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和其他家畜一样,靠不断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维持其生命和生产活动。饲料的消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及粪便的排出,都靠消化系统来完成。驴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的。消化道是由一条肌质管道和一些附属器官所组成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盲肠、大结肠、小结肠、直肠和肛门(图17)。参与消化的附属器官有:舌、牙齿、唾液腺、肝脏和胰脏。
1.口腔
2.咽
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位于口腔与鼻腔的后方。口腔后部的软腭像—道闸门,能阻止食物、饮水及空气从咽返回口腔。因此,驴不能用口腔呼吸,也不能通过口腔呕吐。因食道梗塞或疾病原因而不能通过食道的食物,常从鼻孔流出,而不是从口腔吐出。
3.食道
食道起于咽部,下部与胃的贲门相连,为一长约l米的肌质管道。食道肌以向下蠕动的方式是将来自口腔的食团和水送人胃。因食道肌肉不能向上蠕动,加上贲门紧缩,所以食物和水一经人胃,就难返回口腔。
4.胃
5.肠
胃以下至肛门的这一段消化道为肠,总长度约20米。可分为小肠、大肠。小肠细而长,直径4—5厘米,由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三段组成,有分泌消化液促进消化吸收的功能。大肠粗而短,直径20多厘米,粗细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粗细可相差l0倍。由盲肠、大结肠、小结肠和直肠组成。驴饲料的消化吸收主要在肠道进行。驴的盲肠很大,其功能与反刍动物的瘤胃相似。其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便于分解粗纤维。食糜中易消化物质被小肠吸收,末被消化的物质,特别是纤维素进人大肠。盲肠上与回肠相接的回盲口、下与结肠相通的盲结口均很细,能使从小肠来的食糜和饮水,在其中混合、停留,由盲扬中的大量微生物进一步分解。驴的大结肠位于盲肠和小结肠间,直径30厘米左右,容量约50升。其中含有细菌也可分解纤维素。食糜经盲肠和大肠消化吸收后,剩余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驴每天吃进的大量粗饲料,主要在大肠内由微生物分解,成为可吸收的营养物质。但驴盲肠的微生物作用远不如牛瘤胃,被微生物合成的养分吸收率也比牛低。
驴肠道直径的大小极不均匀,如盲肠和大结肠的内径相当粗大,可达30厘米;但小肠、小结肠内径却只有4—5厘米,尤其是在一些肠道入口处如回盲口和盲结口更细。在喂养不适宜和饲料骤变以及气候突然变化的情况下,容易产生肠道梗塞,发生便秘症。因此应该正确调制草料,供给充足饮水以防消化道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