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全填空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首页

好书

留言交流

下载APP

联系客服

2024.06.21甘肃

第2节微生物的培养技术及应用

微生物是难以用肉眼观察的微小生物的统称,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一些原生生物等。本章中提及的微生物主要指用于发酵的细菌和真菌。

一、微生物的基本培养技术

1.防止杂菌污染,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即发酵工程的重要基础)。

2.在实验室培养微生物:一方面:为微生物提供合适的营养和环境条件(培养基)。另一方面:要确保其他微生物无法混入,并将需要的微生物分离出来(无菌技术)。

(一)培养基的配制

1.培养基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培养基作用:用以培养、分离、鉴定、保存微生物或积累其代谢物。

3.培养基的分类(按照物理性质分类)

(1)液体培养基:不含凝固剂(如琼脂),呈液体状态。

用途:扩大培养获得大量菌种、常用于工业生产。目的是增加目的菌的数量。

(2)固体培养基:含凝固剂(如琼脂),呈固体状态。

用途:分离、计数、鉴定等。

1.培养基的基本成分:

(1)成份:各种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营养物质,此外还需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的需求。如培养乳酸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培养霉菌(真菌)时需将培养基调至酸性,培养细菌时需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的条件。(2)微生物培养基需要氮源,这是因为:氮元素是微生物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物质所必需的。下表是某微生物培养基的成分,该培养基可用来培养自养(自养、异养)型微生物。若除去①,此培养基不能(能、不能)培养圆褐固氮菌,原因是:圆褐固氮菌虽可以固氮,但其同化作用类型为异养型,培养基中必须提供含碳有机物,所以该培养基不能用来培养圆褐固氮菌。

编号

成分

(NH4)2SO4

KH2PO4

FeSO4

CaCl2

H2O

含量/g

0.4

4.0

0.5

100mL

4.如何将液体培养基制成固体培养基?加入适量琼脂。

6.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培养基之一:琼脂固体培养基。

7.微生物在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或内部生长,可以形成菌落。

10.含C、H、O、N的有机物可作为异养型微生物的碳源、氮源、能源。

11.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培养基的主要差别在于碳源。

12.能否根据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判断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理由?可以,例如自养型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来自无机碳源,异养型微生物所需的碳源来自有机碳源。

12.无机氮源能给自养型微生物提供能源吗?理由?可以,例如NH3既作为硝化细菌的氮源,也作为能源(NH3氧化释放的化学能)。

13.无机盐除了可以调节酸碱平衡、维持一定的渗透压之外,还能有什么功能?有些无机盐离子可以作为化能合成菌的能源(如铁细菌)。有些无机盐离子可以激活某些酶(如Mg2+激活DNA聚合酶)

14.是否所有培养基中都必须添加碳源、氮源?不是,例如分离固氮菌不需要额外添加氮源,其可以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

二、无菌技术

1.获得纯净的微生物培养物的关键:防止杂菌污染。无菌技术应围绕如何避免杂菌的污染展开。

无菌技术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

2.无菌技术(消毒和灭菌)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对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

(2)对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3.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后,要注意: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接触。

4.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应如何操作?在超净工作台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5.无菌技术除用来防止实验室的培养物被其他外来微生物污染外,无菌技术还能有效避免操作者被微生物感染。为达到后一目的,操作者在实验室中不可吃东西、喝水,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洗手。另外,为避免污染环境,我们对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

6.消毒:

(1)概念:是指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微生物。

(2)方法: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化学药物。

a.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煮沸消毒法,操作方法:100℃煮沸5~6min;

b.对于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如牛奶,可使用巴氏消毒法,操作方法:62~65℃消毒30min或80~90℃消毒30s-1min;

c.生物活体、水源等还可使用化学药物进行消毒,操作方法:用酒精擦拭双手、用氯气消毒水源等;

d.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在使用前,可以用紫外线照射,操作方法:紫外线照射30min。

7.灭菌:

(1)概念:是指使用强烈的理化方法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2)方法:湿热灭菌法、干热灭菌法、灼烧灭菌。

a.培养基等一般用湿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是一种利用沸水、流通蒸汽或高压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其中高压蒸汽灭菌的效果最好,操作方法:高压蒸汽灭菌锅内,100kPa,温度121℃,15~30min。

b.耐高温的和需要保持干燥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金属用具等,可以用干热灭菌法,操作方法:物品放入干热灭菌箱,160~170℃加热2~3h。

c.接种过程中,微生物的涂布器、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用具、试管口、瓶口通过灼烧灭菌法来灭菌,操作方法: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

