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建筑材料教案学习情境一绪论岩石与集料性能检测与分析学习目标:掌握评价砂石材料技术性质的主要指标,学会检验砂石材料技术性质的方法,学会应用级配理论设计矿质混合料配合组成的方法。
教学内容:砂石技术性质,矿质混合料配合组成重点难点: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以及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和组成设计方法,同时对矿渣集料也作简要介绍。
情境导入:砂石材料广泛应用于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以及道路与桥梁施工中。
教学单元一岩石的技术性质及应用按照不同的用途,砂石材料可分为岩石、集料和矿质混合料。
一、岩石的技术性质岩石的技术性质,主要从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三方面进行评价。
(一)物理性质岩石的物理性质包括:物理常数(如真实密度、毛体积密度和孔隙率等)、吸水性(如吸水率、饱水率)和抗冻性。
1、物理常数岩石的物理常数是岩石矿物组成结构状态的反映,它与岩石的技术性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岩(1)用tρ表示。
stsmVρ=(2)毛体积密度。
用字母bρ表示。
sbsnimVVVρ=++(3)孔隙率。
100VnV=2、吸水性岩石的吸水性是岩石在规定条件下吸收水分的能力。
(1)吸水率1100ammwm-=(2)饱和吸水率2100sammwm-=3、抗冻性主要因浸入其孔隙的水,结冰后体积膨胀,对孔壁产生的应力所致。
另外,冻融时的温差应力,亦产生破坏作用。
抗冻性良好的材料,其耐水性、抗温度或干湿交替变化能力、抗风化能力等亦强(二)力学性质如抗拉、抗压、抗剪、抗折强度,还应具备如抗磨光、抗冲击和抗磨耗1、单轴抗压强度PRA=2、磨耗性岩石抵抗撞击、剪切、摩擦121100mmQm-=(三)化学性质酸性、碱性及中性。
二、道路和桥涵用石料制品(一)道路路面建筑用石料制品1、高级铺砌用的整齐块石2、路面铺砌用半整齐石块3、铺砌用不整齐块石4、锥形块石教学单元二集料技术性质及应用分为粗集料和细集料两类一、细集料的技术性质1、物理常数物理性质: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紧装密度,空隙率,含水率,砂中有害杂质含量(1)表观密度(2)堆积密度(3)紧装密度(4)含水率(5)孔隙率2、级配①分计筛余百分率iimaM=100②累计筛余百分率12iiAaaa=+++③通过百分率100iiPA=-(3)粗细程度2345611()5100xAAAAAAMA++++-=-粗砂:xM=3.7~3.1中砂:xM=3.0~2.3细砂:xM=2.2~1.6二、粗集料的技术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1、物理性质(1)物理常数①表观密度ssnmVVαρ=+(2-8)②毛体积密度粗集料的毛体积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毛体积(包括材料实体、闭口孔隙和开口孔隙)的质量。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第一章:建筑材料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3.熟悉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内容:1.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2.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3.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活动:1.引入建筑材料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2.讲解建筑材料的分类,并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各种建筑材料。
3.分析常见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用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作业与练习:1.学生课后总结所学的建筑材料及其性质和用途。
2.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建筑,记录所使用的建筑材料。
第二章:混凝土教学目标:1.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混凝土的组成和制备方法。
3.熟悉混凝土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内容:1.混凝土的定义和分类。
2.混凝土的组成和制备方法。
3.混凝土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活动:1.引入混凝土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
2.讲解混凝土的组成和制备方法,通过实验或视频演示混凝土的制作过程。
3.分析混凝土的性质和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作业与练习:1.学生课后总结所学的混凝土制备方法和应用。
2.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混凝土结构,记录其特点和用途。
第三章:钢材教学目标:1.了解钢材的定义和分类。
2.掌握钢材的性质和用途。
3.熟悉钢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钢材的定义和分类。
2.钢材的性质和用途。
3.钢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活动:1.引入钢材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钢材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2.讲解钢材的性质和用途,通过实验或实物展示钢材的特点。
3.分析钢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作业与练习:1.学生课后总结所学的钢材性质和用途。
2.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钢结构,记录其特点和应用。
第四章:木材教学目标:1.了解木材的定义和分类。
一、实验教学的内容二、试验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实验一砂石材料实验试验名称:(一)砂的近似密度试验试验目的:近似密度是建筑材料的重要物理性质。
通过试验加深学生对材料近似密度的理解,掌握材料近似密度的测定方法、主要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试验资料的整理。
试验原理:mρ=V试验步骤:1)将不与试样起反应的液体(水、煤油、苯等)倒入容量瓶中,至突颈下部。
并将容量瓶放在盛水的玻璃容器中,使刻度部分完全浸入,并用支架夹住,容器中的水温应与容量瓶刻度的标准温度(20士2℃)一致。
待瓶内液体温度与水温相同后,读容量瓶内液体凹液面的刻度值为V1,(精确至O.1mL,以下同)。
2)用天平称取60-90g试样(准确至O.Olg,以下同),记为m,用小勺和漏斗小心1地将试样徐徐送入容量瓶中(不能大量倾倒,否则会妨碍容量瓶中空气排出或使咽喉部位堵塞),直至液面上升至20mL刻度左右为止。
