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寻脉中华传统,传承文化自信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生领会“两个结合”深刻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教师教育系团总支于寒假期间组织开展“我和我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利用寒假,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朋辈访谈、志愿服务等方式,探寻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国情、世情、民情,进一步增进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学习理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教师教育系有38个团队及个人报名参加“我和我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一、探寻古厝文化,绽放文物新光彩

寻访鼓浪屿建筑

在19世纪中叶到本世纪初,英、美、日、德、法等帝国主义列强蚕食中国领士,中国出现了一些闻名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在这些城市中,也留下了相当数量的“殖民地风格”的建筑。由于侵占国不同,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建筑痕迹。如德国式的青岛建筑,俄罗斯式的哈尔滨建筑。同一城市中,不同国家的租界也有着不同的风格。厦门的鼓浪屿,一眼望去,建筑高低错落,掩映在葱郁林木之中,彼此之间十分协调,赏心悦目。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鼓浪屿的建筑文化,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鼓浪屿建筑文化寻迹的社会实践活动吧!

——小教212林芳

寻访晏公宫和天后宫

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不仅更深刻的了解到越剧的由来、古建筑的发展变化,也借助此次机会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建筑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增进了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

——小教222张欣棋

探寻开元寺

通过探寻,我们了解到开元寺是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官方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开元寺宏大的规模、高规格的建筑形制及极高的历史、宗教、艺术、科学价值,彰显了宋元时期刺桐港作为“东方第一大港”非凡的政治地位及经济、文化实力。通过实地走访,感受到开元寺是泉州“世界宗教博物馆”的一方缩影。寺内众多中外宗教文化融合的史迹,是泉州辉煌的“海丝”历史与中外宗教文化频繁交流的历史见证。身为新一代青年,我们深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肩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开元寺中蕴含着具有海上丝绸之路特色的文化,是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的象征,更是泉州人的精神标识。

——数教221马晨威

走进元坑古镇

元坑,位于顺昌县西南部,与三明市将乐县毗邻,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是一个历史悠久的3A级旅游古镇。通过探究我们了解到早在明、清时期就是古代闽西北的交通要衢,繁忙的水上运输使之成为当时有名的商贸中心,元坑的明代贡茶“前山茶”、清代“同顺星”毛边纸都由此销往海外,享誉东南亚。本次实践活动我们了解到了到古代的商业发展,扩大了视野,增进了华优秀文化的了解与信心。

团队成员:数教221王孝添

小教213黄小丽

漳州古城

漳州古城,位于“海滨邹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古城是漳州最有价值的核心区,同时也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漳州古城地处商贸繁华的城市中心区,又是历史建筑、传统文化集中的老城区,“老街情、慢生活、闽南味、民国风、台侨缘”五大特色非常鲜明,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它充分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是漳州人宝贵的精神、文化和物质财富。对我而言,这次社会实践是一次非常不错的体验,增进了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

——英教221陈晔

三坊七巷

福州,位于福建东部、闽江下游沿岸,是福建省会。因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亲自在衙门前种植榕树两棵,并号召百姓普遍种植后满城绿荫蔽日,暑不张盖,故又有榕城之美称,简称榕。但作为一个福州人,这么多年我似乎并没有我想象中地了解福州文化,因此,这个春节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又一次来到了三坊七巷,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三坊七巷,顾名思义,是福州市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向西三片称坊,向东七条称巷,面积约有40公顷。三坊是衣锦巷、文儒巷、光禄巷,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此街区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它是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休闲文化商业街,既有着旧时街里街坊走街串巷吆喝着买卖的模样,也有着现代各色各样琳琅满目的物品。此次社会实践即满足了我对学习中华文化和观赏新奇商品的双重需求,也增强了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

——英教221张沁园

西陂天后宫

为探寻身边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次社会实践我对龙岩市永定区的西陂天后宫进行深入探究。西陂天后宫,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陂镇西陂村,西陂天后宫,造型奇特,是全国少见的独树一帜的塔式建筑物,俗称“文塔”。院落布局方正,坐南朝北,包含有天后宫塔,登云馆;宫塔主体建筑为7层塔式结构,通高40余米,为楼阁式的,塔身为土木、砖木、纯木构筑相结合,塔顶葫芦用瓷都景德镇特制的圆缸垒成,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能够探寻古代工匠和人民的智慧和创作精神,发现历史、科学和艺术等价值,了解国情、世情、民情。通过调研,我进一步增进对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学习理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科教221林淑艳

