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供料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食品贩卖机中供应原料的供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食品贩卖机中具有一储物空间,该储物空间用于存放食品、食材。举例而言,该食品贩卖机具有多个螺旋状杆体,所述螺旋状杆体朝向消费者地水平延伸,而所贩售的食品或食材包装成一份并被夹于或是挂于其中一螺旋状杆体上。当螺旋状杆体转动时便能带动其上的食品或食材向出口处移动,最后由该螺旋状杆体上掉落。
然而,现有的储物空间中受限于放置食品或食材的结构(如前述的螺旋状杆体),各包装的食品或食材的间距较大,所能容纳的数量较少,造成所能贩售的份数有限。
有鉴于此,提出一种更佳的改善方案,其为此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供应装置,其设置于一食品贩卖机内,且其能顺畅地供应更多份食品。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供应装置具有:
一架体,其具有一基座,该基座上下贯穿有一出口;
一螺旋轨道,其设置于该架体上,且该螺旋轨道下端邻接该基座的该出口;以及
多个容器,其能沿该螺旋轨道移动,该食材放置于该容器内。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使容器沿着螺旋轨道的螺旋路径移动,可使供应装置内设置更多的容器,因此能提供更多份的食品。且食品贩卖机内可设置多个本实用新型的供应装置,使所供应的食品包含丰富多样的食材。
前述的用于食品贩卖机的供应装置中,该螺旋轨道具有:
多个直线部,其上下排列成两排;以及
多个回转部,其与所述直线部彼此交错串接,且所述直线部及所述回转部共同形成螺旋状。
前述的用于食品贩卖机的供应装置中,该螺旋轨道的各该回转部具有至少一支撑杆,该至少一支撑杆呈弧形,且该至少一支撑杆的端部邻接于所对应的该直线部。
前述的用于食品贩卖机的供应装置中:
该螺旋轨道的至少其中一排的各该直线部具有:
一输送机构,其呈倾斜,且该输送机构的端部邻接于所对应的该回转部;以及
一传动轮,其连接于该输送机构的一侧;
该架体具有一传动机构,其具有一传动带,该传动带带动该螺旋轨道的所述直线部的该传动轮;且
该供应装置还具有一动力机构,其连接并驱动该传动机构的该传动带。
该螺旋轨道的各该回转部具有两限位杆,位于该回转部上的该容器抵靠于该回转部的该两限位杆之间;
该螺旋轨道的各该直线部具有两限位杆,位于该直线部上的该容器抵靠于该直线部的该两限位杆之间;且
所述回转部的该两限位杆及所述直线部的该两限位杆彼此交错串接而共同形成螺旋状。
该螺旋轨道的各该回转部为一支撑杆,各该回转部的该支撑杆呈弧形;
该螺旋轨道的各该直线部也为一支撑杆,各该直线部的该支撑杆呈直线;所述回转部的所述支撑杆及所述直线部的所述支撑杆彼此交错串接而共同形成螺旋状;且
各该容器具有一吊架,该吊架连接于所述回转部及所述直线部的所述支撑杆,并可于所述回转部及所述直线部的所述支撑杆上移动。
前述的用于食品贩卖机的供应装置中还具有一能够夹持移动该容器的夹爪,该夹爪能够移动至邻近于该螺旋轨道的上端,且能够移动至邻近于该架体的该出口外。
前述的用于食品贩卖机的供应装置中还具有一框体,该架体为可拆卸地且可滑动地设置于该框体。
前述的用于食品贩卖机的供应装置中还具有:
一入口机构,其固设于该框体并邻接于该螺旋轨道的上端;以及
一能够夹持移动该容器的夹爪,该夹爪可移动地设置于该框体,且该夹爪能够移动至邻近于该入口机构,且能够移动至邻近于该架体的该出口外。
该入口机构具有一第一齿轮,其位于该入口机构上邻近于该螺旋轨道的一端;
该螺旋轨道的最上端具有一输送机构,且一第二齿轮设置于该螺旋轨道的最上端的该输送机构的一侧,该第二齿轮位于该输送机构上邻近于该入口机构的一端,并与该入口机构的该第一齿轮保持一间隔;且
该供应装置还具有另一动力机构,其设置于该框体,并具有一动力齿轮;该动力齿轮的一侧啮合于该第一齿轮,另一侧可分离地啮合于该第二齿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设于食品贩卖机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架体与框离分离后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架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架体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容器设置于螺旋轨道的示意图。
图8A为本实用新型的动力齿轮与输送机构及入口机构啮合的示意图。
