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食品”的概念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
食品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烹饪直至餐桌整个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可能受到某些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以致降低食品卫生质量或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由此,我们再认识“食品安全”的概念
我国《食品安全法》中“食品安全”的定义为: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生物性风险、化学性风险、物理性风险
生物性风险
①细菌性风险:包括细菌及其毒素造成的食物中毒风险,常见致病菌有米面、肉类制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毒素、禽类及蛋类中的沙门氏菌、海水产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等。
②病毒性风险:包括轮状病毒、诺如病毒、甲型肝炎病毒等污染食物后引起的风险。
③寄生虫风险:主要是病人、病畜的粪便通过水体或土壤直接或间接污染食品造成的风险。
④真菌性风险:包括真菌(如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有毒蘑菇造成的风险。
化学性风险
①农药、兽药不合理使用造成的残留;
②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排放造成的有毒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如铅、镉、汞、酚等;
③食品接触材料、运输工具等接触食品时溶入食品中的有害物质;
④在食品加工、储存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如腌制、烟熏、烘烤类食物产生的亚硝胺、多环芳烃、杂环胺、丙烯酰胺等以及酒类中有害的醇类(如甲醇)、醛类等;
⑤滥用食品添加剂;
⑥掺假、制假过程中加入的物质,如在奶粉中加入三聚氰胺。
物理性风险
食品的物理性风险可能是生产、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不小心加入的,也有可能是故意加入的(人为破坏),如粮食收割时混入草籽、液体食品容器池中的杂物、食品运销过程中的灰尘等。
另外,放射性物质的开采、冶炼、生产、应用及意外事故可造成食品放射性物质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
食品安全风险那么多,如何预防呢?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食品安全五要素要牢记哦~
保持清洁
勤洗手(饭前便后,加工、制备食物前,处理生的肉、禽、海产品、蛋和菜之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以及处理熟食之前,都要洗手);餐具和厨具经常消毒;保持厨房环境清洁,洗碗布、抹布用后要及时彻底清洗,并经常更换。
冰箱中食物要生熟分开。生的食物用保鲜袋或容器装好,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底层;可以直接食用的食物,如乳制品、熟肉制品、罐头、饮料和水果等,放在冰箱冷藏室或冷冻室的上层。案板、刀具、容器要生熟分开使用,用后要分别清洗干净。
食物要彻底煮熟煮透
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品
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
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没有霉变的主粮、豆类和花生等,适当清洗、削皮,降低风险。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包括清洗果蔬、加工食物、清洁烹饪用具和餐具,以及洗手。不用未经处理的河水、雨水和雪水加工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