“五店市”的民居群

本次社会实践我来到了五店市街区,区内遍布着宗祠、寺庙、民居、商铺等多样性建筑,保留的明、清、民国至现代各个时期的民居建筑是晋江特色风貌建筑的典型代表,有夯土房屋,也有闽南传统宫殿式红砖建筑,更有中西合璧的洋楼和西洋建筑,拥有蔡氏宗祠、庄氏家庙、石鼓庙及布政衙、蔡妈贤宅、朝北大厝、庄志旭宅、宛然别墅等100多处历史风格的建筑。通过实地游览五店市,了解到该街区日益成为游客和市民参观休闲的好去处,也是维系闽台和海外乡亲的亲情纽带。

团队成员:语教222潘厦屿

语教222池宇涵

长汀古城

汀州古城墙,位于福建省长汀县汀州镇,依山傍水,环抱全城,形状宛如“观音挂珠”。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长汀古城的发展,我们开展了以“寻找长汀古城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实践活动我通过查询古城村落的历史资料,走访部分老住户,对长汀古城村落有了新的认识。汀州古城墙是汀州古城的外包装,它把汀州城隍庙、文庙、天后宫等古建筑,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毛泽东旧居、中央苏区红军医院——福音医院、赣南闽西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所在地——云骧阁、红四军入闽时司令部、政治部所在地辛耕别墅等红色景点和明清古街,古居宅群,古寺庙群等包裹在一起,形成一个密集型的人文景观。

——体教211刘颖婷

二、品八闽文化,寻艺术之根

皮影戏

——英教201王嘉欣

漳州布袋木偶戏

漳州布袋木偶戏是我国古老珍稀的优秀艺术,南宋时兴盛于漳州,明末即流传到广东、台湾和东南亚一些地区,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清中叶以来,漳州各地大量出现专业布袋戏班社,形成若干不同的流派。其中主要有“福春”、“福兴”、“牡丹亭”三派,各有特色。

为了了解漳州布袋木偶戏的历史积淀,这次社会实践我以“漳州布袋木偶戏”为主题进行了探寻。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由木偶表演、剧目、音乐、木偶制作、服装、道具、布景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漳州布袋木偶戏又称“景戏”、“指花戏”、“掌中戏”,是傀儡戏剧种之一;漳州布袋木偶戏是由木偶表演剧、布袋木偶戏、木偶头雕刻等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的传统民俗艺术,擅长演武打、短打戏,动作轻快灵活,音乐性强,富有节奏感。

——英教221林雅芬

莆仙戏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本次社会实践通过探究莆田戏曲文化——莆仙戏,从莆仙戏的发展历程出发,进而再了解莆仙戏传统科介、脸谱、服饰等,从而加深对莆仙文化的了解程度,以更好地保护、传承、传播莆仙文化,使其更好地与新时代相结合,焕发蓬勃生机,让“可爱莆仙戏,风流世代传”。

——小教211吴佳怡

漳州八宝印泥

漳州八宝印泥是福建漳州传统的汉族工艺品,是中外书法家酷爱的印林之宝。漳州八宝印泥是闻名中外的"漳州三宝"之一,素有"文房五宝"之称。十八世纪清乾隆时曾供皇家采购使用。为了了解现在漳州八宝印泥的发展状况,我对家乡的漳州八宝印泥厂进行了探索。此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从厂里工人的介绍我了解到漳州八宝印泥由珍珠、玛瑙、珊瑚、麝香、梅片、金箔、琥珀、猴枣(现可能为麝香、朱砂、红宝石、珊瑚、朱胶、赤合叶、老陈蓖麻油、艾绒)等八种珍贵材料精制而成。2008年,漳州八宝印泥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书画家酷爱的文房用品。它具有色泽鲜和、气味芬芳、浸水不精致的八宝印泥化、火烧留痕、燥天不干、雨天不霉、夏不渗油,冬不凝冻等八大优点,享有“印纸则桃花欲笑,铃朱而墨韵增辉”的赞誉。