图8B为本实用新型的输送机构与动力齿轮分离的示意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的容器与回转部的示意图。
图9B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螺旋轨道的俯视示意图。
图9C为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的容器与回转部的示意图。
图9D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容器与回转部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供应装置10框体
11平台20架体
21基座23出口盖
24立柱25传动机构
253传动带30螺旋轨道
31直线部311输送机构
312传动轮312A第二齿轮
313限位杆32回转部
321支撑杆322限位杆
52第二动力机构520动力齿轮
60入口机构61输送带
62第一齿轮70夹爪
A位移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考图1、图2、图5及图7。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食品贩卖机的供应装置1,其设置于一食品贩卖机内,且同一食品贩卖机可设置多个供应装置1,并于各个供应装置1内放置不同食材,且食材可为生食或熟食,使同一食品贩卖机所贩卖的食物丰富具有多样变化。供应装置1并具有一框体10、一架体20、一螺旋轨道30、多个容器40、两动力机构、一入口机构60、及一夹爪70。其中,该两动力机构可为一第一动力机构51及一第二动力机构52。
接着请参考图3至图5及图7。架体20可拆卸地且可滑动地设置于框体10,螺旋轨道30固设于架体20上,且容器40排满于螺旋轨道30上,并可沿螺旋轨道30移动。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框体10具有一平台11,平台11上形成一开口110。而架体20具有一基座21、多个滚轮22、一出口及选择性封闭该出口的一出口盖23、多个立柱24、及一传动机构25。出口上下贯穿基座21,而出口盖23、滚轮22、立柱24、及传动机构25设置于基座21。其中,出口盖23连接一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驱动出口盖23横向滑移,由此开启或封闭该出口。滚轮22突出于基座21底面(如图6所示),由此架体20可通过滚轮22于框体10的平台11上移动,以便于拆卸及安装架体20。
于其他实施例中,架体20上可不设置有滚轮22,而是于架体20及框体10上分别设置有成组的滑轨及滑块,因此同样能达到使架体20易于框体10上拆装的目的。于其他实例中,框体10可不具有平台11,但具有框架或轨道,而架体20可于框体10的框架或轨道上滑动拆装。
再于其他实施例中,架体20及螺旋轨道30亦可设置成无法由框体10上拆卸,而是整个框体10可由食品贩卖机上拆卸,因此架体20可不具有滚轮22,而是框体10上具有滚轮或是滑轨或滑块。
当架体20安装于平台11上时,出口盖23正对于平台11的开口110。接着请一并参考图6。传动机构25具有一第一轮体251、一第二轮体252、及一传动带253。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轮体251为一正齿轮,且传动带253为一链条并套设第一轮体251而与第一轮体251啮合。
接着请参考图2、图3、及图7。螺旋轨道30固设于架体20上并绕设于所述立柱24,螺旋轨道30可定义一螺旋路径。容器40可移动地设置于螺旋轨道30上并沿螺旋路径移动。螺旋轨道30下端邻接架体20的出口及出口盖23,且容器40移动至螺旋轨道30最下端后会停留在出口盖23上,随后出口盖23开启使容器40通过架体20的出口及框体10的开口并向下掉落。
螺旋轨道30具有多个直线部31及多个回转部32,直线部31及回转部32彼此交错串接以共同形成螺旋状及形成该螺旋路径。于本实施例中,直线部31斜向延伸而回转部32水平延伸,但也可以是直线部31水平延伸而回转部32斜向延伸,或直线部31及回转部32皆斜向延伸。本实施例中,螺旋轨道30的最上端为其中一直线部31,最下端为其中一回转部32。
直线部31上下排列成两排,各两排的直线部31平行且间隔排列,并分别位于所述立柱24的两侧。各直线部31呈倾斜延伸,且两排的直线部31倾斜方向相反。各直线部31的端部邻接于所对应的回转部32。于本实施例中,最上方的直线部31的上端邻接于入口机构60,而其下端邻接于位于最上方的回转部32;其余直线部3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其中两回转部32。
