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饮食文化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从三种古人爱吃的美食说起呦呦名菜东坡肉特色美食

古代饮食文化是如何形成与发展的?从三种古人爱吃的美食说起

自古以来美食和美色都是最令人让人无法自持的诱惑。很多在历史上特别有名望的人物,也都曾为了这两种乐趣而前仆后继。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同时也是一位美食家,他曾不吝文字去描绘人间美味。酒、肉、蔬菜、水果在他的诗词中应有尽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由于古代人所拥有的物资比较匮乏,所以他们平时能有果腹之食就已经是万幸。诚然大多数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每天确实都在为三餐而奔波劳碌,但即使是这样也不能排除他们对美食的渴望。

处于古代上层社会的王公贵族和士大夫阶级,几乎每天都要与美食和美色打交道。而且有很多现代人经常食用的佳肴,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摆在了古人的餐桌上。事实上虽然古代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但却从来都没有失去对美食的探索。

笔者认为从最原始的刀耕火种到农耕文明被确立;从茹毛饮血再到自成体系的美食文化;从“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古代美食文化发展经历了一个,既漫长又不断创新的历史岁月。

可以说从西周时期的“鼎食”开始,古代饮食文化就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历经几千年的不断完善与创新之后,终于形成了独具中国味道的饮食文化体系。

从最开始采摘野果饮用溪水到自制糕点发明饮料,古代饮食文化至此踏入了一个新高度。

古代饮食文化形成与发展

在现代人眼中能称得上美食的食物,不仅要色香味俱全而且还应该有文化内涵。事实上古代人日常生活中经常吃的食物,放到现在社会中都可以称得上是养生食品。因为古代人“取法自然”的原生态饮食理念,直到现在依然受到众多人追捧。

谈到古代美食人们都会不约而同的,想到西周时期的“钟鸣鼎食”。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这段话不仅写出了西周时期贵族的豪华宴饮场面,同时也交代了当时社会中的特色美食“古董羹”。

所谓“古董羹”简而言之就是现代社会中的“火锅”,西周时期人们在食用“古董羹”时,会将各种蔬菜、肉类食物投入沸水中,此时就会发出“咕咚,咕咚”的声音。大家可以想象一下西周时代的贵族,一人一锅不断向汤中投食的火热场景。

作为古代人创造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董羹”,不仅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美食文化的鼻祖,同时也为后世美食文化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如果从原则上来讲真正意义上的饮食文化,其实应该诞生于《周礼·食礼》出现之后。

这种凝聚了古代先贤智慧的饮食之礼,与古代社会天然食材的完美结合,其实才铸就了流传了几千年的中国饮食文化。

也就是说当文化与饮食融合在一起之后,人们才真正意识到了饮食文化在古代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

1.古代饮食文化形成及传承

从稻、黍、稷、麦、菽“五谷”出现.,以及饲养家禽的技术得到改善之后,古代人的餐桌就越来越丰富。也就是说无论主食还是肉食都得到了极大满足,再加上生产力逐渐提升进而个人种菜蔚然成风,古人的日常饮食就迈入了一个更高阶段。

笔者认为促进古代美食向前发展的动力中,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需要引起大家注意。古人从最开始用手抓食到用羹匙吃饭再到筷子诞生,其实,都是饮食文化逐渐向更加成熟和文明迈进的重要标志。

如果笼统的讲古代饮食无外乎主食与配菜,再深入一点分析可以发现主食以“五谷”为主。而菜食方面基本上都是野菜或种植蔬菜,肉类食品则有家禽、牲畜、鱼类。当这些古代人餐桌上的食物与文化有机结合之后,独具古代社会魅力的饮食文化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事实上由于古代社会烹饪技艺尚未成熟,所以即使有品相上佳的天然食材,也未必会做出比现代人还好吃的菜品。但大家也应该知道当这些食物与饮食文化融为一体之后,就会酝酿出现代人无法想象的珍馐美味。

现在社会中有很多备受人们青睐的菜肴,其实也都是源于古代社会中的美食。比如,大家特别喜欢吃的红烧狮子头、东坡肉等,事实上就都是源于1000多年前的古代社会。虽然当时的烹饪技艺无法与现代社会相提并论,但是却做出了极富古代韵味的美食。

2.古代社会饮食文化发展

从原始社会初期采摘野果并茹毛饮血的饮食现状,再到火种发明之后能不能开始食用烤肉,这个过程其实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从生食到熟食的演变,其实就是古代社会饮食文化的发展经历。

自夏商时期开始古代饮食文化开始萌芽,到了西周之后饮食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人们不仅可以吃到烤熟的食物,而且也出现了类似于煎炒烹炸的烹饪技艺。至此中国古代饮食文化迈入了一个崭新的篇章。