9.酒精消毒的最适范围是体积分数为70%-75%的酒精。原因:酒精浓度过高时,菌体表面蛋白质变性过快,从而凝固形成一层保护膜,乙醇分子不能渗入其中,酒精浓度过低时,杀菌能力减弱。

11.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时,可以怎么做来加强消毒效果?照射前,适当喷洒酒石炭酸或煤酚皂溶液等消毒液。

12.灼烧灭菌是将需灭菌的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优点是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

13.培养基的灭菌方法高压蒸汽灭菌(湿热灭菌法);培养皿的灭菌方法干热灭菌(也可用湿热灭菌法)。

14.下图表示对接种环的灼烧灭菌,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②①③。(P11“教材图”)

三、微生物的纯培养

1.纯培养概念:在微生物学中,将接种于培养基内,在合适条件下形成的含特定种类微生物的群体称为培养物。

2.纯培养物概念: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获得纯培养物的过程就是纯培养。单菌落一般是由单个微生物繁殖形成的纯培养物。

3.微生物纯培养的步骤:微生物的纯培养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分离和培养等步骤。

5.微生物纯培养的原理: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单个微生物分散。

6.在固体培养基上,之后得到的单菌落一般是由单个微生物形成的纯培养物。

四、酵母菌的纯培养(以酵母菌的纯培养为例)

1.酵母菌的纯培养:用马铃薯琼脂培养基培养酵母菌。

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可以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一个单菌落即一个种群。菌落通常可以用来作为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酵母菌的纯培养:制备培养基、接种和分离酵母菌、培养酵母菌。

(1)制备培养基:制备马铃薯琼脂培养基的正确顺序为:配制培养基→灭菌→倒平板(用文字、“→”表示)。

(2)接种和分离酵母菌:通过接种环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经过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得到单菌落。

(3)培养酵母菌:完成平板划线后,待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将接种后的平板(一般做三组,目的:平行重复实验)和一个未接种的平板倒置,放入28℃左右(培养温度因酵母菌种类的不同而稍有差异)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h。

制备培养基的步骤:

①配制培养基:称取去皮的马铃薯200g,切成小块,加水1000ml,加热煮沸至马铃薯软烂,用纱布过滤。向滤液中加入20g葡萄糖(也可用蔗糖代替)、15-20g琼脂,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

②灭菌:将50ml培养基用玻棒转移至锥形瓶中,塞上棉花塞,包上牛皮纸,并用皮筋勒紧,再放入高压蒸气灭菌锅,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灭菌15~30min。将培养皿用旧报纸包裹,放入干热灭菌箱内,在160~170℃下灭菌2h。在灭菌前,用牛皮纸、旧报纸包紧盛有培养基的锥形瓶的目的是灭菌时能避免水蒸汽凝结时浸湿棉塞;取出培养基锥形瓶时也能起到隔绝空气中杂菌污染的作用。

③倒平板:使培养基冷却到50℃左右,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3.制备培养基实验注意事项

(1)培养基灭菌后为什么要冷却到50℃左右时开始倒平板?琼脂是一种多糖,在44℃以下凝固,倒平板时,温度过高,太烫,不易操作;若低于50℃不及时操作,琼脂会凝固。

(2)为什么倒平板和接种整个过程要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因为酒精灯火焰附近存在着无菌区域,避免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拔掉瓶塞后为什么要使锥形瓶的瓶口通过火焰?通过灼烧灭菌,防止瓶口的微生物污染培养基。

(3)在倒平板的过程中,若不小心将培养基溅在皿盖与皿底之间部位,这个平板还能用来培养微生物吗?不能。为什么?因为空气中的微生物可能在皿盖与皿底之间的培养基上滋生。

(4)倒平板时,能将培养皿的皿盖拿下来放在一边吗?不能。应如何做?用拇指和食指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为什么?防止杂菌污染培养基。