具体而言,至少其中一排的各直线部31具有一输送机构311及一传动轮312,但每个直线部31都具有两限位杆313,且于本实施例中两排的直线部31皆具有输送机构311,但不以此为限,可仅有一排的直线部31具有输送机构311及传动轮312。输送机构311用以带动容器40移动。输送机构311的端部邻接于所对应的回转部32并呈倾斜延伸。于本实施例中,位于最上方的输送机构311的上端邻接于入口机构60,而其下端邻接于位于最上方的回转部32;其余输送机构311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于其中两回转部32。于本实施例中,输送机构311可具有一输送带,但不以此为限,例如还可具有多个辊子。
请一并参考图5及图6。传动轮312连接于输送机构311的一侧。具体而言,各排的直线部31的传动轮312连接于邻近于另一排的直线部31的一侧,且两排直线部31的传动轮312皆位于同一平面上。各传动轮312皆为正齿轮,且与传动机构25的传动带253啮合。于本实施例中,其中一排的直线部31的传动轮312被套设于传动带253内,而啮合于传动带253的内侧,另一排的直线部31的传动轮312则啮合于传动带253的外侧。因此,传动带253带动传动轮312转动,且两排直线部31的传动轮312分别朝不同方向转动,进而使输送机构311以不同方向输送容器40。
第一动力机构51固设于框体10并可分离地连接于传动机构25;但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机构51也可设置于架体20并保持连接于传动机构25。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一动力机构51具有一第三轮体510,第三轮体510与传动机构25的第二轮体252连接以带动第二轮体252转动,而第二轮体252再带动第一轮体251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二轮体252及第三轮体510皆为一伞齿轮而相互啮合而能驱动传动机构25的传动带253。于其他实施例中,传动机构25的第二轮体及第一动力机构51的第三轮体可为皮带轮,而通过一带体传动;第一动力机构51或可具有一蜗杆,而传动机构25的第二轮体或可为蜗轮,同样能达到使第一动力机构51带动传动机构25的目的。
直线部31的两限位杆313呈直线、平行于输送机构311且位于输送机构311的两侧上方。两限位杆313的间距大于容器40的宽度,限位杆313与输送机构311间的高度差小于容器40的高度,因此容器40于输送移构311上移动时能通过并抵靠于直线部31的两限位杆313之间且不会由侧向掉落。直线部31的两限位杆313的端部邻近于回转部32的端部。
接着请参考图3、图6、图7及图9A。相对于直线部31,回转部32也上下排列成两排,而所述立柱24位于该两排回转部32间。其中,位于最下方的回转部32的一端斜向下延伸,且该一端的端部邻接架体20的出口盖23,而另一端邻接于位于最下方的直线部31;其余回转部32呈水平延伸回转,且一端邻近于两排直线部31的其中一排的其中一直线部31的下端,且各回转部32的另一端邻近于两排直线部31的其中另一排的其中一直线部31的上端。由此,直线部31及回转部32共同形成螺旋状。
具体而言,各回转部32具有至少一支撑杆321及两限位杆322,至少一支撑杆321及两限位杆322呈弧形。容器40可移动地容置支撑杆321及两限位杆322间。
位于回转部32上的容器40向下抵靠于至少一支撑杆321上。各回转部32的支撑杆321的端部邻接于所对应的直线部31。本实施例中,位于最下方的回转部32的支撑杆321的一端邻接架体20的出口盖23,另一端邻接于位于最下方的直线部31;其余回转部32的至少一支撑杆321呈水平延伸,且一端邻近于其中一排直线部31的其中一直线部31的下端,支撑杆321的另一端邻近于其中另一排直线部31的其中一直线部31的上端。于本实施例中,至少一支撑杆321的数量为两个,两支撑杆321间隔排列,且两支撑杆321的间距小于容器40的宽度,因此容器40不会自两支撑杆321间掉落。
类似地,于直线部31不具有输送机构311的实施例中,直线部31可具有至少一支撑杆,则位于直线部31上的容器40向下抵靠于直线部31的支撑杆上进行滑动。于本实施例中,回转部32的支撑杆321与直线部31的支撑杆相交错串接而分别形成一体,但不以此为限,也可相间隔而分成多段。
回转部32的两限位杆322的端部邻近于直线部31的端部的上方,且两限位杆322的间距大于容器40的宽度,限位杆322与支撑杆321间的高度差小于容器40的高度,因此容器40于支撑杆321上移动时能通过回转部32的两限位杆322之间且不会由侧向掉落。于本实施例中,回转部32的两限位杆322与直线部31的两限位杆313相交错串接而分别形成一体,但不以此为限,也可相间隔而分成多段。换言之,限位杆322及限位杆313共同形成内外并排的两个螺旋状。
于容器40内可盛放一份食材以定量进行供应。于本实施例中,容器40呈杯状,并具有多个孔洞,孔洞可分布于容器40的侧壁,也可更进一步地分布于容器40的底壁。