3)转动容量瓶,使液体中气泡排出,再将容量瓶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待液体温度与水温一致后,读液体凹液面刻度值V2。
4)称取未注入瓶内剩余试样的质量(m2)计算出装入瓶中试样质量(两次称量值m1、m2之差)。
5)将注入试样后的容量瓶中液面读数减去未注前的读数(V2-V1),得出试样的绝对体积V。
注意事项:密度试验用两个试样平行进行,以其计算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后结果,但两次结果之差不应大于O.2g/cm3,否则重做。
试验名称:(二)砂堆积密度试验试验目的: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颗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试验通过对细骨料堆积密度的测试,让学生了解堆积密度的测试方法,加深对堆积密度概念的理解,掌握主要仪器的使用方法。
(2)取试样一份,用漏斗和铝制料勺将其徐徐装入标准容器,直至试样装满并超出标准容器简口。
它为学习后面相继而来的其它课程如路面工程结构、桥梁工程结构、工程管理、工程概预算以及施工、监理等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道路建筑材料讲述了常用筑路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构造、技术性能、性能测试、合理使用及评定验收、运输储存等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二、对课程内容的基本要求通过对本大纲中课程内容的学习,应到达下列要求:1、掌握砂石材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掌握级配理论和组成设计方法,会用图解法和试算法设计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2、掌握石灰消化和硬化过程以及质量评定方法;硅酸盐水泥熟料各矿物成分特性、凝结硬化的机理和技术性质检验方法;其它水泥的特性和应用。
3、掌握普通水泥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现行配合组成设计方法和质量评定。
同时对其它混凝土的特性也有一定的了解。
4、掌握石油沥青的化学组分、胶体结构、技术性质和评价方法。
同时对其它各类;沥青的组成和性质也有一般的了解。
5、掌握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形成原理、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并能按现行方法设计沥青混合料的组成;掌握沥青混合料技术质量的检验方法。
同时对其它各类沥青混合料也有一般的了解。
6、了解工程高聚物材料的一般结构和性能;几种常用高聚物的特性;会应用高聚物材料改善水泥混凝土和沥青混合料性能的基本方法。
7、掌握钢材和木材的主要技术性能和技术标准,并能按设计要求选用相应规格的钢材和木材。
三、对能力培养的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备如下的能力:掌握各种常用筑路材料的原料、生产、组成、构造、性质、应用、检验、运输、验收和储存等各个方面,为后继课程及将来在设计、施工、质量检验等方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内容绪论第一章石料与集料第一节石料第二节集料第三节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第四节石料与集料的工程应用第二章沥青材料第一节石油沥青第二节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第三节改性沥青第四节乳化沥青第三章沥青混合料第一节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第二节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第三节间断级配-SMA混合料第四节常温沥青混合料第四章水泥与石灰第一节硅酸盐水泥第二节掺混合料的硅酸盐水泥第三节其它水泥第四节石灰第五章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第一节水泥混凝土的技术性质第二节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第三节混凝土外加剂与掺和料第四节路面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第六章无机结合料稳定类混合料第一节稳定混合料的技术性质第二节稳定类混合料的组成设计第三节土壤固化剂第七章建筑钢材六、课程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同济大学严家及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课件第一章:建筑材料的概述1.1教学目标: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1.2教学内容:1.2.1建筑材料的定义:建筑材料是指在建筑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物质材料。
1.2.2建筑材料的分类:按照材料性质可分为无机材料、有机材料和复合材料。
1.2.3建筑材料的重要性:建筑材料是建筑物的基本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舒适和美观。
1.3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建筑材料,引导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分类和重要性。
1.4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建筑材料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混凝土2.1教学目标: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2教学内容:2.2.1混凝土的定义: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子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建筑材料。
2.2.2混凝土的分类:按照掺合料的不同,可分为普通混凝土、预制混凝土和特种混凝土等。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4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混凝土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钢材3.1教学目标:了解钢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3.2教学内容:3.2.1钢材的定义:钢材是铁的合金,主要由铁和碳组成。
3.2.2钢材的分类:按照碳含量的不同,可分为低碳钢、中碳钢和高碳钢等。
3.3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钢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3.4教学评估: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钢材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木材4.1教学目标:了解木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4.2教学内容:4.2.1木材的定义:木材是树木的干部分,用于建筑和其他用途。
