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草业科学专业学生专业必修课。本课程首先介绍各种营养物质及其营养功能,以及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阐述各种畜禽的营养需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介绍饲料业概况;饲料成分;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方法体系;饲料原料的分类方法和依据;各类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加工调制方法、饲用价值和使用中注意的问题;以及配合饲料的概念、种类、组成和配方设计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本课程对于开阔草业专业学生的专业视野,了解熟悉动物营养、饲料原料、配合饲料以及饲料行业的发展趋势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讲授动物营养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主要饲料的营养价值特点。要求学生掌握畜禽的营养原理(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及其营养功能,以及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种畜禽的营养需要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了解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各种方法,掌握常见评定方法和饲料营养价值表的使用;了解各类饲料的营养价值特点,熟悉每类饲料中常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加工调制方法、饲用价值和利用注意事项;了解我国目前配合饲料的发展现状、产品形式和相应的法律法规,为饲料配方技术打好良好的基础。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

章节

章节内容

讲课

实验

实践

合计

绪论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的目的、任务、发展

2

第一章

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

第二章

水的营养

1

第三章

蛋白质营养

4

第四章

碳水化合物营养

第五章

脂类营养

第六章

能量代谢

第七章

矿物质营养

第八章

维生素营养

第九章

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第十章

各类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概述

第十一章

饲料的营养价值评定

第十二章

饲料分类

第十三章

青绿饲料

第十四章

粗饲料

第十五章

青贮饲料

第十六章

能量饲料

第十七章

蛋白质饲料

第十八章

矿物质饲料

第十九章

饲料添加剂

第二十章

饲料配合与配方设计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1.教学内容

一、本课程学习意义

二、课程基本内容及与其它课程关系

三、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现状、发展方向

习题要点:营养、养分、饲料概念,动物生产特点与饲料学的基本要求

本章重点、难点: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的含义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熟悉动物营养的基本概念,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及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目前饲料工业现状及发展方向;掌握动物营养学、饲养学的概念。

第一章动物营养学基本知识

一、动植物体的营养物质组成

二、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

习题要点:营养物质的种类、概念,影响饲料消化率的因素

本章重点、难点:论证饲料是动物生产的物质基础,阐述动物对饲料的消化方式和影响饲料消化率的因素,阐明动物是饲料营养成分的转化器。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各类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理解各类动物的消化特点,从而掌握影响饲料消化的因素。使学生了解动植物在食物链中的地位,掌握动植物化学成分的异同,从而理解动物对营养物质的转化。

第二章水的营养

一、水的性质和作用

二、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

三、动物的需水量

本章重点、难点:阐述水的生理作用和动物体内水的平衡及调节。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水的重要性,理解并掌握影响不同动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蛋白质营养

第一节蛋白质的组成和作用

一、蛋白质的组成

二、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一、单胃动物的蛋白质消化吸收

二、反刍动物的蛋白质消化吸收

第三节氨基酸的营养

一、氨基酸的营养代谢及其调节

二、氨基酸的品质: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和理想蛋白

第四节非蛋白氮的利用

一、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的机理

二、反刍动物利用非蛋白氮的能力

习题要点: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和理想蛋白质的概念。

本章重点、难点:阐述各类动物蛋白质消化利用过程。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单胃和反刍动物蛋白质营养,理解并掌握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和理想蛋白质的概念。

第四章碳水化合物营养

第一节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作用

一、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存在形式

二、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

三、粗纤维和非淀粉多糖的营养与抗营养作用

第二节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

一、单胃动物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利用

二、反刍动物饲料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利用

三、体内糖类的代谢

习题要点:比较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在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和利用方式与效率的异同

本章重点、难点:比较阐述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在碳水化合物消化、吸收和利用方式与效率的差异。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生理作用,理解粗纤维和非淀粉多糖的营养与抗营养作用,掌握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脂类营养

一、脂类化学及其营养作用

二、脂类消化、吸收和代谢

三、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种类

习题要点: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种类

本章重点、难点:阐述脂类的特性、消化代谢和营养作用。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脂类的营养作用,理解并掌握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种类。

第六章能量代谢

二、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利用过程

三、动物能量需要量表示方法和转化效率

习题要点: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利用过程

本章重点、难点: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利用过程和能量需要量的表示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转化利用的过程,理解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的损失,掌握提高能量转化效率的途径。

