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就是武器。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世界,美国对中国粮食领域的渗透从来就没有停歇过。从制造危机到拉高价格,再到生物质燃料陷阱,现在更是打着环保的旗号指责中国种水稻,砸中国人的饭碗。粮食安全无小事,端好自己的饭碗,才是真的踏实。
文/每日资本论
美国死盯着中国人的饭碗。
道理很简单,中国人传统食物就是稻米,谁动了稻米就等于能够左右中国人的饭碗,把控中国人的命运。
那么水稻金融化究竟是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了解什么是粮食金融化。作为21世纪出现的新概念,粮食市场与货币、外汇、期货和衍生品市场联动的复合金融体系。粮食无金融属性,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但粮食容易受到气候、战争等客观因素影响,从而成为全球资本大鳄眼中的题材,进行热钱的投机交易。
众所周知,美国是农业强国。其小麦出口曾占全球22%,大豆出口占全球的37%,玉米出口巅峰时占全球的47%。美国在执行休耕的情况下,累计粮食出口量达到了全球的22%。若不休耕,允许农场主耕种自己所有的耕地,那么美国粮食出口量可占全球出口量的40%-50%。
这也让美国十分清楚地明白一个道理——谁控制了粮食,就控制了全世界,谁控制了种子,就控制了粮食。因此,美国农场主的收益有三分之二来自财政补助,而且范围就是大豆、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这样就形成了美国的其他农产品由别国进口,而由于美元作为强势货币,其他国家为了换取美元也愿意种植蔬菜和其他非粮食作物。
简单说,美国达到了将粮食作为战略物质进行调控的目的,看谁不顺眼,就断供粮食。因为美国的四大粮食公司控制了全球80%的粮食贸易,手握定价权。再说的直白点,若发生战争,在粮食面前所有奢侈品、工业品、钞票都是扯淡。粮食就是武器。
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粮食安全专家涅克·孔宁表示,现在还没有证据表明天气的干扰比往年更为严重,是金融投机活动放大了影响。粮食危机很大程度上基于炒作。
由此粮食金融化就基本实现。看到这里,可能有些人会说不要扣上“阴谋论”的帽子,正常的金融交易、市场导向你们不懂!
的确不太懂,但我们在大豆惨痛的现实教训又是怎么回事呢?
大豆教训
中国有着5000多年种植大豆的历史,世界也公认大豆起源于中国,也是早期公认的大豆出口国。1957年,美国人从中国东北获得一种野生大豆,比普通大豆种子的含油量高出16%,且自身抗体基因十分强大,不需要杀虫、不需要除草。2002年,美国在大豆转基因领域复制出了一条可以转化的,高产量,低成本的大豆种子,获得国际专利64项,并且在101个国家申请的国际基因专利,
一场针对中国的大豆“阳谋”就此展开。
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898年,美国就已经开始在中国着手寻找优质大豆资源。此后半个世纪,美国农业部先后数次派人到中国,每到一处,便采集当地大豆品种。到1990年代,美国拥有了2万多份大豆材料。
请记住这个公司的名字——美国孟山都(Monsanto)公司,成立于1901年,创始人名叫约翰·奎恩伊。该公司在全球市场臭名昭著——其研制的致癌除草剂,导致50万越南儿童畸形。它盯上了中国大豆市场。
1995年,中国开放大豆进口。美国孟山都打着免费的旗号向中国主要大豆产区的农民提供转基因大豆种子。对于价格敏感程度较高的种植户来说,免费又高产当然是件好事。这也使得中国原产大豆迅速被转基因大豆给替代。
同时由于国内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消费市场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对于食用油的需求大增,而国内食用油生产能力存在较大缺口。就在这个时候,美国正式出手了。他们的四大粮商首先炒作国际粮食期货价格,迅速拉高大豆价格,创下了30年的新高。
不仅如此。彼时,美国宣称因极端天气影响,大豆库存量将降低8.12%,这使大豆价格进一步上升,在这种背景下,大量金融资本涌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疯狂囤积大豆,致使大豆价格再次暴涨。
为了保证食用油产量,国内企业无奈之下只能大量进口美国转基因大豆。
结果,国内大豆种植户血亏,很多食用油企业即将倒闭。
就在愁云密布之际,美国又粉墨登场了。孟山都、ADM、邦吉、嘉吉为首的美国企业趁此机会开始快速介入中国市场。而国内部分地方为了招商引资也为了救活企业,也欢迎国际资本的介入。于是,到2006年,国内民营榨油业已完全被国际资本掌控。
这个恶果至今都未彻底铲除。2021年,中国进口大豆9653.7万吨,国内产量仅1640万吨,自给率只有15%左右,85%的大豆依赖进口。
必须要提的是,美国人在掠夺全球优质资源是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的,这点需要引起重视。很多事情,需要一代或几代人努力才能见到成效。从美国人的角度来说,他们是成功的。
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对于资源,国人务必要引起重视。近些年部分企业和机构为了一己之私,将国人的基因卖给国外研究机构,这已经不是利益的问题,而是背叛国家和民族。还诡辩称,做生物武器的可能性低。看看乌克兰的美国生物实验室,你就知道,可能性低就是有可能。按照影视剧里的台词,在战场上是需要拉出去毙上三回。
