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软糖、含12种维生素饼干、叶黄素果冻、加班熬夜常备护肝软糖……千亿市场规模的功能性食品悄然占领市场。
多数这类“网红食品”被商家标注为功能性食品,即普通食品,并不是经过批准备案、被严格监管的有“蓝帽子”标识的保健品。既不是药,又不是保健品,消费者买的功能性食品真的有标榜有各种功效吗?是不是交智商税?
现状:年轻人追捧功能性食品愿意花钱买健康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近五年来一直保持稳步增长。2019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达2227亿元,同比增长18.5%,预计2021年有望达到3307亿元。
CBNData发布的《2020年轻人线上保健品消费态度洞察报告》显示,天猫年轻人保健品运动场景的消费人数与消费规模近三年都逐年提升,2020年消费规模超过15亿元。购买4-6种以及6种以上保健品种类的年轻人增长最为明显。
“疫情让年轻人更注重健康了,我身边的朋友多多少少都会买保健品”。市场标称功能性食品的商品,贴上各种“排毒养颜”、“断糖控脂”、“抗糖拒氧”、“助眠美肌”等标签后,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网红”食品。
很多年轻消费者更容易被商品的代言人影响、愿意尝试直播带货主播推荐的商品,并十分在乎买的究竟是普通食品,还是保健品。孟女士说,“我觉得长期吃,肯定有用。不知道是否与心理作用有关,最近吃了’助眠美肌’的几种食品我感觉睡得比以前安稳了。免疫力也比之前好,感冒次数变少了”。
商家承认:只是普通食品并非保健品
在市面上,受年轻人热捧的功能性食品品牌繁多,其中有“BUFFX”、““BearKoKo”、“Minayo”、“WonderLab”、“Unichi”和“Nelo”等。
北青-北京头条记者在某网购平台上看到,包括BearKoKo氨基丁酸胶原蛋白软糖、BUFFX叶黄素酯蓝莓护眼软糖;WonderLab白芸豆膳食纤维,Minayo多维太阳花VC维生素B族软糖等商品均标识“0蔗糖、0脂”。
这些产品的主要成分是什么?BearKoKo氨基丁酸胶原蛋白软糖配方成分显示:麦芽糖醇液、异麦芽酮糖醇、赤藓糖醇、水解胶原蛋白、Y-氨基丁酸、卡拉胶;BUFFX晚安蓝软糖的产品说明网页上,写明核心成分为Y-氨基丁酸,食品级原料GABA、含VC、0蔗糖添加。但同时店家网也上“温馨提示”,Y-氨基丁酸软糖食用量小于等于500mg/天;异麦芽酮糖醇食用量小于等于100g/天。
北青报记者咨询两家网店客服,BearKoKo明确回复:“不是保健品,是食品”。BUFFX客服则一直未予回应。
监管部门:对保健品有严格的监管不存在“功能性食品”分类
市场监管总局特殊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司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605号(商贸旅游类014号)提案答复的函》中明确回应,我国保健食品自1996年立法设定起,就一直使用保健食品“蓝帽子”的特定标志,在帮助消费者准确识别保健食品,区分其与普通食品、药品。根据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国家已经对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实行严格监督管理。当前,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现象屡禁不止,其成因错综复杂,需要多部门综合施策,联合行动,形成整治食品、保健食品市场乱象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