第七章矿物质营养

第一节矿物质概述

一、动物体内的矿物元素

二、必需矿物元素的判断依据

三、矿物质营养的特点

四、必需矿物元素的分类

第二节常量矿物元素

一、钙和磷

二、钠、钾和氯

三、镁和硫

第三节微量元素

一、铁、铜、锰和锌

二、钴、硒和碘

三、其他微量元素

习题要点: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概念。

本章重点、难点:主要矿物元素的营养功能、影响需要量的因素和常见缺乏症。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主要矿物元素的营养功能,理解并掌握影响需要量的因素和常见缺乏症。

第八章维生素营养

第一节维生素概论

一、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二、维生素的分类

三、脂溶性维生素与水溶性维生素的区别

第二节脂溶性维生素

一、维生素A的功能和供给

二、维生素D的功能和供给

三、维生素E的功能和供给

四、维生素K的功能和供给

第三节水溶性维生素与类维生素

一、B族维生素硫胺素、核黄素、吡哆醇、烟酸、泛酸和钴胺素的作用

二、维生素C的功能与供给

三、类维生素(胆碱和肌醇)的作用

习题要点:比较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的营养特点。

本章重点、难点:VA、VD、VE和VK四种脂溶性维生素,VB1、VB2、VB6、VB12、烟酸和泛酸六种水溶性维生素的功能和供给。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水溶性、脂溶性维生素的概念和种类,理解并掌握主要维生素的功能、缺乏症和供给。

第九章动物营养需与饲养标准

第一节饲养标准

一、饲养标准的概念

二、饲养标准的发展历史

三、饲养标准的基本特性

第二节饲养标准的内容与应用

一、饲养标准的内容概述

二、饲养标准的作用

三、应用饲养标准的基本原则

习题要点:营养需求、饲养标准的概念

本章重点、难点:饲养标准的基本特性、内容和应用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营养需求、饲养标准的概念,理解饲养标准的科学性,掌握其应有的基本原则。

第十章各类动物的营养特点概述

第一节维持需要的概念及意义

一、维持和维持需要

二、维持需要的意义和作用

三、维持的能量需要

四、维持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

第二节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与需要量确定

一、生长肥育动物的营养需要

二、繁殖畜禽的营养需要

三、泌乳动物的营养需要

四、产蛋禽的营养需要

习题要点:维持需要的概念及意义。

本章重点、难点:维持营养需要的概念,影响畜禽维持需要的因素。

本章教学要求:使学生了解各种动物的营养需要特点与需要量确定,理解并掌握维持营养需要的概念,影响畜禽维持需要的因素。

第十一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体系

第一节饲料常规成分分析

1.概略养分的内容和测定方法

2.牧草洗涤剂体系的内容与测定方法

3.饲料总能的测定方法

第二节饲料纯养分含量的测定

第三节养分含量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

1.粗蛋白含量与氨基酸总含量的比较

2.粗纤维含量与非淀粉多糖含量的比较

3.必需氨基酸指数和蛋白质的化学评分

第四节饲料消化代谢性评价的内容

1.消化率与代谢率的概念

2.饲料养分可消化性与可代谢性的区别

3.消化能与代谢能

第五节测定饲料消化率的常用方法

1.体内消化试验:全收粪法、指示剂法和回肠末端瘘管法

2.体外消化试验:小肠液冻干粉法、人工瘤胃法和产气法

3.饲料消化率和消化能的各种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

4.各种方法间优缺点比较

第六节代谢试验

1.代谢试验与消化试验的区别

2.饲料代谢能和代谢率的各种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

第七节饲料养分的生物学效价

1.绝对生物学价值: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净蛋白比、总蛋白利用率、净蛋白利用率和饲养试验

2.相对生物学价值:斜率比法

第八节净能的评定

1.饲料净能的测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2.体增热的测定方法

3.净能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优缺点

第九节反刍动物饲料评价新体系

1.反刍动物和单胃动物在饲料利用过程中的比较

2.传统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对反刍动物的局限性

3.反刍动物新评定体系的基本内容:瘤胃降解率和瘤胃稀释率、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量、小肠可消化蛋白