三、传承中华文脉,赓续文化基因

船政文化

——英教201谢梦桢

四、探寻闽台文化,企望两岸融合

昙石山文化

为了了解闽台文化,我们对昙石山文化遗址进行了探寻。从对昙石山文化遗址的地点、地位以及名字缘由出发,进而再了解其鲜明的海洋文化特色。它作为先秦时期闽台两岸海洋文化的源头,昙石山文化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对于史前海峡两岸文化交流、闽台古文化渊源以及南岛语族的起源等课题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不仅领略了上古时期福建历史发展与人文风采,丰富了学识,还提高了个人的历史文化素养。我们要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领会“两个结合”深刻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帮助自己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为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更好的奠定基础。

团队成员:科教221程梓尧

科教221施明挺

云霄将军山公园

为了了解闽台历史文化,我对云霄将军山公园进行了探寻。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了解到了云霄威惠庙依北宋朝廷颂诏赐名并赐匾,感受到了在建筑兴衰下文化魅力所在。再到云山书院,了解了它的具体位置、分庙以及台湾洪先生等监事到此寻源获史证一事,明确体会到两岸神缘文化交往、联系密切、云山书院对闽台民俗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进而了解到2015年该院早期流落民间的松木乩盘的回归对于研究闽台民间明代乡贤林偕春信仰民俗提供了实物史证,使其与新时代闽台文化相融合,更好地传承、赓续闽台历史文化。

——英教221张静琳

陈靖姑文化

每年正月,古田人民及部分海外华侨会进行请香活动,该活动盛大繁华,且有海内外各界人员参与。为了了解身边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对家乡的陈靖姑文化进行了探寻。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的探寻,我们发现陈靖姑文化节的活动已经延续很久,且海峡两岸互动频繁。在2009年10月23日上午,福建古田县临水宫管委会与台湾顺天圣母协会联合举办“福建宁德古田临水宫祖庙顺天圣母陈靖姑金身巡游台湾”活动。2010年12月22日—28日,应台湾道教协会的邀请,福州市陈靖姑信俗文化交流团赴台进行为期一周的交流活动。2012年12月,为期9天的福州陈靖姑金身赴台绕境巡安活动,在台湾大受欢迎,显现临水之光耀两岸的景象。2015年6月11日,第七届“海峡论坛·陈靖姑文化节”在福建省古田县世临水宫祖庙举行,来自海峡两岸和澳门的400余名信众齐聚古田共谒陈靖姑。2016年03月,第九届(闽台)陈靖姑民俗文化旅游节在福州江心公园举行,共有近100个(其中台湾28个)来自海内外顺天圣母宫庙及民间演艺团体约2000人,其中有来自台湾130多人以及多位美国、东南亚的华侨参加此次活动。这有利于加深我对陈靖姑文化对闽台交流的影响程度的了解,也更好地保护、延续、传播陈靖姑文化。我们团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们对陈靖姑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

团队成员:数教221杜昌校

数教221陈诗萍

数教211林剑峰

五、探秘民俗文化,感受文化魅力

客家擂茶

请喝擂茶是将乐最普遍、最隆重的待客礼节。凡人们结婚、添丁、乔迁、参军、提干、升学、做寿,擂茶便成为必不可少的喜庆之品。将乐擂茶源远流长,据考证,它是唐末客家人第二次南迁时传入的。

在本次社会实践过程中,从长辈们口中也得知擂茶的药用功能颇多,酒足饭饱之后喝口擂茶,口感油腻尽退,满腹舒畅。据验证,常喝擂茶有助于防风祛寒、清肝明目、降血压、润肺健胃、润肤美容、延年益寿等功效,是极佳的保健饮品。

——科教221李健斌

圣王巡安

“圣王巡安”是福建地区古老的民间和民间信仰活动公元686年唐代名将陈元光父子,南下开漳,被后世尊为“开漳圣王”。在漳州市漳浦县赤湖镇月屿村,村民们在春节期间的正月初十到十二,村民会用“圣王巡安”这一隆重的民俗活动来纪念陈元光,祈求神明庇佑村庄风调雨顺,合社平安。此活动分为“鉴王”、“巡城”、“走王”、“王上殿”、“跳火堆”五部分。活动丰富多彩,扣人心弦。

——小教(五专)211郑景鸿

祈福——“拜拜”

——语教221姚鸿婷

“龙灯会”