4.2.2木材的分类:按照树种的不同,可分为硬木和软木。
4.3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了解木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通过课堂问答和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木材的理解程度。
第五章:玻璃5.1教学目标:了解玻璃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第1章材料的基本性能本章学习目标●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及物性参数对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耐久性的影响。
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熟知建筑材料的各种基本性质(物理性质、力学性质、耐久性),从而能够正确选择、运用、分析和评价建筑材料。
常用建筑材料的性质,将在后面分章讨论,本章先行讲述通常的、共有的主要物理性能,即所谓基本性能。
在建筑物中,建筑材料要经受各种不同的作用,因而要求建筑材料具有相应的不同性质。
如,用于建筑结构的材料要承受各种外力的作用,因此,选用的材料应具有所需要的力学性能。
又如,根据建筑物不同部位的使用要求,有些材料应具有防水、绝热、吸声等性能;对于某些工业建筑,要求材料具有耐热、耐腐蚀等性能。
此外,对于长期暴露在大气中的材料,要求能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冰冻而引起的温度变化、湿度变化及反复冻融等的破坏变化。
为了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要求在工程设计与施工中正确地选择和合理的使用材料,因此,必须熟悉和掌握各种材料的基本性质。
建筑材料的性质是多方面的,某种建筑材料应具备何种性质,这要根据它在建筑物中的作用和所处的环境来决定。
一般来说,建筑材料的性质可分为四个方面,包括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化学性质及耐久性。
本章主要学习材料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
材料的物理性能包括与质量有关的性质、与水有关的性质、与热有关的性质;力学性能包括强度、变形性能、硬度以及耐磨性。
1.1物理性能1.1.1与质量有关的性质自然界的材料,由于其单位体积中所含孔(空)隙程度不同,因而其基本的物理性质参数——单位体积的质量也有差别,现分述如下。
1.1.1.1密度密度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按下式计算:Vm=ρ(1—1)式中:ρ——密度,g/cm3;m——材料的质量,g;V——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的体积,简称绝对体积或实体积,cm3。
《道路建材》—实训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道路建筑材料的性质、特点和用途。
2.掌握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检测方法和质量要求。
3.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第一节:道路建筑材料概述常见道路建筑材料的分类及作用道路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2.第二节:沥青材料沥青的性质、种类和用途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及施工要求3.第三节:水泥混凝土材料水泥混凝土的组成、性质和应用水泥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要求4.第四节:石灰和粉煤灰石灰和粉煤灰的性质和应用石灰和粉煤灰混合料的配比设计及施工要求5.第五节:填料和集料填料和集料的性质、分类和用途填料和集料的质量要求及检测方法三、教学方法:1.采用讲授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论的基础上,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
2.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视频、图片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准备:1.实验室设备:沥青、水泥、石灰、粉煤灰、填料和集料等样品及检测设备。
2.教学课件和教材。
五、教学评价:2.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3.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第六节: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1.教学目标:理解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
学会如何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混合料的配合比计算。
掌握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实际操作步骤。
2.教学内容: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
配合比设计中的各项参数确定。
配合比设计实例分析。
七、第七节: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1.教学目标:了解不同道路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艺。
学会如何进行道路建筑材料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掌握施工质量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2.教学内容:常见道路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艺。
质量控制的标准和流程。
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八、第八节:道路施工安全与环保1.教学目标:掌握道路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规范。
一、实训概述实训名称:《道路建材》实训教学实训对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实训目标:通过本实训,使学生掌握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用途和选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实训课时:共计40课时二、实训内容与步骤1.实训内容:(1)道路建筑材料的分类及性能(2)道路建筑材料的选用与搭配(3)道路建筑材料的施工工艺(4)道路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与评定(5)道路建筑材料的安全施工与环保2.实训步骤:(1)教师讲解道路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用途和选用方法,引导学生了解道路建筑材料的重要性。
