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老年服务人才培养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一环。国外主要是拥有完善的老年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来培养人才,从系统的、多方面的服务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制定适合本国的培训方法。国内学者也从人才供需问题和培养现状方面进行分析,指出目前老年服务人才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规范,专业教师不充足和招生就业形式不乐观等问题。同时也提出政府要出台鼓励行业发展的政策,学校应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市场应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的措施。最后,在综述的基础上对以往的研究做出总体性评价,并对新的研究做出展望。
关键词:老年服务;人口老龄化;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向金花(1991-),女,汉族,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老年服务。;程潇霞(2001-),女,汉族,浙江嘉兴人。主要研究方向:学前教育。;
基金:2020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0SJA0799);
1627613701536649.png
一、国外研究现状
(一)老年服务人才培训体系的研究
其他国家的学院设有本科层次的社会福利士专业和专科层次的介护福利士专业,赵雅恒指出日本的老年服务人才培养中既学习常见的老年疾病,也学习老年心理学去帮助老人做心理疏通,从多方面进行人才培养,为老人提供多方位的养老服务。澳大利亚拥有根据不同层次的人才设计的人才培养体系,其高级养老护理员既要学习基础护理技能,还要学习急救处理、康复治疗、心理疏通等知识。
(二)老年服务人才培训内容的研究
(三)老年服务人才培训方法的研究
各国主要运用理论和事件相结合的方法来培训老年服务人才。日本利用老年服务人员数量多的这一优势,集中培养专业护士,通过增加各层次的人才之间的合作来提高服务质量。赵雅恒发现德国实行理论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培养模式,学生既要学习理论又要在养老机构进行实践学习。澳大利亚运用问答的方式来提高受训人员的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能力,同时又能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梁卫平发现英国学校的受训人员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照顾患病的"老人"来增加其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技能。
(四)老年服务人才服务内容的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日益突出养老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同时,老年服务行业人才不足也成为国内学者探讨的热点。根据现有的养老问题,各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
(一)老年服务人才供需问题的研究
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老年服务业面临老年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从业人员严重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工作环境差的问题。老年服务业要得到更好的发展需要的是充足且优质的人才,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人才供需不平衡。2020年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共同发布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4063万失能老人,占老年人口18.3%.按照国际标准一位养老护理员照顾3位失能老人来看,目前需要1354万养老服务人才。张晓峰认为我们人才流失严重和专业人才缺乏导致人才供需矛盾问题突出。同时孙华也指出政府政策出台的不全面、扶持力度不大也是导致人才供需失衡的重要原因。
(二)老年服务人才培养现状问题的研究
(三)我国老年服务人才培养问题的研究
(四)老年服务人才培养对策的研究
三、结语
综上可见,各国都重视老年服务人才的培养。国外在该领域研究较早,成果较多,对我国老年服务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我国养老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学者们根据国情探索适合本国的对策。经过近来研究,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对于老年服务从业人员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较少,缺乏实证调研数据,其对策建议实际操作难,不能从源头上解决现有问题。老年服务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需要多方面配合才能真正有效的解决现有问题,如政府在人口老龄化问题中应该起主导作用,企业应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道路,学校应该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莎,何国平,姚菊琴,等。健康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7):1767-1769.
[2]赵雅恒"校中企"背景下养老服务业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传播力研究,2020,4(15):166-167.
[3]孙颖心,张开荆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12):1576-1577.
[4]郭丽君,鲍勇,黄春玉,等中国养老人才队伍培养体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4):3576-3581.
[5]刘芳铭。关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学园,2019,12(11):117-119.
[6]王天鑫,韩俊江我国养老服务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税务与经济,2018(6):52-57.
