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道不同动物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动物维持生命需要消耗这些食物而获得能量。
2.知道常见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3.知道某个生态环境下的食物链、食物网及其能量在其中的传递过程。
4.在小组合作中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小组成员意见,达成一致的观点,对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能量传递有探究兴趣。
5.通过食物链、食物网中的参量传递,意识到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动物和植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教学难点:意识到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非洲大草原的视频、一个生态环境下的动物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聚焦问题。
1.播放动物捕食的视频。
2.学生观看视频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个视频讲了个什么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视频中出现了哪些生物?(指明回答,课件依次出现视频中出现的动物、植物)
二、科学实践。
1.了解食物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1)提问:动物的行走、捕食等活动依靠什么?(食物)这些动物分别以什么为食?
(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
(3)通过这些食物,我们能发现动物与植物、动物与动物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吃与被吃)
(4)教师讲述:食物能够给动物提供营养物质,能够给它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认识食物链。
(1)找一找黄雀、蝉、螳螂、树之间的食物联系。
(2)谈话:请同学们按照“吃和被吃”的关系,把它们排列出来,并用文字和箭头的形式描述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写在活动手册上)
(3)黄雀螳螂蝉树
树蝉螳螂黄雀
(4)比较两种表示方法,有什么不同?(第二种有能量传递的关系,箭头代表了物质能量传递的方向,还能继续延伸)
(5)讲述: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就像链环一样,把动物、植物等紧密联系起来,这种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传递。
3.认识食物网。
(1)谈话:在我们连接的食物链中,大家有没有发现不同的食物链上有相同的生物?
(2)提问:如果我们以各条食物链中相同的生物为结点,把这些食物链编织在一起,看一看它像什么?
(3)讲述:自然界中生物的食物联系错综复杂,许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就构成了一张食物网。
(4)根据学生汇报,教师展示一张田野里的各种生物形成的食物网。
(5)提问:如果食物网中的某一个链环消失了,例如青蛙被人类大量捕捉灭绝了,会对其他生物产生哪些影响?
(6)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7)讲述:如果食物链中某一个链环消失了,一些动物就会失去或减少了食物,或因此失去了天敌,这样就会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可能会导致这个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三、拓展与应用。
1.天敌。
(1)谈话:自然界中的一些动物专门捕食或危害另一些动物,前者是后者的天敌,如猫头鹰是田鼠的天敌,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
(2)提问:我们还能列举哪些动物的天敌?
(3)提问:如果一种生物没有天敌会怎样?
2.生物入侵。
(1)教师介绍欧洲野兔入侵澳大利亚草原的案例。
(2)提问:这个例子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四、课后作业:结合今天的学习,制作一个保护生态环境、注意生物安全性的宣传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