(2)学生分组进行道路建筑材料的实地考察,观察不同材料的特点和施工工艺。
(3)学生根据实地考察结果,分析各种道路建筑材料的性能及适用范围,并学会选用与搭配。
(4)学生参与道路建筑材料的施工实践,掌握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5)学生进行道路建筑材料的质量检测与评定,了解评定标准和方法。
(6)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施工与环保方面的培训,确保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安全。
(2)学生实训时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口罩、手套等。
建筑材料电子教案第一章:建筑材料的概述1.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让学生了解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性。
1.2教学内容建筑材料的定义和分类。
建筑材料的性质和用途。
1.3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建筑材料在实际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4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建筑材料的理解程度。
通过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建筑材料应用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混凝土2.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和性质。
让学生了解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2.2教学内容混凝土的定义和组成。
混凝土的性质和分类。
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
2.3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采用现场演示法,展示混凝土的施工工艺。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2.4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混凝土的理解程度。
通过现场演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混凝土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钢材3.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钢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让学生了解钢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施工要求。
3.2教学内容钢材的定义和分类。
钢材的性质和用途。
钢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施工要求。
3.3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钢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采用现场演示法,展示钢材的施工要求。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钢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3.4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钢材的理解程度。
通过现场演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钢材施工要求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木材4.1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木材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质。
让学生了解木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施工要求。
4.2教学内容木材的定义和分类。
木材的性质和用途。
木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和施工要求。
4.3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木材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采用现场演示法,展示木材的施工要求。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木材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1)真实密度:是石料在规定条件下,烘干石料矿质单位体积旳质量,用ρt表达,则:因:因此:测定措施:李氏比重瓶法测定,将石料磨细至所有过0.25mm旳筛孔。
(2)毛体积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烘干石料(包括孔隙在内)旳单位体积旳质量。
测定措施:用静水称量法,亦可用蜡封法测定。
V----石料旳毛体积(g/cm3)(3)孔隙率:石料旳孔隙率是指孔隙体积占总体积旳百分率n----石料旳孔隙率V0-----石料旳孔隙体积(cm3)。
饱水率是在石料吸至真空旳条件下测定旳,饱水率不小于吸水率,可计算饱水系数:当sr>90%时,抗冻性较差。
2、力学性质1)单轴抗压强度教学措施讲授法结合课件演示教学内容讲解试验条件规定:试件形状、尺寸、吸水饱和、加荷速度等。
2)磨耗性:指石料抵御撞击、边缘剪力和磨擦等联合作用旳性质。
①洛杉矶式磨耗试验Y原则措施5kg石料+12个5kg旳钢球磨500转测定过2mm或1.6mm(方筛)旳筛余质量②狄法尔法磨耗试验Y代用措施用100块50-70mm旳试件分两份,每份磨10000转。
《道路建材》—实训教学教案一、实训概述1.实训名称:道路建材实训2.实训目的:(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道路建材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强化学生对道路工程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2.实训环节:(1)课堂讲解:2学时;(2)实际操作:22学时。
三、实训步骤1.第一步:课堂讲解(2学时)(1)介绍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2)讲解道路材料的基本性质及分类;(3)分析常见道路建材的组成与性能。
2.第二步:实际操作(22学时)(1)道路建材的认识:4学时;(2)道路建材的检测方法:8学时;(3)道路建材的制备与测试:10学时。
四、实训评价1.评价方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2.评价内容:(1)课堂讲解参与度;(2)实际操作技能;(3)团队协作能力;(4)道路工程案例分析报告。
