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3.11.21浙江
脾在人体归属于外周淋巴器官,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主要功能说通俗点,就是“滤血”,即监控和处理循环血液的免疫细胞,此外兼有一定造血能力。古代中医根据经验,把脾的功能归入消化(古文叫“脾主运化”),健脾则食欲和消化机能得以恢复。可见,人体的脾的功能是复杂和多面的。脾切除的患者,除了消化机能不良,还容易出现恶性高热等症状。如此复杂的器官,目前在教学和实验中却总感觉并未受到重视。比如做毕业实验的医学生,居然有不少人打开小鼠腹腔后不知道脾在哪里。科研实验中,看到脾的显微结构就犯晕的也不少。
脾是一个暗红色的实质性器官,剖开后如同花岗岩:暗红色的背景,浅色泛白的不规则斑点或条纹,有的白斑呈较大的一片。红色区域为红髓,泛白的地方称为白髓。这就是红髓和白髓名称的由来。这里的白和红基于新鲜组织的肉眼观察,跟染色结果没有关系。
在低倍镜下,脾的表面可见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被膜。被膜结缔组织伸入脾实质内,形成支架结构,即为脾小梁。小梁较淋巴结的更粗,依断面不同,可呈条索状或团状,内有小梁动脉、小梁静脉等穿行。正常情况下,脾实质的红髓和白髓界限较分明。
脾HE染色(A)脾的组织结构,低倍;(B)脾实质,中倍;(C)脾红髓,高倍;#被膜和小梁结缔组织;R红髓;*脾小体;→中央动脉;▲动脉周围淋巴鞘;sc脾索;S脾窦。
白髓在HE染色片上为蓝紫色,主要由密集的淋巴细胞组成,沿中央动脉及其分支分布,分为动脉周围淋巴鞘和脾小体。
动脉周围淋巴鞘中心可见一条小动脉,T淋巴细胞围绕该小动脉聚集,呈弥散淋巴组织形态。其间可见少量巨噬细胞和其它胞质稍丰富但浅染的细胞。由于动脉走向不一,断面可呈各种形状,有时局部未切到动脉,仅见淋巴细胞。该区和淋巴结的副皮质区功能相近,但看不到高内皮微静脉。
脾小体为脾的淋巴小结,常位于动脉周围淋巴鞘的一侧,结构与淋巴结内的淋巴小结相似,有时可见生发中心。有脾小体的区域,脾小体和动脉周围淋巴鞘融合,横断面上中央动脉处于偏心位,居脾小体暗区一侧;脾小体的小结帽朝向红髓。(如果对淋巴小结结构不熟悉,有另文专述。)
白髓周边向红髓移行的过渡区域称为边缘区,淋巴组织较白髓疏松。此区有中央动脉分支而来的毛细血管开口,是淋巴细胞从血液进入淋巴组织的通道。边缘区及边缘窦的结构,啮齿动物很容易观察,但在人类却不那么典型和易辨别。
红髓与白髓之间以边缘区为界。红髓组织染色稍浅,含大量红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和其它类型细胞,结构上可分为脾索和脾窦。
高倍镜下,在脾结缔组织被膜的外表面,如果制样期间保存良好,可见一层扁平的间皮。被膜和小梁结缔组织中有较多的弹性纤维(HE染色常不易辨别,增加相应的特殊染色可显著提高结构细节的区分度)和少量平滑肌纤维。与淋巴结比较,结缔组织层次较厚,小梁在断面上更连续;被膜无淋巴结被膜中的那种输入淋巴管。
红髓区域的结构模式为脾索和脾窦。脾索为密集排列的不规则条索状结构,相互连接成网。脾索内含有很多B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可见少量平滑肌样细胞。脾窦位于相邻脾索之间,相互连接成网。脾窦的形状和大小视血液的充盈程度而异,实际上为管腔不规则、扩大的窦状毛细血管。不少部位的脾窦内皮为沿血管纵向排列的杆状,光镜下,常见横断面上的内皮的核及核周饱满,呈立方状。脾窦内可见大量血液细胞,窦周常有巨噬细胞分布。
脾实质在电镜下的组织结构多样,相互挤在一起,在阅片工作中有时颇具迷惑性。脾的电镜阅片,重点是看具体细胞的结构。脾小体生发中心(如果有)的构成与淋巴结皮质的淋巴小结类似,可参考下图的模式。此外,脾还有边缘区、红髓等,与淋巴结的组织构成有较大区别。
脾小体生发中心细胞模式
脾红髓由脾索和脾窦组成,二者相间分布。在光镜下,脾索如网状,而在电镜下,网状不明显,尤其是脾窦切面不正的情况下,更须仔细区分细胞类型。脾索内可见网状细胞(构成网状支架)、平滑肌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局部可见丰富的常规毛细血管断面。脾窦与脾索之间以杆状内皮及其不完整的基膜为界。准确辨别内皮细胞,对红髓透射电镜阅片有一定帮助。
脾红髓细胞构筑模式1各种形态的内皮细胞;M巨噬细胞;本图中未专门显示红细胞(图片引自《BasicHistology》4thEdition)
脾索局部TEM成像R网状细胞的核或突起;L淋巴细胞;E血管内皮细胞;M巨噬细胞局部。标尺=2μm。
脾窦区域TEM成像1~8是各类细胞或血液有形成分(猜猜呗),标尺=5μm。
边缘区可见小静脉窦(人类的边缘窦不明显;常见实验动物中,除兔以外似乎都具有典型结构),为血液中淋巴细胞进入白髓的通道。窦周的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密度明显大于红髓的其它部位。
脾的结构之所以让人犯晕,可能和物种差异有关。脾组织结构的物种差异较大。实验动物中,大鼠、犬等的脾窦结构和人类相似,血窦丰富,免疫功能强大,称为免疫性脾。这类脾组织的白髓丰富,主要发挥免疫功能,而储血量少(但破损后出血量还是很大的)。小鼠、猫等实验动物以及牛、马等大型动物的脾,则属于储血性脾。这类脾的体积一般相对较大(相对动物的身体尺寸来说,解剖一只小鼠就知道了),被膜和小梁内平滑肌丰富。平滑肌收缩可使大量血液进入体循环。在遇到失血、免疫抑制药刺激等条件下,还能出现大量造血性幼红细胞岛(正常情况下也有,但较少)。小鼠的脾,终生可见大量造血组织。所以,与免疫功能有关的医学实验中,用小鼠做实验动物,有时并不太符合人类的实际情况。
小鼠脾HE染色高倍左图为脾小体,右图为红髓区域的造血组织。→中央动脉;LN脾小体;*边缘窦;M巨核细胞;#脾小梁;E成红细胞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