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so、Hehe兄妹俩如今都养在工作室里,每天一得空,我就忍不住去撸它们,发呆的时候,就观察它们走动、拉伸、睡觉、打架、吃饭。
是日,当它俩并排吃着猫粮,嘴里不断传来“喀喀喀”的声音,被可爱到之余,有个问题也不禁从我心头冒起。
“为什么人会想到发明猫粮这玩意儿出来?人怎么就知道猫会喜欢呢?猫不应该吃老鼠和鱼的么?”我问一旁的默默兄。
默默兄虽养猫日久,却也没研究过这个问题。
于是我就带着好奇心学习了一下,以下就是我的学习笔记了。
(二)
在猫粮发明之前,自然界中的猫都是吃什么呢?
除了老鼠和鱼,原来它们也会吃兔子、鸟和飞得较低的昆虫,是不折不扣的食肉动物。
几十年前国人养猫,主要都是用来捉老鼠的,不会给他们提供商业化食物,而是随心供给食物,所以它们觅食都得靠自己。
直到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经济发展,城市里才逐渐开始有人饲养宠物,国外的宠物食品巨头们于是也就顺理成章进入中国开拓市场。
日趋成熟的工业化生产和日益丰富的宣传手段,也使得“膨化粮是最佳主食”的概念也渐渐在养宠物的国人中普及开来,成为某种常识。
但,事实果真是如此吗?
(三)
这一切还得从一战后的美国说起。
那时候的美国,正是所谓的“镀金时代”和“爵士时代”,经济狂飙,出现了大量的中产阶级,猫猫狗狗也开始作为宠物正式与人一块生活。
屠宰商巨头们便在此时捕捉到了商机。我们都知道,美国人从来都是吃肉但不吃动物下水的。
于是这些下水开始被做成宠物食品——镀锡铁罐宠物罐头。到1941年,这类食品的市场占有率便已达到了整个美国宠物食品市场的91%。
然而好景不长。从美国宣布正式加入二战开始,锡就成了战争物资。当时世界上70%的锡金属资源,又都被法西斯日本所控制着,所以一纸限制令直接令罐头食品行业一夜消失了。
(四)
罐头没了,宠物吃饭怎么办呢?这时就有公司想到了一个替代方案,推出了利于保存的干燥食品——宠物干粮(原材料依旧是下水,烤箱烘烤,纸袋包装,状如硬饼干)。
尽管战争结束后罐头产品又重新生产,但大势已去,于是成了干粮的配角,直到今天都是如此。
到了1957年,有家原来只做家禽家畜饲料(高淀粉含量的谷物)的公司进军猫狗食品市场,并决定在干粮中加入谷物。
巧的是,1956年又刚刚出现了食品高温膨化工艺,于是加入了高淀粉谷物的高温膨化粮就此诞生。由于膨化粮更易制作和保存,更方便喂食,且成本更低,因而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五)
但这成功的背后,亦付出了巨惨痛的代价。
养猫的人都知道,猫需要摄入一种叫牛磺酸(一种氨基酸)的营养元素。缺少牛磺酸,就会导致失明、死胎,诱发心肌疾病甚至死亡。
这种元素在自然食物中不难获取,普遍存在于动物肉(包括内脏)和海产中。但它易溶于水,容易在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流失。可这一点,直到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才被人意识到。
而在70年代初,猫粮成为猫主食后的几年间,各种猫间惨剧就频繁发生,诡异的猝死、失明、发育不良、生育不足等现象层出不穷。
后来才发现,这都是猫粮中缺少牛磺酸导致的。那问题来了,为何猫粮中会缺牛磺酸呢?
(六)
原来,早先美国人养宠物狗的数量远远超过猫,因此市场上多数的宠物食品都是为狗服务的。
后来宠物猫的数量上升,宠物食品公司才又顺势推出了猫粮。怎么推?重新研发吗?No,说来也很简单,就是给狗粮换个造型和包装。
不过刚开始猫粮只是作为应急食品,到了70年代为了贪图方便快捷,越来越多美国人就选择将猫粮当成宠物猫主食了。
于是这就有了我们前边说的惨剧了。那为何狗吃了狗粮又没事呢?难道说狗不需要牛磺酸吗?
非也!那是因为狗能利用食物中的含硫氨基酸自体合成牛磺酸,而猫却做不到,必须要直接食用牛磺酸才能获取。
(七)
那种惨况,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才算有所遏制,到了九十年代初才近乎绝迹。
今天市场上所谓“营养丰富”的商业化猫粮产品,除添加猫的自然食物中原本就有的牛磺酸外,又加了越来越多的营养成分。
但别忘了,这一切,曾经可是建立在无数宠物猫的生命基础之上(多么痛的领悟)。
而更反讽的是,这些在自然食物中本就该存在的各种营养元素,在猫粮中“迫不得已”的添加,居然还成了宠物食品制造商的营销手段。
猫粮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错误,顺利洗白转变为了优势。甚至如今都有许多人认为,普通食物是无法提供足够营养的,猫粮的营养最为全面。
但,事实是否如此?如何才能重新建立对猫饮食的认知,为其提供更为合理的食物?这,就需要每一位养猫的铲屎官们更进一步去研究了。
而我最感兴趣的是,原来有那么多理所当然的“常识”,当回顾其历史发展轨迹之时,发现,背后或多或少,都有人为刻意改变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