五、教学资源1.教材:《道路工程》2.实训设备:道路建材检测设备、道路工程案例分析软件3.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实验仪器六、实训准备1.教师准备:(1)提前准备好实训教材和资料;(2)检查实训设备是否正常运行;(3)安排实验室协助实训。
七、实训安全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实验室纪律,进入实验室请关掉手机;2.实训过程中,严禁擅自操作非本人负责的设备;3.操作仪器设备时,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4.实训过程中,不得随意离开实训室;5.保持实验室卫生,实训结束后及时清理垃圾。
道路建筑材料第四版PDF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小学数学教材《道路建筑材料》的第四章。
本章主要介绍了道路建筑中常用的几种材料,包括水泥、砂、石子、钢材等,以及它们的特性和用途。
具体内容包括:1.水泥的种类、性质和用途;2.砂的分类、规格和用途;3.石子的分类、规格和用途;4.钢材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水泥、砂、石子、钢材等道路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途;2.学生能够理解不同材料在道路建筑中的重要性;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选择和使用道路建筑材料。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水泥、砂、石子、钢材等道路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途;难点:不同材料在道路建筑中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道路建筑现场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道路建筑中需要使用哪些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重要性?2.教材内容讲解: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分别讲解水泥、砂、石子、钢材等道路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3.例题讲解:教师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理解不同材料在道路建筑中的应用,例如:如何根据道路设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水泥、砂、石子、钢材等材料?4.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的道路建筑场景,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道路建筑材料,并解释原因。
5.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水泥、砂、石子、钢材等道路建筑材料的种类、性质和用途。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请列出道路建筑中常用的几种材料,并说明它们的性质和用途;2.根据道路设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水泥、砂、石子、钢材等材料,并解释原因;3.讨论不同材料在道路建筑中的重要性。
答案:1.水泥、砂、石子、钢材等;2.根据道路设计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水泥、砂、石子、钢材等材料;3.不同材料在道路建筑中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我国建筑材料的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1、物理常数(1)真实密度:岩石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单位体积(不包括开口与闭口孔隙)的质量。
(2)毛体积密度: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包括孔隙在内)的单位体积的质量。
(3)孔隙率:岩石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的百分率。
2、吸水性(1)吸水率:在规定条件下,岩石试样最大的吸水质量与烘干岩石试件质量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2)饱和吸水率:在强制条件下,岩石试样最大的吸水质量与烘干岩石试件质量之比,以百分率表示。
3、抗冻性:岩石在吸水饱和状态下,抵抗多次冻结和融化作用而不发生显著破坏,同时也不严重降低强度的性质。
2、磨耗性岩石抵抗摩擦、撞击的性能,以磨耗率表示。
我国现行标准规定岩石磨耗试验方法采用洛杉矶式磨耗试验。
2、掌握粗集料的物理常数的定义。
3、能够计算级配筛分试验的各物理量。
2、分类:(1)天然风化而成的砾石、砂等;(2)经人工轧制的碎石、机制砂、石屑等。
(2)毛体积密度粗集料的毛体积密度是在规定条件下,单位毛体积(包括矿质实体、闭口孔隙和开口孔隙)的质量。
(3)堆积密度粗集料的堆积密度是单位体积(包括矿质实体、闭口孔隙和开口孔隙及颗粒间体积)物质颗粒的质量。
(4)空隙率空隙率是指粗集料颗粒间空隙体积占粗集料总体积的百分率。
2)级配粗集料中各组成颗粒的分级和搭配称为级配,级配是通过筛分试验确定的。
与粗集料级配有关的参数:①分计筛余百分率;②累计筛余百分率;③通过百分率。
3)坚固性粗集料的坚固性是指粗集料在气候环境变化及其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碎裂的能力。
3、力学性质1)粗集料压碎值粗集料压碎值是集料在连续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
2)粗集料磨光值(PSV)在现代高速行车条件下,要求路面石料既不要产生较大的磨损,也不要被磨光,也就是说对路面粗糙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集料冲击值(AIV)集料抵抗多次连续重复冲击荷载作用的性能,可采用冲击试验仪测定。
4)集料磨耗值(AAV)集料磨耗值用以评定抗滑表层的集料抵抗车轮撞击磨耗的能力。
2、物理常数细集料的物理常数主要有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和空隙率等,其含义与粗集料完全相同,详见“粗集料技术性质”。
3、级配级配是集料各级粒径颗粒的分配情况,砂的级配可通过筛分试验确定。
1)分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为各号筛上的筛余量除以试样总量的百分率。
2)累计筛余百分率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为该号筛及大于该号筛的各号筛的分计筛余百分率之和。
3)通过百分率各号筛的通过百分率等于100减去该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
4、粗度粗度是评价砂粗细程度的一种指标,通常用细度模数表示。
2、胶凝材料:在建筑工程中,能以自身的物理化学作用将松散材料(如砂、石)胶结成为具有一定强度的整体结构的材料,统称为胶凝材料。
3、气硬性胶凝材料:只能在空气中硬化,保持或继续提高强度(如石灰、石膏等)。
4、水硬性胶凝材料:不仅能在空气中硬化,而且能更好地在水中硬化,且可在水中或适宜的环境中保持并继续提高强度,如各种水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