4.新体系的优越性

5.新体系的应用价值

习题要点:消化能、代谢能、净能、消化试验、代谢实验、反刍动物新评定体系的基本内容;瘤胃降解率及稀释率的概念;瘤胃微生物蛋白合成与小肠可消化蛋白。

本章重点:全收粪法和指示剂法的技术要点,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表观代谢率和真代谢率的区别,代谢性粪氮/能、内源性尿氮/能和氮校正的概念。净能的概念与测定方法,绝对生物学效价和相对生物学利用率的概念、区别和测定方法及其对试验条件的要求。饲料瘤胃降解率的测定、瘤胃氮能平衡对微生物蛋白质合成量的影响与饲料整体营养价值的关系

本章教学要求:讲解各种养分消化率的方法,重点阐述全收粪法与指示法的技术要点与注意事项;比较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表观代谢率与真代谢率的区别;讲解生物学效价等测定方法及有关基本概念;列举有关测定结果并进行分析。净能测定及其影响因素等。详述新体系的评定方法与应用;比较新旧方法;评价新体系的优越性与应用价值。

第十二章饲料的分类

1.饲料分类的目的

2.我国和国际饲料分类体系,分类判别标准和编码方法

习题要点我国与国际饲料分类方法,分类的基本依据;饲料编码的识别。

本章重点:我国和国际饲料分类体系

本章教学要求:饲料分类的意义,我国与国际饲料分类的方法不同点与相同点;饲料编码识别。

第十三章青绿饲料

1.青绿饲料的种类和营养特性

2.常用青绿饲料及其利用

3.青绿饲料的加工及提取叶蛋白的方法

习题要点:青绿饲料概念,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青绿饲料使用注意事项

本章重点:青绿饲料的种类和营养特性。常用青绿饲料的利用及使用过程中注意事项,防止亚硝酸盐等中毒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青绿饲料的营养特性;青绿饲料使用时注意事项

第十四章青贮饲料

1.青贮的原理、种类、青贮发酵的过程

2.制作青贮饲料的注意事项

3.青贮饲料的营养特点和利用方法

4.提高青贮饲料品质的技术措施

习题要点:青贮饲料概念与青贮的原理;一般青贮与半干青贮方法。青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及营养物质变化;青贮饲料的营养特性;优质青贮饲料制作条件与制作方法;青贮饲料的质量评定与提高青贮饲料品质的技术措施

本章重点:常规青贮饲料的制作和利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青贮原理与概念;青贮过程的一次发酵与二次发酵过程;优质青贮饲料的制作条件与要求;提高青贮饲料的品质的方法与技术。

第十五章粗饲料

1.粗饲料的种类和营养特性

2.干草的调制方法、营养价值及影响因素

3.秸秆、秕壳和糠麸类农副产品的特点和利用方法

4.提高粗饲料营养价值的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等加工调制方法

习题要点:粗饲料的基本营养特性;干草制作方法;影响干草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秸秆等农副产品特点及利用注意事项;提高粗饲料利用的方法与技术

本章重点:粗饲料的种类和营养特性,提高粗饲料利用率的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粗饲料的基本营养特性;粗饲料利用注意事项;优质干草调制方法;掌握提高粗饲料利用率的方法与技术

第十六章能量饲料

第一节谷物籽实类饲料

1.玉米及其加工副产物的营养特点、利用时的注意事项和质量标准

2.小麦和稻谷及其加工副产物的营养特点、利用时的注意事项和质量标准

第二节块根块茎和糖蜜饲料

1.甘薯干、马铃薯干的营养特点以及利用时的注意事项

2.糖蜜的营养特点以及利用时的注意事项

第三节油脂

1.各种油脂的理化性质和营养特性比较

2.饲料中添加油脂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习题要点:能量饲料的概念;谷实类能量特性;麦类饲料使用时注意事项;农副产品营养特性与使用时注意事项;饲料油脂营养特性与使用注意事项。常见真菌毒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本章重点:玉米、小麦和稻谷及其加工副产物的营养特点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能量饲料的概念及营养特性;谷实类能量饲料及谷实原料加工副产品的利用特点及使用时注意事项。储藏与加工对营养价值的影响。霉菌毒素对营养价值的影响与动物生产的影响

第十七章蛋白质饲料

第一节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1.植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种类和一般特性

2.大豆和大豆饼粕的营养特点及其质量标准

3.菜籽和棉籽饼粕的营养特点以及利用时的注意事项

4.植物性蛋白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

第二节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1.常用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种类