两岸崛起由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形成了一股崇尚饮食之风的新风潮,这个重要历史阶段其实也是饮食文化,大踏步向前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古代人最爱吃的美食现代社会依然存在

从先秦时期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始,对美食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曾记述了很多有关周王氏的宴饮场面。这不仅为古代饮食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让后人看到了古代社会中的美食。

《诗经·小雅·鹿鸣》中就曾记述了,周代王宫中举行盛大酒宴的场面。这不仅为后世人了解古代饮食文化,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考证之外。同时也充分表达出了西周时期,王公贵族们对美食的渴望与享乐。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这首一百多字的小诗描绘了人们在野外聚餐时的场景。旷野之外一群小鹿在呦呦鸣叫,人们在原野中食用苹、蒿、芩等野菜。事实上这首诗中所写出的美食,不仅仅是这些令人陶醉的野菜,同时也有很多现代人再也吃不到的珍稀美味。

事实上古代饮食文化也经历过一段,由野蛮到文明的重要历史阶段。从最开始的“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到逐渐发展成为可以根据口味制作美食。这其实就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一个飞跃性发展。

1.唐诗宋词中描绘的古代美食

相信大家都知道唐宋两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都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达到了空前繁荣的程度。生活在唐代以及宋代的大文学家,不仅用个人智慧创作出了重要的精神财富,同时也为后人描绘出了当时的饮食文化。

北宋文坛领袖苏轼文明有古今的大词人,他的另外一个身份其实就是美食家。因为在他创作的很多诗词作品中,都可以深深的体会到北宋时期的饮食文化。无论是肉食、青菜还是水果,在他的诗词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1)“荔枝诗”中描绘的古代水果

《惠州一绝·食荔枝》创作于苏轼贬者岭南时期,由于“不得签书公事”所以他只能背心仪山水和美食。这首名扬千古的“荔枝诗”,不仅写出了荔枝这种水果的香甜味道,同时也描绘出了令人向往的人生境界。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罗浮山下一年四季佛放都是春天,卢橘、杨梅等水果不断开发结果,但是相比较于荔枝来说还是稍有逊色。因为苏如果每天都能吃到三百颗新鲜荔枝,苏轼就愿意永远都做一个岭南人。

(2)苏轼对猪肉的喜爱尽在《猪肉颂》

苏轼平时不仅特别喜欢吃水果,而且对肉类识别也特别情有独钟。被后人熟知的《猪肉颂》,就是他被贬黄州时创作的一首饮食诗歌。这首诗不仅描绘出了当时黄州地区,猪肉价格贱如泥土的社会现象,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爱食猪肉的个人口味。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这首诗其实描绘出了制作猪肉美食的过程,同时也体现出了当时社会的猪肉现状。

苏轼因为爱吃猪肉所以也发明出了很多与猪肉有关的名菜。“东坡肘子”、“东坡肉”,就是以苏东坡个人喜好烹制的美食,直到现在社会依然可以吃得到这道名菜。肉色红亮、软糯可口、入口即化、肥而不腻,都是东坡肉给后人留下的重要印象。

苏轼还曾为猪肉创作过一首打油诗,“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这首与《猪肉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歌,不仅充满了趣味性而且,还拥有一种独特的美食文化神韵。

(3)“美食家”苏东坡

实际上作为一个北宋时期的美食家,苏轼对美食文化的研究其实非常透彻。只要是世间的美味就都逃不过苏轼的眼睛,“东坡豆腐”、“东坡玉糁”、“东坡芽脍”;“东坡墨鲤”、“东坡饼”、“东坡酥”等,都是由苏轼在贬谪赋闲期间发明的美食。

事实上作为一个喜欢吃肉的人来说,喝肉汤也绝对是一件令人陶醉的事情。他曾在《次韵子由除日见寄》一诗中,写道“强欢虽有酒,冷酌不成席。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虽然看起来感情有点凄凉但是羊肉汤却十分美味。

2.古代人最爱吃的“肉食”

无论生活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中的人,几乎都有一种无肉不欢的饮食情结。不管是禽肉还是牲畜肉类只要烹饪得到,都会变成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尤其是对于生活在古代社会中的人来说,他们对吃肉简直更有一种原始的冲动。

(1)红烧“狮子头”

对于特别爱吃肉的人来说“狮子头”绝对是最佳选择,作为一道南方地区的传统菜肴,传说是在隋炀帝下扬州时每经过一个景点,就会命御厨创作出一道菜。而狮子头则是路过狮子山时灵机一动,一道流传千古的名菜就被创作出来了。

“狮子头”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这道历史名菜不仅具有外酥里嫩的特质,同时咬一口也会满嘴流油鲜香四溢。一般情况下狮子头是由六成肥肉和四成瘦肉,外加葱、姜、蒜、鸡蛋制作而成。无论南方人还是北方人都特别喜欢吃这道菜。

