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连三产业兴农——铜仁市碧江区鲜食玉米产业成长记

一算丰收账,种植户们惊喜发现,鲜食玉米亩产值比普通玉米高出近三倍。“早知道价格这么好,当初就多种点了。”这是碧江区鲜食玉米种植大户和种植合作社的共同心声。

小玉米,大产业。接过传统玉米的接力棒,鲜食玉米链式发展,从优质农产品到热销商品,既守护粮食安全,又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这是碧江区乡村产业兴农的又一次生动实践。

精深加工销路好

盛夏七月,碧江区灯塔街道马岩村鲜食玉米种植基地里,鲜食玉米喜获丰收。

每天,一车车鲜食玉米运到同处马岩村的贵州晶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鲜食玉米加工车间,历经原料处理和深加工等环节,真空包装的鲜食玉米新鲜出炉。

贵州晶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刘昌洪介绍,工厂一天能加工3万棒玉米,满产可满足5000亩鲜食玉米的加工需求。当地200多名农民从事鲜食玉米种植管护、采收、加工等工作,人均工资收入5000元左右。

今年初,刘昌洪有意建一条鲜食玉米加工生产线,提升玉米种植附加值,让乡亲们腰包更鼓,这与碧江区农业农村局的产业规划不谋而合。

多次实地调研之后,依托贵州晶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现有厂房资源,碧江区农业农村局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建设全区首条鲜食玉米加工生产线,以及配套购买冷藏运输车、秸秆收割机和青贮饲料打包机。

该鲜食玉米加工生产线包含鲜玉米剥皮、切头切尾、清洗、真空包装、高温高压灭菌等设备。真空包装的鲜食玉米极大延长了贮存周期,解决了鲜食玉米不耐贮存这一难题,还可以选择错峰销售。

碧江区蔬菜技术推广与发展中心主任刘伟介绍,碧江区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产量约2000吨,正迈向产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种植主体通过零售批发和网络直播带货销售,同时探索“秸秆喂羊、羊粪还田”的循环经济模式。

从试水鲜食玉米种植到循环产业种植基地呼之欲出,刘昌洪带动更多乡亲致富增收的劲头更足了,正计划开发多元化鲜食玉米产品。

科技助力品质高

离开灯塔社区,记者来到和平乡龙鱼村,一个标准化设施农业产业基地映入眼帘。这里既是贵州华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蔬菜示范种植基地,也是碧江区鲜食玉米栽培等各类新技术大比武的“擂台”。

贵州华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铜仁市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肤色黝黑的公司负责人王孝利老家是河北省张家口市。现代园艺专业毕业的他,2013年以来一直扎根龙鱼村,在碧江区农业农村局与和平乡支持下,发挥专业所长发展设施蔬菜种植。

今年年初,按照“错季育苗、错时移栽、错峰上市”思路,碧江区在漾头镇、和平乡、坝黄镇等低海拔区域,率先启动了鲜食玉米育苗移栽工作,龙鱼村就是其中的样板之一。

“2月10日开始育苗,3月10日移栽到示范田,6月2日,最早一批早熟鲜食玉米顺利上市。”今年,王孝利在100亩示范田里,尝试“大棚+地膜+滴管”栽培模式种植鲜食玉米,迎来鲜食玉米大丰收,种植首年即实现亩产突破3000斤。

鲜食玉米种法与传统玉米大不相同,科技含量高。“良种遇上良法,明年产量更高。”作为碧江区科技特派员,王孝利深有感触。

“王老板基地种的这个‘洋苞谷’不得了,产量高价格好,等我学好技术,明年把自己的7亩地也种上。”正在基地劳作的62岁龙鱼村村民杨桂岭说,他与玉米打了一辈子交道,从未想到玉米会比水果还贵。

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心动,杨桂岭这位“老把式”的经历变化,也是碧江区科技赋能鲜食玉米优质高产的一个生动缩影。

龙鱼村只是起点,科技创新的春风吹拂碧江区鲜食玉米种植区,“大棚+地膜+滴管”栽培模式等新技术已开始大规模推广。

直播带货有能人

当和美乡村欣欣向荣的景象,被原汁原味记录在短视频中,很多人的“乡愁”被唤醒了。

与传统玉米相比,鲜食玉米兼具甜、糯、嫩、香等优势,并且营养成分多样,深受消费者喜爱。借助手机新农具,碧江区鲜食玉米插上“云翅膀”,“飞向”全国各地。

莫志林坦言,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日新月异,只要产业有前景,许多年轻人都愿意返回家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碧江区以鲜食玉米生产示范基地为支点,撬动全产业链条加速形成。目前,全区种植鲜食玉米2000亩左右,建成加工生产线1条,农户和合作社等主体种植效益得到显著提升,单季平均亩产值稳定在5000元左右。

“用好莫志林团队这样的自媒体行业翘楚,发展农村电商经济,助力鲜食玉米‘接二连三’。”张妮娅思路清晰,下一步计划将鲜食玉米等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科普研学等相结合,将山环水绕的和平乡打造成农文旅融合新高地。

