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已经无处不在,短短几年,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效率被它深刻影响,新物种层出不穷,传统企业也主动或被迫面临转型升级,与移动互联共舞。在这种大背景下,移动互联为中国的企业提供了换道超车的重大机遇。
互联网曾有著名的“风口论”,但是,找到“风口”,猪就真的能飞起来吗飞起来之后,会不会很快摔下来?那么多前赴后继“倒下”的企业,他们是因为没有找到风口,还是找到了风口,却没能坚持飞在天上?
战略和商业模式容易复制,组织能力却是打赢持久战的关键。
杨国安认为,成功离不开战略,而战略的落地和推进,更需要过硬的组织能力,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作者从组织能力的三角模型出发,以移动互联为时代背景,从战略、组织和人才管理、激励机制等多个角度,结合多年的研究调研、企业实践和咨询辅导,给出了如何在移动互联时代持续获得成功的战略与路径。
【作者简介】
杨国安,世界华人管理大师,“杨三角理论”原创者,杨三角学习联盟会长。现为腾讯集团高级管理顾问,金昇集团高级管理顾问,曾任宏碁集团的全球首席人力资源官,阿里巴巴、TCL-汤姆逊、台积电等公司管理顾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兼职管理教席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最高终身教学荣誉“中欧名师奖”得主;参与哈佛大学、密西根大学、欧洲管理学院等国际一流高校的教学,被美国《BusinessHorizon杂志》评为全球高层主管培训大师。专注和擅长移动互联时代管理创新、中国企业的全球化。任《人力资源管理期刊》等五个国际刊物编辑委员,著有《组织能力杨三角》《组织能力突破》等作品。也同时出任多家知名企业董事和肯耐珂萨研究院荣誉院长。
【目录】
第一部分移动互联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第一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移动互联催生企业管理新形态
移动互联的五大基础设施开启数字化新时代
数字化改造企业价值链
用户体验催生产业蓝海
C2B驱动的企业管理的新形态
弯道超车——中国企业的时代新机遇
第二章行业已经成了地震带——移动互联时代的危与机
机会窗口期缩短——速度制胜
颠覆和被颠覆概率大增——大小公司身处同一起跑线
此时代,非彼时代——产品、用户、口碑至上
第三章找到风口,猪也能飞?——持续成功=战略×组织能力
敏锐捕捉环境变化,找对风口是前提
寻找高获利、高成长空间的三大途径
找到风口,企业就可以飞了吗?
第四章自我革新,才能持久飞翔——移动互联时代组织能力与以往有何差别?
组织能力=团队整体发挥的战斗力
创造性工作重要性日益凸显
时代的呼唤:用户导向、创新、敏捷
个体价值崛起时代如何打造组织能力
第二部分组织再造,激活个体
第五章为什么常规军被特种部队取代?——员工治理的颠覆:科层制已经过时
科层式组织的弊端在移动互联时代凸现
领先传统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
移动互联企业崇尚的组织模式
第六章用“看不见的手”管理特种部队——“市场化网络组织”的四大基石
用“市场化网络组织”取代“管控式科层组织”
打造市场化网络组织的四大基石
实践中的提醒
第三部分打造人才“梦之队”
第七章从“找到人才”到“找到杰出人才”——通过4S模型提升外购(Buy)命中率
搭建你的“梦之队”,越早越好
标准(Standard):高标准,严要求,持续提升基准
寻找(Sourcing):向优秀人才推销自己
筛选(Screening):谨慎作出聘任决定
巩固(Securing):悬千金不如礼下士
第八章从“常规成长”到“加速成长”——内建(Build)要找对人才,用对方法
找对人才,识别“高潜”
用对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第九章从“雇佣关系”到“联盟关系”——打赢留才(Bind)保卫战
多管齐下的留才组合拳
明星人才保留:从雇佣关系到联盟关系
第十章“使用”而不“拥有”——共享经济下的借才(Borrow)新思路
“使用”而不“拥有”,延展可用人才池
共享经济和众包——用好社会闲置资源
第十一章“左脑”理性决策,“右脑”温和处理——淘汰(Bounce)之后是春天
为什么淘汰要快?
克服私人感情的障碍
“左脑”理性决策,“右脑”温和处理
第四部分虚实结合,自我驱动
第十二章激发人才对浩瀚汪洋的渴望——内在激励:工作本身就是激励
“胡萝卜+大棒”激励方式面临的挑战
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为企业构建一座“山巅之城”
让员工体验工作的意义和快乐
第十三章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外在激励:牵引和发展导向的绩效管理
传统绩效管理机制不再适合创造性工作
牵引和发展导向的绩效管理
第十四章把员工变成小老板——外在激励:合伙人制度和内部创业
合伙人制度
“内部创业”制度
第五部分领导者和HR的定位和角色
第十五章把一群人带到自认为去不了的地方——CEO的角色和定位
心态开放、像海绵一样学习
战略方向的引路人
市场化网络组织的设计师
“梦之队”的打造者
自我驱动环境的缔造者
第十六章在扁平化组织中创造新价值——直线主管的定位和角色
扁平化组织,管理者何去何从?
整体定位:从“管理”转向“赋能”
业务团队主管:从“职业经理人”变为“创业小老板”
平台主管:从“管控”转向“服务”
第十七章“人才星探”+“产品经理”——HR的定位和角色
大施拳脚之前,做些什么?