(3)蒜泥狗肉

现在社会中有很多爱狗人士都在极力反对吃狗肉,但是在古代社会人们的主要肉食就是狗肉。蒜泥狗肉就是当时社会比较受欢迎的一道“硬菜”,

每逢年节或者家中来客人的时候。人们就会去集市上购买狗肉,煮熟之后直接蘸蒜泥吃原汁原味的味道更鲜。

虽然现代社会中狗一般都会被当做宠物,但是依然会有很多狗肉馆开门迎客。作为一种传承的2000多年的饮食习俗,根本不可能从社会中彻底消失。事实上在古代狗肉的吃法还有很多,只不过随着岁月流逝已经被逐渐淡忘。

(4)牛羊肉

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少数民族才能经常吃到牛羊肉,因为在汉族社会不允许杀害耕牛。所以,这种食俗一般都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比较流行。但是随着朝代更迭耕牛的数量不会增多,处于古代社会上层阶级的达官贵人,依然可以吃到味道鲜美的熟牛肉。

事实上现代社会中经常吃的酱牛肉,就是从古代社会中传承下来的烹饪技艺。由于古代社会的各种调料相对来说比较少,所以在制作牛羊肉的时候,基本上都能够保持把原汁原味。但是,相比较于牛羊肉来说古人其实更爱吃猪肉。

3.精致糕点

随着社会生产力逐渐提升烹饪技艺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到唐宋时期人们不仅可以吃到更丰富的食物,而且也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制作花样繁多的糕点。藕粉桂花糖糕就当时比较火爆的糕点之一。

据《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冬日掘取老藕,捣汁澄粉,干之,以刀削片,洁白如鹤羽,入食品。先以冷水少许调匀,次以滚水冲入,即凝结如胶,色如红玉可爱,加白糖霜掺食,大能营胃生津”。

这段话不仅记载了糕点的制作方法,而且也写出了具体的使用功效。

事实上在古代社会中的富贵人家,吃糕点其实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桂花糕、绿豆糕、马蹄糕等基本上就是日常生活中的零食。但是相对贫苦的家庭只能够,在过年过节时给小孩子买几块解解馋。

结语

中国饮食文化具有一脉相承的重要特色,很多在古代社会中比较流行的美食,其实在现代社会中也依然可以看到他们的踪影。从这个角度来看自古以来中国人的口味,不仅没有出现断崖式的改变同时还成为了一种固定食俗。

古代虽然没有现代社会发达但是按照历史发展规律来看,如果没有古代社会的美食文化为现代社会做积淀,要想成就独具中国特色的饮食文化其实也非常困难。所以笔者认为大家只有多了解一些古代社会的饮食文化,才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美食文化的魅力。

