原糖、黄酮和多酚。
▲之间农场的油茶树
淡竹叶又名竹叶门冬青、迷身草、山鸡米、金竹叶、山冬、地竹、淡竹米、林下竹。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学拉丁名:Lophatherumgracile。具有清热泻火,除烦,利尿的功效。中医常用来做心烦口渴、口舌生疮、牙龈肿痛以及小便赤涩等疾病症状的治疗。
▲之间农场的淡竹叶
之间农场的淡竹叶,对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均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具有天然的防腐功效,多年来农场一直流传的用淡竹叶煮水来缓解和消除口腔溃疡的经验。
我们通过把三种植物的叶子蒸馏得到萃取液,或者用木姜子的果提取木姜子精油,或者用山茶油作为原料,通过合理搭配,使得之间品牌的牙膏在尽量不破坏口腔微环境的情况下,通过发挥植物本身的特点达到应对常见口腔问题的目的。
以木姜子为主要原料的木姜子牙膏特性为清新抑菌,就是运用木姜子精油清新清亮的特征,以及木姜子的抑菌性来达到清新口腔、抑制牙菌斑滋生的目的。
以淡竹叶为主要原料的淡竹叶牙膏特性为清火护龈,就是运用淡竹叶能清热泻火,且治疗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的功效,来达到清火护龈的目的。
▲之间牙膏干了之后变成白色细腻粉末
而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的便利,也让我们能够站在分子甚至原子的微观层面,重新审视这些天然原料的特点以及作用机理,也给我们配方的功效性研究指明了方向。
之间品牌和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的天然产物与人类健康研究中心的合作项目组,经过细致研究发现,之间农场的山茶树叶在抑制皮脂腺油脂分泌能力突出,很少的用量效果就和专用药物度度他雄胺、丹参酮胶囊相当。
通过我们持续的研究和开发,从农场的原料到每天用的牙膏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短,通过不断的迭代,相信我们会做出既符合中国几千年用植物照料我们生活的传统经验,又符合现代生活的天然洗护产品。爱自己,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从每天起床刷牙开始。
好牙膏不仅要干净
还要有灵魂
刷牙以及口腔清洁这件事情,其实从宋朝已经很普及了,宋朝人就用含有各种中草药制成的牙粉用牙刷刷牙了,另外还有饭后茶水、盐水、醋、酒等漱口的习惯。
所以口腔清洁,对于中国的古人来说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而且在照料身体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和文化积淀。
秦朝时期就有青铜牙刷了,前面有个圆孔可以塞揩牙布,后面的手柄用来握住刷牙。敦煌壁画《劳度叉头圣图》中,就描绘了一个和尚,左手拿着水瓶,右手仔细揩牙的画面。说明在唐朝就有护理牙齿的习惯。唐朝后期也有用杨柳枝嚼碎,然后用来清洁牙齿,当时亦称之为“齿木”。
南宋吴自牧著《梦粱录》收录了一堆杭州的名牌商店名单,其中就有“凌家刷牙铺、傅官人刷牙铺”。是专营牙刷小商品的名店,可见刷牙在宋朝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了,甚至有了专营牙刷的店铺!而刷牙如此普及的当代,甚至还没有牙刷专营店。
宋代的牙刷一般用骨头或者竹、木材质,刷毛用则用猪毛、马尾或者马鬃毛制作。和现代的牙刷形制已经区别不大。
而制作牙膏方面,古人也有很丰富的经验。北宋王怀隐等人编撰的《太平圣惠方》收录了近一万六千多个药方,不仅仅是收录了治病药方,还有很多“保健”配方,牙膏就是其中之一。
书中介绍的牙膏做法是用柳枝、槐枝加水煎熬,再加姜汁、细辛熬成膏状,估计和今天的牙膏形态差异也不大了,清洁效果我们无法考证,但肯定比现在的牙膏更加安全。
除了牙膏外,宋朝时期用的更普及的则是牙粉,唐朝王焘的《外台秘要》、宋朝沈括的《梦溪笔谈》都记载了不少牙粉的配方。传说苏东坡曾用松脂和晒干的茯苓粉末混合做出了“苏氏牙粉”,可见当年刷牙用牙粉也应该已经相当普及。
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明代。明代《三才图会》的“器用卷”介绍“栉沐之具”--也就是当时人用的清洁工具。文中说“刷与(抿子)其制相似,俱以骨为体,以毛物妆其首。剧以掠发,刷以去齿垢,刮以去舌垢,而帚则去梳垢,总之为栉沐之具也。”并附有插图。
其实从外观形制看,明朝人的牙刷也跟我们目前所用的也没什么两样。甚至还有专门去除舌垢的“刮”,显然比我们现在生活还要细致。
清、洁、沐、浴、盥、沫、澡、濡、浣、淋、濯、沃、涤、荡、冲、浇、洗、漂、涮、洒、湔、漱.....