2.鱼粉的加工过程和营养特点

3.鱼粉的质量鉴别

4.肉骨粉等畜产品加工副产物的营养特点和利用

第三节其它蛋白饲料

1.单细胞蛋白质饲料的生产与利用

2.非蛋白含氮化合物的种类和利用

习题要点:蛋白质饲料分类与概念;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动物性蛋白质饲料营养特性;非蛋白质的合理使用;大豆、豆粕、鱼粉营养特点与质量的评定与鉴别。饲料抗营养因子。非常规蛋白原料的合理利用。

本章重点:大豆、大豆粕和鱼粉的营养特点与质量鉴别。非常规蛋白原料的使用。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蛋白质饲料分类与概念,大豆及豆粕的营养价值及质量评定方法;非常规原料的利用及注意事项。掌握植物性蛋白质原料的主要抗营养因子及消除方法。动物性蛋白质原料的特性以及加工方法。真假鱼粉的鉴别。非蛋白的合理利用以及新型蛋白质原料开发与利用

第十八章矿物质饲料

1.石粉和贝壳粉等钙源矿物饲料

2.磷酸氢钙和骨粉等钙磷平衡饲料

3.食盐和碳酸氢钠等电解质原料

4.沸石粉、凹凸棒土和膨润土等天然矿物质在饲料中的应用

习题要点:矿物质饲料概念;常用矿物质饲料使用与注意事项;天然矿物质饲料原料的特性与在饲料中应用价值。

本章重点:钙源矿物饲料和钙磷平衡饲料的质量和利用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矿物质饲料概念,矿物质饲料使用时注意事项;天然矿物质原料的合理使用

第十九章饲料添加剂

1.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的概念

2.饲料添加剂的分类

3.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4.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习题要点:饲料添加剂概念,饲料添加剂分类与作用;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本章重点:营养性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饲料添加剂的分类与作用;掌握饲料添加剂使用方法与使用时注意事项

第二十章饲料配合与配方设计

1.国内外配合饲料的生产现状和我国饲料工业的发展历程

2.配合饲料的产品种类及原料组成

3.配合饲料的优点

4.各类配合饲料的配方设计和生产工艺

习题:饲料产品分类与类型;配合饲料的优点;配方设计

本章重点:各类配合饲料的原料组成和适用对象,配方设计。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饲料产品分类,各种饲料产品实际应用的优势与存在问题;掌握配方设计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六、推荐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动物营养学》,杨凤主著,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标准书号:ISBN7-109-066615-0。

《饲料学》,王成章/王恬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标准书号:ISBN7-109-08292。

参考书:《饲料学》,陈喜斌编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标准书号:ISBN7-03-010988-0。