(5)刚倒完平板,可以直接倒置吗?不能,应等培养基冷却凝固。

(6)培养基冷凝后,为什么要将培养皿倒过来放置(倒置)?既可防止皿盖上冷凝的水滴滴人培养基造成污染;又可避免培养基表面的水分过快蒸发。

(4)接种和分离酵母菌验注意事项

①微生物接种中的平板划线法接种是指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经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得到单个菌落。

②连续划线的目的: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经过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得到单菌落。

③平板划线法过程中,接种环蘸了1次菌液;若分五个区划线,则接种环共需灼烧6次;灼烧次数=划线次数+1。

⑤灼烧后的接种环可以直接划线吗?不可以。应如何操作?待接种环冷却后再划线。目的?避免温度过高杀死菌种。

⑥从第二次划线开始,都应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往下一区域划线。

⑦整个操作中灼烧接种环的不同目的:

第一次灼烧(取菌种前):杀死接种环上原有微生物,避免接种环上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菌种。

划线结束灼烧:及时杀死接种环上残留的菌种,避免菌种污染环境和感染操作者。

⑧除第一次划线外,每次划线都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目的是什么?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经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得到单菌落(使细菌的数目随着划线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能得到由单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⑨为什么划线时要注意不能划破培养基?

a.一旦划破,会造成划线不均匀,难以达到分离单菌落的目的;

b.存留在划破处的单个细胞无法形成规矩的菌落,菌落会沿着划破处生长,会形成一个条状的菌落。

⑩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划线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所划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他环线有菌落。造成划线无菌落的原因:a.接种环未冷却。b.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划线(第二区域的第一条线未接到第一区域末端)。

7.如何确定所倒平板未被杂菌(主要是细菌)污染?将未接种的空白培养基放入37℃的恒温箱中培养12h~24h,观察是否有菌落存在以确定是否被污染或灭菌是否彻底(该操作也可确定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

8.未接种的培养基直接培养起什么作用?做空白对照,判断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判断培养基灭菌是否彻底;若培养后培养基表面无菌落,则说明培养基没有污染。

9.若未接种的培养基表面出现菌落,说明了什么?说明培养基被污染,实验组的菌落中可能存在杂菌。

10.注意:

(1)在实验室中,切不可饮食,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洗手,以防止被微生物感染;

(2)使用后的培养基在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11.下图①~⑥为平板划线法接种图示,①操作是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的金属丝烧红。②操作是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盛有菌液的试管的棉塞。③操作是将试管口通过火焰。④操作是在火焰附近用接种环蘸取一环菌液。⑤操作是将试管口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⑥操作是:在火焰附近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用接种环在培养基表面迅速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然后再灼烧接种环,待其冷却后,从第一区域划线的末端开始往第二区域内划线。重复以上操作,在三、四、五区域内划线即可得到图⑦培养皿。在重复划线时,注意不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相连。

二、微生物的选择培养和计数

(一)选择培养基

1.实验室筛选原理:人为提供有利于目的菌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和pH等),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实例:水生栖热菌能在70~80℃的高温条件下生存,而绝大多数微生物在此条件下不能生存。据此,科学家从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的热泉中筛选出水生栖热菌,进而从这种菌中提取出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这种酶目前已被广泛用于体外扩增DNA片段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3.选择培养基定义: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

4.寻找耐高温DNA聚合酶的思路是什么?根据微生物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到相应的环境中去寻找。

5.从环境中获得某种特定种类的微生物的原理:某些微生物适应某些特定的环境条件,而绝大多数微生物在这种条件下不能生存,就可以从特定的环境中筛选得到特定种类的微生物。

(1)在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可以筛选石油分解微生物。

(2)在冰川冻土层可以筛选耐寒微生物。

(3)漆酶属于木质降解酶类,分离产漆酶菌株的首选样品是生活污水吗?不是。

6.选择培养基三种筛选方法:

(1)利用营养缺陷进行选择培养。某种营养缺陷的微生物不能正常生长

(2)利用添加某种化学物质进行选择培养。*添加杀伤性物质,有抗性的可以生长,无抗性的死亡

(3)利用改变培养条件进行选择培养。*调节温度、pH等生长条件,只有适应的可以生长

8.选择培养基的制备原理: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其某一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不同而制备选择培养基。

(二)微生物的选择培养(以培养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为例)

1.稀释涂布平板法(活菌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基础操作包括: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

2.稀释涂布平板法方法概述:由于土壤细菌的数量庞大,要想得到特定微生物的纯培养物,必须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稀释,然后再将菌液涂布到制备好的选择培养基上。

