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笔者在新疆福海县工业园区福慧源鲜食玉米加工有限公司的车间内看到,工人们戴着口罩和手套,身穿白色工作服,正在流水线上忙个不停。
叉车将一袋袋事先煮熟的鲜食玉米从冷库运出,小心放置在流水线前端,随着传送带的运转,摊开的玉米排起了整齐的“长龙”,流水线内的机器根据玉米尺寸自动进行分拣,随后由人工进行分类包装,一切有条不紊。
一盒盒包装好的鲜食玉米产品整齐码放在车间一侧,自此,福慧源鲜食玉米加工有限公司的甜糯玉米礼盒已做好登陆各大商超的前期准备工作。
据该企业负责人徐国权介绍,鲜食玉米采取“一地双收”作业模式,即“玉米下棒+秸秆青贮”。鲜食玉米采收后,秸秆可作为青贮进行压窖,其秸秆中营养成分较常规青贮更高。
福海县阿尔达乡位于北纬47度,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可为农作物提供全面的营养供给。2021年,该乡引进福慧源鲜食玉米加工有限公司,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目前已实现订单种植。
据了解,福慧源鲜食玉米加工有限公司与甘肃大易展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期购销合作协议,每年保底销售鲜食玉米4000万穗以上;阿尔达村与福慧源鲜食玉米加工有限公司合办的“福海县阿尔达鲜食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社员70余户,订单种植鲜食玉米1.2万亩,促进村级增收100余万元,社员户均增收5万元。
“我们今年订单种植鲜食玉米约2万亩,销售额预计1.5亿元。5个月的用工期,将带动阿尔达村周边劳动力240人就业,日工资240元左右。”说起今年的发展计划,徐国权信心满满。
福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虎表示,福海县已于2022年1月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下一步,将围绕“把产品变为商品提高产品附加值”这一目标,全力推动传统种植业产业链延伸与创新。
福海县阿尔达乡鲜食玉米“一地双收”模式,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有效解决冬季饲草料贵的难题,为全乡大力发展牲畜舍饲圈养提供基础保障,实现全乡农牧民群众多元增收的格局。(杜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