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培养好传承人,一代一代接下来、传下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强烈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身体力行推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在地方考察时,曾花钱买下非遗传承人手工制作的中药香包,笑言“我也要捧捧场”;走进粤剧艺术博物馆,勉励票友“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赞叹苗族传统服饰“一针一线绣出来,何其精彩”,鼓励“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欣慰于景德镇制瓷后继有人,叮嘱“老祖宗传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继续攥在手里,与时俱进,让它发扬光大”……
文脉悠远,弦歌不辍。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和发展,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传承历史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赓续文化血脉,用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
更好传承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年轻一代的参与尤显重要。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广泛宣传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研究成果,教育引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截至目前,我国共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万余项,各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9万余名,非遗工坊6700余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非遗活动进校园、非遗知识进教材、非遗传承人上讲台,涌现出《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简牍探中华》等一系列优秀电视节目……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