玉米曾是贵州各地群众心中的家乡风味,滋养了一代代人。在碧江区,鲜食玉米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生机与活力,变成“甜味十足”的致富产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083

建议您使用IE10及以上版本、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

THE END
1.鲜食玉米市场规模,鲜食玉米分析报告,鲜食玉米研究报告我国鲜食玉米呈现南甜北糯的区域特点。北方地区分布了大量糯玉米整穗加工工厂,东北三省加工工厂较为集中。这些工厂大小不一,加工能力和销售量相差悬殊。一般大型加工厂甜糯玉米种植定单在1万亩以上,年加工量3000万穗以上;而小型加工企业加工量仅有几百万穗;南方鲜食玉米加工企业多为小型甜玉米加工工厂,这些企业设备简...https://www.phpolicy.com/chanpinyufuwu/54634.html
2.800吨鲜食甜糯玉米加工项目建议书.doc商业策划...800吨鲜食甜糯玉米加工项目建议书.doc,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第一章 总论 PAGE 1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 概况 西吉县聂家河流域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1月20日,注册资金239万元,现有社员101名,其中农民社员100名占99%,企事业单位1名,占1%。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2/0820/2822161.shtm
1.玉米深加工产业现状及未来展望所以,从“一五”期间华北制药淀粉厂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玉米深加工行业由传统作坊式的生产模式进入到工业化生产阶段。但是这个阶段过程当中,由于原料供给短缺,市场比较封闭,物流不丰富,这种状态限制了这个产业的发展。1978年的时候,淀粉企业有58家,玉米淀粉产量15万吨,我参加工作的时候看的就是油槽,淀粉糖的生产是酸法,...http://www.qhrb.com.cn/articles/330965
2.北大荒集团:鲜食玉米产业崛起年收可观股票频道宁安农场有限公司投资 400 万元实施鲜食玉米加工生产建设项目,2023 年实现年生产加工鲜食玉米 2500 万穗,产值 4500 万元,解决就业 30 人。 依安农场有限公司的鲜食玉米种植基地正值丰收,加工厂负责人张正芝精心规划采收,采摘的玉米三小时内完成加工,保留最佳口感和营养。该农场自 2020 年引入加工厂,全力运转,日加工...https://stock.hexun.com/2024-08-15/214008946.html
3.2024年中国鲜食玉米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简报澎湃号·湃客本文基于农小蜂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中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品种、产区分布、消费、进出口、市场主体等数据,对近年来中国鲜食玉米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进行分析,为从事鲜食玉米全产业链科研、育种、种植、加工、仓储、包装、保鲜、运输、销售等活动的主体及社会服务机构提供参考。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309635
4.《年产3万吨鲜食玉米加工及仓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交付时间 5-7 个工作日) 【服务方式】专项定制服务、提供电子版(Word/PDF)、精装版印刷+电子发票 【中文版全价】RMB:68000 元(电子版+印刷版) 基于为年产 3 万吨鲜食玉米加工及仓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编制设计任务书提供依据, 智研咨询特推出《年产 3 万吨鲜食玉米加工及仓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https://doc.mbalib.com/view/f018cb94766cca13c9a0b51348259365.html
5.关于项目建议书(通用15篇)(三)茶叶加工厂房2000平方米200万元 加工厂房2000平方米×1000元/平方米=200万元 (四)叶加工设备引进70万元; 五、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35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500万元,拟申请三峡后续项目补助资金850万元。 六、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项目正式投产后亩年产名优茶鲜叶60公斤,可加工名优茶20公斤;产普通茶鲜叶100...https://www.jy135.com/jianyishu/508863.html
6.浅谈鲜食玉米加工设备工艺流程鲜食玉米加工生产线的工艺流程主要是原料入场验收——剥叶去丝——修整、清洗、分级——蒸煮——冷却——沥水真空包装——灭菌——冷却——吹干——常温保存等步骤,每个环节控制到位,才能保证成品的优质。 地址:诸城市密州工业园 电话: 联系手机: 诸城市安邦机械有限公司是集食品解冻,蒸煮,卤制,清洗烘干,巴氏杀菌等...http://95549557.b2b.11467.com/news/1067805.asp
7.玉米产业范文12篇(全文)深入研究不育化制种技术等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制种单产和质量,降低制种成本。为进一步提升加工质量,丰乐玉米制定了一整套的节点控制管理办法,并全面上线ERP系统,保证每一批种子质量全程可追溯,实现了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管理,坚决不让一粒不合格种子流向市场,让每一粒丰乐玉米种子都成为农民丰收的希望。https://www.99xueshu.com/w/ikeyeotks2e8.html
8.榆树镇:“鲜食玉米”走出乡村振兴新路子嘉顺合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张连仲说:“以前苞米按斤卖,现在经过加工后,按照穗卖,效益翻了几番,近年来,嘉顺合种植合作社通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已经成为东北地区鲜食玉米的大品牌,产品通过了欧盟有机认证,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2023年,公司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新增固定就业岗位20多个,临时岗位100多个,增加农民工资...https://www.my399.com/p/253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