老年服务管理专业论文范文第二篇:互联网+医疗模式下促进老年人群健康素养
作者:曹咏平
作者单位: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健康素养;健康老龄化;健康促进;
作者简介:曹咏平(1976-),女,湖南湘潭人,硕士学位,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技术、卫生信息管理、图像处理。;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2018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有2.49亿,占总人口的17.9%,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25年,60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预计到204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达到顶峰,之后,老龄化进程进入减速期。
1627613701120828.png
目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发展老龄事业的工作格局。老龄事业被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提出:2020年,中国老年人健康素养要达到10%.但是,根据2019年健康素养监测的统计数据,60岁~69岁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仅为6.95%,由此可见,老年人群的健康素养急需提高。
老年人健康素养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年岁已高,与外界交往少,信息封闭;二是习惯于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接受健康信息能力降低。很多老人退休后很少读书、看报,也不会上网查询资料,对于健康信息都是道听途说,不会分辨真伪,也不会从中提取自己需要的信息。
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需要全社会的重视与参与,建议从四个方面进行。
1搭建社区老年服务平台,广泛开展社区老年健康促进活动
群体健康教育是目前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社区是在一定领域内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及其活动区域,因此以社区为单元开展群体健康教育是最为便利且有效的模式。
1.1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社区老年健康促进工作
1.2定期举办社区学习活动普及健康知识
社区要有计划地开展健康知识学习活动。例如,定期组织各医疗单位开展丰富多彩的老年健康宣传活动,通过开展集中宣传、主题讲座、上门服务等方式,逐步将老年人健康管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落实到位,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辖区老年人健康素养水平的提升,同时也可以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健康教育的内容可以包含保健教育、心理教育、营养指导、合理用药、死亡教育等多个方面。根据老年人的身体情况,不仅要加强老年人的脑力训练,例如听、说、读、写的训练;还要加强老年人的运动训练,推荐适合老年人的运动方式,例如,散步、健身操、太极拳等等,使老年人在愉悦身心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
1.3开展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提升老年人心理健康素养
心理健康才能促进身体健康。社区要做好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预防和干预工作。例如,为空巢老人、失能或失智老人以及贫困老人提供日常关怀和心理疏导,使老年人感受到政府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2发展特色养老机构,通过社会支持干预促进老年人群健康素养的提升
2.1养老机构要重视健康素养促进工作
养老机构要将提高老年人健康素养纳入工作内容中,设立医务室或其他部门专门负责入住老人的健康管理工作,除了定期对老人进行健康评估、随时了解老人生活和思想状况外,还要适时地为老年人普及日常保健知识,并定期开展保健训练、组织康复训练,在丰富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同时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完善养老机构的职能,提高社会满意度。
2.2养老机构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建立由养老机构、机构中老年人、家属、医疗保健系统、社会组织等共同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
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健康素养相对较低,他们的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也有限,这会使他们在就诊时无法准确地向医务人员描述身体的不适症状,甚至在就诊后忘记医务人员告诉他们的诊断情况和治疗措施,这就会使他们无法获得及时、恰当的照顾和治疗。
老年人需要全社会的关爱,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提高老年人获取和应用健康信息的能力,并改善老年人与健康保健系统的沟通能力,并促使老人树立良好的健康信念。在健康促进活动中,养老机构要加强与医院、医疗保健系统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沟通与合作,建立由养老机构、机构中老年人、家属、医疗保健系统、社会组织等共同构成的社会支持网络体系,为养老机构中的老年人提供医疗信息、医疗援助等支持。例如,由医护人员或志愿者帮助老人阅读和理解健康信息,定时提醒老人服药,鼓励、带领老年人做有益于健康的运动,必要时带老人就诊等,并且要提高社会支持活动的质量和数量。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使老年人获得良好的社会理解和社会支持,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
3推进和完善"互联网+"老年健康服务模式,促进老年慢性病健康素养
目前,老年慢性病发病率、患病率居高不下,老年痴呆、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症患者日益增多,慢性病的预防和管理刻不容缓。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日渐普及的前提下,"互联网+"老年健康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政府要鼓励和支持医疗机构与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深度合作,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广泛开展"互联网+老年健康服务".工信部《物联网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现代医疗管理服务结合,开展物联网在药品流通和使用、电子病历管理、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病患看护、远程诊断、远程医学教育、远程手术指导等环节的应用示范。由此可见,基于物联网+APP模式将成为促进老年慢性病健康素养的主流趋势。
4发展老年产业,加强老年健康教育人才的培养
积极发展老年产业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各级部门要大力鼓励和支持老年产业的发展,例如老年大学、老年协会、老年活动中心等,并鼓励和支持有资质的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老年人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的健康活动。社区可建立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室等服务部门,为居家养老提供依托。
提高老年人群健康素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医疗模式是今后的发展方向;老年人健康素养的促进还需要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参与,创造关爱老年人的社会大环境;健康也需要个人的努力,每个老人都可以通过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维护和增进自身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