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大学本科生微生物学基础实验讲义

实验一显微镜的使用和微生物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显微镜的使用,尤其是油镜的使用

2.熟悉几种常用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3.熟悉典型微生物的菌落形态并加以区分

二、实验原理

1.显微镜的使用

单个微生物是肉眼观察不到的,即使用高倍镜大多数细菌仍观察不清,故需用油镜观察。在用油镜观察时,必须将油镜头浸入香柏油中。香柏油的折光率为1.51-1.52,与玻璃片的折光率1.52相近,因此在物镜(玻璃)与标本片(玻璃)之间加入香柏油可避免光线从一个介质(玻璃)进入到另一折光率不同的介质(空气)而引起的散射。

2.微生物的形态

微生物种类繁多,根据它们的主要形态分为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四大类群。微生物个体微小,要识别它们,一是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其个体形态,二是直接用肉眼观察其菌落形态(群体形态)。

细菌的个体形态一般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种,放线菌是丝状菌,菌丝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孢子丝形态有螺旋状和分枝状两种,霉菌也是丝状菌,但个体较大,有的有假根、足细胞、青霉穗等,酵母菌则一般呈椭圆形,有些在特殊条件下能形成假丝。

菌落是由某一微生物的单个细胞或孢子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落。菌落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是个体细胞形态结构在群体上的反映。每一类微生物都有其各自的细胞形态,因而其菌落形态也各异。观察微生物菌落,首先要区别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四大类群的菌落。细菌的菌落多生于培养基的表面,较小、光滑或粗糙、干燥或湿润,多具臭味,易被挑起。霉菌菌丝分枝很多,相互交错形成菌丝体,其表面形成孢子层,菌落大多数呈绒毛状或棉絮状,不易被挑起,多具霉味。放线菌菌丝形状与霉菌相似,因存在基内菌丝,故和霉菌一样与培养基结合牢固,不易被挑起,菌落较小,表面呈紧密的线状或粉状。不少放线菌具特殊的土腥味。酵母菌的菌落类似于细菌,因无菌丝组织而易被挑起,但菌落一般比细菌大、厚且透明度较差,乳白色,有酒香味。

三、普通光学显徽镜的构造

1.光学显微镜的结构由一组光学放大系统、调节系统及机械支持组成(图1-1)。

①机械系统部件显微镜的机械部件,是安装光学放大系统的基座。它包括镜座、载物台、物镜转换器、镜筒和调节器等。

镜座镜座是显微镜的基本支架,由底座和镜臂两部分组成。

载物台即镜台其上放置被观察标本。用低倍镜观察样品(如平皿上的菌落),用手移动样品就行了,如用高倍镜或油镜观察时,则用载物台上的压片夹(或十字推进器)固定。

粗、细调节旋钮粗、细调节旋钮是用来调节镜筒或载物台使其上下移动,以达到调焦、使标本观察清晰目的的装置。

物镜转换器其上可配4—6个物镜。因观察样品时,需从低倍镜转至高倍镜再转至油镜。因此,在物镜转换器上安装有一套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以便选择使用。

镜筒物镜的放大率是对一定的镜简长度而言的。镜筒长度的变化,放大率将随之变化,成像质量也有影响。因此,显微镜筒长国际上有标准,定为160mm。

②光学放大系统部件光学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包括反光镜、聚光器、物镜和目镜等

反光镜是取光设备,它有二个面,一是平面镜,另一面是凹面镜,反光镜安装在弧弓上,可自由翻转调整位置,使光线射向聚光器。

聚光器安装在载物台下,其作用是将经反光镜反射来的光线聚焦于样品上,使物象获得明亮清晰的效果。聚光器的高度可以调节,以达到最佳亮度。聚光器上还装有孔径光阑,可通过调节光阑,与聚光器配合使光线达到最佳。

物镜安装在物镜转换器上的透镜。利用光线使被观察物体第一次造像,因而直接关系和影响着成像的质量。

低倍物镜10×

高倍物镜40×

油浸物镜100×

目镜目镜的作用是把物镜放大了的实像再放大一次,并使物像映入观察者的眼中。

目镜5×;10×;15×

四、实验材料

1.普通光学显微镜,擦镜纸,香柏油,二甲苯,接种环,接种针

2.各类微生物标本

(1)球菌:四联球菌(Micrococcustetragenus)

藤黄八叠球菌(Sarcinalutea)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

(2)杆菌:大肠杆菌(Escherilluscoli)