如图9B所示,于其他实施例中,螺旋轨道30A可具有多组相并排的直线部31A及回转部32A,且相并排的直线部31A及回转部32A可共用限位杆313A或限位杆322A。各组的直线部31A及回转部32A相邻接,因此形成多个相并排的螺旋路径。此外,螺旋轨道30B直线部及回转部不限于水平并排,还可上下交错并排(如图9C所示)。由此,同一供应装置可于多个螺旋路径上分别设置不同的食材进行供应。
如图9D所示,于其他实施例中,螺旋轨道30C可仅具有一支撑杆321C。具体而言,直线部及回转部皆为一支撑杆321C,位于直线部的支撑杆321C呈直线而位于回转部的支撑杆321C呈弧形。位于直线部的支撑杆321C与位于回转部的支撑杆321C相交错串接而成螺旋状且形成一体。相应地,此实施例中容器40C具有一吊架41C,吊架41C连接跨设于支撑杆321C上,因此容器40C挂于支撑杆321C下而能沿支撑杆321C移动。
接着请参考图3、图4、图8A、及图8B。入口机构60固设于框体10并邻接于螺旋轨道30的上端。于本实施例中,入口机构60具有一输送带61及一第一齿轮62。输送带61的末端邻接于螺旋轨道30的上端,而第一齿轮62位于输送带61的一侧并邻近于螺旋轨道30。螺旋轨道30的最上端为直线部31,且该直线部31的传动轮312为一第二齿轮312A,其位于该直线部31的输送机构311上的一侧并且位于该输送机构311上邻近于入口机构60的一端。第二齿轮312A与入口机构60的第一齿轮62保持一间隔。
第二动力机构52设置于框体10,并具有一动力齿轮520;动力齿轮520的一侧啮合于第一齿轮62,另一侧可分离地啮合于第二齿轮312A。由此,第二动力机构52运行时,动力齿轮520带动第一齿轮62及第二齿轮312A朝同一方向转动,因此入口机构60及输送机构311能朝向一方向输送容器40。
接着请参考图2。夹爪70设置于框体10,且可上下及左右移动,且能以其长度方向为转轴转动。具体而言,夹爪70可移动至邻近于架体20的该出口外,且可移动至邻近于螺旋轨道30,本实施例中是移动至邻接螺旋轨道30的入口机构60。
于本实施例中,食品贩卖机具有一位移装置A(如图2所示),其设置于框体10上并位于架体20的出口外。当架体20的出口盖23打开,而容器40通过框体10的开口110移出架体20后,会由位移装置A向夹爪70输送,且输送同时可被加热煮熟,然后再被夹爪70夹持。当夹爪70夹持容器40时,可通过转动将容器40内的食材倒出,然后再将容器40移动并放置于入口机构60。
于其他实施例中,夹爪70能移动或伸长至架体20出口的正下方而直接夹取容器40。于他实施例中可不具有入口机构60,而螺旋轨道30的上端可向外延伸,因此夹爪70可将容器40直接放置于螺旋轨道30上端。
综上所述,于本实用新型的供应装置1运行时,首先架体20的出口盖23打开,而连接于架体20的传动机构25的第一动力机构51启动,并带动螺旋轨道30的输送机构311开始输送容器40,使容器40沿螺旋路径向框体10的开口110移动。当位于最下方的容器40通过开口110后,传动机构25及输送机构311停止运行,而夹爪70夹取通过开口110的该容器40,并将该容器40内的食材倒出,再移动该容器40并放置于入口机构60上。
此外,当连接于架体20的传动机构25的第一动力机构51启动时,连接于入口机构60的第二动力机构52也同时启动,将原先已被放置于入口机构60的另一容器40移入螺旋轨道30。换言之,当一容器40移出螺旋轨道30时会有另一容器40移入螺旋轨道30,使螺旋轨道30上排满容器40,并让各容器40彼此抵靠而无间隙,且能通过重量帮助其他容器40向开口110移动。
在所有容器40内的食材供应完毕后,可将供应装置1的架体20及螺旋轨道30自框体10上拆下,以进行清洗或补充盛放有食材的容器40。由于动力机构51及52、入口机构60等皆是设置于框体10上,而架体20上仅具有螺旋轨道30及容器40,以轻量化需要定期拆卸的部份。换言之,架体20的传动机构25可与所连接的第一动力机构51分离,而螺旋轨道30最上端的输送机构311可与入口机构60及第二动力机构52分离。
于其他实施例中,供应装置可不具有入口机构60,也不具有能于入口机构60及框体10开口110间移动的夹爪70,且供应食材后的空容器40被叠置收纳。因此当所有的容器40内的食材供应完毕后可一次移出所有的容器40。换言之,于此实施例中,螺旋轨道30上的容器40会随着运行过程而逐渐减少。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使容器40沿着螺旋轨道30的螺旋路径移动,可使供应装置1内设置更多的容器40,因此能提供更多份的食品。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螺旋轨道30上的输送机构311,让容器40能顺畅地于螺旋轨道30上移动;而螺旋轨道30装设于可自框体10拆卸的架体20,因此替换、补充容器40及清洗螺旋轨道30更为方便。且食品贩卖机内可设置多个供应装置1,使所供应的食品包含丰富多样的食材。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