人才星探(TalentScout)和人才教练(TalentCoach)
人才数据分析师
人才体验官
【精彩书摘】
在变化的环境中驾驭机会
在经营性变化的环境里,CEO制定战略时需要三分考虑外在环境变化,七分考虑企业现有资源优势(如技术、渠道、客户、供应商等)和组织能力。
在创业阶段,公司处于AllIn(全押)状态,找到高价值高成长空间的确紧迫性更高,一旦战略出现差错,公司将无法生存。
大自然中,有一种小小的动物—蚱蜢,它的生活习性很有特点,它的两条后腿特别长,在后腿的上半部鼓起厚实而耐劳的肌肉,里面储藏着大量的能量,在行走时显得很笨拙。当蚱蜢准备跳跃时,它的4条小腿将身子前半部撑起,后腿弯曲,然后突然伸直,迅速释放储藏的能量,把自己射向空中。它的这项绝技,可以跳过相当于身长15~20倍的距离,而且不需要助跑!这样一蹦一蹦地向前跳动,速度要比大多数靠奔跑行进的昆虫快10倍。
蚱蜢身板短小,能量有限,但通过一套周密布置的动作,完成流畅、连贯的跳跃,保证了其他昆虫望尘莫及的速度。
同样,企业的资源和高管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每一次成功的前行,都需要像蚱蜢这样周密布置动作,才能达到别的企业无法企及的高度。那么,持续寻找高获利、高成长空间的周密动作是什么?
我们认为可以从新客户、新地区、新业务三条路径,进行取舍和阶段性考量,定出战略的优先次序。
通常,在本国市场够大的情况下(如中国),先从新客户成长壮大入手,然后再在新地区或者新业务进一步发展。
以下,我们从新客户、新地区、新业务这三个维度思考如何寻找高获利、高成长空间。
新客户
企业想从现有业务和现有地区寻找新的客户,可以做什么?
第一,卖给更多客户。通过提供客户更高价值或更好体验,实现客户数量增长,增加市场占有率或渗透率。
第二,卖给客户更多。通过品类扩展,实现交叉销售和个性化推荐,从现有客户身上实现更高的平均销售额。另外,提升客户忠诚度和留存率,也是在每个客户身上卖更多的关键途径。
第三,卖给更好的客户。20%的客户往往会为公司带来80%的利润,公司需要分析各类客户的情况,围绕高利润客户群提供更好服务和产品,确保他们的留存。
新地区
如果公司专注于原有业务,可以做什么?
第一,走出去。将主营业务扩张到海外乃至全球。
第二,扎下去。将渠道、服务等从一线、二线城市下沉到三线、四线城市,甚至更下级的县、市。
新业务
如果企业选择业务多元化战略,可以做什么?
京东
第一,卖给更多客户。成立于1998年的京东起家于计算机、通信和消费类电子产品(3C产品),通过多、快、好、省的电商战略,帮助消费者节省大量购物成本,加上正品、优质服务等口碑实现了客户的快速增长。
第二,卖给客户更多。京东从2007年开始,坚持开展全品类战略,就是因为顾客在3C之外,还希望买到更加丰富的商品,京东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第三,卖给更好的客户。例如,京东做过一个数据分析,20%的客户可以带来巨大利润,而最差的20%的客户却带来亏损,数据说明优质客户对提升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第一,扎下去。2014年开始,京东开始推行“渠道下沉”战略—在农村,大家电价格比电商平台普遍高10%~20%,这意味着农村电商市场存在巨大的市场机会;而电商在3—6级城市的发展,关键瓶颈之一就是物流配送。因此,京东多年打造的自建物流系统正在悄悄地向广大3—6级城市覆盖,并通过“京东帮服务店”结合商品、主干道物流、宣传、移动入口下沉,系统化解决家电下乡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第二,国际化。2015年4月,京东正式上线“全球购”业务,消费者可以便捷购买到来自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优质商品。与此同时,京东还将“走出去”,将“质好价优”的中国品牌带到全球,并将其独具竞争优势的“仓配客一体化”先进服务模式逐步复制到海外,提高海外用户的服务体验。
华为
第二,卖给客户更多。华为在创业初期就坚持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其产品线不断丰富。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从1990年第一次自主研发的酒店与小企业的PBX(程控交换机)技术开始,拓展到包括无线接入、固定接入、核心网、传送网、数据通信等领域,到端到端解决方案的业务品类拓展,实现了面向电信运营商的全面需求。
国际化。走出去,华为在研发和技术上的长远储备,及其在中国市场磨炼出的和西方友商的竞争经验,为其走向海外打下了坚实基础。从1999年开始,华为采取“亚非拉包围欧美”的战略进入全球市场,首先在非洲、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等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取得突破,然后进入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高端市场。
华为在进入国际市场早期的主要优势仍是低成本和低价格,而到现在,领先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本土化的组织策略和快速响应机制,已经成为华为国际化竞争的核心能力。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个国家和地区。2014年,华为在电信设备领域已经超越爱立信,成为全球第一。
截至2015年底,华为销售收入超过600亿美元,对比2011年的320亿美元,再造一个华为的目标在短短4年间已经实现。其中,消费者业务销售收入超过200亿美元,占华为总营收的1/3,已经处于改变产业格局、全球崛起战略机遇的拐点上。
互联网行业有句名言:“站在风口,猪也能飞。”即是说,企业找对战略方向,其他都不是关键。无可厚非,找对战略,企业顺势而为,容易快速成长,傻瓜也可以发大财,猪也可以飞起来。
企业找对战略方向,确立符合移动互联时代的商业模式,接下来的挑战,是你的团队能否比竞争对手更快更好地执行新的战略,组织能力对于企业能否成为“常胜将军”变得非常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