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

(3)真菌:酵母菌(Saccharomycescerevisae)

3.微生物菌落平板

(1)细菌:四联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混合液

(2)放线菌:链霉菌5406(S.jingyangensis)

链霉菌属各类代表种平皿培养物

(3)霉菌:毛霉(Mucor)、青霉(Peniciellium)、曲霉(Aspergillus)、根霉(Rhizopus)

(4)酵母菌: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cerevisae)

(5)噬菌体:林肯链霉菌噬菌斑

五、实验步骤

(一)显微镜的使用

1.显微镜从显微镜柜或木盒内拿出时,用右手紧握镜臂,左手托住镜座,平稳地将显微镜搬到实验桌上。

2.调节光源可利用灯光或自然光,,并通过反光镜,聚光器和光阑调节光

线,使视野的光线最佳。

3.将标本片置于载物台上并用标本夹夹住,注意正面向上。

4.低倍镜观察由于低倍镜视野较大,易发现目标,故观察标本需先用低倍

镜观察。

将低倍镜旋至镜筒下,调节粗调节器,使物镜降至距标本片5mm左右,由目镜观察慢慢向上旋转粗调节器,直至发现视野中的物象,然后再用细调节器调至物象清晰为止。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转至高倍镜观察。

5.高倍镜观察将低倍镜转换为高倍物镜。在转换物镜时要从侧面观察,避免镜头与玻片相撞。然后从目镜观察,调整光亮适度,缓慢调节细调节旋钮,至物像清晰为止,并移至视野中心准备用油镜观察。

6.油镜观察将高倍镜转换为油镜。在玻片标本的镜检部位滴上一滴香柏油,从侧面观察,镜筒缓慢地下降,使油浸物镜浸入香柏油中。从目镜内观察,通过调节光阑,聚光器,使光线达到最强。用粗调节旋钮将镜筒慢慢上升(此时绝不能将镜筒下降),当出现物像后再用细调节调至最清晰为止。

7.观察完毕,上升镜筒,转动物镜转换器,使油镜偏位,并用擦镜纸擦去镜头上的油,再用擦镜纸蘸少许二甲苯,擦去镜头上残留油迹。将各部分还原,转动物镜转换器,使物镜成八字形,再下降至最低,降下聚光器,反光镜与聚光器垂直,用柔软纱布清洁载物台等机械部分,然后将显微镜对号放于显微镜箱中。(二)微生物形态观察

1.用显微镜油镜观察球菌和杆菌的个体形态标本片。

2.观察细菌、放线菌、霉菌和酵母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形态以及

噬菌体所形成的负菌落(噬菌斑)。注意菌的大小、颜色、气味,表面有

无光泽,是否光滑透明、干燥或湿润、粘稠度、隆起情况,菌落边缘是

否整齐。观察酵母菌与细菌菌落有无区别,用接种环挑一下菌落是否容

易挑起。观察丝状微生物的菌落是疏松的棉絮状或绒毛状,还是比较紧

密的粉状,菌落表面与背面颜色是否相同,有无水溶性或脂溶性色素,

菌落是否易被挑起。对于噬菌体应注意空斑大小及形态。

3.示教观察

(1)细菌的个体形态:逗号弧菌(Vibriocomma)

