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摊经济这一概念往往让人联想到草根、廉价,然而它也往往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烟火气,更是考验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一个刻度与窗口。9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明确表示深圳今后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换言之,在允许的范围内,路边摊这种街头烟火气开始回归人们的生活。对此,市民是怎么看的?深晚记者走访聆听市民心声。
烟火气越来越浓不少市民想体验“当老板”
“鲜榨橙汁,现榨现卖!”“好吃的锅盔看一看!”夜幕降临,大街小巷开始热闹起来。晚饭后,家住盐田区的市民唐先生和妻子在明珠大道散步,“晚上出门逛一逛,感觉蛮热闹。”对于“摆地摊”不再被全面禁止,喜欢逛街的龙岗居民廖小姐同样倍感兴奋,“烟火气越来越浓了,这就是生活该有的样子!”
居住在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的王阿姨在深圳生活多年,采访王阿姨时,她正在小区门前的“路边摊”挑选水果,“这里的水果很新鲜,品种也很全。”王阿姨说,自己经过楼下“路边摊”时总会逗留一会,和邻居拉拉家常,还会顺便捎带买些菜回家,很方便。
“深圳是有人情味的城市,不再全面禁止摆摊,带来了不少烟火气,我们买东西吃宵夜也更加方便,晚上逛一圈还能体验到不少新的消费感受,这对市民来说是好事。”家住福田区的赵女士说,方便大家的同时也让生活的片区更有活力,增进了人们之间的交流互动,充分体现了深圳这座城市的包容性。
在部分市民看来,“地摊经济”能带来多方面的意义,除了丰富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利于促进就业和刺激经济发展,相比于传统的商业模式,摆摊创业成本和风险都较低,这对想要创业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不少市民也跃跃欲试,想体验一把当老板的快乐。“我想摆摊,但首先要做好市调。”市民小邹笑言,未来期望见到这样一幅场景:有小年轻下了班赚外快,有大学生放假体验生活,有实体店夜间分店,也有夫妻档合力“出摊”改善生活;市民出门散步,吃吃烧烤,逛逛小摊,人群往来,热闹非凡,让浓浓的烟火气,将整座城市灌得温暖而盈满。
期待同步加强监管共同努力护航地摊经济
“‘路边摊’可以摆,但后续的管理是否有保障呢?”面对“摆地摊”不再被全面禁止的消息,家住龙华区的张女士有一些担忧,她认为开放“路边摊”的确可以让生活更加方便,然而随之而来还有不少问题,亟须重视。
张女士向记者坦言,自家楼下的街巷被流动摊贩占据,他们每天下午出摊,占据小区门口两边的非机动车道,有时难免造成堵车,尤其学生“放学流”与市民“下班流”一汇合,道路显得更加拥挤。“有时候一堵就半个多小时,希望能赶紧规范管理。”张女士说。
在福田区工作的曾先生坦言,“个人认为这次《条例》出台会带来一波摆摊热潮,既要让城市升腾起温馨的烟火气,又要优化管理让摆摊成为城市风景线,这背后有不小难度。”他说,希望可摆摊范围的设置等更加明确,具体细则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调整以便更好地执行,避免出现乱摆卖或者带来环境脏乱等情况,相信深圳会进一步评估城市管理精细化,把握好度,从而达到很好的平衡点,个人十分期待接下来的进展。
【专家说法】
不再全面禁止“摆地摊”听听法学专家怎么说
深晚记者采访了法学专家,请他们从法学角度点评新旧条例的变化,详细释义“摊贩经营”“门店外摆”等市民关心的条文,并运用法学观点针对“地摊经济”实施给出预警或者建议。
蔡元庆认为,对于“地摊经济”中的经营者而言,很多人是为了生计,国家可以考虑对他们的收入豁免征税。他认为在城市中划定一些固定区域允许这些摊贩合法从事经营活动,不仅赋予经营者合法的身份,为他们建立自己的品牌和声誉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也有利于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城市管理部门实现对摊贩监督、管理的职能,经营过程中发生问题,也便于消费者及时维权。
(原标题《深圳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已有半月深晚记者走访聆听市民心声“路边摊”既要烟火气也要有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