龙灯会通常是在每年的正月初五举办,人们以这种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龙”指的是村民自制的板灯龙,龙身共有46节,由村里的青壮年男子扛龙,小朋友们拿单个灯笼。夜幕降临时,舞龙的队伍伴随着炮声、锣鼓声,张嘴摇尾、走街串巷、遇庙遥拜、随兴起舞,其场面颇为壮观。

——语教222黄慧灵

芗剧

为了体会闽南乡土风情,我对芗剧进行了探查。芗剧又称歌仔戏,用闽南语演唱的地方戏曲剧种,福建省五大剧种之一。每逢游神祭祀,就有演出表演。芗剧曲调优美,长于抒情,音乐极具特色,民歌色彩浓郁,说唱特点明显,尤其是“哭调”的丰富动用,有极强的感染力,极富闽南乡土特色。

——小教(五专)212杨杰博

游神

游神是存在于东南沿海一带,具有传统民间信仰的民俗活动。此次活动我以实地走访结合文献查阅方式进行探寻。农历初三到十五,将神殿内的神像请进神轿,尔后抬出庙宇,在锣鼓和鞭炮声中结队巡游村境,接受民众的香火膜拜。这寓意着神明降临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这样具有代表性意义的传统民俗活动却并没有消失,反而愈来愈多的青年人也自发的参与其中,感受独特的乡土文化,体会独到的新年风味,更好的推进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使得游神的热闹成为乡村“做年”的重要活动之一。

THE END
1.追寻民族足迹溯源中华文明陶寺文明史二里头考古发现手工业作坊...直到20世纪末,国内和国际学术界的一些学者对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仍然持有怀疑的态度。面对质疑,考古发现是验证中华文明5000多年历史的一条可靠路径。2001年春,在“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之后,一些参与工程的学者提出建议,开展中华文明起源、形成与早期发展的多学科综合研究。2002年春,“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1354780553TDUQ.html
2.古韵新生让文化遗产从“活起来”到“潮起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盲目接受一切或单纯复制过去,而应当“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找准中国人的“文化DNA”,结合新时代发展语境,灌注新的时期特色、表现方式及生命活力。《国家宝藏》演绎文物传奇、《经典咏流传》唱响千古诗韵、《唐宫夜宴...http://www.lyg01.net/news/gdpl/2024/0613/346860.shtml
3.2023年三下乡活动实施方案9篇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走访调研、人物访谈等形式,发现家乡与党的故事,亲身寻访革命老区、前往革命纪念馆、革命文化遗址等,学习党的奋斗史与成长史,同时通过照片、短视频、人物传记等方式记录建党百年发展历程中的点点滴滴,深入进行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的学习教育。http://www.hxatcapital.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2023/0809/172205.html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方法研究8篇(全文)通过诵读、理解这些经典作品,我们能深深体会到古代先贤数千年传承下来的人生态度、自然观念、政治理想、生活原则和道德理念等等。这些经典作品构筑的道德标准和价值体系,是维系中华民族始终向前发展的内生力量,也是奠定世界大国地位坚实的文化基础。 传统文化不仅仅表现在诗词歌赋,道德观念等实质性方面上,还表现在一种人生...https://www.99xueshu.com/w/fileonv6zk8i.html
5.守护文化根脉谱写传承新篇《探寻家乡的宝藏》10月1日正式上线!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悠悠历史中,家乡始终是中国人心中不变的坐标,那里有惦记的味道、熟悉的歌声、古老的巷道、传统的技艺……这些是熠熠生辉的家乡宝藏,也是薪火相传的民族文脉。 2024年以来,5G智慧电台联合全国多地融媒体中心策划发起“文化中国行”融媒共创节目《探寻家乡的宝藏》。 https://blog.csdn.net/hongmu6/article/details/142653938
6.好文收藏111暑假读万卷书诗词经典旅行书单每首诗下设置了 “注释”“关于作者”“作品赏析”“知识延伸”“诗词游戏”板块,除了对诗词进行详细解读之外,重在彰显蕴含在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文化内涵,让中小学生从古典诗歌中更多地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让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传承不息。https://www.douban.com/note/725094013/
7.官方指南!烟台“十一”黄金周文旅活动,看这一篇就够了!科教文体烟台...此次展览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现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促进招远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咨询电话:0535-8155086 活动名称: “沃爱家居”杯书画摄影大赛暨沃爱家居服务招远23周年庆典 活动时间:即日起-10月25日https://www.jiaodong.net/news/system/2021/10/01/0142251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