THE END
1.牛是如何消化食物的在皱胃中消化。皱胃又称真胃,是反刍动物胃的第4部分,功能类似单胃动物的胃,与前胃不同的是,该胃附有消化腺体,可分泌消化酶,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消化,因此被称为真胃。同时也被称为腺胃。皱胃黏膜上皮是单层柱状上皮,黏膜内含有腺体。其消化腺体主要分布在胃底处和幽门http://m.15tqc.com/show707180/
2.院校信息了解新陈代谢的一般原理及人体消化过程。了解水的生理作用。了解氧对食品的影响。 第二部分保藏 掌握灭菌、商业灭菌、巴氏灭菌、D值、Z值、食品添加剂、基因重组定义。掌握物料冷冻时食品的化学变化及影响冷冻食品质量的因素。掌握干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及其原因。掌握食品干燥及浓缩方法及其特点。掌握发酵的原理,特点及控...https://yzst.chsi.com.cn/wap/sch/detail?schId=367894&categoryId=442342&infoId=81515285
3.生物学:动物营养学知识学习(最新版)考试题库83、问答题 比较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 的异同。 点击查看答案 84、问答题 简述反刍动物对蛋白质消化吸收的过程。 点击查看答案 85、单项选择题 营养物质代谢后产生代谢水最多的是()。 A.粗蛋白质 B.粗脂肪 C.粗纤维 D.无氮浸出物 点击查看答案 86、名词解释 能值 点击查看答案 87、问答题 论述...http://www.91exam.org/exam/87-1078/1078436.html
4.首页本文就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的主要特点及控制对策作一简述,以供从事养猪生产的同行门参考。 一、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现状与特点 1. 病原体的多重感染在临床上,近几年猪病以病原体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主要流行形式,猪群发病往往不是以单一病原体所致疾病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两种以上的病原体相互...http://www.gzcno.com/instance-detail.php?CaseId=31
1.鸡消化过程3D动画食物怎么消化的过程动画引言:鸡消化过程是指食物在鸡的消化系统中经过一系列化学和物理变化的过程,最终被分解、吸收和利用。本文将介绍一种创新的鸡消化过程3D动画,通过引人入胜的视觉效果和生动的动画展http://www.haizd.com/article/2156619.html
2.羊的消化器官的构造和消化机能有什么特点羊的消化器官的构造和消化机能有什么特点 简介羊是复胃家畜,其胃由瘤胃、网胃、重瓣胃和皱胃4部分组成。其中瘤胃容量很大,约占复胃容量的80%。网胃的容积小,其内容物与瘤胃相互混合,消化、吸收功能与瘤胃基本相似,统称为反刍胃。反刍胃内的食糜流入重瓣胃,在这里压榨过滤水分被吸收后,排到皱胃里,与单胃家畜的胃...https://www.n9xnw0daq.cn/jun-lei-jia-ge/344318.html
3.论述牛的营养学实用技术消化率:饲料可消化养分量占食入养分的百分率。是度量动物的消化力和饲料的可消化性的综合指标。 ★ 2.比较单胃动物与反刍动物消化方式的异同。 答:非反刍动物 分为单胃杂食类、草食类和肉食类,除单胃草食类外,单胃杂食类动物的消化特点主是以酶的消化为主,微生物消化较弱。 https://nmj.wulanchabu.gov.cn/syjs/545360.html
4.畜牧兽医类1.了解家畜皮肤及其衍生物在动物体中存在的意义。 2.理解家畜皮肤的功能。 3.掌握家畜皮肤的结构。 (五)内脏概述 1.了解内脏的概念。 2.理解内脏的一般结构。 3.掌握家畜腹腔分区。 (六)消化系统 1.了解消化方式、消化管各部分的消化特点及吸收特点。 https://www.cqksy.cn/site/infopub/2022/gzfl/2022cmsylzhllkssm.html
5.2022年自考27854家畜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复习资料自考本课程也是一门重要的兽医临床课程,在基本掌握了动物传染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疾病的措施的基础上,要重点掌握人畜共患病的本省常见、多发、危害严重的畜禽疫病的诊断技术以及防制办法,并结合各地的生产实际和兽医工作实践,将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生产实际,为预防和消灭严重阻碍畜牧业发...https://www.educity.cn/zikao/352404.html
6.畜禽解剖(精选四篇)结合畜禽解剖形态学的特点,笔者构建满足个性化教学需要和开展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平台作为课堂传统教学的一个有力补充。畜禽解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目标应该是:1)能够体现畜禽解剖学课程特点,较好地表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又符合网络教学、学习的规律;2)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优势,建设能够提供丰富知识信息的...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n890gx5.html
7.除臭系统论文范文9篇(全文)使用饲料添加剂, 在畜禽饲料中添加有机酸制剂、酶制剂、微生态制剂 (EM) 等活性物质, 促进饲料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 改善畜禽肠道微生物发酵特点, 减少排粪量, 提高氮的利用率, 抑制畜禽体内氨浓度, 减少氨的排放, 从而使畜禽圈舍内氨气含量下降, 达到除臭的目的。常用的有机酸有柠檬酸、乳酸、延胡索酸、丙酸...https://www.99xueshu.com/w/ikeyil2necle.html
8.农业工程学报杂志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主办2018年第08期关键词:粪 氮 磷 排放控制 畜禽粪污 京郊 中国规模化养殖废弃物中养分资源数量可观,但缺乏循环利用技术,处置不当易引发环境污染问题。该文通过问卷调研和粪污样品检测,对京郊典型养殖场粪便和废水中的总氮、总磷含量特点进行分析,同时追踪典型规模化猪场废水中总氮、总磷含量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季节性变化特征。结果表...https://www.youfabiao.com/nygcxb/201808/
9.畜牧兽医专业基础知识包括哪些,考什(2)掌握蛋白质对畜禽营养作用的特点和饲料中蛋白质不足对畜食生长发育的影响。 (3)理解必需氨基酸和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4)理解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的利用机制。(5)掌握糖类对畜禽的营养作用。 (6)掌握影响畜禽对粗纤维消化吸收的因素。 (7)了解脂肪的组成,掌握脂肪对畜禽的营养作用。 https://www.zhijiao.cn/news/detail/75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