3.平板划线法的作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稀释涂布平板法的作用:分离纯化微生物、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4.分离纯化微生物具体含义: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经培养得到单菌落(即纯培养物)。

5.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操作过程如下:

(1)系列稀释操作:如下图所示,在编号为1×102~1×107试管中分别盛有9mL无菌水;将10g土样加入盛有90mL无菌水的锥形瓶中,充分摇匀;取1mL上清液加入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等比稀释。

(2)涂布平板操作:第1步:取菌液——取0.1mL菌液,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第2步:涂布器消毒——将涂布器浸在盛有酒精的烧杯中;第3步:涂布器灭菌——将涂布器放在火焰上灼烧,待酒精燃尽、涂布器冷却后,再进行涂布;第4步:涂布平板:用涂布器将菌液均匀地涂布在培养基表面。涂布时可转动培养皿,使涂布均匀。

(3)培养:待涂布的菌液被培养基吸收后,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1~2d。在涂布有合适浓度菌液的平板上就可以观察到分离的单菌落。

6.注意:

①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0.1ml)的原因是培养基表面的菌菌悬液会出现积液,导致菌体堆积,影响分离效果。

梯度稀释原因:培养液中菌体浓度高,直接培养很难分离得到单菌落;目的:将聚集的菌体分散开,以便获得单菌落。

②梯度稀释中,每次取样前需用手指轻压移液管橡皮头,吹吸三次,目的是使微生物和无菌水混合均匀。

③涂布器浸在酒精中的主要目的是为涂布器的灼烧灭菌做准备;为保证菌液均匀分布,应在涂布时转动培养皿。

④将涂布器从酒精中取出时,要让多余的酒精在烧杯中滴尽,然后再放在火焰上灼烧。不要将过热的涂布器放到盛有酒精的烧杯中,以免引燃酒精。

⑤a.以上操作均在酒精灯火焰旁进行,防止杂菌污染。

b.若要分离并统计活菌数,应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c.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活菌计数的原因是菌落连成片,无法计数。

7.③号试管稀释倍数为104。

(三)微生物的数量测定

微生物的数量测定方法:间接计数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直接计数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滤膜法。

1.稀释涂布平板法

(2)计数原则:一般选择菌落数为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样品的稀释度将直接影响平板上的菌落数目,通常选用一定稀释范围的样品液进行培养。在同一稀释度下,应至少对3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然后求出平均值。样品的稀释度将直接影响平板上的菌落数目。

(3)注意事项: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活菌数目时,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

2.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该方法利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然后再计算一定体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统计的结果一般是活菌数和死菌数的总和。

3.稀释涂布平板法结果分析:

(1)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少;这是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2)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

4.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菌落数的平均值;V代表涂布平板时吸取的稀释液体积数值(mL);M代表稀释倍数;则每g样品中的细菌数=(C÷V)×M。

5.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三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39+38+37)÷3÷0.1×100×1000。

6.恰当的稀释度、涂布是否均匀是成功统计菌落数目的关键。

7.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原理:利用特定的细菌计数板或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计数,然后再计算一定体积的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8.显微直接计数法优点:快速直观。

9.显微直接计数法缺点:

(1)统计结果一般是活菌数和死菌数的总和。原因:不能区分死菌与活菌。

(2)个体小的细菌在显微镜下难以观察。

(四)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实验原理:绝大多数微生物都能利用葡萄糖,但是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利用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可以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

2.实验步骤:

土壤取样→制备培养基→样品的稀释与涂布平板→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1)土壤取样:

①取样地点要求:酸碱度接近中性的潮湿土壤。原因:细菌适宜在该环境中生长。

②取样过程:取样时一般要铲去表层土。原因:细菌绝大部分分布在距地表3-8cm的土壤层。

③注意事项:取土样时用的铁铲和取样袋在使用前都需要灭菌。

(2)制备培养基:

①作对照: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用:作为对照组,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

②实验组:选择培养基。特点:以尿素为唯一氮源。

培养基中KH2PO4和Na2HPO4的作用:提供无机盐、调节pH。尿素作用:氮源。葡萄糖作用:碳源。

(3)样品的稀释与涂布平板:

假如104稀释度下涂布的3个平板的菌落数分别为42、40和38,则1ml稀释液中的菌株数为400,

104稀释度的试管中的菌株数为4×103,102稀释度的试管中的菌株数为4×105,101稀释度的锥形瓶中的菌株数为4×107。101稀释度的锥形瓶中的菌株来自于10g土,所以1g土中的菌株数为4×106。

②每个浓度至少设置4个平板。1.2.3平板是实验组,为选择培养基,做3组的目的平行重复。4是对照组,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③整个实验还需要设置2个平板,是哪两个?不涂布稀释液的选择培养基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目的:用来判断培养基中是否含有杂菌(培养基灭菌是否合格)。

④为获得菌落数在30-300之间适于计数的平板,测细菌时,一般选用104、105、106倍稀释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

⑤在初次实验中,对于稀释的范围没有把握,怎样才能保证能从中选择出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选用稀释范围更大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例如可以将1×103-1×107倍稀释的稀释液分别涂布平板上培养)。

⑥本实验使用的平板和试管较多,为了避免混淆,最好在使用前做好标记,例如,在标记培养皿时应该注明组别、培养日期和平板上培养样品的稀释度等。

⑦标记时注意标记在皿底,不能标记在皿盖。

(3)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1)培养条件:细菌一般在30-37℃的温度下培养1-2d。

(2)观察: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选取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

(4)一般来说,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如形状、大小和颜色等。

(4)结果分析

①说出下列各组培养基的目的:

3组接种的选择培养基:对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和计。

1组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选择作用。

不接种的选择培养基:验证选择培养基中是否含有杂菌。

不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验证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是否含有杂菌。

②说出以下现象对应的结果分析:

现象

分析

未涂布培养基上无菌落生长

培养基未被杂菌污染

未涂布培养基上有菌落生长

培养基被杂菌污染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明显多于选择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

选择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

③样品稀释操作成功的标志是什么?得到2个或2个以上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

④得到的菌落一定是分解尿素的细菌吗?不一定,还需要进一步的鉴定。

注意:

1.如何设计培养基筛选分解尿素的细菌?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设计选择培养基,只有能合成脲酶的细菌才能生长发育繁殖。

2.该培养基与普通培养基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除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外,该培养基的其他营养成分与普通培养基基本相同。

3.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一定是所选择的目的菌吗?不一定,有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目的菌的代谢产物来生长繁殖,所以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4.怎么证明一个选择培养基具有选择性?应该设置基础培养基(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或完全培养基作为对照,若基础培养基或完全培养基中生长的菌落数菌多于该选择培养基,则该选择培养基具有选择性。

5.尿素可为尿素分解菌提供氮源的原因?尿素可为尿素分解菌提供碳源吗?为什么?尿素分解菌能合成脲酶,脲酶能催化分解尿素产生NH3和CO2,NH3可作为尿素分解菌的氮源。但不能作为碳源,因为尿素分解菌不是自养生物,不能利用CO2作为氮源。

(五)进一步探究——分解尿素细菌的进一步鉴定(自选)

1.原理:分解尿素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为CO2和NH3,NH3溶于水会电离出NH4+和OH-,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升高,因此可以通过检测培养基pH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该化学反应,进而判断该菌是否为尿素分解细菌;