(2)杀螟杆菌(Bacillusthuringiensis)不同阶段的个体形态:营养体、孢子

囊、芽胞。

(3)细菌的特殊结构:杀螟杆菌的芽胞,自身固氮菌(Azotobacter)的荚膜,

变形杆菌(Proteusvulgaris)的鞭毛。

(4)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孢子丝和孢子形态观察,沉浸培养下菌丝形态的

观察

(5)酵母菌个体形态的观察:啤酒酵母

(6)霉菌个体形态的观察:青霉、曲霉、根霉、毛霉菌丝,分生孢子、子

囊孢子

六、注意事项

1.香柏油不能过多,只需一小滴。

2.香柏油从瓶中取出时,切勿搅动,滴上玻璃片时也不要涂抹,以免形

成气泡。

3.使用油镜时尽量将聚光器向上,光阑放大。

4.用油镜时假如一再看不清物象,可验看油中是否存在气泡,可将镜头

THE END
1.接种环(针)接种前后灼烧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在接种前一定要将其...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接种前灼烧是为了保证你在接种时不会污染培养物,接种后再灼烧是防止菌种飘出,污染接种室或者超净台,影响整体接种环境,也是降低污染率的一种措施.灼烧前先用接种针蘸些酒精,再上酒精灯灼烧,一般都要烧到前面的金属丝...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fb4da37e23736032682a85464b216326.html
2.实验报告步骤:配置培养基(马铃薯琼脂培养基) 灭菌 冷却 倒平板 接种(平板划线法)培养 观察 倒平板方法 平板划线法 结果:在最后一次划线处有单个酵母菌菌落出现 结论:微生物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营养 心得:用接种环往培养基接种时,没有将接种环冷却到一定温度,将培养基烫坏,学会了平板划线法 ...https://www.meipian.cn/55782tv8
3.免费人教版生物选修一: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学案要点分析...2.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或灭菌方法灭菌或消毒种类 主要方法 应用范围灼烧灭菌 酒精灯火焰灼烧 接种环、接种针及试管口等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箱内,在160~170℃下加热1~2h 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巴氏消毒 70~75℃下煮30min 牛奶、啤酒等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锅内,100kPa,121℃下持续加热15...http://qt.ychedu.com/MFJA/GYJA/568125.html
1.干货见微知著,PCR那些不为人知的小细节!技术前沿资讯小翌提醒,在进行酵母菌P的时候,需尽量将酵母模板处理好,有助于提高PCR扩增效率:酵母菌菌液及菌株煮沸5 min后放入-80℃冰箱3 min,待解冻后上样。 PCR技术虽然基础,但也需要精确的控制和细心的调整。通过关注这些小细节,可以提高PCR实验的成功率,为你的实验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翌提醒大家,见微知著,每一个...https://tiangen.bioon.com.cn/article/551f2924374a
2.高二生物选修一的知识点总结①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②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棉塞。 ③将试管口通过火焰。④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 ⑤将试管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⑥左手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注意不要划破培养皿。⑦灼烧...https://www.yjbys.com/edu/guojizhongxiaoxue/197737.html
3.接种前接种环可以直接放台子上冷却。()【判断题】印片法观察放线菌时,一般用接种环来取菌。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4L-20/8空压机冷却系统为()冷却。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水泵的作用是对冷却液,保证其在冷却系中。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判断题】接种环和接种针使用 前后均要经火焰灭菌。 A. 正确...https://www.shuashuati.com/ti/bd75b7644e164f428d87eabe105c6e63.html?fm=bd974c41d935acae60887fdb2d631e1b37
4.生物实验报告(通用15篇)(2)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待冷却后,在酒精灯旁从标记的单个小菌落中取少许细菌置于蒸馏水中混匀(同时盖好平板倒扣置于一旁),用接种环涂成直径约1.5cm的菌膜,再在酒精灯火焰上方以钟摆速度通过固定好细菌,待冷却进行染色。 (3)先滴加草酸结晶紫溶液染色1~2min,再水洗;然后滴加革兰氏碘液溶液染色1~2min,再水...https://www.ruiwen.com/shiyanbaogao/5438123.html
5.微生物固体培养实验平板划线法(2)冷却,将接种环触碰无菌琼脂平板的表面直至其不发出咝咝声。 二、实验步骤 1. 采用无菌操作技术,用接种环将接种物从平板的一侧开始划线。 2. 重新消毒接种环,从第一划线处将样品划线至平板的其佘部分,重复划线直至覆盖整个平板。 3. 于37℃培养直至长出单菌落。 https://pro.biomart.cn/lab-web/method/316rdgigo24d9.html
6.微生物学实验范文6篇(全文)将接种环再次通过稍打开皿盖的缝隙伸人平板,在平板边缘空白处接触一下使接种环冷却.然后从接种有菌的部位在平板上自左向右轻轻划线。划线时平板面与接种环面成30~40°的角度,以手腕力量在平板表面轻巧滑动划线。接种环不要嵌入培养基内划破培养基,线条要平行密集,充分利用平板表面积,注意勿使前后两条线重叠。划线...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ntu1o15.html
7.初学细菌平板划线法常见问题分析(4) 灼烧灭菌接种环后没有冷却后就使用。灼烧后的接种环没有充分等待冷却, 就开始挑取菌种划线, 造成细菌被烫死。解决办法是, 可以将灼烧后的接种环置于平板空白处冷却, 直到听不到嘶嘶声后再等待15s, 此时接种环基本冷却, 才可以操作使用。 (5) 第1区划线后没有灼烧接种环。初学者常会在第一个区域划线...https://www.360wenmi.com/f/ic3717wiwcif.html
8.收藏食品微生物检测要求汇总,条条经典!5.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6.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7.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17979065106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