这些都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和个人清洁有关的汉字,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清洁在古代先民的生活中是何等重要!其中有不少字我们目前生活中已经不常用了,常用的只是“清、洁、沐、浴、洗、澡、冲、漱”这些字,其它要么词义变化和个人清洁关系远了,要么就已经不常用了。
从汉字的演变也可以看出,在个人清洁方面,我们的生活比起我们的祖先是变得更加粗糙了。这也提示着我们更多的向古人学习,把我们祖先走过的路真正变成我们走过的路之一,运用古人的智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我们把这些和个人清洁有关系的字选出来,作为我们清洁洗护系列产品的一个视觉符号,体现了我们的祖先在清洁洗护方面的丰厚积累,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探索。
▲之间品牌牙膏外盒
而牙膏的外盒我们选用最原始、最简单的白卡纸,用大量留白的方式来设计。留白和牙膏的瓶器在视觉上形成统一的形象,又和之间牙膏的内料的“干净”相呼应。包装上”刷牙“两个字不仅仅是凸显这是一款牙膏,而且是着重用汉字的符号来体现,即传统又现代。
▲之间牙膏包装
无论是牙膏的内料、瓶器、还是外包装盒,都有一个核心特征就是“干净”,可以说干净就是之间牙膏的灵魂,既是对中国几千年文化传统的继承,又承载着我们对健康、对生活、对环境的深入思考。
“行走于天地之间,
拥有的再多,也都是借来的。
面对脚下的土地,
想想还回去的样子,
才知道我们已经迷失的太远。
多年以后,我们终究回归于泥土,
但却留下了太多伤害。
能够在世间干干净净的往来,
就是修行、就是生活的大造化。”
#关于牙膏的灵魂十问#
1.牙膏泡沫越多代表清洁效果越好?
并不是。牙膏清洁能力与牙膏中的摩擦剂的摩擦力大小有关,与泡沫的多少无关,泡沫只是为了更好的冲走残留物。
2.牙膏挤多一点刷牙效果更好?
并不是。刷牙重要的是“刷”,牙膏只是起辅助作用,成年人每次刷牙挤黄豆大小的牙膏足矣。多余的牙膏往往是随着水和泡沫被冲走了。
3.牙膏味道越好闻,原料越健康?
并不是。应该说用天然、健康原料的牙膏味道相对更好闻。但市面上绝大部分牙膏的味道是通过香精香料调配出来的,尤其是儿童牙膏更注重这一点,比如甜橙味、葡萄柚味牙膏并不一定含有甜橙和葡萄柚成分,只是香精的味道。香精也可以掩盖牙膏中一些不好闻的内料气味。
4.用对牙膏可以治疗牙周病?
并不能。牙膏只是起帮助牙齿日常清洁的作用,不能替代治疗,最多骑到一定的预防和调节口腔状态的作用。我国原卫生部在2010年发布了《牙膏功效评价(WS/T326-2010)》中也只是列明了牙膏的三种功效:防龋、抑制牙菌斑、抗敏感。但只是一个行业标准,并没有强制约束性。所以牙膏的功效方面体现的是比较宽泛的,并不严谨,无法和药品、保健品相提并论。
5.用牙膏可以美白牙齿吗?
牙膏是没有美白牙齿功能的,虽然牙膏里面的摩擦剂可以去除牙齿表面的污垢以及牙菌斑,漂白剂,能够让牙齿显的干净亮白,但并不能起到真正的美白作用。
6.牙膏可以修复牙齿表面损伤、修复牙釉质吗?
目前公认的就是氟化物能够有利于固化,不过要注意必须标明含氟量,国家标准是0.01~0.15%,超过0.15%则对健康会有影响,标准规定儿童牙膏不超过0.11%。
7.牙膏是要经常换着用才好吗?
之所以有这种说法,就是因为市面上大部分牙膏都会对口腔有“侵入性”影响,从而或多或少破坏口腔微生物环境,从而衍生出要换着用的说法,漱口水更是如此,然而就算换了也只是换了一个伤害口腔的对象,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用了内料健康、对口腔没有“侵入性”影响的牙膏,则无需换着使用。
8.牙膏含氟都是不好的吗?
9.清洁力越强的牙膏品质越好?
10.含有药物的牙膏功效性会更强?
并不是。针对药物国家的管制是非常严格的,采取的是需要特许的白名单制度,需要经过严格的临床测试之后才能够上市。而牙膏则没有强制性约束,所以牙膏中添加药物也算是灰色地带。且刷牙的过程只有短短两分钟,牙膏就算含有药物成分,往往比例也很低,添加量都在5%以内。期望通过很低添加量、2分钟的口腔接触能够治疗口腔疾病,显然是不现实的。添加了药物的牙膏不见得会针对药物成分做详细的口腔健康测试,可能健康风险还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