玉米反狙击
尝到了在大豆上的甜头,美资本将下一个目标锁定了中国玉米。
2006年,美主要粮商采取老套路——现在资本市场散布各种原因造成的小麦和玉米减产的消息,以此来哄抬价格。这种套路很多股民都明白。
很快,彼时的国际小麦价格涨了3.4倍,玉米价格涨了3.2倍。连锁反应是,国内的大小麦和玉米价格也闻风而涨——小麦从1400元涨到了2000元,玉米从1200元涨到了1800元。虽然与国际粮价相比,涨幅并不是很大,但也足以在市场上造成恐慌。尤其是,如果听之任之,下一步你懂,那就是断崖式下跌。
“每日资本论”查询获悉,国内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储粮)出手了。刚开始10天抛售一次,后来一周一次。到多空双方博弈的关键时期,变成2天一次——只要你敢买,我就敢放。
与此同时,为了让美国资本明白一个道理,中储粮放出一个让他们震惊的消息——“中国的储备粮是一亿吨,足够全中国人吃一年,谁再敢来炒作粮食,就先考虑自己能不能吃下一亿吨。
啥意思?想想当年索罗斯做空香港却发现背后一个强大的中国一样,结果也注定了。2008年底,因为与中储粮对抗失败,世界粮价跌入谷底,中储粮趁机大量买进大豆等粮食作为储备。
“每日资本论”查询获悉,2006年8月,美玉米期货价格在240美元左右波动,到2008年7月,美玉米期货达到了770美元左右,涨了近220%。之后,美大豆期货价格又在5个月之内跌到了800美元左右。跌幅之快,跌幅之大,令人咋舌不已。
但国外资本也未死心。近几年以来,玉米价格波动幅度仍然巨大。尤其是从2020年7月开始,美玉米价格在370美元徘徊。但到今年5月,美玉米价格已经达到824美元。
2022年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中国玉米种植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0%,玉米单产从2001年的313公斤/亩,提高到2020年的421公斤/亩,玉米育种对单产水平的贡献占到45%以上。我国玉米单产水平目前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60%左右,面临利用优良品种选育与应用提高玉米单产的强烈现实需求。
水稻博弈战
再来说说水稻。事实上,早在2005年,外资就开始在东北布局水稻全产业链,从种子、种植、仓储,直到加工,无一遗漏。
但中国与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我们以水稻为主要食物。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水稻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育种水平全球领先,稻谷常年产大于需,自给率超过100%,库存充裕。
这是我们真正的基本盘。美国一直想在稻谷方面伸手到中国市场,甚至把控中国市场的水稻。但这关乎国家安全,没有谁会让步。
部分业内人士曾做出预测,若1000万人的粮食缺口,就会导致国际粮价涨了4倍多。若如此,对于中国将会是灾难性后果。
幸好,与大豆玉米不同,中国在水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功,美国靠低价输入的办法和供给种子的办法显然行不通。于是,美国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来对水稻下手。先放闸印刷大量货币,轻而易举地在期货市场上推高粮价,制造粮食危机。
世行预测,由于俄乌冲突将改变世界交易、生产和消费的方式,2022年全球食品和粮食在去年基础上再涨22.9%。
但鲜为人知的是,中国在杂交水稻方面是向美国收取专利费的。如此,美国感觉无从下手。一招不行来二招——美国鼓吹生物质燃料的美好前景,通过给地方招商引资、能源补充、环保等多维度画了一个超级大饼,搞得国内部分地方到现在还是乙醇汽油。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乙醇生产国,美国2021年乙醇产量同比增长8%,约4500万吨。按照1吨生物燃料乙醇大约需要3吨粮食原料推算,美国一年就要消耗约1.35亿吨粮食,约为澳大利亚一年粮食总产量的2.5倍。
总之,大量的粮食消耗在换取能源的路径上,粮价能不上涨吗?
眼看着两招都不好使,美国开始了更为不要脸的勾当。自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开始,他们就开始不断地炒作水稻种植大量排放温室气体甲烷的话题。
2021年11月,中美两国在气候方面达成协议,美国认为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种植水稻会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体排放,不利于环保。这已经放下了遮遮掩掩,相当于,指着中国人说,你们不能种水稻,因为有甲烷。
国内还有专家去解释种水稻排放的甲烷气体很少。真的很好笑,难道就不能反问一句美国,种植小麦、玉米会不会产生大量的甲烷气体?美国大量的畜牧业会不会也产生甲烷气体?若如此,美国是不是做个表率,把小麦和玉米都给割了不种,把牛羊都给杀了,因为有甲烷?
说到底,美国就是想控制中国的水稻,从而不战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