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山东百强民企是青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
8月27日,山东省工商联十三届八次常委会议暨2021年山东民营企业100强发布会在济南召开,正式发布2021山东民企100强、行业领军10强、创新100强、创新潜力100强榜单。
青建集团、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新华锦集团等13家青岛民企上榜,较去年新增1家,再创历史新高,占全省比重达到13%。
从百强分布看,东营和潍坊以16家并列第一位,青岛以13家位居第三,仍然有追赶的紧迫感。
值得欣慰的是,从产业分布来看,青岛已经孕育了一批新动能强劲的希望之星,未来有望涌现更多的民企冲击百强榜单。
1、三年间从8家增长到13家
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青岛此前贡献的山东百强民企数量并不多,这与城市的经济体量并不相称。
不久前召开的青岛市壮大民营经济攻势调度会也提及,与南方先进城市相比,青岛民营骨干企业数量还比较少、规模还比较小,民营企业多集中传统行业领域,新经济领域缺乏头部企业,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从2019年的8家到2020年的12家再到今年的13家,山东百强民企榜单上出现了更多青岛企业的身影。
其中,青建集团股份公司排名第9,与去年持平;
山东新希望六和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15,大幅上升11位;
新华锦集团排名第34,下降4位;
利群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排名第48,下降12位;
青岛世纪瑞丰集团有限公司第52,上升2位;
青岛京东昌益得贸易有限公司第58,上升3位;
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第75,下降1位;
中青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76,上升3位;
荣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77,上升7位;
日日顺供应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82,新上榜;
瑞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87,上升12位,去年上榜的为其子公司青岛瑞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青特集团有限公司第91,新上榜;
青岛康大外贸集团有限公司第92,新上榜。
去年上榜的中启胶建集团有限公司和即发集团有限公司不在今年榜单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山东百强民企营收入围门槛为117.59亿元,在2019年的基础上增加14.17亿元。在受疫情和全球经济下行的大环境影响下,青岛民企还能有如此上佳表现,足可见发展后劲十足。
2、新晋百强的“增长密码”
日日顺供应链、青特集团、康大集团均为首次上榜,这3个“新面孔”有何来头,为什么能够跻身百强民企?
虽然所处领域迥异,发展逻辑也不同,但它们都实现了三成以上的超常规增长。
2020年,日日顺供应链实现营业收入140.36亿元,同比增长35.7%;青特实现销售收入126.74亿元,同比增长38.2%;康大实现销售收入126.44亿元,同比增长33.6%。
日日顺供应链是三家新晋百强民企中最年轻的,由海尔集团孵化而来,深耕供应链管理领域21年。近三年来,日日顺供应链的发展可谓跨越式,营收从95.87亿元到103.46亿元再到140.36亿元,一年一个台阶,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00%。物联网场景物流生态平台、数字化业务运营模式、国际供应链服务和个性化定制服务是日日顺供应链实现大幅增长的关键词。
根据罗戈研究的报告,按照2020年的收入,日日顺供应链已经是中国第三大端到端供应链管理服务商,也是当前市场上少有的具备覆盖生产制造、线上线下流通渠道至末端用户场景服务的端到端供应链管理能力的企业。如今,这家估值过百亿的大件物流“独角兽”申请创业板IPO已获受理,处于上市的关键阶段。
始于1958年的青特集团坚守制造业,现已发展成为中国重要的专用车及零部件生产和出口基地,产业涉足专用车制造、汽车车桥生产、汽车零部件生产、房地产开发、国际贸易等多个领域。
青特的增长密码在于聚焦实业,做精主业。面对市场风云变幻,青特坚持走自主创新、高质量、低成本、国际化的强企特色发展之路,稳固“特种车为龙头、商用车车桥为主体、零部件为两翼”的航母模式,“青特汽车、青特车桥、青特铸造/锻造/齿轮”等多品共荣的发展格局,并通过完善深化国际市场、全国性全方位战略布局、精益化信息化管理及品牌化运营等,进一步提升了品牌价值和集团效益。
康大集团创立于1992年,经过近三十年的市场洗礼,已发展成为集食品制造、宜居地产、旅游开发与生物科技为一体的综合型大型民营股份制集团企业。食品产业是康大的核心产业,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康大打造了肉兔、肉鸡、调理食品和宠物食品四大产业链,已建成集良种繁育、标准化养殖、屠宰深加工、饲料生产和副产物高值化利用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康大是中国兔产业的领航者,也是目前国内排名前三的快餐调理食品加工出口企业,产品畅销欧盟、日本和美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中国名牌农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此外,康大在房地产、旅游、酒店开发和风险投资等领域齐头并进,开创了多产业聚集发展的新格局。
3、新兴领域后备军实力强大
总体看,山东大型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领域,尤其是石化、钢铁、电解铝、化工、建筑等,排名榜单前三的魏桥创业、南山集团、东明石化都是营收超千亿的传统行业巨无霸。
但在新兴产业领域,青岛或许未来能从创新的土壤中长出更多参天大树。
入围行业领军10强的青岛民营企业有22家,覆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海洋等8个行业,其中高端装备行业(5家)表现最为亮眼,占了一半。
山东民营企业创新100强和山东民营企业创新潜力100强,青岛也分别有28家民企上榜,占到入选企业总数4成以上,展现出新兴产业的绝对竞争力。
同样专注于硬科技创业的青岛民企还有很多——
专注风机集中润滑系统的青岛盘古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抓住了风电产业政策支持及进口零部件国产化的机遇,客户覆盖国内前十大风机制造厂商,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在40%以上,近三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0.05%;
航空发动机领域的中科航星科技有限公司,以高性能、低成本、零维护的设计理念,在无人机、靶机等装备领域获得市场认可,成立初始就获得上亿元投资,跻身潜在独角兽企业之列;
聚焦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青岛以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AI算法公司中唯一整合公安全量核心数据的公司……
倘若跳出这个榜单,青岛还有更多的百强民企后备军。在工信部公布的前两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青岛共47家企业入围,数量在全国城市中居第六位,占全省“小巨人”企业数量的三成以上;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青岛又有50家企业入围。这些“小巨人”被视为推动中小企业由小到大、由大到强、由强变优的关键交汇点。
从数量上看,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超过前两批的总和。从所处行业看,多数企业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属于工业“四基”领域,深耕行业10年以上,位于全省全国细分市场前列。
中加特、易邦生物、宝佳自动化、朗夫科技……它们有的虽然规模还不大,但潜力无限,极有可能成长为“顶天立地”大企业。
站在新起点,更多的青岛民营企业已整装“再出发”,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