2.方法: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如果pH升高,指示剂将变红。

THE END
1.接种环(针)接种前后灼烧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在接种前一定要将其...答案解析 查看更多优质解析 解答一 举报 接种前灼烧是为了保证你在接种时不会污染培养物,接种后再灼烧是防止菌种飘出,污染接种室或者超净台,影响整体接种环境,也是降低污染率的一种措施.灼烧前先用接种针蘸些酒精,再上酒精灯灼烧,一般都要烧到前面的金属丝... 解析看不懂?免费查看同类题视频解析查看解答 ...https://www.zybang.com/question/fb4da37e23736032682a85464b216326.html
2.实验报告步骤:配置培养基(马铃薯琼脂培养基) 灭菌 冷却 倒平板 接种(平板划线法)培养 观察 倒平板方法 平板划线法 结果:在最后一次划线处有单个酵母菌菌落出现 结论:微生物的培养需要一定的营养 心得:用接种环往培养基接种时,没有将接种环冷却到一定温度,将培养基烫坏,学会了平板划线法 ...https://www.meipian.cn/55782tv8
3.免费人教版生物选修一:2.1《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学案要点分析...2.实验室常用的消毒或灭菌方法灭菌或消毒种类 主要方法 应用范围灼烧灭菌 酒精灯火焰灼烧 接种环、接种针及试管口等干热灭菌 干热灭菌箱内,在160~170℃下加热1~2h 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巴氏消毒 70~75℃下煮30min 牛奶、啤酒等一些不耐高温的液体高压蒸汽灭菌法 高压蒸汽灭菌锅内,100kPa,121℃下持续加热15...http://qt.ychedu.com/MFJA/GYJA/568125.html
1.干货见微知著,PCR那些不为人知的小细节!技术前沿资讯小翌提醒,在进行酵母菌P的时候,需尽量将酵母模板处理好,有助于提高PCR扩增效率:酵母菌菌液及菌株煮沸5 min后放入-80℃冰箱3 min,待解冻后上样。 PCR技术虽然基础,但也需要精确的控制和细心的调整。通过关注这些小细节,可以提高PCR实验的成功率,为你的实验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翌提醒大家,见微知著,每一个...https://tiangen.bioon.com.cn/article/551f2924374a
2.高二生物选修一的知识点总结①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直到接种环烧红。②在火焰旁冷却接种环,并打开棉塞。 ③将试管口通过火焰。④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菌液。 ⑤将试管通过火焰,并塞上棉塞。⑥左手将皿盖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盖上皿盖。注意不要划破培养皿。⑦灼烧...https://www.yjbys.com/edu/guojizhongxiaoxue/197737.html
3.接种前接种环可以直接放台子上冷却。()【判断题】印片法观察放线菌时,一般用接种环来取菌。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4L-20/8空压机冷却系统为()冷却。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简答题】水泵的作用是对冷却液,保证其在冷却系中。 查看完整题目与答案 【判断题】接种环和接种针使用 前后均要经火焰灭菌。 A. 正确...https://www.shuashuati.com/ti/bd75b7644e164f428d87eabe105c6e63.html?fm=bd974c41d935acae60887fdb2d631e1b37
4.生物实验报告(通用15篇)(2)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灭菌,待冷却后,在酒精灯旁从标记的单个小菌落中取少许细菌置于蒸馏水中混匀(同时盖好平板倒扣置于一旁),用接种环涂成直径约1.5cm的菌膜,再在酒精灯火焰上方以钟摆速度通过固定好细菌,待冷却进行染色。 (3)先滴加草酸结晶紫溶液染色1~2min,再水洗;然后滴加革兰氏碘液溶液染色1~2min,再水...https://www.ruiwen.com/shiyanbaogao/5438123.html
5.微生物固体培养实验平板划线法(2)冷却,将接种环触碰无菌琼脂平板的表面直至其不发出咝咝声。 二、实验步骤 1. 采用无菌操作技术,用接种环将接种物从平板的一侧开始划线。 2. 重新消毒接种环,从第一划线处将样品划线至平板的其佘部分,重复划线直至覆盖整个平板。 3. 于37℃培养直至长出单菌落。 https://pro.biomart.cn/lab-web/method/316rdgigo24d9.html
6.微生物学实验范文6篇(全文)将接种环再次通过稍打开皿盖的缝隙伸人平板,在平板边缘空白处接触一下使接种环冷却.然后从接种有菌的部位在平板上自左向右轻轻划线。划线时平板面与接种环面成30~40°的角度,以手腕力量在平板表面轻巧滑动划线。接种环不要嵌入培养基内划破培养基,线条要平行密集,充分利用平板表面积,注意勿使前后两条线重叠。划线...https://www.99xueshu.com/w/filegntu1o15.html
7.初学细菌平板划线法常见问题分析(4) 灼烧灭菌接种环后没有冷却后就使用。灼烧后的接种环没有充分等待冷却, 就开始挑取菌种划线, 造成细菌被烫死。解决办法是, 可以将灼烧后的接种环置于平板空白处冷却, 直到听不到嘶嘶声后再等待15s, 此时接种环基本冷却, 才可以操作使用。 (5) 第1区划线后没有灼烧接种环。初学者常会在第一个区域划线...https://www.360wenmi.com/f/ic3717wiwcif.html
8.收藏食品微生物检测要求汇总,条条经典!5.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6.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前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7.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817979065106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