THE END
1.中国饮食发展史.ppt全文免费中国饮食发展史 窦蕾 日常用语都与烹饪饮食 “人数”叫做“人口” “户籍”也叫“户口” 关系比较好的称“熟人” 不好则称“生人” 女生长相好称“秀色可餐” 男生长相好称“嘴大吃四方” 有非份之想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男人不工作叫“吃闲饭” “吃”与国家政治 古人把统治国家叫做“调和鼎鼐” 老子...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9/0821/5301002240002120.shtm
2.理论学术动态导读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新质生产力、大食物观、外贸、青年发展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乔榛: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 黑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黑龙江大学教授乔榛认为,完成好高质量发展这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贯通理解新质生产力和高...https://theory.gmw.cn/2024-05/06/content_37305343.htm
1.中国饮食的发展史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 ②煲:用泥裹后烧; 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 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3、伏羲氏: 在饮食上,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以充庖厨。 https://www.douban.com/note/747158435/
2.《中国食辣史》:从国人食谱的变迁史,认识这个民族的开放性格这四个阶段,正是辣椒从进入中国的餐桌,到进入中国文化的一个过程。 三、中国食物发展史上的三波引进高潮 中国饮食积累了近四千年的经验,一些文明早期形成的饮食习惯仍有保留,如上古就已有的韭醢,传承至今成为华北还在广泛使用的韭酱。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有外来食物加入中国饮食。 https://www.jianshu.com/p/471e9df7198d
3.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食物的发展史是人类的进化史——中国青年网民以食为天。人类从原始社会的采集狩猎到农业种植,再到后来食品工业的大规模发展,食物和人类的进化总是息息相关,可以说食物的发展史是人类的进化史。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介绍,得益于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人类已逐渐不满足于食品的饱腹属性,对营养、健康、美味、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行业人员用...https://t.m.youth.cn/transfer/index/url/news.youth.cn/jsxw/202106/t20210616_13024323.htm
4.中国农业发展史(精选6篇)中国农业发展史(精选6篇) 篇1:中国农业发展史 中国农业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农业对中国文明的重要性及影响,中国农业的起源,原始农业的发展,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中国农业、起源、发展、未来趋势 中华文明的火炬何以长久不灭?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人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探索,...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ulgmsa.html
5.中国饮食历史到了元朝,帝国的疆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广大,也带来了饮食文化的广阔发展。这一时期,涮羊肉在忽必烈的推捧下诞生;月饼,已经成为中秋不可少的一道点心;元大都成为有史可考的第一家烤鸭店的发源地;产生了至今众人都愿意品尝的名菜——烤全羊。 而蒙古人西征以及元朝时期以各种身份从波斯、中亚细亚和阿拉伯等地大批签...https://www.weixinyunduan.com/gzzh/artview-1.html?news_response=1&rid=14576&wid=5503
6.疫情横行,难掩食品巨头实力,泰森食品的成长之路起底进入21世纪以来,泰森在并购的道路上继续前行。2001年,泰森以32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收购了当时美国最大的牛肉包装商和第二大猪肉加工商IBP公司,把自身的产品线延伸至牛肉业务。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综合肉制品供应商之一。这次并购也是企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https://www.36kr.com/p/742715150246784
7.一中国食疗发展简史(食酒茶巧治百病)唐代孙思邈于公元625年著《千金方》,其中有食治专篇,收载食物约150多种,对动物肝脏能治夜盲。海藻、昆布治瘿瘰,赤小豆、薏苡仁治脚气病等有了明确说明。他主张:“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他已将“食疗”作为整个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为“食疗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http://www.100md.com/html/DirDu/2007/03/24/40/29/04.htm
8.中国饮食史2024pdfepubmobi电子书第一节 中国饮食史的概念与内涵 一、中国饮食史的概念 二、中国饮食史的内涵 第二节 中国人的饮食思想 一、饮食思想的源头 二、伦理化——饮食思想的认同 第三节 中国饮食史的流变与分期 一、中国饮食体系的孕育期 二、中国饮食体系的雏型期 三、中国饮食体系的定型期 四、中国饮食体系的发展期 五、中国饮食...https://onlinetoolsland.com/books/1590825
9.中国古代饮食进化史,看完再也不想穿越了——顶端新闻明朝是一个关心吃喝讲究饮食的朝代,一些知书懂史的人,酒足饭饱之际,不禁感慨,这日子终于赶上宋朝的水平了。 有了足够的物产和财富,再加上中国自古就有“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说法,老百姓自然想尽办法去吃得更好,饮食业也因此空前繁荣。 八大菜系中著名的川菜、鲁菜、粤菜等菜系,都是在明清时形成的规模。https://www.dingxinwen.cn/detail/4524198
10.土壤生物与可持续农业研究进展2017年9月, 国家又出台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 认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 是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 是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担当, 对保障国家食物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 维系当代人福祉和保障...https://www.ecologica.cn/stxb/ch/html/2020/10/stxb201903310622.htm
11.中国饮食文化的论文(通用6篇)据有关史料统计,唐宋时期,几乎亚洲所有国家都与中国有过交流关系,形成了以使节、商人等为主要文化交流传播的主体。随着中外交流形势的快速发展,唐宋时期外来人口快速增加,这必然对中国的饮食结构、饮食风俗等带来深刻性的影响,最为明显的是外来食物原料在唐宋时期的流入。对唐宋时期社会饮食文化的相关资料进行考察发现,...https://bylw.yjbys.com/wenhuayishu/150202.html
12.中国食物的历史变迁[主 题词]:饮食-- 文化史 -- 中国 [学科分类]:工学 [页 码]:347页 [定 价]:CNY168.00 [摘要]: 本书通过专题的方式, 从茹毛饮血、播种百谷、五谷六畜、南稻北麦到今天的农牧并进, 梳理了中国食物历史变迁的规律和中华民族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食物发展历程, 论述了区域饮食文明肇始、食料与族...http://www.yidu.edu.cn/detail/book/66d66132617cb9a5effd32a6.html
13.食品卫生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5篇)2.发展史 (1)20世纪80年代提出“绿色食品”的概念。 (2)1990年5月15日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 二、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绿色食品的三个显著特征 (1)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 (2)对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 (3)对产品依法实行标志管理。 三、教学板书设计绿色食品的兴起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强调产品出自良好...https://www.ruiwen.com/anquanjiaoan/5402022.html
14.70年国人饮食观念变化史: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营养”主打三明治、沙拉以及新鲜果汁的新元素餐厅,对于中国市场抱有极大期待,其首席执行官乐凡柯曾经说过:“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发展,偏爱可口营养健康食物的人数将大大增加。” 保健食品乱象“水太深”?台州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打击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开展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以来,台州椒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进...https://baidu-mip.xianjichina.com/news/details_166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