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京市级特色专业2个:化学、应用化学
二:中国农业大学专业排行榜(国家级特色专业)
1.动物科学
专业优势本专业依托于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具有一流的师资和科研平台。在大学三年级学生将根据自己的发展意愿选择导师,并在导师指导下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从事科学探索或到一流的大型企业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生产与管理实践。通过学习学生将成长为一流的行业与企业管理人才或动物科学研究的精英人才。
主干课程动物组织解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畜牧微生物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育种学、动物繁殖学、动物营养学、饲料学、动物环境卫生与畜舍建筑学、饲料安全与质量分析、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配合饲料工艺原理与技术、畜牧业经济管理。
未来发展当前我国和世界畜牧业正处于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以及生物技术化的快速发展时期,急需大批专门人才从事优质安全畜禽产品的生产管理、技术服务以及产品贸易等工作。此外,随着基因编辑、动物克隆、动物干细胞等生物技术的日益成熟,以畜禽生物反应器开展大规模生物制药为代表的动物生物技术新兴产业正在全球快速崛起,这是未来本专业最具发展前景的新方向。
本科生就业单位本科毕业生深造率高达60%以上,就业的同学主要在国家及省市畜牧行政管理机构、畜产品生产企业,从事管理、产品开发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2016届本科生毕业去向毕业总人数90人,其中:国内读研人数44人,境外深造人数14人,就业人数31人,其它1人。
2.电子信息工程
3.车辆工程
4.电气工程及自动化
在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属于工学中的电气类。专业目录调整后,以前电气信息类中的部分专业合并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这一专业所涉及的范围较广,不同的大学在课程设置上都会有各自的侧重点,传统的电气工程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在电能的发、送、配、用四个阶段的设计、安装和维护人才。简单的来说,就是培养电气工程师的专业。如发电机的维护、变压器的安装检测、输电线路的设计、安装后的调试,这些都是电气工程师的工作内容。
培养目标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较宽广的工程技术基础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该专业主要特点是强弱电结合、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学生受到电工电子、信息控制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解决电气工程技术分析与控制技术问题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
5.农村区域发展
6.农林经济管理
7.食品质量与安全
8.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
9.环境科学类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环境的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四个部分的学科。它提供了综合、定量,和跨学科的方法来研究环境系统。由于大多数环境问题涉及人类活动,因此经济、法律和社会科学知识往往也可用于环境科学研究。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活动与环境演化规律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寻求人类社会与环境协同演化、持续发展途径与方法的科学。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环境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掌握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以及进行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环境科学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人员: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监测、评价、管理和规划等工作;环境工程师:从事环保产品的开发,或进行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管理;教师:担任大中专学校相应专业的教师;公务员:在中央和地方、各工业部委的环境科学研究部门工作。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及公务员。
10.化学
11.动物医学
培养目标动物医学专业是研究动物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防治的综合性学科,在公共卫生事业、社会预防医学、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伴侣动物及观赏动物医疗保健、食品卫生、医药工业、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物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兽医业务部门、动物生产单位及有关部门从事兽医、防疫检疫、教学、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专业优势动物医学专业具有学科整体优势,是教育部和北京市首批特色专业。学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际化视野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教学条件、现代化实验室和具有国际水平的教学动物医院,培养高水平的兽医师和优良科研素质的科学家。学院重视学生的成长,为本科生搭建了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学习的机会,如与英国爱丁堡大学的“2+4”联合培养、资助优秀学生赴美国衣阿华州立大学进修等。
主干课程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外科手术学、兽医内科学、兽医外科学、兽医传染病学、兽医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学、兽医产科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中兽医学、动物病理剖检诊断技术、实验动物学、兽医公共卫生学等。
2016届本科生毕业去向毕业总人数92人,其中:国内读研人数40人,境外深造人数11人,就业人数40人,其它1人。
12.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专业优势本专业依托农业工程一级学科和农业机械化工程二级学科,该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均居全国第一,奠定了中国农业大学的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师资队伍中80%拥有博士学位,70%以上具有国外研究或学习经历,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上成果12项,教育部、农业部及省部级科技奖励40余项,2016年科研经费7885万元,为专业教学提供强有力的平台。
主干课程工程力学、农学概论、机械电子学、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动力机械、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液压与气动传动、农业机械与设备、农业机械化生产学、农业机械化管理学、农业机械化技术经济学、农业机械装备生产实习等。
未来发展本专业是以机械工程为基础,融合信息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及环境科学的综合性学科,探索既能发展农业生产、提高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环境、保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机械化生产体系,也可研究农业生产机械装备技术。未来学生可以直接就业或继续深造,学习优秀的本科毕业生可以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50%左右学生可考取硕士研究生。
2016届本科生毕业去向毕业总人数26人,其中:国内读研人数12人,就业人数14人。
三:中国农业大学专业排行榜(北京市级特色专业)
1.化学
2.应用化学
应用化学专业的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比较高,就业行业包括教育、材料、军工、汽车、军队、电子、信息、环保、市政、建筑、建材、消防、化工、机械等行业。部门包括:各级质量监督与检测部门、科研院所、设计院所、教学单位、生产企业、省级以上的消防总队等。该专业毕业生适宜到石油化工、环保、商品检验、卫生防疫、海关、医药、精细化工厂等生产、技术、行政部门和厂矿企业从事应用研究、科技开发、生产技术和管理工作;也适宜到科研部门和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该专业适合升学考研。
四:中国农业大学简介
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我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其历史起自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1949年9月,由北京大学农学院、清华大学农学院和华北大学农学院合并为北京农业大学。1952年10月,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系与中央农业部机耕化农业专科学校、华北农业机械专科学校、平原省农学院合并成立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1985年10月更名为北京农业工程大学。1995年9月,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中国农业大学,江泽民同志亲自题写校名。现任党委书记姜沛民,校长孙其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