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条(别名辣片)是一种零食,主要原料为小麦粉和辣椒,有一定量的食品添加剂,目前尚无统一制作标准,市面上辣条厂家一般按照地标执行生产,执行标准一般为DB41/T515-2007和GB2760。
辣条属于辛辣食品,不宜多食。由于其制作成本低廉,导致行业内存在众多不良生产厂家,建议自行制作或选用安全厂家。
在80后的世界里,遥远的童年记忆中几毛钱一包的辣条也是很美味的零食,那些背着父母偷偷躲起来吃辣条的时光也成为了记忆中美好的一幕。在21世纪的今天,很多学校门口的小超市里仍然有辣条的存在,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但受父母的管制很少食用。
辣条的主要原料为面粉,是经过膨化、高温挤压膨化,再加油、辣椒、麻椒等调味料及添加剂制成的一种面制食品。近些年来,辣条制造生产过程中的卫生不合格问题,添加剂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甜蜜素)不合格等问题不断被媒体曝光,辣条不断上黑名单。由于利润比较少,所以一般都是小作坊制作辣条,卫生方面没有保证,因此父母都不让孩子吃辣条。
客观来说,作为家长最好不要让孩子吃辣条,除了卫生安全问题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它的危害性:
1、辣条口味太重,影响孩子食欲和味蕾发育,使孩子的口味偏重,对将来的生活习惯也会造成不良影响。久而久之,吃别的都不香了,长期吃辣条还会导致孩子营养摄入不均衡,影响生长发育。
2、黑作坊来路不明的黑辣条,超范围、超剂量滥用添加剂,甚至使用非食用添加剂,尤其合成色素类,可能会使小孩儿的脏器负担过重,使得脏器功能受损。
3、辣条是高油、高盐的代表,国产垃圾食品,孩子吃上瘾了,容易引起肥胖、高血脂等,长期高盐饮食,也容易导致青少年期高血压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生长。
4、长期吃辣条容易上火,容易引起孩子口腔溃疡、便秘、胃炎等诸多消化系统疾病。
如题,辣条作为一种加工豆制食品,在很多孩子看来,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也很香辣,在学校周围的小卖店里经常可以看到。
一般来说,辣条的主要原料是豆皮或面筋,然后再配以各式调料制作而成。看了配料表,肯定有朋友会说,这辣条还是蛮营养的嘛,豆制品富含优质蛋白,面筋又是面粉里的蛋白质(麦角蛋白),这么多的蛋白质,怎么还能说辣条不好呢?
一、加工方式多为油炸或油浸当我们买来一包辣条,会发现里面油油的,这都是采用油浸或油炸的方式加工成的。因为用油脂进行搭配,会增强辣条的口感,吃起来香香的。
二、所用油脂品质不容易监控辣条的生产商一般都是小作坊,在这样的环境中,生产食品所用油脂的品质是绝对让我们担忧的。劣质的过期油脂或反复使用过的地沟油有强致癌性,经常吃用这样油脂制作的辣条,会增加患癌几率。
三、辣条的颜色全靠色素来染让辣条变得色彩诱人,单纯靠辣椒来是很难实现的,这就需要食品添加剂中的染色剂来帮忙,例如胭脂红等。这些食品添加剂在使用量上有严格的规范,但小作坊着实难以监管。
四、生产环境不卫生等其他因素此外,小包装的辣条一般售价便宜,5毛、1元居多,这些低成本的小食品为了保证各环节的利润,在生产环境及工人要求上就难以达到国家要求,难免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
五、含盐量超标:现在慢性病的发生跟饮食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也跟我们平时盐的摄入量过高有关,而这种辣条含盐量非常高,导致孩子摄入过多的盐,为以后的疾病埋下隐患。
很多人说辣条属于垃圾食品,其实垃圾食品指的仅仅是提供一些热量,别无其他营养素的食物。或是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变成多余成分的食品。一类是指除热量外无其他营养成分的食物,另一类是指提供超过人体需求并造成多余成分的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不包括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
市面销售的辣条为追求口感和色泽,多会使用大量添加剂,这些添加剂或许在国家规定的合格范围内,但是孩子会因为辣条的口味较好,一次吃上好几包,这样就会有"叠加效应",摄入的食品添加剂就会过量,显然不是健康食品。而且孩子本身脏器发育就不健全,摄入过多的防腐剂会使孩子的脏器负担过重,使得脏器功能受损。同时,这些辣条中的钠盐含量很多,辣条吃多了会造成钠盐摄入过量,使孩子容易患上高血压之类成年人才会得的疾病,还会对孩子的味蕾产生影响,使孩子的口味偏重,对将来的生活习惯也会造成不良影响。此外,辣条都含有大量的油,包装破损后,油极易见光氧化,氧化后通常会有哈喇味,如果孩子吃下去将会危害身体健康。