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例如,消除空气中的污染是一项能为人们带来好处的服务,它使所有人能够生活在新鲜的空气中,要让某些人不能享受到新鲜空气的好处是不可能的。
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要求公共产品:一、生产必须有公共支出予以保证;二、经营管理必须由非盈利组织承担。
公共产品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即混合品两类)。
纯公共产品
一般说来,公共产品(此处指纯公共品)是指那些为整个社会共同消费的产品。严格地讲,它是在消费过程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是任何一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都不减少别人对它进行同样消费的物品与劳务。
纯公共产品的本质特点:
1.非竞争性。
非竞争性有两方面含义:
(1)边际成本为零。这里所述的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例如增加一个电视观众并不会导致发射成本的增加。
(2)边际拥挤成本为零。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如国防、外交、立法、司法和政府的公安、环保、工商行政管理以及从事行政管理的各部门所提供的公共产品都是属于这一类,不会因该时期增加或减少了一些人口享受而变化。此类产品增加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消费者的消费量,增加消费者不增加该产品的成本耗费。它在消费上没有竞争性,属于利益共享的产品。
2.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是指某些产品投入消费领域,任何人都不能独占专用,而且要想将其他人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不允许他享受该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所有者如果一定要这样办,则要付出高昂的费用,因而是不合算的,所以不能阻止任何人享受这类产品。例如:环境保护中,清除了空气、噪音等污染,为人们带来了享受新鲜空气和安静环境,如果要排斥这一区域的某人享受新鲜空气和安静的环境是不可能的,在技术上讲具有非排他性。
3.有非分割性。
另外,纯公共产品还具有非分割性,它的消费是在保持其完整性的前提下,由众多的消费者共同享用的。如交通警察给人们带来的安全利益是不可分割的。可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而且不能分割的纯公共产品具有公共消费的性质,即在消费这类产品时,消费者只能共享,消费者也可以不受影响的共享,而不能排斥任何人享用。管理以及从事行政管理的各部门所提供的公共产品都是属于这一类。纯公共产品不仅包括物质产品,同时还包括各种公共服务。所以有时把公共产品与劳务联在一起来看,除可供公共消费的物质产品外,政府为市场提供的服务包括政府的行政和事业方面的服务也是公共产品,这就是说,广义的公共产品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公共产品,又包括精神方面的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一般由政府提供。
准公共产品
(混合品)
(一)混合产品的概念
混合产品是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属性的产品。在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还存在许多不具有纯粹的公共产品或私人产品的属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又或多或少地同时具有这两种产品性质的产品和服务,通常称之为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亦称为“混合产品”。这类产品通常只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一个,而另一个则表现为不充分。
(二)混合产品的性质
从整体上讲,混合产品不能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否则其就成为纯公共产品。同样混合产品也不能同时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否则其就成为私人产品。既然混合产品兼具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属性,那么根据其所具有的两种产品属性的不同组合状况,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
1.具有非竞争性的同时也具有排他性
这类混合产品在具有公共产品非竞争属性的同时也具有私人产品排他的属性。比如公园,就是这种类型的混合产品。在游客没有超过一定人数的条件下,游客的增多并不会影响原有游客的效用水平,即公园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但公园可设置围墙或栏杆将不买门票者拒之门外,即其消费也具有排他性。诸如教育、影院、高速公路等都属此类的混合产品。
2.具有非排他性的同时也具有竞争性
这类混合产品在具有公共产品非排他属性的同时也具有私人产品的竞争属性。比如公有的草场就是这种类型的混合产品。由于草场公有,所以大家都可以到草场放牧,即草场具有非排他的属性。但是如果超过草场的载畜量,草场的使用就具有了竞争性。诸如生活小区的健身设施、公有的森林、公海的渔业资源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混合产品。
3.在一定条件下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1、一方面,基于知识产权客体知识产品的公共产品特性而有必要赋予知识产权人对知识产品以独占性的专有权,以禁止或限制不劳而获的搭便车行为,维系对知识创造活动的激励与促进。
2、乡镇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3、在医疗卫生领域,除防疫、保健等属公共产品外,其他大部分产品属私人产品,可放开经营。
4、萨缪尔森等人从经济角度所定义的公共产品概念,忽视了对“公共”的详察,其现实意义受到了质疑。
5、公共产品可以公营也可以私营,但公营会导致X无效率.
6、公共产品是西方福利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7、根据公共财政理论,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不可推却的责任。
8、可以这样说,公共产品的配置需要与市场对接,同时又需要引入民主决策的机制,集思广益,广纳善言。
9、而对于诸如公共图书馆类型的公益性文化单位,如何加强绩效管理,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秀的文化公共产品,也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
10、本文最后,在第二部分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当前新泰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政策建议。
11、小区所有权是一种新兴权利,是房产小区所有业主共同拥有的对小区公共产品的所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
12、信息产品进入市场之所以可能出现盗版假冒等免费搭车行为,除了其复制成本低外,还因为其具有公共产品的特征。
13、像高速公路通行费等只是荦荦大者,而更多的公共资源和公共产品收费只是比较隐蔽,公众习焉不察罢了,如无处不在的“工本费”。
14、政府依据国有资源、资产或资金的所有权取得的财产性收入;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收费;罚没收入;杂项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